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鵬宇 高暢
【摘 要】軍史是軍隊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記錄了我國人民軍隊光輝的歷史,承載著黨和國家對人民軍隊的期望。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軍史館如何在互聯網時代實現傳播、展示、教育功能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交互設計作為信息化時代最顯著的特征,其應用改變了傳統的信息交互方式,將交互設計融入到軍史場館的陳列布展和建設中,創新展陳方式,能更好的發揮軍史場館文化傳播和教育作用。本文以萊蕪戰役紀念館為例進行分析,對交互性設計在軍史場館的應用進行研究。
【關鍵詞】軍史場館;萊蕪戰役紀念館;展陳;交互設計
【中圖分類號】G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24—190—03
軍史場館是承載和展示歷史的重要場所,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弘揚革命傳統的重要基地。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普及應用,虛擬現實(VR)等先進科技不斷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使人們對歷史文化產生了新的認識。如何更好地展示軍史信息讓觀眾參與其中并產生互動、提升參觀體驗、增加軍史教育效果等問題成為擺在設計者面前的難題。本文以萊蕪戰役紀念館為例,分析和總結了軍史場館展陳交互設計方法,以其為相關設計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目前軍史場館展陳特點及問題
我國軍史場館以展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設偉大歷程和輝煌成就為主線,與其他類型場館相比,在其主題、內容、環境、展藏品、展陳形式等方面,都存在著自身的特點。目前許多軍史場館展內容較為陳舊且形式單一,缺乏互動體驗性。軍史展館中缺乏與觀眾面對面交流和互動,在參觀過程中觀眾只是被動接受知識信息這一種學習方式;展陳方式缺乏趣味性與娛樂性,缺少與觀眾的知識交互,觀眾在了解國防歷史知識之外無法更好地參與其中進行實踐和體驗;展陳內容缺乏創新,展陳形式陳舊沉悶,內容單調乏味,展館內無互動體驗性項目設置不能吸引更多觀眾前來參觀學習。軍史展館中缺乏有價值的展示方式、互動系統設計等問題嚴重制約著其創新發展。
(一)展館建設問題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國防建設的力度不斷加強,人民軍隊建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國軍史場館普遍存在建設滯后的問題。現有的軍史場館在數量上和規模上都難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部分展館設施老舊,缺乏創新意識。我國軍史場館在展陳內容上都是陳舊保守,并且由于歷史原因許多軍史館展品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護和利用。同時,對于軍史的宣傳力度不夠、形式單一、內容單調乏味。由于受經濟條件所限以及歷史原因等諸多因素導致部分場館老舊問題較為嚴重,缺乏對館藏文物有效保護以及利用,且多數設備簡陋落后不能滿足現代展館展陳功能的需要,展陳內容缺乏創新性及趣味性,不能吸引更多觀眾前來參觀學習,導致了在展陳過程中對觀眾沒有吸引力。
(二)形式單一缺乏互動性
互動性及體驗性是軍史場館展陳交互設計的核心要素,只有與觀眾形成互動才能更好地發揮軍史博物館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展示出軍史場館蘊含的歷史文化。大部分軍史場館展陳形式單一,傳統的展陳形式多以“實物+文字+圖片”的模式,從而忽視了觀眾與展品之間的互動體驗性,缺乏新時代下互動體驗項目及虛擬現實交互設備。且這種展陳方式無法激發起觀眾的參與興趣,使他們對展品產生強烈認知并引發思考和想象,會使觀眾感到枯燥乏味、失去興趣而不愿意繼續參觀,最終導致軍史展館參觀人數較少。
在互聯網時代,互動性是博物館展陳互動設計的主要方向。作為觀眾和展品之間的信息傳遞渠道,展館展陳交互設計應具有明顯的“受眾導向”意識。在交互設計思維指導下,館方將用戶體驗和視覺審美相結合,以觀眾為中心,實現參觀者與展品的平等交流。展覽設計需要考慮觀眾的視覺感官、情感反饋和興趣導向,從而讓觀眾對展品產生強烈印象并主動參與其中。博物館中展陳交互設計與傳統展陳有著很大區別,需要在其中融入更多互動元素來豐富展陳形式,在互動設計思維指導下,將新媒體技術和傳統展示手段相結合進行設計實踐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二、萊蕪戰役紀念館中的交互設計
(一)現有的交互設計
萊蕪戰役紀念館前身為萊蕪革命烈士陵園,是1947年2月萊蕪保衛戰中犧牲烈士的安葬地。自建成以來,歷經多次修繕改建,形成四大主體建筑:革命烈士紀念塔、萊蕪戰役展覽館和全景畫館、魯中抗日戰爭展覽館、烈士緬懷堂,總占地面積73.1畝,總建筑面積15200平方米,展覽面積10000多平方米,廣場面積6000多平方米,綠化面積31000多平方米。革命烈士紀念塔建于1972年,高19.8米。正面裝飾著“革命烈士紀念塔”七個鎦金大字,為全國100個重點紀念塔之一。萊蕪戰役展覽館建于2007年,采用照片、實物、模擬場景、大型雕塑、聲光電等展覽方式,集中展示華東軍民特別是萊蕪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取得萊蕪戰役勝利的偉大歷程。全景畫館建于1997年,畫高17米,周長120米,地面塑性1200平方米,巨幅油畫與地面模型相結合,模擬了萊蕪戰役城北圍殲實戰場景,將“聲、光、電”融為一體,給人以身臨其境、激動人心的感覺。魯中抗日戰爭展覽館建于2015年,主要展示抗戰時期魯中抗日根據地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設以及抗日戰爭史實等內容,是目前山東省內唯一一處反映魯中區全民抗戰的綜合性場館,體現了全體魯中人的抗戰精神。那里刻著5000多名烈士的名字。烈士緬懷堂建于2011年,集中安放萊蕪籍烈士骨灰3000多名,并將萊蕪地區各個歷史時期5000多名烈士姓名鐫刻于烈士長廊的大型浮雕之間,成為群眾緬懷的新場所。
萊蕪戰役紀念館中的交互設計主要是為了增加游客的參與感和互動性,讓游客更好地了解萊蕪戰役的歷史背景和戰斗過程。萊蕪戰役紀念館中的交互設計主要有觸摸屏展示、仿真場景、燈光效果以及全景畫館。館內設置了多個觸摸屏幕,游客可以通過觸摸屏幕來查看與萊蕪戰役相關的歷史照片、地圖、文獻資料等,了解更多的歷史知識。館內還設置了仿真場景,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當時的戰爭場景,游客可以通過觀看仿真模型更加直觀體驗戰斗的緊張氛圍。此外館內還設置了一些燈光氛圍效果,通過不同顏色的燈光從而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游客可以配合實物增強體驗感更加直觀地了解歷史事件。全景畫館由巨幅油畫和地面塑型相結合,模擬萊蕪戰役城北圍殲實戰場景,融“聲、光、電”于一體,通過聲音效果、燈光效果整合機械、照明、煙霧、聲音和其他場景的組合,以及極具感染力的藝術手段,可以創造一個非常強大的體驗空間,觀眾不再僅僅是信息的接受者,而是積極的參與者和信息的傳播者。這些交互設計不僅能增加游客的互動性和參與感,還能使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歷史事件,讓游客在參觀中得到更加全面的體驗和感受。
(二)可改進的交互設計
萊蕪戰役紀念館中有許多文物、圖片資料均為歷史實物而非復制品。為了讓軍史教育更為直觀有效地傳播和傳承這段歷史文化,可以在陳列展覽中采用仿真模擬技術將實物轉化為三維立體模型以方便觀眾理解和學習,在數字化時代采用這種方式,不僅可以使得黨和軍隊的軍史文化深度得以最大化挖掘,還能夠通過VR虛擬技術再現當時的歷史情境,讓觀賞者體會虛實結合的歷史情境形態。而交互設計可以在此基礎上使文物更加直觀地向參觀者傳遞其背后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通過虛擬現實技術(VR)與其他虛擬現實產品,如3D打印等技術手段的融合應用使參觀者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萊蕪戰役紀念館中真實的場景,此外也可以結合交互方式將展品以沉浸式或互動式的體驗模式呈現在人們面前。觀眾在觀展過程中會產生情感需求和認知行為傾向,而這種互動能夠更好地滿足參觀者需求,通過沉浸式互動體驗使得觀眾對展陳主題更為了解并能達到教育和啟迪作用。
在軍史館中,觀眾的行為通常會伴隨著一定程度上的情感導向、學習驅動和行為動機特征。萊蕪戰役紀念館在交互設計中,可以結合這些特征,將這些方面進行設計創新和改善。第一,以人為中心,強調人是一切交互體驗的出發點和目標;第二,交互界面形式簡單,減少用戶參與交互界面過程中的信息過載現象;第三,互動方式多元化,將復雜多變且不易理解的交互方式轉化為易于理解且易于接受的形式;第四,以人為本,重視使用過程中對人身體、心理、行為等方面的影響,將安全問題納入考慮范圍。
三、交互設計在軍史場館的應用
(一)應用價值
以軍事博物館、航空博物館等為主的軍史場館不僅是對國防建設的支持和鼓勵,更是對革命先輩光輝事跡和精神的弘揚。以軍事博物館為例,它通過實物展示、文物展陳進行教育宣傳,同時利用多媒體技術、場景復原等手段展示革命先輩光輝事跡和精神,從而達到弘揚國防精神,激發愛國熱情、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的目的。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軍史館內不再局限于文字和圖片,更加注重與觀眾的互動體驗,如交互設計思維下的“虛擬仿真”技術。隨著VR等新型技術的不斷涌現,以展陳內容為基礎,利用VR技術、AR技術及語音導覽功能,將虛擬仿真與交互設計相結合,使軍史信息更加直觀、形象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而不是以往單純的文字圖片和視頻等方式展示。通過將VR技術、AR技術及語音導覽功能應用于軍史展陳方式中來實現對傳統軍史館展陳形式的突破。
交互性設計在軍史場館展陳中的應用為軍史場館展品陳列提供了更加逼真的展示效果、更加多樣的展示形式,參觀者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參與到展陳中,與展品實時互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軍史場館展陳功能上的不足,為參觀者提供了更加舒適、自在的觀展體驗,從而更好地發揮了軍史場館的價值和教育作用。
(二)強化以用戶為中心
展陳交互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需求,并以此來指導人機交互設計工作,從而實現博物館與參觀者之間情感交流、提升參觀者體驗感以及滿足參觀者需求等目的。通過對軍史文化歷史及內涵的分析可知,用戶通過觀看展陳內容產生強烈的興趣,從而激發他們去了解歷史及展館背后的文化內涵,這也就是軍史場館展陳交互設計的本質。展覽中,除了靜態圖片和文字講解外,為了更好地與觀眾進行互動與交流,設計團隊可以對展品進行大量實地調研,從大量文物展品和歷史故事中提取出最能吸引人眼球的內容并進行二次創作及改造。在《偉大征程》中提到了萊蕪戰役紀念館中“萊蕪戰役指揮部舊址”所處的歷史地位。通過展陳內容可以將這段戰爭史詩以視頻、動畫、漫畫等形式表現出來,并與觀眾進行良好的互動。
通過對用戶需求的分析,了解用戶心理狀態等信息進行再分析,使整個展館展覽設計過程更為合理有效。同時注重美學風格和視覺形象,在設計中要注意保持展館原有風格和特征不變,注意整體美感,遵循簡潔、大方的原則,避免過于復雜繁瑣的設計元素出現;重視色彩搭配,展廳色彩應與展品相呼應且不過于突出,使整體風格和諧統一,在設計時將文化內涵融入到整個系統中以達到傳播歷史文化價值的目的;注重交互性與易用性,重視交互技術和界面的可交互性,使用戶操作更加方便快捷;注重情感反饋,在展陳交互中是一個重要指標,它能夠提高展品吸引力、提升觀眾興趣等,通過情感反饋信息能夠加強受眾與展品之間交流,進而促進觀展行為;注重安全問題,在交互設計中要為參觀者提供安全保障,避免發生事故,在展陳互動過程中需要對展廳中各種設備設施及安全防護措施進行充分考慮與評估。
(三)內容和形式個性化定制
針對展覽內容采用多種交互方式,如圖片、音頻資料、視頻、互動游戲等形式。通過VR技術使參觀者體驗虛擬現實展覽內容,如“萊蕪戰役”場景中,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能為展覽內容增添歷史厚重感,將互動裝置與展項內容結合在一起,讓參觀者可以更直觀地了解到展館內的歷史文化知識。在“戰役故事”展區內設置多媒體投影墻,以故事為載體對展廳中的歷史進行展示,通過聲、光、電等多種技術手段展示文物資料、戰役圖片等展覽內容;通過互動游戲與互動裝置對展項內容進行生動有趣的解讀與演繹。在“革命傳統”展區內設置豐富翔實的革命歷史文物資料圖片展覽內容,一些靜態圖片可以采用3D圖像展現,強化參觀者視覺效果。
在觀展過程中,參觀者可通過掃描文物二維碼查看文物詳細信息及3D全角度細節圖,還可以利用VR設備體驗真實戰斗場景,也可以點擊按鈕進入模擬戰場等。在參觀過程中,參觀者可以使用APP或小程序的語音導航來尋找并識別感興趣的信息,實現交互場景與觀眾需求的精準匹配。通過交互設計,參觀者能夠直觀、便捷地了解展覽內容,并在游覽過程中感受不同時期下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根據展覽內容為展品定制具有教育意義的互動環節,充分體現內容和形式的個性化。
總結來說,軍史類紀念館可以通過運用多種交互方式來展示歷史文化,增強軍史場館的互動性和體驗性,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意義。新型的展陳方式打破了傳統與現實、展品與參觀者之間的界限,讓參觀者能夠加深對我軍發展歷程和優秀傳統軍事文化的理解,進而實現軍史場館用偉大成就激勵人、用紅色傳統教育人、用成功經驗啟迪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高晨,周志華.淺析軍史場館展陳的交互性設計[J].中國博物館,2022(4).
[2]王昶,陳鍇.數字化時代軍史場館陳列布展建設研究[J].傳媒論壇,2020(18).
作者簡介:宋鵬宇(1998—),男,漢族,山東泗水人,碩士研究生,青島科技大學藝術學院,研究方向為視覺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