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書法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被視為國粹之一。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陣地,自然承擔著傳承與發展書法藝術的歷史使命。將書法藝術融入小學語文課堂,可以進一步弘揚我國歷史文化,拓展學生學習知識面,陶冶學生性情、培養學生耐心和毅力,與此同時,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文化自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發自內心的熱愛與尊重之情。基于此,本文展開書法藝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傳承與發展的探索,幫助小學語文教師剖析書法藝術,激發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濃厚興趣,讓他們在書寫過程中感受到漢字的音、形、義之美[1]。
1 書法藝術概述
書法藝術,作為中華文化瑰寶之一,是以漢字為載體,通過筆墨紙硯等工具,運用特定的筆法、結構、章法和氣韻,表現文字美感和書寫者情感的藝術形式。作為古人交流的重要工具,書法藝術發展至今已經出現了各種不同的形式、風格[2]。
在當前社會,書法藝術不僅體現了漢字的形態美,更展現了書寫者的精神風貌和審美追求,書法憑借變化多端的線條、錯落有致的布局和濃淡相宜的墨色,營造出一種獨特的藝術境界,給人以視覺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悅。在筆法上,書法講究提按頓挫、方圓藏露,借助“一撇一捺”的勾勒來凸顯出獨屬東方哲學氣息的節奏感、生命感,在書法結構上,其注重文字的平衡和諧,追求整體與局部的完美統一。在章法上,則講究疏密有致、虛實相生,使作品呈現出動態的美感。整個書法藝術創作中,需要書寫者全身心參與其中,將個人的情感、修養和氣質融入筆墨之中,使作品展現出獨特的個性、魅力,以實現書法價值的真正凸顯[3]。
2 書法藝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傳承與發展價值
2.1 文化傳承價值
當前社會,書法藝術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是無數前輩、先人經過時間的打磨、歲月的沉淀而創造出的文化遺產,將其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更能夠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語文課堂上,通過臨摹不同時期的書法作品,進行不同時期的書法藝術的學習,學生可以接觸到不同歷史時期的書法風格,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內涵,從而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樹立他們的文化自信[4]。
2.2 審美教育價值
書法藝術是一種高度抽象和極富表現力的藝術形式,尤其是不同書法大家的書法作品各有各的特點,例如唐代的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楷書,被稱為“顏筋柳骨”。范仲淹在《祭石學士文》中稱,“曼卿之筆,顏筋柳骨。”這是指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筋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骨力遒勁,以硬朗之態著稱。因此,各類書法作品有著極其豐富的美學價值。小學階段是學生審美能力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對各種類型書法作品展開賞析,讓他們從中感受到線條的韻律美、結構的和諧美和意境的深遠美,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審美想象和審美創造能力,提升他們的綜合審美素養[5]。
2.3 創新思維培養價值
書法藝術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變化,而當前小學階段學生書法藝術寫作中,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展開大膽嘗試。在前期,教師可以在帶領學生對各種類型的書法作品展開臨摹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和比較不同風格的書法作品,并鼓勵學生在后續寫作中進行個性化創作嘗試,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使學生在書法領域取得突破[6]。
2.4 心理健康教育價值
書法藝術與漢字書寫不同,書寫者需要靜心、專注和耐心,這對于學生是一種鍛煉。當前,學生面臨著日益增加的學習壓力和心理負擔。經過書法練習,陶冶情操,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學會調節情緒、緩解壓力,培養出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與此同時,一幅幅優美書法作品的完成,也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學生產生持續進行書法學習和創作的主觀能動性,加深對書法藝術的熱愛[7]。
3 書法藝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傳承與發展路徑
3.1 教師言傳身教,引領學生開展書法學習
書法學習需要良好的習慣。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對世界的認知往往從模仿開始,而教師正是學生最直接、最重要的模仿對象。教師是學生學習書法的啟蒙者。在書法課堂上,教師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筆畫看似微小,卻與學生書法學習興趣的養成息息相關。教師在書法示范中,一撇一捺、一筆一畫,都要能夠吸引學生注意,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姿勢和筆法,為學生的書法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授《春曉》這首古詩時,在課堂初始環節,教師可以有感情地朗讀詩詞,以使學生感受詩的韻律美,并在紙張上進行書法示范,以展示書法的形態美。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書法的基本知識和書寫要領,一邊書寫一邊講解。整個過程,教師還需特別注意筆畫的順序和力度,利用投影設備將整個繪畫過程投放在大屏幕上,以使學生清楚地看到每一個筆畫的形成過程。在完成書寫演示之后,教師讓學生上前來觀察并模仿進行模仿。再者,除了課堂指導之外,教師在日常板書書寫、作業評改等環節,都需要注重自己的筆跡,以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帶動下更好地展開后續書法練習[8]。
3.2 組織兒歌教學,激發學生書法創作意愿
小學階段學生思維主要以形象思維能力為主,對于一些節奏感較強的語音內容,學生會天然比較感興趣。兒歌的旋律簡單、節奏明快,容易引發學生的共鳴和興趣,而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將書法知識與兒歌相結合,不僅可以降低學習難度,還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書法的基本要領和技巧。
例如,在書法教學環節,教師可以將書法的技巧進行總結,編寫成歌,可以直截了當地命名為《寫字歌》,歌詞中要包含正確的握筆姿勢、筆畫順序和書寫技巧等要點,在初始環節,教師先讓學生聽一遍《寫字歌》,并引導學生跟著旋律一起哼唱。隨著歌聲的響起,學生們的注意力自然會慢慢集中到課堂上。之后,教師開始一邊講解歌詞中的書法知識,一邊在黑板上進行示范書寫。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入一些關于書法寫作的其他兒歌,如《握筆歌》《坐姿歌》等,并在每次課前要求學生集體背誦,以為后續書法寫作做好準備。
3.3 講解演變規律,深化學生漢字字理內涵
從最初原始時代的甲骨文到當前人們常用的各種寫作文體,滄海桑田、歲月更迭,漢字經歷了不斷的演變。漢字作為中華文化的載體,其字形、字義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通過深入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不僅可以掌握漢字字形變化的脈絡,還能更深刻地理解漢字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在小學生的刻板印象中,漢字似乎是枯燥的,甚至是乏味的,而漢字的演變規律,能夠以一種趣味的方式幫助學生建立對漢字的正確認識,讓他們更有動力提升書寫技能,生成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基于此,在書法教學中,教師可以展示不同歷史時期的漢字形態,讓學生感受漢字的動態發展過程,并結合具體的漢字案例,分析其結構、筆畫和書寫要領,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方法。
以《將相和》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對該篇作品的創作背景進行分析,而在正式講解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戰國時期人們常用的文字是什么?在得到答案“篆體”之后,教師可以展示出篆書的圖片,引導學生賞析。又如:在小學語文“日、月、水、火”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日”字為例,向學生展示漢字的演變過程,展示“日”字從甲骨文到楷書的形態變化,并詳細講解每個時期的字形特點和書寫風格,可以將其變成動圖,讓學生仔細觀察每個字形的細微差別。之后,教師可以拿起毛筆,在宣紙上現場書寫“日”字的楷書形態,借助其流暢的筆畫、和諧的布局,吸引學生注意,再選擇一些經典漢字案例幫助學生了解不同字體的書法的漢字字理。
3.4 優秀作品賞析,增強學生審美鑒賞能力
我國歷史上遺留下了諸多優秀的書法作品,這些書法在歷史長河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欣賞和評析這些作品,學生可以接觸到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書法藝術,從而開闊視野,提升審美水平。
例如,在書法賞析課上,教師可以精心挑選幾幅歷代書法名家的作品,如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顏真卿的《多寶塔碑》等,供學生欣賞。在課堂上,教師知人論世,向學生介紹作者的人生經歷,以及這些作品的基本情況和歷史背景,然后引導學生從字形、筆畫、布局等方面進行賞析。在賞析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后人對王羲之作品的評述“飄若游浮云,矯如驚龍”;對顏真卿的描述“結構方正茂密,筆畫橫輕豎重,筆力渾厚,挺拔開闊雄勁”,讓學生感受不同書法家的獨特魅力,再鼓勵學生模仿這些作品的書寫風格進行書法練習。雖然學生本身受到年齡、經驗的限制,臨摹出的書法作品可能“不好看”,但是,教師給予學生適當激勵,仍可以讓他們建立起自信心,在書法實踐的過程中更好地感知書法作品的內在魅力。
3.5 觀察漢字字形,學習漢字書寫結構
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從漢字的字形變化入手,剖析書法字形中蘊含著的豐富的歷史、文化和藝術信息。通過仔細觀察漢字的字形,學生可以深入了解漢字的結構特點,如半包圍結構漢字特點、左右結構漢字特點等。教師通過逐步幫助學生掌握筆畫順序和書寫規律,能為學生后續的書法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再者,教師還可以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漢字,如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等,讓學生觀察各種漢字的字形,感受漢字所具有的形象美和意境美。
例如,對于漢字“山”“水”“日”“月”等字,讓學生觀察其字形。通過觀察,學生們發現這些漢字的字形各有特點,如山字穩重、水字流暢、日字圓滿、月字清秀等。又如,在教學《觀潮》時,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歸納,如“闊”是全包圍字形,全包圍字形更具協調性、完整性,漢字外部分應當是緊湊書寫,而中間部分則應當稍小,以使整個字體更加簡潔、大方,而“觀”字為左右結構字形,該類型漢字主要以“左窄又寬”為主。通過對各種漢字結構的分析,可以使學生逐步掌握不同類型漢字的書寫方式,并嘗試獨創自己的漢字書寫方法,進而提高自身書寫水平。
4 結語
書法作為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國粹之一,將書法藝術融入語文課堂教學之中,能夠培養學生藝術修養。教師在進行課文內容講解的同時,可以對學生進行基礎書寫教育,幫助學生掌握漢字字理、結構、書法文化等,促使學生將書寫基礎打扎實,讓學生在書法學習的過程中更好感受到書法的魅力。
引用
[1] 林芝.小學語文課堂滲透書法教學的實踐探索[J].福建教育,2018(31):57-58.
[2]王志宏.讓書法走進中小學語文課堂[J].中學語文,2018 (12):126-127.
[3] 農朝興.小學語文教學與書法課的整合策略分析[J].課外語文,2018(4):74+77.
[4] 嚴虹.指向深度學習的小學語文“問題樹”設計與實施[J].現代教學,2022(S01):18-19.
[5] 張艷秋.“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高年段習作深度學習的實踐策略研究[J].現代教學,2022(S01):21-22.
[6] 周明藝.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22(41):42-46.
[7] 曾山丹,管雯雯,肖瓊.借智慧作業之力 譜智慧教育新篇——智慧作業在小學語文學習中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教學與儀器,2022,39(11):51-54.
[8] 徐雨婷.居家學習如何做好課后補充——小學語文線上教學的思與行[J].新課程,2022(40):182-183.
作者簡介:劉一荻(1995—),女,江蘇徐州人,本科,二級教師,就職于青島西海岸新區特殊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