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立
(安康學院)
園藝療法,又稱“園藝治療”。美國園藝療法協會對園藝療法的定義為:園藝療法是對于有必要在其身體以及精神方面進行改善的人們,利用植物栽培與園藝操作活動從社會、教育、心理以及身體諸多方面進行調整更新的一種新方法[1]。主要是對用身體或心理需要改善的特殊人群進行康復花園[2]以及通過多種園藝活動操作,使人達到身心健康、消除疲勞、增進思維的目的。近年來,高校在園藝療法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但具體應用到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中還沒有系統的、完善的模式。
而近年來由于社會、家庭、學校等諸多因素,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嚴重,由心理健康問題引起的厭學、退學、暴力傾向等時有發生。因此探索園藝療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中的應用既是對2020 年教育部印發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關于加快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的探索,也是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黨的教育方針的貫徹落實,同時也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路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大一新生的焦慮與迷茫
剛入校的大學生要面臨諸多的挑戰,往往使他們感到焦慮與迷茫。一是學習方式和生活環境的變化。目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主要以應試教育為主,固定的學習內容和授課方式,導致大部分學生思維固化,一時間難以接受快節奏的授課方式和自主學習。相比高中大學的人際關系也要復雜許多,如果處理不好同學、舍友之間的關系,宿舍矛盾、交友困難等問題就會隨之而來。想學和不會學、渴望被認可和人際關系處理不當等矛盾往往引起大學新生的焦慮、自閉;二是短期人生目標的實現導致的迷茫。在艱苦奮斗了十幾年,大學目標得以實現后,許多學生在失去目標之后變的迷茫、郁悶、不知所措。
2.高年級學生的壓力與不安
相比大一新生,高年級學生產生心理問題主要是因為學業、愛情、就業等方面。一些高中成績相對優秀的學生可能受到的關注不如以前,從而導致優越感、自尊心受到打擊,內心逐漸產生失落;大學生處于心理成長的特殊時期,同時也是戀愛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如果產生好奇、從眾、虛榮等不正確的戀愛觀,在戀愛過程中勢必會帶來的各種困惑和問題;嚴峻的就業、升學形勢會給很多畢業班學生帶來的巨大壓力,現實與心理預期產生的落差會使他們產生挫敗感、自卑感。
3.生理弱勢、經濟困難、心理障礙等導致的弱勢群體
本文所述弱勢群體主要是指因為生理、心理、經濟等諸多因素導致的各方面表現相對于大多數人較差的一類學生。
這類學生因為身高、年齡、長相、疾病等生理原因導致長期存在的生理弱勢;家庭經濟困難導致的心思及其敏感,過分看重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心理障礙導致的耐挫能力和抗打擊能力差等都會使他們在各方面的表現差于大多數學生,進而產生自卑、自暴自棄情緒,嚴重者會對現實產生不滿,進而引發一系列校園不良事件。
近年來,因為心理問題造成的校園危機事件頻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高校也越來越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定期舉辦講座、心理團輔活動等。但普遍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教學、輔導方式單一,注重知識的傳遞而忽略學生真實情感和生活的體驗,造成學生多樣化的心理需求無法得到緩解;二是活動的持續性、系統性不夠,大部分高校在開展心理健康輔導時,只注重單次活動效果,忽略了心理輔導的持續性和系統性。綜上,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刻不容緩,探索學生易于接受、內容豐富的心理健康輔導方式,構建科學、系統的心理健康輔導體系是高校重要且急迫的課題。
園藝療法之所以能夠得到快速發展和被大眾認可,是有充分科學依據的。首先,園藝成果可以實際看到、觸摸到、聞到,甚至可以吃到,有其明確的存在性,所以在園藝操作后,參與者可以收獲成品,有顯著的成就感,對自信心的建立有幫助;其次在具體的園藝操作過程中,參與者會有適當的運動和流汗,能夠促進參與者生理健康;體驗者在參與園藝療法活動時不僅身體得到鍛煉,還能夠了解到有生命的植物,例如從播種、施肥、澆水、田間管理,到最后的開花、結果等需要付出很多勞動,是對身體機能的有效鍛煉。最后,通過對山、水、花、鳥等自然風光的感知,體會生命的意義、人生的價值,能夠達到消除精神疲勞,養成正向心理的目的。
按園藝療法的實施類型和作用機制,可分為以感官刺激的環境治療和以園藝操作活動為主的園藝療法兩類[3]。
植物感官刺激,主要通過植物各器官、色彩、氣味等對人在情緒、心理、生理方面產生積極影響,例如紅橙黃等暖色,像太陽和烈火一樣能引起人們溫暖的感覺,迷迭香能夠使人安靜等;園藝操作活動,可讓參與者親自體驗植物的種植、養護、采摘等環節,并在此過程中得到體能的鍛煉、情緒的調試、自信的培養、交流的增進,健康的促進[4]。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通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動教育的重要論述,可以看出勞動教育對于新時代立德樹人的重要意義,這為高校全面加強勞動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日本學者稻盛和夫也曾說過:勞動不僅僅是為了生存,為了溫飽,他還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勞動對人具有崇高的價值和深遠的意義,他還擁有克制人的欲望、磨煉人的心志、塑造人格等功效。因此,在大學生中進行勞動教育是對新時代黨的教育精神的全面貫徹,也是當代大學生素質全面提升的必然要求。高校應當積極探索勞動教育的路徑、方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園藝療法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園藝操作活動,其中會涉及到堆肥、播種、植物栽植、插花等,需要體驗者通過一系列勞動來完成,是一項全身性綜合運動。在這些適當的勞作過程中,體驗者可以達到增強體力、促進和調節身體功能、協調身心平衡、促進人體健康發展;通過集體園藝勞作還可以增加人與人之間的協作和交往,幫助體驗者轉移負面情緒;另外具體的勞動成果還可以增加體驗者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情。同時在園藝勞作過程中,還能引導大學生理解勞動的偉大意義,對大學生的勞動觀念進行改造,增強他們對勞動和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養成自覺的勞動習慣,將來自覺肩負起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重任。
綜上,可以看出通過合理的園藝療法,可以使體驗者在具體的園藝勞動過程中,獲得身心健康,同時達到勞動教育的目的,可謂一舉兩得。在落實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中達到1+1>2 的效果。
我校江北校區硯月湖、圖書館、校友林、傲霜園、思憶園等室外開闊的園林景觀和試驗園內栽植的各種樹木、花草、植物是為開展實踐教學提供了便利條件,園林和農學專業的校內實踐基地提供了可供耕作的休閑園地。
1.“飲水思源”為主題的游園感知活動
以“以飲水思源”為題,設計游園感知活動。通過硯月湖水源處三塊代表學校前身的石雕設計、思憶園中原安康農校的假山和植物等為主要線索,旨在引導同學們了解學校的歷史和文脈傳承;帶著對生活和知識的向往從沉思空間步入圖書館;以植物傲霜凌雪之姿面對生活,使青春之花永不凋謝。
2.主題植物設計栽植
面向全校招募24 名首批體驗者,以“回歸自然——點亮愛的星空”為題組織學生進行主題植物設計栽植。將體驗者兩兩分組,種植方案的設計、勞動分工、翻土、栽植、 澆水、管理等均由學生小組獨立進行,使學生從中收獲自信,感受生活的美好。
3.植物領養
面向全校師生進行主題植物設計栽植作品展示和植物領養活動,由指導老師向領養者認真講解養護方法和注意事項,預計發放200 余棵茉莉花苗,要求領養者要認真記錄植物生長過程,體會生命的意義。同時在植物認領現場發放關于園藝療法調查問卷,為后期活動提供一些參考。
1.活動反饋
首批24 名體驗者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結束了游園感知活動,同時完成了“前程似錦”“穿越叢林”“微微一笑很傾城”“青澀年華”“夢幻空間”等13 個主題的植物設計栽植。體驗者普遍反饋:通過實際操作更真切地了解到各種植物的生長方式和培育方式;在看到自己動手的成果時很有成就感;身心得到放松的同時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感悟到生命的意義。
在植物認領環節,共發放茉莉花苗200 余顆,指導老師向植物認領者詳細介紹了植物栽植、養護的過程,希望他們能夠認真培育,記錄植物生長的過程,互相交流養護心得。
2.問卷調查分析
活動現場發放調查問卷100份,回收100 份,其中有效問卷85 份。通過對問卷調查的分析顯示:16.47%的學生非常了解園藝療法,這可能和我校開設園林專業有一定關系;42.35%的同學了解園藝療法;28.24%的同學聽說過園藝療法;只有12.94%的同學不清楚什么是園藝療法(具體情況見圖1)。這說明絕大部分的同學是了解園藝療法的,這為后續開展園藝療法提供了基礎。

圖1 學生對“園藝療法”了解情況統計圖
另外,在對同學們更喜歡參與的園藝療法活動形式調查中顯示:喜歡植物種植和觀賞植物賞析活動的同學最多,分別占41.18%和36.47%,還有一部分同學喜歡植物生長周期觀察;少部分同學喜歡游園踏青等其他園藝活動(具體情況見表1),這也為后續在設計園藝療法活動時提供了參考。

表1 學生熱衷的園藝療法活動形式統計表(N=85 人)
(1)當代大學生由于諸多原因的影響,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而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教學、輔導方式單一、活動的持續性不夠等問題。所以亟需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關注,采取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心理健康輔導。
(2)園藝療法的常用手段園藝勞作,更加注重實踐和體驗,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新時代教育勞動教育要求??梢酝瑫r滿足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和勞動教育的需求,為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和勞動教育提供了新路徑。
(3)通過對園藝療法的初步應用表明:具體的園藝活動能夠使學生體質得到增強、心態更加平和、合作意識加強,進而促進積極品質的生成與釋放,起到了心理健康輔導的作用。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對園藝療法比較了解,而且有期待的具體活動形式,進一步說明了園藝療法在大學生當中有一定的基礎,有可實施性。
園藝療法在國內對人體身心健康作用研究方面起步較晚,各高校大部分處于理論層面的研究,鮮有實踐應用。而園藝療法經常使用的園藝勞操作等活動,可以讓活動參與者親自體驗植物的種植、養護、采摘等環節,不僅可以促進情緒的調試、自信心的培養,同時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培養必備的勞動技能、積極的勞動精神。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廣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健康輔導和勞動教育的新方法。
所以高校應該把握新時代教育的要求,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和優勢,對園藝療法進行更深入的理論與實踐探索,讓其在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和勞動教育方面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