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杰,楊紅梅,興子琦
(1.南寧市武鳴區中醫醫院腫瘤科;2.南寧市武鳴區中醫醫院院長辦;3.南寧市武鳴區中醫醫院腫瘤科,廣西 南寧 530100)
癌痛是腫瘤常見表現,其發生與腫瘤病理進程、腫瘤部位及患者耐受程度均密切相關。目前,西醫多采用三階梯原則進行鎮痛,但隨著臨床廣泛應用,西醫鎮痛相關的耐藥和藥物不良反應問題逐漸突出,影響鎮痛效果和生活質量[1]。壯族醫藥在鎮痛方面療效肯定,已得到現代醫學研究證實[2]。隨著醫療技術進步,中成藥被用于癌痛患者鎮痛[3]。壯醫是民族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壯醫認為,癌痛的發生與邪毒入侵和正氣虧虛密切相關,因而主張以調氣、補虛、解毒的原則治療癌痛[4]。近年來武鳴區中醫醫院根據壯醫理論,研制壯醫癌痛膏,對癌痛患者進行外用干預取得良好成效。本研究對比分析壯醫癌痛膏的臨床應用價值,為臨床應用提供參考依據,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3 月至2022 年3 月武鳴區中醫醫院收治的100 例癌痛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 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33 例,女性17 例;年齡25~62 歲,平均年齡(42.58±16.17)歲;原發病:肺癌22 例,肝癌13 例,胃癌15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30 例,女性20 例;年齡27~60歲,平均年齡(43.63±15.78)歲;原發病:肺癌19 例,肝癌14 例,胃癌17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武鳴區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癌癥疼痛診療上海專家共識(2017 年版)》[5]中癌痛的診斷標準,并經病理檢查確診;②均在武鳴區中醫醫院接受治療。排除標準:①對本研究治療藥物過敏者;②有精神障礙病史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④正在接受其他項目研究者。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階梯式鎮痛:輕度疼痛[ 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6]≤3 分]者口服羥考酮[ 萌蒂(中國)制藥有限公司,注冊證號H20120518,規格:10 mg/片]20 mg/次,2 次/d;中度疼痛(3 分<VAS 評分≤6 分)者口服可待因(國藥集團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0673,規格:30 mg/片)30 mg/次,2 次/d;重度疼痛(VAS 評分>6 分)者口服嗎啡(東北制藥集團沈陽第一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3220,規格:10 mg/片)10 mg/次,2 次/d。觀察組患者在常規階梯式鎮痛基礎上給予壯醫癌痛膏。組方:雞矢藤3 g,雞骨草3 g,九里香1 g,黃皮根1 g,配酒16 mL。藥物研1,楊紅梅2,興子琦31.制:將中藥研末;2.南寧市武鳴區中醫醫院院長辦;3.南寧市武鳴區中醫醫院腫瘤科,用酒調勻,制成穴位貼敷膏備用(長10 cm,寬6 cm,厚0.2~0.5 cm)。選穴:肺癌:肺俞+癌痛點;肝癌:肝俞+ 癌痛點;胃癌:胃俞+ 癌痛點。用藥時先清潔貼敷點及周圍皮膚,貼敷后可用紗布覆蓋并固定,每天換藥1 次。兩組患者均連續用藥2 周。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 評分。分別在治療前、治療1 周及治療2 周時采用VAS 評估兩組患者疼痛水平,VAS 評分范圍0~10 分,得分越高則疼痛越嚴重[6]。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情況。記錄患者治療期間爆發痛發作頻率和疼痛緩解起始時間。③比較兩組患者血清指標。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肘靜脈血3 mL,采用離心機[上海力申科學儀器有限公司,滬食藥監械(準)字2010 第1410520 號,型號:Neofuge 1600R]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送檢。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P 物質(SP)、β 內啡肽(β-EP)及前列腺素E2(PGE2)水平。④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于治療前后采用腫瘤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EORTCQLQ-C30)評估患者生活質量,該量表包括社會功能、身體功能、情感功能、認知功能、角色功能及總體生活質量,各維度均采用百分制,評分越高則生活質量越好[7]。⑤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包括消化道反應、頭暈及皮膚紅腫。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行配對樣本t檢驗,多時間點結果比較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連續校正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 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V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1 周和2 周的VAS 評分低于治療前,且治療2 周的VAS 評分低于治療1 周的VAS 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1 周和2 周的VAS 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 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 評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同組治療1 周比較,#P<0.05。VAS: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1 周 治療2 周觀察組 50 5.34±1.84 2.16±0.79* 1.83±0.52*#對照組 50 5.60±1.73 2.75±1.06* 2.39±0.77*#F 時間,P 時間 72.094,<0.05 F 組間,P 組間 58.675,<0.05 F 交互,P 交互 154.382,<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比較治療期間觀察組患者爆發痛發作頻率顯著少于對照組,疼痛緩解起始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比較(±s)
組別 例數 爆發痛發作頻率(次/周) 疼痛緩解起始時間(min)觀察組 50 2.48±0.36 35.29±6.90對照組 50 3.50±0.91 43.82±10.22 t 值 7.370 4.891 P 值 <0.05 <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指標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SP、PGE2及β-EP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SP 和PGE2水平顯著低于治療前,β-EP 水平顯著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血清SP 和PGE2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β-EP 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指標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指標水平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SP:P 物質;PGE2:前列腺素E2;β-EP:β 內啡肽。
組別 例數 SP(ng/mL) PGE2(ng/L) β-EP(n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0 20.82±4.57 8.98±3.07* 205.38±30.23 44.34±12.08* 148.95±37.53 243.02±45.58*對照組 50 21.07±3.93 10.26±2.65* 198.76±28.85 56.21±16.63* 151.42±42.26 218.53±40.24*t 值 0.293 2.232 1.120 4.083 0.309 2.848 P 值 0.770 0.028 0.265 0.003 0.758 0.005
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社會功能、身體功能、情感功能、認知功能、角色功能及總體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社會功能、身體功能、情感功能、認知功能、角色功能及總體生活質量評分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身體功能、角色功能及總體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社會功能 身體功能 情感功能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0 51.59±5.74 61.30±12.28* 56.03±6.68 78.25±7.07* 57.09±6.89 68.51±5.53*對照組 50 50.87±6.06 60.48±10.73* 55.74±5.95 72.94±6.68* 58.21±7.27 66.89±7.97*t 值 0.610 0.356 0.229 3.860 0.791 1.181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認知功能 角色功能 總體生活質量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0 54.34±5.26 63.78±4.59* 57.35±5.08 71.69±5.89* 53.35±3.82 75.43±4.66*對照組 50 55.19±4.89 62.29±5.32* 55.89±5.79 68.98±6.02* 52.73±4.46 70.12±5.20*t 值 0.837 1.499 1.340 2.275 0.747 5.377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觀察組患者發生6例消化道反應,2 例頭暈,1 例皮膚紅腫,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8.00%。對照組患者發生消化道反應8 例,3 例頭暈,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00%。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50,P=0.617)。
癌痛是影響腫瘤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改善癌痛是腫瘤治療的重要內容[8]。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階梯止痛,長期以來被用于臨床,雖然取得一定療效,但其效果存在個體差異,且部分患者毒副作用顯著。有研究顯示,腫瘤患者可能因癌痛而發生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影響預后,這使癌痛成為臨床關注重點[9]。壯醫是廣西地區的民族醫學,壯醫認為毒虛致百病,癌痛的發生與體虛和外邪入侵密切相關。熱毒侵襲,灼傷津液,堵塞經絡,不通則痛[10]。另外,隨著病情進展,腫瘤細胞侵襲機體,損害正氣,耗損陰液,導致經脈失養而發為癌痛。因而,壯醫治療癌痛按調氣、解毒、補虛的原則進行選藥干預。
本研究采用的壯醫癌痛膏的組方中,以雞矢藤、雞骨草為君。其中雞矢藤壯藥功效為通谷道,活血止痛,中藥功效為消食,止痛,解毒,可用于膽絞痛,脘腹疼痛等;雞骨草壯藥功效為通龍路火路,軟堅散結,散瘀止痛,中藥功效為利濕退黃,疏肝止痛,可用于胃脘脹痛、脅肋脹痛等。另輔以九里香、黃皮根加強行氣止痛之功,其中九里香功效為通調龍路、行氣活血止痛、軟堅散結,可用于脘腹氣痛、跌打腫痛等。黃皮根中藥功效為調氣道、通谷道、散結、止痛、消食,可用于食積脹滿、脘腹疼痛、疝痛等[11]。這也提示壯醫癌痛膏有助于發揮治療癌痛的作用。本研究對癌痛患者均堅持個體化選穴原則,以“腧穴+阿是穴(癌痛點)”進行穴位貼敷,這符合既往癌痛選穴規律[12]。本研究結果也顯示,治療后1 周和2 周時觀察組患者VAS 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原因在于癌痛點被稱為陽性反應點,通過對癌痛點進行穴位貼敷,藥物有效成分可直接經皮膚被吸收,藥力直達病所,促進癌痛部位氣血運行、刺激經絡,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另外,本研究中根據不同的癌癥患者類型選擇不同的腧穴,以達到舒筋解郁、行氣活血功效。兩者配合通經止痛、鎮痛安神,提示外用壯醫癌痛膏穴位貼敷輔助階梯式鎮痛用于癌痛能顯著提高療效。另外,穴位貼敷可通過經絡循環調節發揮雙重效應,進而調節氣血運行,達到止痛目的[13]。SP 屬初級傳入末梢釋放的興奮性遞質,是痛覺傳遞的重要神經肽,PGE2也是重要的神經疼痛遞質,其水平升高可增加神經根敏感性,降低疼痛閾值[14]。另外,β-EP 水平與疼痛性痙攣程度具有顯著相關性,β-EP 可通過外周途徑發揮緩解局部疼痛[15]。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SP 和PGE2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β-EP 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通過穴位貼敷壯藥癌痛膏可調節疼痛遞質水平,進而減輕疼痛程度。此外,本研究還證實,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身體功能、角色功能及總體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外用壯醫癌痛膏可通過調節疼痛遞質,減輕疼痛,提高療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發現,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提示外用壯醫癌痛膏穴位貼敷具有較高安全性。
綜上所述,壯醫癌痛膏輔助階梯式鎮痛用于腫瘤癌痛患者效果顯著,可通過調節疼痛遞質水平,提高鎮痛效果,改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