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育林,劉燕妮
(1.英德市中醫院皮膚科,廣東 清遠 513000;2.英德市英城街道衛生院公衛科,廣東 清遠 513000)
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常見的帶狀皰疹并發癥,可引起患者刀割樣疼痛或脹痛,其病程較長,嚴重影響患者睡眠和生活質量。目前臨床對PHN 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可能與周圍神經炎癥、精神心理因素有關[1]。藥物治療在PHN 中雖發揮重要作用,但長期服藥不僅具有胃腸道不良反應,還可發生耐藥問題。因此,非藥物治療逐漸引起臨床重視[2]。脈沖射頻治療能準確定位,抑制痛覺超敏神經通路,且破壞程度小,因而受到臨床青睞,已在臨床廣泛應用[3]。但近年研究發現射頻治療效果存在一定差異性[4]。中醫認為,PHN屬于“痛癥”“蛇串瘡”范疇。火針是中醫傳統特色療法,近年有學者提出“逆流補營”火針療法[5],可對治療方案進一步優化。本研究分析“逆流補營”火針療法治療PHN的療效。
1.1 一般資料按隨機數字表法將2021 年3 月至2022 年3 月英德市中醫院收治的64 例PHN 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2 例。觀察組中女性患者14 例,男性患者18 例;年齡27~64 歲,平均年齡(50.71±12.75)歲;病程3~15 個月,平均病程(9.56±3.08)個月。對照組中女性患者17 例,男性患者15 例;年齡30~65歲,平均年齡(51.08±13.52)歲;病程4~13 個月,平均病程(9.29±2.67)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帶狀皰疹中國專家共識》[6]中PHN 的診斷標準,且符合《中醫皮膚科常見病診療指南》[7]有關中醫氣滯血瘀證的診斷標準;②年齡≥18 歲,且經鈣離子通道調節劑、三環類抗抑郁藥治療1 周無明顯效果。排除標準:①有嚴重肺心病、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肌病者;②合并嚴重器質性病變者;③合并嚴重精神障礙者。本研究經英德市中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全部患者均進行脈沖射頻治療:患者取俯臥位,連接射頻儀[德技(長沙)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湘械注準20212091981,型號:MR1-4R],以1%利多卡因[國藥集團容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3676,規格:5 mL∶0.1 g]3~5 mL 進行局部麻醉,起效后在預定位置穿刺,使針尖至靶神經節段椎間孔背根神經節,以50 Hz 電流行神經感覺測試,以2 Hz 行神經運動測試,<0.5 V 時無支配區肌肉顫動即穿刺成功。將射頻儀調整至脈沖重復頻率模式,參數設置:溫度42 ℃、電壓45 V、刺激時間120 s、頻率2 Hz。每2 周治療1 次,共治療3次。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聯合應用“逆流補營”火針療法:患者取舒適體位,暴露痛點,根據疼痛區域大小在其周圍選擇4~6 個針刺點并進行標記。將酒精燈火焰靠近進針點10~12 cm,加熱針體,見針尖燒紅變白后,用毫針(蘇州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蘇械注準20162200970,規格:0.3 mm×55 mm)與皮膚呈20°~30°夾角進針,進針方向與脊髓神經轉導方向相反,進針深度20 mm,留針30 min。取針后用醫用棉球按壓1~2 min 止血。3 次/周,隔日進行,連續治療2 周。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療效。顯效:治療后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較治療前降低≥50%,不影響正常工作休息;有效:治療后VAS 評分較治療前降低30%~50%,疼痛對工作生活有一定影響;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8]。②比較兩組患者疼痛面積和睡眠質量。于治療前后患者用標尺指出疼痛對應的區域,根據區域范圍對應標尺數據,計算疼痛面積。患者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估。PSQI 包括19 個自評和5 個他評項目,第1~18 條自評項目參與計分,18 個自評項目組成7 個成分,每項按0~3 分計分,評分越低則睡眠質量越好[9]。③比較兩組患者 P 物質(SP)、血清前列腺素E2(PGE2)及血清C 反應蛋白(CRP)水平。采集患者治療前后3 mL 空腹肘靜脈血,用離心機(武漢維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型號:LT 50)以2 000 r/min 離心10 min,取血清。 SP、PGE2及CRP 的檢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按試劑盒說明進行操作。
1.4 統計學分析數據采用SPSS 20.00 系統進行分析。以±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行配對樣本t檢驗;以[例(%)]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行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行秩和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顯效占比為68.75%,整體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患者疼痛面積和睡眠質量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PSQI 評分低于治療前,疼痛面積小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及疼痛面積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疼痛面積和睡眠質量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疼痛面積和睡眠質量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PSQI: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
組別 例數疼痛面積(cm2) PSQI(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2 84.56±12.23 27.08±7.65* 13.62±3.83 7.95±2.14*對照組 32 81.79±14.74 36.42±8.16* 14.14±4.09 10.21±3.50*t 值 0.818 4.727 0.525 3.116 P 值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者血清因子水平比較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因子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降低程度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清因子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血清因子水平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SP:P 物質;CRP:C 反應蛋白;PGE2:前列腺素E2。
組別 例數 血清SP(pg/mL) 血清CRP(mg/L) 血清PGE2(n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2 1 892.49±302.16 250.17±52.40* 108.19±25.08 7.59±3.25* 82.43±15.51 13.41±5.65*對照組 32 1 901.63±289.75 331.32±48.71* 110.23±29.36 10.02±3.78* 80.21±16.85 20.10±8.93*t 值 0.124 6.416 0.299 2.757 0.548 3.581 P 值 0.902 0.015 0.766 0.008 0.585 0.005
非藥物治療在PHN 中具有重要作用,脈沖射頻治療利用高頻電流波動產生的電磁場,使離子流發生改變,進而誘導神經元細胞膜結構和功能產生相應改變,發揮鎮痛作用。另外,脈沖射頻還可通過抑制SP、TNF-α等細胞炎癥因子分泌,改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水平,從而提高療效[10]。本研究在PHN 早期即開始脈沖射頻干預,可阻斷脊髓背根神經節疼痛信號的傳遞,進而緩解疼痛,改善病情。對于單純藥物治療效果欠佳者,脈沖射頻治療已成為PHN 的重要選擇。
中醫認為,PHN 與血瘀、氣滯等病理因素密切相關。PHN 好發于中老年群體,患者多正氣虧損,邪毒入侵,使氣血瘀滯,病久侵及經絡,發為疼痛。火針療法融合針灸、電灼療法的優勢,可利用火針外力刺激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消除瘀阻,進而緩解疼痛[11]。本研究選穴均以阿是穴為主,阿是穴無固定位置,以痛點為穴,火針干預阿是穴可直接驅邪外出,溫經止痛。阿是穴周圍存在相應脊神經節段的后支或皮膚分支,通過火針刺激阿是穴,可影響交感神經末梢,提高機體疼痛閾值。此外,本研究采用圍刺法,即在疼痛區域周圍選擇4~6 個針刺點,這有助于增加刺激量,并擴大針刺阿是穴的作用范圍。
本研究在火針干預中采用“逆流補營”療法,其中逆流指分別在損傷神經兩側向損傷處進行針刺,以阻斷上游神經損傷轉導,并起到止痛作用。補營是指火針療法可促進局部微循環和營養神經,有助于提高機體防御能力[12]。本研究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療效更好,睡眠質量改善情況更優,說明“逆流補營”火針干預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質量。SP 是與疼痛密切相關的神經肽,在PHN 所致的疼痛信號傳遞中發揮關鍵作用[13-14]。炎癥反應也是PHN 發生后疼痛的重要誘因,CRP 是臨床常用急性時相反應指標,尤其是對于急性期PHN 疼痛具有較高敏感度[15-16]。本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因子水平比對照組低,表明“逆流補營”火針療法可能通過調節疼痛遞質水平,減輕炎癥反應發揮治療作用。
綜上所述,“逆流補營”火針療法治療PHN 療效顯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質量,其機制可能與其調節疼痛遞質水平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