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有效性研究》
作者:任艷妮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4238-4
出版時間:2019 年6 月
定價:79 元
信息科技時代,多媒體與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促使社會信息傳播由較為簡單的電視、廣播與報刊等傳統傳媒形式,轉變為以手機、電腦等多元智能終端設備為載體,互聯網為技術支持的現代化傳媒形式,進而能更加全面地提升社會信息整體傳播效率。基于此,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持續創新發展將得到極強媒介力量支持。任艷妮編著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有效性研究》認為,信息時代下大眾傳媒形式的創新發展,可促進大學生思政教育內外環境的轉變,并引領人們從傳媒學視角對大學生思政教育活動的發展進行重新審視與研究,從而由理論創新和實踐需求方面提高大學生思政教育傳播有效性。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 年6 月出版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有效性研究》明確表示,全媒體的社會大環境中,以互聯網、微博、微信、電視及廣播等為傳播渠道的大眾傳媒形式,已在社會生活中得以廣泛、深入應用,對大眾意識形態、三觀理念與行為習慣的轉變和發展有深刻影響。所以,基于現代社會發展形勢研究大學生思政教育傳播具有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對此,該書主要從三個方面深究大學生思政教育發展實際:首先,將思政教育有效性發展視作核心命題基礎上,由傳播學視角對思政教育工作進行新一輪審視,圍繞思政教育工作有效性開展系列研究活動;其次,結合傳播學理論系統中的傳播效果理論、受眾理論、傳播模式理論等知識,詳析思政教育傳播理論體系在增強思政教育有效性中的全新話語權,進而為人們構建新時代思政教育話語體系指引正確方向;最后,通過反思與自省方式得出系統性推進大學生思政教育傳播模式的創新路徑,以保證大學生思政教育水平能在全媒體時代保持穩定、持續提升狀態。綜合來看,該書主題明確清晰、結構科學合理、敘述繁簡得當,是一本可讀性與實用性較高的優質書籍。
就時代發展形勢與大學生思政教育實況來看,各種信息科技技術在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深入運用,不但為高校開展符合現代社會發展要求的思政教育活動提供了更加豐富與便利的教學載體和先進教育工具,還極為高效地擴寬了思政教育傳播范圍,促使思政教育社會影響力逐漸增大,以此增強了大學生思政教育滲透效率。但同時,信息科技技術的運用也對高校開展相應大學生思政教育活動帶來巨大沖擊力,使大學生思政教育在社會中的有效傳播面臨嚴峻挑戰:首先,多媒體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致使大學生思政教育主客體關系變得復雜,高校教師在傳播思政教育知識和信息過程中的主體權威地位逐漸降低,以致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難度增大;其次,信息科技時代到來之際,傳統思政教育模式已無法滿足當代大學生學習與個性發展需求,且學生學習關注力也隨著信息科技技術的運作而被轉移至其他地方,以致大學生思政教育傳播效果受到嚴重不良影響;最后,信息科技時代下所產生碎片化信息傳播方式,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思政教育價值傳播環境的惡化,大學生思政教育價值流失問題頻發。同時,信息化社會也對大學生思政教育傳播方式與技術提出更高要求。
綜合上述內容不難發現,信息科技時代背景下,優化、創新大學生思政教育傳播模式勢在必行,高校可根據以下要點全力推動大學生思政教育傳播模式的創改發展,以便全方位增強大學生思政教育傳播有效性:第一,增強思政教育者綜合素質。教師作為有效傳播大學生思政教育信息主要力量,其綜合素質水平對具體思政教育傳播效率有深遠影響。所以,思政教師應在時刻注重自身綜合素質能力前提下,借助多元信息技術發展優勢提升大學生思政教育整體效果,并在確保其思政素養能跟上時代發展腳步 的同時,利用信息技術與學生建立良好實時互動交流關系,從而最大限度減少阻礙思政教育傳播的不利因素;第二,加大對大學生思政教育傳播的監管力度。信息技術得以廣泛運用情境下,大學生思政教育傳播環境將會變得極為混亂,政府、社會與學校應聯手創建良好信息互動、共享系統,通過制定針對性管理法規、定時肅清信息傳播環境等形式,全力遏制不良信息的傳播,以此使大學生思政教育傳播走向健康、正向發展之路;第三,加強培養大學生綜合媒介素養。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時,需重視培養學生信息辨別能力的現實意義,通過科學教育手段與方式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媒介素養,讓其能在混亂信息傳播環境中準確選擇優質思政教育信息,并合理評價這些信息,以此為提高大學生思政教育傳播有效性奠定思維認知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