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基石,作者在理清輔導員和諧師生關系內涵的基礎上,分析了當前輔導員師生關系遇到的現實困境:師生情感互動不足、師生關系的功利化,教師權威的式微,學生個性特點的時代變遷。并有針對性地提出開展有溫度的師生面對面交流、提升輔導員的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優化輔導員管理體制三點措施來促進構建和諧的輔導員師生關系。
關鍵詞:輔導員;師生關系;和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輔導員要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去完成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必須處理好、協調好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以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開展。
一、輔導員和諧師生關系的內涵
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指出:“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1]這凸顯了輔導員與學生關系的獨特性,它既有教育的嚴肅性,又有管理的權威性,同時還充滿人文關懷。因此理清和諧的輔導員師生關系內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首先,理解和諧的內涵。“和”字在古漢語中有和順、平和、和解等意?!墩f文解字》中,“和”被解釋為“相應也”,意味著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互配合和協調,強調的是一種平衡、協調的狀態。“諧”字在古漢語中主要指音樂的和諧、協調。后來擴展到社會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等,強調的是一種融洽、和諧的關系。將“和”與“諧”結合起來,主要是指不同事物之間,各個元素之間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形成一個統一、平衡、協調融洽的整體。
其次,理解輔導員和諧師生關系的內涵。輔導員具有雙重身份。他們既是教師,又是管理人員。和諧的輔導員師生關系的內涵可以總結為:輔導員與學生之間在相互信任、民主平等、真情交流的的互動模式下,通過彼此理解和尊重,實現輔導員的教育引導與學生的學習相輔相成、共同進步的良好關系狀態。這種關系狀態把輔導員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的有機結合,有助于促進輔導員與學生,特別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德才兼備的教育目標。
二、當前輔導員師生關系面臨的挑戰
目前,我國高校輔導員師生關系總體上保持和諧狀態。然而,隨著信息社會的迅猛發展,大學生的身心特點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出現了現實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師生情感互動的不足帶來師生關系淡漠
情感互動是進行其他交互的重要“潤滑劑” [2]。目前,輔導員師生交往中出現了兩種不良情況:一是輔導員與學生接觸過少。當前大部分輔導員所帶學生數超過兩百人,眾多的學生和繁雜的事務工作導致輔導員很難做到與每一位學生有足夠的相處時間,更難以對每一位同學了如指掌,這不利于師生情感的培養。二是輔導員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變少。網絡的迅猛發展沖擊了傳統師生關系的構建范式:線上交流的便捷性使得師生面對面交往的意愿降低,同時線上交流模式遠離了面對面交流所具有的情感知覺體驗,導致了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的弱化。
2.師生交往的強目的性帶來師生關系的功利化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深入發展,大學生的競爭意識、主體意識、憂患意識不斷增強,行為選擇上趨于務實。
現實中我們看到輔導員師生之間出現很多功利的行為。比如,一些學生會為了一些實質性的利益才去找老師進行溝通和交流,以此增加獲得獎學金、升學保研、入黨等機率。同時輔導員也會讓有相應目的的學生協助完成一些工作。還有一些輔導員為了能在工作測評時提高學生滿意度,平常在工作中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遷就學生,放任學生。這些工具理性的行為使得原本單純的輔導員師生關系變得功利和復雜,不利于師生和諧關系的建立。
3.知識經濟時代變遷帶來教師權威的式微
傳統師生關系是建立在教師所具有的知識權威和道德引領之上。隨著信息社會和網絡時代的到來,學生擁有了隨時獲取知識的便利,這使得教師在知識傳授中的壟斷地位被打破。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同教師交流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多元化的發展需求希望輔導員能在學術、職業、心理、社交等多個方面提供專業指導和幫助,這需要輔導員在知識和技能上持續不斷的充電和自我學習,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相反,如果輔導員在這些方面存在不足,學生可能會對他們產生質疑和不信任,導致師生關系緊張甚至沖突。
4.大學生個性特點的變遷帶來師生關系的新挑戰
首先,大學生自我意識強烈,容易造成輔導員與學生關系緊張沖突化。當前大學生更加注重個人隱私和自我保護,這增加了輔導員與學生建立深入情感聯系的困難。同時大學生主體意識和平等意識空前增強,更容易質疑和挑戰輔導員教育和管理。
其次,大學生抗挫能力脆弱,不利于輔導員與學生間的無障礙溝通與互動。輔導員與學生交流時會更多考慮學生的承受能力,要么過于遷就學生,導致學生對輔導員的尊重和信任度下降;要么采取過于嚴厲的管理方式,導致學生對輔導員產生抵觸和反感。
三、高校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策略
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聽其教”,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條件。
首先,開展有溫度的師生面對面交流,這是建立有效師生關系的基石。情感是高校師生關系的核心。輔導員與學生交往中應融入情感表達,用心傾聽學生的聲音,感受他們的情緒和需求,及時回應和引導學生的困惑、焦慮或沖突。對于高校來說,通過優化輔導員的工作機制、提供必要的資源和支持等方式,為輔導員與學生創造更多交往的機會和平臺。對于輔導員來說,可以整合師生交流活動的必要時間,以相對固定的形式來安排與學生的互動,比如走訪寢室、一對一的輔導、小組討論或工作坊等,以確保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的需求并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其次,提升輔導員的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這是建立有效師生關系的關鍵因素。輔導員是開展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只有不斷提升輔導員隊伍整體素質,才能更好地適應和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發揮輔導員在思想教育、心理咨詢、學業指導等方面的專業作用,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有力支持。也只有輔導員在學生遇到問題時給予準確、全面的解答和建議,才有助于增強學生對輔導員的信任和尊重,從而更愿意與輔導員溝通交流,分享自己的困惑和需求,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
最后,優化輔導員管理體制,這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保證。輔導員管理體制是高等教育管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關系到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工作質量和效率。一個優化、高效的輔導員管理體制,既能確保輔導員工作的高質量,又能提升輔導員的工作滿意度和幸福感,有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它包括建立良好的選聘制度,這是保證輔導員隊伍合格的前提;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可以幫助輔導員找準工作方向,把握工作重點;健全多層次培訓體系,可以全面提高輔導員工作水平;完善激勵保障機制,可以提高輔導工作積極性,促進與學生的和諧關系構建。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EB/OL].[2017-09-2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9/t20170929_315781.html.
[2]夏洪文.情感計算及其在人機交互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08,(1):111-115.
[3]趙穎.構建高校師生和諧關系的新思考[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2):139-144.
[4]黃步軍,湯濤.師生共同體:良好師生關系新模式[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17):49-51.
作者簡介:張燕妮(1978—),女,湖北宜城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