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凌壹,龍武劍,李鳳玲
(深圳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廣東深圳 518060)
高水平大學的建設離不開高水平實驗室的支撐,實驗室的建設任重而道遠。各高校對實驗教學將越來越重視,實驗室建設的步伐在不斷加快,實驗室的使用率也越來越高,這會導致實驗室的任務越來越繁重、管理人員和設備超負荷運轉、安全配套資源失衡。長此以往,實驗室會逐漸成為高校安全隱患的重要區域之一。教育部高度重視高等院校的實驗室安全,《教育部辦公廳關于立即開展實驗室安全檢查的緊急通知》和《教育部關于加強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的意見》集中反映了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僅憑《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無法使實驗室有效滿足教學科研量日趨增長的需求,實驗室的安全狀況依舊不容樂觀,安全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因此,有不少學者提出建設實驗室安全文化[1-8],培養師生的實驗室安全理念,激發師生的自我保護意識,使師生樹立起安全價值觀與責任意識,提高師生的安全素質和安全修養,從而促進實驗室的安全建設和安全管理,這也更加符合現代高校教書育人的根本任務和大學學府的特點。實驗室安全文化建設會對學生的人生觀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影響往往是任何課程教育都無法比擬的[9]。實驗室安全是開展教學、科研活動的前提,在這種情況下,保證學校實驗室安全穩定運行、積極推進實驗室安全文化建設是當前的迫切任務。
高水平實驗室作為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其數量與水平已成為衡量一所大學是否具備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志之一[10]。實驗室建設將越來越受到重視,與此同時,實驗室使用率增加、人員流動密集、危險因素增多和管理人員少等一系列問題也隨之而來。此外,隨著實驗室對內對外開放程度的加大,這也給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增加了不小的難度。因此,實驗室每發展一步,其安全管理的復雜性、不可預知性和范圍都會進一步擴大,這給實驗室安全管理者帶來了新的挑戰。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建議高校要加強關于風險管控和隱患治理的安全防控體系的建設,其中就包括構建安全教學與管理的協同聯動機制。高校要加強與校內外各管理部門的協同,促進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充分調動行業協會、公眾共同參與到安全防控體系的建設中。
實驗室安全文化是高等學校在實驗室安全管理實踐中,經過長期積累、不斷總結完善形成的由學校決策層倡導、為全體師生員工所認同并與學校文化有機融合的安全價值觀、安全理念和行為準則,是師生員工在校園中應該具備的安全意識、安全觀念、安全態度、安全素養和安全能力的綜合[11]。為增強師生的主觀安全意識,高校要加強實驗室硬件和軟件的安全建設,使實驗室成為一個培養安全意識的課堂,使師生不管在什么時候進入實驗室都能體會到實驗室安全的規范性和必要性,并自覺主動維護這種氛圍。
深圳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在實驗室安全文化建設中做了不少嘗試。
成熟的安全管理體制的特點有:組織機構完善、角色眾多、各司其職、能為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能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12]。為了明確各級人員的職責、強化實驗室安全管理監督考核工作的履行情況、使實驗室安全工作成為實驗室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強化實驗管理人員的安全責任意識,深圳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建立了從上到下的實驗室安全管理責任體系。
實驗室管理人員在負責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時,也肩負著對師生開展安全教育的任務。實驗室管理人員對學校安全文化的構建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要特別重視對實驗室管理隊伍安全素養的培養,引導實驗室管理人員定期參加安全教育培訓和常態化的安全事故演習,提升實驗室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
實驗室管理人員要編制具體的安全管理流程,使安全管理流程成為師生可具體執行的標準。深圳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制訂了一套實驗室安全文化標識系統,如圖1所示。

圖1 實驗室安全文化標識系統建設組成
深圳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編寫了《實驗室安全手冊》,結合學院各實驗室的特點,分門別類地制訂相應的安全參考材料和安全事故應對方法。《實驗室安全手冊》以簡潔而又生動的圖文混排版式,使師生在輕松愉悅的閱讀中能有效獲得關于實驗室安全的知識。深圳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制訂了簡潔明了的《實驗室設備安全操作的流程》,以海報或活頁方式張貼于實驗室的墻面和設備旁邊。根據各實驗室可能涉及的主要安全問題,我們統一制作了危險因素辨識牌張貼在實驗室門口,使師生在進入實驗室前,就能馬上對實驗室安全引起重視,實驗室危險因素辨識牌如圖2所示。安全警示標志要有針對性地遍布實驗室的各個角落,時刻提醒師生要注意實驗室安全,使用實驗室要規范,加強對師生安全意識的培養。

圖2 實驗室危險因素辨識牌
高校要結合《實驗室準入制度》,建立《實驗室安全使用承諾制度》,讓師生明確認識到進入實驗室是件嚴肅的事情,師生在有權利使用實驗室的同時,也有義務參與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學生經過安全培訓且考核通過后,才能有進實驗室做試驗的資格。不懂操作設備的學生還需經過實驗室管理員的培訓后方可操作設備,特種設備必須由實驗室老師進行操作。師生在使用實驗室前需經過申請,簽訂《安全責任書》,承諾安全規范使用實驗室或設備。學生在進入實驗室高危場地前,實驗室管理人員應要求學生穿防護裝備并嚴格按照操作流程使用設備和場地。實驗室管理人員要對違反《安全責任書》的學生實行黃牌警告,對于屢犯不改者,實驗室管理人員要禁止其進入實驗室。
高校要借助信息化技術構建實驗室信息化安全管理平臺,全面實現實驗室安全信息化管理。高校要在實驗室中心的網站平臺上及時發布安全規章制度、安全教育信息和安全事故通報。高校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平臺分享實驗室安全知識和安全事故案例,使師生通過日常的學習提升自己的安全素質。
安全環境的營造是增強安全意識的重要支撐[13]。土木工程專業的實驗室環境一般比較復雜,特別是結構類實驗室,其中的設備、試驗構件、零配件比較多,實驗需要用到的設備和荷載都比較大,很容易出現意外。實驗室除了要求操作人員要嚴格按規程進行操作外,還需要在硬件安全上做好配置,以保證實驗全過程的安全。實驗室除了要對工作荷載比較大的設備增加安全圍擋外,還要考慮可能出現的各種意外情況,制訂相應的防范管理措施。
深圳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在實驗室安全環境的營造上做了以下三方面的措施。
1.創新安全制度管理,落實《實驗室安全巡檢制度》的實施。深圳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制訂了一套可操作、針對性強的安全巡檢指標體系(圖3),編制日常巡檢記錄表,根據安全類型分項目大小并列出各項目的檢查要點,為實驗室管理人員的安全檢查工作提供明確的指導。實驗中心也鼓勵和招募了不少學生進來做實驗室助理,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實驗室管理,使實驗室能更高效地開展工作。巡檢體系使專業經驗和專業素養都不豐富的實驗室助理也能有效開展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巡檢工作能大大減少安全隱患,維護實驗室的環境安全。

圖3 安全巡檢指標體系
2.規范師生使用實驗室,以嚴格的制度培養師生的安全意識。管理人員對要進入和使用實驗設備的師生要實行嚴格的準入和許可制度;師生在進入實驗室之前,要按規定穿戴好個人防護裝備;實驗室要實行使用場地申請審批制度,并在實驗室范圍內設置警告信息牌。
3.定期對各種安全設施進行檢查和安全評估。實驗室管理人員要對大型儀器、特種設備進行定期維護和年審報備,確保設備安全才能繼續投入使用。實驗室管理人員要對試驗后的試件進行分類堆放,對廢棄化學物品按要求定期集中處理。
實驗室安全文化的建設是管理方式從行政命令轉向服務的標志,是行為方式從被約束、被管理向主動參與的轉變。實驗室安全文化的建設是項長遠的任務,安全文化的形成需要正確方針的指引,需要高校實驗室創新管理方式,需要學校各部門堅持不懈的努力。實驗室安全文化建設將確保實驗室管理達到專業化、人性化、可靠化的高水準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