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長禹 旅朝霞
快速型心律失常疾病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心血管系統急癥,臨床主要表現為心房顫動、心動過速等癥狀,其中最多出現的癥狀為心房顫動,同時患者還有可能合并出現心衰癥狀,具體表現為心悸、胸悶以及呼吸困難等[1-3]。故臨床為了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開始使用胺碘酮。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觀察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應用胺碘酮治療的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治療的115例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隨機抽簽法分為對照組(58例)和觀察組(57例)。對照組男30例,女28例;年齡最小43歲,最大74歲,平均年齡(56.76±6.69)歲。觀察組男29例,女28例;年齡最小44歲,最大75歲,平均年齡(57.21±6.5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在本院倫理委員會的監督下進行。納入標準:①患者經過臨床診斷確診為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4];②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本次研究的目的,并自愿簽訂了相關協議;③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患者對本次研究的藥物存在過敏反應;②患者不能與其他人進行正常的溝通交流;③患 有精神疾病;④患有其他嚴重的惡性疾病;⑤患者體內電解質平衡失調。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若出現無脈性室速或者室顫而引發心跳驟停現象,醫護人員需要立即對患者給予心肺復蘇,同時對患者注射腎上腺素藥物及通過直流電復律進行相應的治療,保證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治療,通過對患者進行身體檢查,獲得具體身體數據,根據實際身體狀況對患者使用基礎的藥物進行對癥治療。例如對存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重新建立血運,改善心功能;通過醫療器材以及藥物維持患者的生命體征的穩定性;使用β受體阻滯劑類、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類、醛固酮類等藥物對患者體內存在的內分泌過度激活進行修正,保證其體內激素在正常水平內;同時對患者各項身體體征進行嚴密的監測,避免出現感染現象,并維持患者體內的水電解質處于平衡狀態。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鹽酸胺碘酮注射液(山東方明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4923,規格:2 ml∶0.15 g)負荷滴注治療:第 1次使用鹽酸胺碘酮注射液時將150 mg鹽酸胺碘酮注射液與10 ml葡萄糖溶液混合后靜脈滴注,控制滴注時間為10 min;之后將含有900 mg鹽酸胺碘酮注射液與100 ml葡萄糖溶液的混合液再次進行靜脈滴注,1 d內滴注完成,前6 h給藥劑量為360 mg,滴注速度控制在1 mg/min,剩余540 mg在18 h內滴注完畢,滴速控制在0.5 mg/min。使用該藥物治療1 d后可對患者進行持續的藥物滴注,滴速控制在0.5 mg/min。護理人員對患者身體狀況進行監測,病情得到控制后可遵醫囑口服鹽酸胺碘酮片口服胺碘酮片[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3254,規格:0.2 g],0.4~0.6 g/d,分2~3次服用,進行后續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血壓情況:通過血壓儀 對患者進行血壓測定,包括收縮壓和舒張壓。②臨床療效,判定標準:顯效:臨床癥狀消失,心電圖無異常;有效:臨床癥狀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心電圖征象有一定好轉;無效:臨床癥狀無任何改變,心電圖無好轉。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③生活質量:通過本院制作的生活質量調查表評估治療前后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運動、情感、精神狀態及社會生活4個方面。總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壓情況比較 觀察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壓情況比較(,mm Hg)

表1 兩組血壓情況比較(,mm Hg)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74%,高于對照組的79.3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n(%)]
2.3 兩組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79.81±4.61)分高于對照組的(60.51±4.21)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心衰癥狀是因為心臟的各種結構組織或生理功能發生病變而導致心室長期出現充盈狀態以及心臟的射血功能受到損害而出現的一種綜合性疾病[5,6]。因為患者心室的收縮功能有一定退化現象而導致心臟的射血功能受到影響,心臟的排血量不能對患者的全部機體組織代謝提供充足的血液,患者的肺循環系統和體循環系統出現淤血現象[7]。但是由于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有發病急的特點,患者可能會出現突發癥狀而導致猝死,這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脅,所以需要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8]。
現階段的醫療水平在持續不斷進步,常規的治療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下患者的實際需要,臨床學者開始通過使用胺碘酮對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患者進行治療,幫助患者獲得更理想的治療效果[9]。胺碘酮主要應用于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療中,其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非競爭性阻礙α與β腎上腺素受體的阻滯劑[10],在藥物進入患者體內后通過電生理效應的作用,將患者身體內的各種心肌細胞組織的動作電位延長,從而減少患者的點位折返激動[11],阻礙了體內各電負離子的交換,從而改變患者體內的電位傳導速度[12]。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收縮壓(123.89± 17.98)mm Hg、舒張壓(83.34±10.41)mm Hg均高于對照組的(117.51±15.36)、(76.34±11.26)mm Hg,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74%,高于對照組的79.3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79.81±4.61)分,高于對照組的(60.51±4.21)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通過胺碘酮對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進行治療,臨床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的心血管系統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