楊舒雅
摘 要:由于投資者的認知資源有限,他們無法完全接收上市公司發布的信息,往往會求助于媒體等市場信息中介機構。在市場經濟快速變化的今天,上市公司將采取積極的媒體渠道管理策略,為企業信息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本文從信息不對稱的角度出發探討股票市場流動性問題,研究建議,發揮媒體關注的監督職能,降低投資者與公司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為股票流動性的提高提供制度保障。
關鍵詞:媒體關注;股票流動性
一、研究背景
近幾年隨著中國證券市場的快速發展,如何保障證券市場的安全與流動性問題,已逐漸引起理論界和實踐界的廣泛關注。媒體對投資者的保護及股市的流動性有很大的影響。現在,大眾對媒體的重要性有了廣泛的認識。然而,學術界對證券市場的關注度以及對證券市場的影響,卻鮮有相關的探討。因此,本文試圖從理論上對投資者的關注和對股市的影響進行分析。
二、概念界定和理論基礎
(一)概念界定
1.股票流動性
股票的流動性是投資者在最短時間內,最小化價格影響,最有效地進行大量交易。一般來說,如果該公司的股票具有相對高的市場流動性,那么其股價能夠以相對合理的價格和較低的交易費用進行交易。當一個時間點的市場價格變化很小或基本上沒有變化時,投資者在一家上市公司進行了大量的股票買賣交易,這表明這家公司的股票具有很高的流動性。相反,這家公司的股票流動性很低。
2.媒體關注
所謂“媒體關注度”,就是媒體對該公司所做的報道或傳播的次數。隨著對公司的報道越來越多,相應對公司的關注也會越來越多。目前,在大數據與“互聯網+”等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媒體在信息的生成與傳播和社會輿論的引導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已逐漸成為企業治理中一股不容忽視的外力。在媒體關注度效應下,公司所公布的環保信息可以被更多的利益相關者所知曉,從而可以有效地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進而推動公司的技術創新。
(二)理論基礎
1.投資者保護理論
所有權和控制權的分離,加上個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原則,意味著公司的管理者有動力偏離符合所有者利益的目標,反過來,也有動力違背投資者的利益。在現代企業所有權和控制權兩權分離之后,沒有持有股份或者持有較少股份的代理人并不符合公司股東的利益,代理人也并不總是為了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同時由于信息不對稱性和代理成本的存在,代理人有動機損害公司價值(Jensen和Meckling,1976)[1]。在這個環境下,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針對投資者保護的理論開始形成。
2.信息不對稱理論
信息不對稱理論是指一些市場參與者擁有而其他參與者沒有的信息,或一方擁有更多而另一方擁有更少的信息(高鴻業,2021)[2]。信息不對稱理論指出,買家和賣家對市場信息的獲取并不平等,賣家處于更好的地位,因為他們幾乎擁有所有的信息;而買方只能獲得已經公布的信息,處于不利地位。賣方掌握的信息越多,在資本市場上交易時就越能發揮個人優勢,而買方只能想辦法獲取信息,減少自己的劣勢,減少損失。信息不對稱理論在證券市場和資本借貸活動中的存在尤為廣泛。20世紀70年代,學者Arrow(1975)最先提出了這一理論[3]。
三、媒體關注和股票流動性的相關研究
媒體關注是對上市公司的一種外部監督方式,旨在減少公眾與公司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從客觀上講,財務信息的收集與處理是一切財務活動的基礎。這條法則,也適用于股票的流通。Grullon(2004)等對上市公司的廣告投資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顯示,在廣告開支方面,大幅提升公司的知名度,股價的流動性也會大幅上升[4]。Frazzini和Lamont(2007)在一些特定的時間點上做了一些研究,例如在盈余宣布之前,研究者們發現在這個時候,股票顯著的超額交易和溢價的可能性都有了明顯的提高[5]。李慧云和劉鏑(2016)認為,由于股市的流動性可以反映證券市場的交易費用,因此,可以用來直接衡量投資者間的信息不對稱[6]。吳璇等(2017)運用聚類、主成分等方法,建立我國上市公司的互聯網輿論控制能力指標,考察我國上市公司對互聯網輿論控制能力的作用效果。結論顯示,高度集中的網上輿論管理有利于提高股價的流動性,這一點對于那些信息環境不佳,“可見度”不高的企業來說更為顯著[7]。李思龍等(2018)指出,社會媒介的交互也是一種信息產生的過程,社會媒介的高度集中使投資者的信息成本下降,反向選擇更加弱化,并讓信息弱勢的潛在投資者更傾向于參與證券市場,相應也增加了流動性[8]。
四、研究結論
現有文獻對于媒體關注和股票流動性之間的關系看法主要是正相關。媒體作為上市公司的一種外部監督手段,旨在減少公眾與公司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媒體的作用具有雙向性,對公司來講,媒體關注能夠提高公司知名度,減少廣告開支進而提升股票流動性;對投資者來講,媒體關注能夠使投資者獲取信息的成本下降,投資者通過對信息的判斷選擇買賣股票。本文研究建議,發揮媒體關注的監督職能,降低投資者與公司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為股票流動性的提高提供制度保障。
【參考文獻】
[1]Jensen M. C., Meckling W. H.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6, 3(4): 305-360.
[2]高鴻業. 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21. 8.
[3]Arrow K. J. On a Theorem of Arrow: Comment[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75, 42(3): 487-488.
[4]Grullon G., George K., James P. Weston. Advertising, Breadth of Ownership, and Liquidity[J].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04,17(2): 439-461.
[5]Andrea F., Owen A., Lamont. Dumb Money: Mutual Fund Flows and the Cross-Section of Stock Return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7, 88(2): 299-322.
[6]李慧云, 劉鏑. 市場化進程.自愿性信息披露和權益資本成本[J]. 會計研究, 2016(01): 71-78+96.
[7]吳璇, 田高良, 司毅等. 網絡輿情管理與股票流動性[J]. 管理科學, 2017(06): 5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