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躍龍
(彝良馳宏礦業有限公司,云南 昭通 657000)
為加快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技術與有色金屬行業融合創新發展,切實引導有色金屬企業智能升級,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于2020 年4 月28 日聯合印發了《有色金屬行業智能礦山建設指南(試行)》[1](以下簡稱《指南》)。
就金屬礦山現狀而言,有色金屬礦山裝備自動化、智能化水平落后,人員結構老化、整體生產效率不高等問題突出,依靠規模和人員數量的方式越來越不適應發展,轉型升級已成為行業共識[2]。
某金屬鉛鋅礦山通過不斷要求抓實科技創新,健全科技創新體系,統籌實施科研項目,持續加大科技攻關,加快智慧礦山建設,大力建設與推廣智能礦山,加強信息系統安全防護,引領行業智能升級。
經過多年的自動化系統建設,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但距離生產智能化、無人化目標尚存較大差距,需要針對存在的問題,在充分研究新技術應用現狀和行業內外部先進經驗基礎上,進一步加大科技研發和應用投入,加快智能礦山建設。
目前我國有色金屬行業智能化建設尚處在起步、試點和探索階段。金屬礦山積極響應《指南》,正在摸索、走出一條符合自身發展戰略和實際生產經營狀況的智能有色金屬礦山建設之路。
智能化應具有3 個要素:①具有對外部信息的實時感知與獲取的能力;②具有基于對感知信息的存儲、分析、判斷、聯想,自學習、自決策的能力;③具備基于自決策的自動執行能力[3]。邊緣計算正是滿足生產智能化需求的關鍵技術。
本文將首先描述智能礦山的建設體系和邊緣計算在智能礦山建設的典型應用。在此基礎上,結合某金屬礦山智能化建設實踐,分析邊緣計算在有色金屬礦智能化建設的實際應用,并展望邊緣智能在智能有色金屬礦的應用前景。
根據《指南》給出的有色金屬智能礦山參考架構,可知架構體系總體分為云—邊—端3 層。
端側主要是指現場設備和儀器儀表,這一層的功能是為全面感知數據和實施精準控制打下設備和測量基礎。
邊緣側主要是指數據采集和設備控制系統,通過邊緣網關等技術的應用完成數據和接入、多源異構協議解析、數據集成、數據處理和設備在線實時監控,從而實現區域數據匯聚、數據減量解析和智能邊緣計算。
云端主要是建設制造運營服務平臺,并根據生產和管理需要打造定制化的生態應用體系。平臺連接生產和管理數據,并提供應用開發環境與微服務組件,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手段開展數據分析和針對業務場景的模型訓練。開放兼容的平臺可以滿足各種場景需求的應用的部署,從而實現采礦智能控制、安全管理和生產運營管理等定制化的功能。
同時,工業安全防護建設貫穿云—邊—端3 層,有效保障數據安全和網絡安全。
云端和邊緣側應用各有特點和側重點,大致可以區分為非實時、長周期數據的業務決策數據在云平臺處理,并建設相關應用,如大數據治理和智能經營管理;實時性、短周期數據的本地決策的數據在邊緣側進行處理,并建設相關應用,如環境監測和設備控制[4]。
邊緣計算是將一些邊緣硬件設備部署在生產現場,旨在將與之能力相匹配的相關計算和控制任務部署于靠近設備側,即網絡的邊緣。
在礦山的生產中,可以充分利用邊緣設備的數據采集、數據處理、數據分析和計算能力,就地實現區域數據融合和綜合處理,以及區域工藝系統的智能控制,有如下典型應用。
單一傳感器的測量具有局限性,感知環境或設備整體狀態往往不夠準確和全面。傳統做法是將多傳感器數據分別通信到地面的礦山控制系統,進行數據分析和綜合判斷后,將結果返回和廣播到控制系統網絡。智能多傳感器融合技術在就地即可實現單一測量設備對環境或設備狀態的綜合測量,實現原始數據的就地處理和分析,避免長距離傳輸導致的信號跳變,同時還可以節約通信帶寬資源。
多合一空氣檢測儀就是典型的多傳感器融合的應用,一臺儀表即可對空氣中的多種氣體成分進行同時檢測分析,如CH4、CO、SO2、PM10等,并形成空氣質量的綜合評價。
針對礦井生產中的大型設備狀態感知,通過搭建邊緣計算控制器,連接設備狀態測量數據和設備所在工藝系統的參數,利用邊緣控制器的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就地實現設備的狀態判斷,準確快速反映設備故障信息,有效降低事故擴大隱患,實現關鍵設備的可預測性維護管理。
部署在設備附近的邊緣控制器負責完成與傳感器和設備的通信、數據的接收處理和存儲及多參數融合分析和決策,有效保證了數據的完整性,以及決策分析的快速性。
圖1 為方案的典型框架。

圖1 邊緣控制實現設備狀態監測
機器視覺是攝像頭技術與識別分析算法的有機結合,是一種典型的邊緣計算應用。
攝像頭機器視覺系統通常包含軟件和硬件兩部分,攝像頭等硬件責成像,視覺控制系統負責圖像處理分析和輸出結果至執行機構或生產管控平臺。
礦井下典型的攝像頭機器視覺應用為利用部署在巷道關鍵支護典的攝像頭,內置電子圍欄算法。當有人員非法闖入時,攝像頭可立即完成識別并發出聲音報警,警告人員離開,同時,將相關數據傳輸至管理平臺存檔,有效提高生產的安全性。
傳統的井下火災監測系統的工作原理是將環境監測數據、紅外數據、測溫數據通過網絡傳輸至地面控制系統,控制系統利用火災分析模型分析災害是否發生及影響范圍,然后通知相關生產和管理人員進行疏散和滅火。
在井下危險重點火災區域部署邊緣控制器,連接相關測量數據,并部署火災監測模型。當發生異常的時候,邊緣控制器可以迅速發現災情并定位災害發生點,第一時間利用聲音等方式通知現場人員撤離,聯動相關消防設施進行火災處理,同時通知地面管理人員。
邊緣控制器的應用可以極大縮短數據的傳輸實際和決策流程,有效防止事故擴大和降低人員傷亡。
某金屬鉛鋅礦認真領會“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的智能礦山建設精神,結合現場生產設備條件,開展了多應用實踐,實現供電系統、壓風系統、提升系統、皮帶運輸系統、充填系統、軌道運輸系統等自動化無人化升級改造,其中排水系統無人值守就是典型的邊緣計算的應用,有效提升了生產效率。
傳統礦井排水系統的運行方式是人工現場就地啟停,存在設備運行效率低、人力成本高、管控手段落后、能耗高等缺點,在充分調研和科學決策后,開展了無人值守改造。
在水泵房現場部署邊緣控制系統,系統南向連接排水系統的參數測量傳感器和設備控制單元,北向連接地面控制中心。并對工藝系統加裝水位和水泵監測傳感器,系統閥門和輔助設備進行自動化升級。將工藝系統測量參數和設備接入邊緣控制系統,實現邊緣側對接入的傳感器進行數據采集、協議解析和數據處理,邊緣系統上開展“一鍵啟停”控制邏輯設計和水泵分時段、分峰智能調節。
改造完成后,邊緣系統在功能上實現了水泵的按需調節;操作模式上,既可以在水泵房集中控制和一鍵啟動,也可以在地面控制中心遠程控制,有效降低供電成本,實現無人值守,同時調高設備管理水平高,減員增效。
在空壓機房現場部署邊緣控制系統,系統連接壓風系統的各類監測裝置和主控設備,并與控制中心通過工業環網通訊。同時對外圍供風管道及冷卻水系統加裝流量計、電動閥門和檢測傳感器。邊緣控制系統實時采集系統工藝運行數據,達到邊緣側對系統數據的采、儲、析功能,邊緣系統上開展“自動控制”程序設計和智能調節供風。
項目完成后,通過部署的就地/遠程控制模式,邊緣系統在功能上實現按需供風;有效降低能源成本與人力成本,是邊緣計算在智能礦山建設中的又一成功運用。
通過在礦山各個生產子系統部署邊緣控制系統,利用現代網絡通訊技術,將邊緣計算控制系統采集數據匯聚到智能集控中心,實現對生產各類數據的分類、處理、整合、共享,最終建立有效的管理系統,為生產決策提供依據。這是邊緣計算技術在礦山自動化控制過程領域的一次集中展示,集控中心其主要功能如下。
3.3.1 生產數據整合功能
接入的各子系統數據采取標準的數據通訊方式與集控中心進行數據實時交換,并對生產數據進行整合,負責將不同階段的數據反饋給系統用戶。
3.3.2 分級管控生產數據
根據崗位、職責的不同,規劃不同的訪問權限,實現生產數據及其他信息的分級展示與調取。
3.3.3 實時記錄
提供各類傳感器系統、智能儀表等的系統實時報警信息的故障記錄。
3.3.4 事件記錄
對所有在現場各個系統及集控中心的操作及執行的事件進行實時記錄,并提供追查及重演功能。
3.3.5 故障分級統計
分時間段、類別、級別、子系統自動整理推送故障信息,提供統計和查詢功能。
3.3.6 歷史查詢
集控中心系統可查詢邊緣計算控制監測監控的任一系統中設備的運行情況,如操作員、開機時間、頻次等,可調取歷史數據及數據圖表,同時具備網絡故障記錄功能,方便用戶管理。
盡管智能礦山建設是多學科領域技術成果的集成應用,但其建設的成功與否取決于礦山生產工藝與智能化技術的匹配與融合程度[5]。
基于智能礦山的建設需求,結合邊緣技術的發展趨勢,本文提出了邊緣智能在智能礦山建設應用的兩個重要方向。
井下設備的測量數據可能會由于各種因素會出現抖動,如果原始數據不經處理直接送往控制平臺,會導致生產人員需要處理大量的無效報警,增加工作量,同時會降低生產人員對報警準確性的信任。
將原始數據接入智能網關,利用智能網關的數據處理能力,進行數據的有效濾波和防抖動處理,在邊緣側完成數據的診斷后,再送往控制平臺,可大大降低地面生產人員處理無效報警的工作量,還可以有效提升設備的故障診斷能力。
邊緣智能一體機是軟硬件一體的邊緣控制設備,在井下工藝系統相對小型但物理位置相對分散的場景中可以充分發揮作用。
邊緣智能一體機既可以支持來自同一工藝系統不同設備的實時數據集成、數據存儲和計算控制;還可以將人工智能模型進行邊緣部署,支持機器學習算法,實現數據在邊緣側的高效智能分析和實時決策;還能以容器化方式部署在各類安全可信的工業App 上,實現設備遠程智能監控和故障預警等智能應用。
本文系統地歸納了有色金屬智能礦山體系架構的云-邊-端各層的設備和應用的特點,并重點分析了邊緣計算在當前有色金屬礦山的典型應用。結合智能化建設實踐,展望了邊緣智能在智能礦山建設的應用前景,為有色金屬礦山企業對智能生產控制規劃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智能礦山系統邊緣側建設的合理性和前瞻性,具有很強的現實應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