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大多數審計人員還習慣于傳統審計技術方法來開展審計工作。但隨著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被審計單位的正常經營也越來越離不開大數據。大數據作為新一輪工業革命中活躍的技術創新要素,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發生巨大變化,給審計工作單位的模式、方法帶來了機遇與挑戰。企業審計工作面對企業生產經營中各類數據規模、數量不斷急劇增加的挑戰,不僅要將一些傳統審計方式進行轉變,而且還要引入先進的數據分析技術方法,努力提高審計效能,以創新思維推動數據分析技術的應用,提升企業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大數據;審計方法的創新
一、審計方法創新的意義
隨著時代發展,數據種類更加多元化,數據結構的復雜性逐漸提升,數量日益增多,垃圾信息等問題隨之而來。因此,要想提升企業審計的信息化水平、在海量的信息中精確、及時獲取真實有效的信息成為關鍵。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的專業工作人員數量不多,要想降低審計人員的工作難度、降低工作強度和減輕其工作壓力,改變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模式和促進提升工作效率是核心手段。提升工作效率有利于實現高質量的審計工作,由此可見審計方法的轉型和創新是尤為重要的[1]。
二、大數據背景下審計方法的轉變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高速發展,信息化程度不斷加深,大數據背景下,被審計單位的數據不斷增加,審計人員的工作量也隨之不斷增加,在這樣的情形下,傳統審計方式就要進行轉型與創新,主動尋求審計方式方法的改變[2]。
(一)審計手續從冗雜到簡便
在某一些企業,審計手續過于冗雜、審計流程過于煩瑣的問題尤為明顯。在這個注重效率的大數據時代,手續和流程過于冗雜和繁瑣就會加大審計工作量,同時極容易降低審計效率。隨著科技的發展,會計師事務所、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社會群眾和審計用戶可以共同打造一個一體化社會審計云監管平臺,平臺上稅務部門、證監會、財政部等主體下的數據信息公開、共享,為審計用戶和事務所了解雙方提供了重要的數據基礎,如會計師事務所可通過平臺獲取審計用戶的銀行貸款信息、稅務情況,全方面把握審計用戶是否存在貸款風險、偷稅漏稅問題等,從而估測后續簽約后的審計業務風險概率,若潛在風險較高影響本事務所的聲譽可直接選擇線上拒絕簽約。審計用戶在平臺上與意向事務所進行溝通,雙方簽約約定的審計價格嚴格限制在平臺設置的合理區間內,事務所線上接受審計業務,在開展審計業務的同時在平臺上輸入業務信息審計過程中發現的數據異常不合規數據及時向被審計單位反饋,向政府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公告審計情況。三方監督主體聯合在平臺上實時監控審計業務流程、審計費用、審計業務數據、被審計單位財務數據,異常情況即時預警并由相關部門單位進行整改[3]。
(二)由抽樣審計向全面審計轉變
由于審計工作時間和成本的影響下,為了獲取相關被審計企業的業務數據,審計工作人員會采取抽樣審計的方法去進行審計,抽樣審計難以全面采集和分析大量的數據,這樣會導致審計結果不夠全面和客觀。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時指出:“努力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更好發揮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彪S著云計算、數據挖掘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審計人員獲取并處理被審計單位相關數據所消耗的人力、物力都有所下降,審計人員可以對審計過程中的任一對象在任一時間進行審計。審計人員可以通過使用大數據技術來采集、分析和整理被審計單位的各類數據資料,盡可能地規避傳統抽樣審計所存在的風險與不足[4]。
(三)由精確審計向大數據審計轉變
傳統審計采取的抽樣審計方法因為抽取的樣本較少,所得數據較少,因此更要求審計結果的精確性。但大數據時代的海量數據讓精確審計變得尤為困難,也更注重審計結果的時效性。現在的審計人員可以通過審計軟件搜集被審計單位的相關數據,并使用分析軟件進行數據挖掘,這大大提高了審計質效。由此可見,現場審計和遠程監控有可能成為未來審計工作的主要工作方式。
三、審計方法之數據分析法的創新應用
大數據是一個由海量的數據、復雜的結構、多樣的數據構成的資料庫,在大數據的背景下,審計工作人員要充分利用科技,以此提升對數據信息的利用率,提高審計質效。
在企業進行審計時要充分利用審計資源,促進審計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企業審計階段進行數據分析技術方法的創新應用,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一是利用數據分析技術方法增強審計預測分析的質量。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可以對企業歷史數據信息進行數據建模后基于機器學習技術來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行為、趨勢等情況。在企業設計中數據預測分析的運用,可以更加深入地評估審計項目的資源,采用動態評估分析的手段,實現對靜態資源的準確預判,也能利用企業歷史數據和動態數據的結合,整合審計項目的現有資源,提高審計的效率和預測質量。二是利用數據分析技術方法增強發現審計問題的能力。企業審計項目實施過程中,能利用數據分析技術來進行數據篩選分析,幫助審計人員從海量的數據中快速發現審計問題點。這避免了傳統審計中需要多部門長時間配合,審計時間長的不足,節約了現場審計時間和審計成本。在對企業內外部大量非財務經營類數據進行分析的過程中,能打破傳統數據的空間限制,驗證數據、利用數據,為提高審計質量提供技術支撐。三是利用數據分析技術方法促進審計效果。傳統企業審計技術方法在非現場審計階段,對專業審計人員的技術能力和職業判斷等素質要求比較高,審計結果受到人為因素比較大。特別是實務工作審計中,需要抽調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投入到審計工作中,人力資源需求量比較大。在傳統企業審計的實施階段,審計人員需要收集整理大量的證據資料,需要對審計程序情況進行判斷。此時人為因素就會存在影響審計判斷質量和效果難以保證的情況。在利用先進的數據分析技術后,能很好地避免人為因素對審計結果的影響。審計報告是用數據來說話,審計人員的經驗差異不會對審計結果帶來主要影響,從而有效保證了企業審計工作的質量。數據技術分析方法在企業審計中的創新應用,審計數據的可視化提高了審計報告的可讀性和實用性,將促進審計報告質量進一步提高為企業管理提出更具有建設性、針對性和可行性的建議,因此筆者認為企業要進一步結合實際大力推進數據技術分析方法在企業審計中的創新應用。
四、結語
如今的科技水平飛速提升,審計工作人員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大數據時代為審計工作開創新局面的同時也給審計工作帶來了較多的挑戰。為了更好地應對這些機遇和挑戰,我們需對審計方法進行不斷的創新,這樣才能夠進一步提高審計質效,為大數據時代審計工作提供有力支撐,更好地發揮審計在企業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龔秋月. 數據分析技術方法在企業審計中的創新應用[J]. 商場現代化, 2022, (20): 113-115.
[2]石文龍. 創新審計方式方法加強審計效能[J]. 財經界, 2023, (34): 162-164.
[3]王淇. 大數據背景下審計方式方法的創新研究[J].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21, 24 (14): 48-49.
[4]李佳欣. 大數據背景下內部審計工作方法的創新研究[J]. 現代營銷(下旬刊), 2020, (12): 244-245.
作者簡介:黃蔚藍(2002—),男,廣東揭陽人,廣州工商學院會計學院審計學專業學生。
基金項目:2023-2024學年廣州工商學院質量工程項目實驗課程《智能財務管理實驗》(SYKC102),2023-2024學年廣州工商學院質量工程項目課程思政示范課程《財務管理》(KCSZ202304),2022年度廣州工商學院研究所項目《數智化審計會計研究所》,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課題(22GQN65);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學管理學會2021年度課程思政建設項目(X-KCSZ20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