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治坊
互動表演法指的是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然后引導學生扮演情境中的不同角色,在彼此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對知識加以了解并掌握的自主性教學手段。這種教學手段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語言應用能力。小學生年齡小,他們很喜歡在其他人面前表現自己。而互動表演法的運用,能夠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立足教材,創建情境
1. 巧妙編撰,引人入境
在一場英語互動表演中,能夠激發學生正確使用語言、形成語言思維的要素共有三種:第一是語境,第二是語旨,第三是語式。
其中“語境”是讓學生展開語言交流的主要潛在載體,也就是整場互動表演中的主題;“語旨”指的是參與互動表演學生的行為描述以及不同表演者之間的關系;“語式”指的是學生在與其他同學展開角色交流時,所應用語言的格式。在互動表演過程中,教師如果沒有完全設計好這三個要素,也沒有考慮表演的時間、地點和內容,那么學生就很難推進活動,也很難真正地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以五年級下冊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這一單元為例。這一單元主要討論的話題是大眾的出行方式,在課本中只包含一個單純的對話,并且比較簡短。雖然對于小學生來說,在學習時不會產生吃力狀態,但是對于語言體驗感以及語境體驗感來說,也無法形成積極的推動影響。所以,教師可以引入互動表演法,以文本為基礎,對其加以適當創編,利用真實的語境加深學生的課堂體驗。
首先,教師需要設定表演的內容。如在校門口與同學交流出行方式、在路邊采訪大眾的出行方式等。其次,教師需要按照學生的能力及數量,對其加以適當的分組,構成互動表演的基本框架。最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行選擇一個主題,與同組同學根據主題展開互動表演。
場景:校門口(student A 以及student B)
A: Were out of school, are you going home or have other plans?
B: Im going straight home.
A: How do you get home?
B: Usually I take the bus, but today I want to walk home, because my home is not far from school.
A: What about your father? How does he get home?
B: He often drives home.
A: Very good, my home is far from school, I need to take the bus home.
在上述對話中,既包含了學生所接觸的新知識,同時也與學生的生活之間具有較為緊密的聯系。學生可以根據不同的情境,選擇不同的環境,調整自己的語言以及詢問的方式。并且學生由于在互動表演中有主動權,能根據自己喜好選擇場景,與其他同學扮演不同的角色,在鍛煉學生交際能力、語言應用能力的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活動表演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要求學生自主地選擇場景,同時也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地創編互動中的角色,讓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大膽地開拓自己的思維。這一自主性以及挑戰性更強的教學任務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在創編角色、創編對話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認識以及對于知識的理解深度也能夠得以有效加深。教師可以參考以下幾個留白方法,為學生提供創編的方向。
其一,開頭留白。在五年級下冊Birthday這一單元,通過Miss Li詢問Su Hai, Mike的生日,描述當天情形,學習“Whens your birthday? What do you do on your birthday?”句型及回答“Its on... I usually...”看到這一話題之后教師介紹自己:My birthday is on the first of April. This is the first day of April.教師可以提出一個問題如:“Whens your birthday? How do you celebrate your birthday?”之后,鼓勵學生分組討論并展開自己的聯想。
A: Whens your birthday?
B: Its on the...
A: How do you celebrate it?
B: I invite my friends to my birthday party, have a big birthday cake, and sing songs...
其二,語言留白。小學階段英語教材的難度偏低,很多對話內容也比較淺顯,學生在對話中只能了解到基本的語言知識,自身的語言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激發。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了解對話內容之后,嘗試性地對角色語言加以豐富,融入自己的理解以及感悟。
以四年級下冊How much為例。在這個單元中,所體現的場景為愛心義賣的購物活動,當然,教師也可以創設其他生活場景,然后讓學生在這樣的場景中運用“How much is it / are they?”“Its / Theyre... yuan.”等句型。這樣,就能夠讓學生把生活和知識整合到一起,在真實的情境中,鍛煉學生的語言思維。
其三,心理留白。小學英語教材中,圖片所占的比例可能要比文字更大。這些圖片的存在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也能夠降低學生對于文本知識的理解難度。所以,教師可以以這些圖片素材為基礎,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圖片的方式展開自己的聯想,為圖片中的人物賦予心理想法以及想要表達的詞匯,加強情境的豐富感以及真實感。
以Meet my family為例。在這一單元的對話中,有兩名小學生在相互交流自己的家庭。在互動表演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對話加以細化。如準備一張自己家庭成員的照片,在對方介紹自己家庭成員的過程中,另一名參與到對話中的小演員可以把自己的心理想法表達出來,諸如your mother is really beautiful、your father is really handsome、your grandparents are really young、Is this you? So cute! 利用這些直接的語言,吸引其他同學的注意,也能夠增強表演學生的語言豐富程度。
2. 大膽創編,趣味拓展
小學生雖然不具有較高的思維能力以及判斷能力,但是他們卻具有極為豐富的想象能力,這一優勢在互動表演中十分得利。所以,教師需要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適當地為他們提供一些對話主題或者對話場景,鼓勵學生自主地展開創編。
例如,在講解完seasons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結合本堂課的學習主題以及所掌握的詞匯知識,編撰一篇“季節姑娘”的小對話,如春天是一個什么樣的女孩;夏天是一個什么樣的女孩;秋天、冬天又會有什么樣的性格,什么樣的樣貌?在學生創編對話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由一些問題,幫助學生豐富對話的內容,或者調整對話中一些語病的錯誤,讓學生的互動表演更優秀。
在教學之余,教師也可以引入一些比較常見的童話故事。如《Snow White》《Beauty and the Beast》等,學生可以通過互動表演的方式,利用英語展現出整個故事的內容。這一創新性的教學手段可以深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在觀看其他同學表演的過程中,坐在講臺下的學生也能夠受到一定的教育熏陶,自身的聽力水平可以得到有效的增強。
除了童話情境外,教師還可以創設其他情境,讓學生對情境中的內容加以創新。比如談及商場,大多數教師都會下意識地要求學生以購買商品為主題展開交流。但其實這一場景也可以具有其他的主題,如一名學生在商場里遇到了其他朋友,兩者噓寒問暖,詢問對方前來商場的目的,以此既能夠拓展學生思維,又能夠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二、聚焦過程,重視排練
1. 科學分組
互動表演教學對于人數有著較為嚴格的要求。人數過多,會導致部分學生沒有自主展示的機會;人數過少又會導致學生產生過高的壓力。當教師在利用這一教學方法開展英語教學活動時,可以盡量將每組的人數控制在4~6人以內,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自主展示的舞臺。并且,這一人數內的小組也能夠拉近每個成員之間的關系,有效提高互動表演的效率以及學生之間的默契程度。針對于小組內的成員,教師也需要科學劃分,按照強弱結合的原則,將學生穿插到不同的小組中。例如有1~2名的學生要具有較高的語言交際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有1名學生可以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有較高的傾訴欲望。剩下的1~2名學生,可以是班級中的學困生或者在英語學習方面存在缺陷的學生。由其他同學對這一名學生形成有效調動,在相互穿插的過程中,逐漸拉近彼此之間的關系,縮小差距,促進學生同時進步和發展。
2. 注重排練
在明確好學生分組之后,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根據具體的主題以及情境合理地分配小組內成員的角色。在這一環節,教師應盡量遵循學生自己的想法,只有不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過度的壓迫感,他們才會主動地投身到學習活動中,用心地分析不同角色的臺詞,詮釋自己所扮演的人物。
在以往的教學環境中,很多教師在課堂上也會組織學生進行對話演練小活動。但由于很多教師并沒有將注意力集中在排練環節,而是要求學生直接按照課本中的內容展開對話,導致學生對這一環節存有較高的抵觸心理,甚至是恐懼心理。并且由于時間緊張,學生也很難達到思維的開拓及語言能力的提高。基于這一前提,在新的教學環境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排練時間。如果課上時間不足,那么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展開交流排練,掌握不同角色的語音語調,不同臺詞的停頓方式、重音方式,借助這些層面的語言調整來展現互動中不同角色的心理以及特點,充分表達學生的體驗情感,增強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教師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組織學生制作一些不同的小服裝、小道具,然后選擇一個完整的故事,將其改編成互動小劇本,正式地在課堂或者在家長面前表演,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表演效果。
三、有效評價,促進發展
1. 教師評價
在學生互動表演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扮演好自己的觀賞者角色,不能在學生表演中對學生予以干擾,而是需要靜靜地坐在講臺下,觀看學生的互動過程以及表演過程,給予學生認可和尊重。同時,教師需要加強自己的觀察力及判斷力,需要在學生表演中及時捕捉到其中存在的問題。在學生完成整個互動表演后,統一地對學生實施評價并加以提醒。在評價中,教師需要貫徹先揚后抑的原則,先指出學生表演中的可取之處,然后指出其中的缺陷,以此維護學生的自信心以及學習熱情,也能夠使他們虛心接受教師的建議。
2. 學生評價
為了加強學生評價的針對性及有效性,在要求一組學生表演之前,教師可以為其他學生布置一些觀看中應該重點關注的任務。如講臺上同學在互動交流時是如何應用語言的?表情、動作方面有哪些變化?每個角色之間是否可以達到有效的協調?在學生表演完畢后,教師可以先詢問觀眾學生的看法,提出問題:“如果是你的話,你想要怎么扮演這個角色?怎么和自己的伙伴互動?”借助這一方式,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鑒賞能力。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構建一個完整的評價表,表中可以包含5大組成要素,如語音語調、流利程度、用詞恰當、表演精彩以及合作配合。每一個要素的滿分為10分,學生在觀看完表演后,需要按照實際情況為講臺上的同學打分,分數最高的小組可以獲得獎勵,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在小學英語課堂上,運用互動表演法能夠帶給學生真實的交流和互動體驗。在扮演角色、彼此互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對英語知識形成更全面的掌握,也能夠有效地看到自己在英語學習中的問題,并及時地對其加以改進。互動表演法的融入可以加強英語教學的趣味性,帶給學生新鮮的體驗感,也能夠強化學生語言應用能力,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