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宇婷,劉愛霞,朱鳳薇,金哲
(沈陽城市建設學院,遼寧沈陽 110167)
沈陽城市建設學院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于2019年獲批校特色專業,通過調研工作、人才培養模式論證、部分課程群建設、精品課建設、教學模式改革等措施,探索基于準確反映社會對專業人才在知識、能力和素質等方面的需求及其發展趨勢。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緊跟產業發展方向,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服務地方經濟為指引,進一步加強產學研合作教育工作,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從而全面培養“能施工、會設計、懂管理、重創新”的復合應用型人才。
道橋專業的教師走訪了遼寧省建筑設計研究院第二市政設計研究所。研究所對市場開拓、人才培養等方面做了介紹,從特色專業角度討論了海綿城市、管廊工程等熱門話題,明確了社會對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走訪研究所的工作為學校把握道橋專業前沿發展動態、加強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了解企業崗位需求以及課程知識能力需求提供了思路。
道橋專業的教師深入中鐵九局集團工程檢測試驗有限公司進行調研。中鐵九局集團工程檢測試驗有限公司結合檢測行業的特點以及用人需求同專業教師交流了復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方法:在傳統的理論教學下可以結合職業資格的考試要求、在實踐能力方面可以結合實際工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學校要進一步推動校企合作。中鐵九局集團工程檢測試驗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教學實踐基地,為我系開展校外實習實訓提供實踐場所。
道橋專業的教師深入沈陽建筑大學進行調研。教師在調研過程中參觀了地鐵工程教學實訓基地和道橋實驗室,就實驗室建設、本科實驗教學、專業評估、專業方向設置、學科前沿、如何在課程設置中體現“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與沈陽建筑大學進行了深入探討。沈陽建筑大學對道橋專業建設、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設置、實踐教學等方面向道橋專業的教師進行了詳細介紹。雙方達成了進一步加強科研服務、研究生專業報考、學術講座交流、特色專業建設等意向。
道橋專業根據學校辦學定位,秉承“土育良材”的系訓精神,明確人才培養思路:貫徹“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徹工程教育認證的三大理念:學生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以學生為中心是道橋專業的宗旨,成果導向是道橋專業的要求,持續改進是道橋專業的機制。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復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面向土建行業及相關領域基層一線崗位的。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堅持以“五實”育才的人才培養為主線,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以模塊化課程建設為載體,深入開展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注重學生培養過程的“真實”性。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根據復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秉承“精技善建”的系訓精神,“精技”是核心能力,“善建”是專業目標。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堅持“心中想著基層、眼睛盯著一線”的理念,讓學生主動適應社會需求,將學生培養成優秀的土建工程師,為城市現代化建設服務。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關注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注重挖掘學生的優勢潛能,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開設道路及地下兩個專業方向以滿足學生個性化培養的需要;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大力倡導學生參加各類競賽、社團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能豐富網絡教學平臺上的課程資源、能提高實驗實訓中心的開放程度、能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平臺、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圖1 人才培養模式
本文為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學生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實踐技能、創新技能的培養和實踐教學實現路徑以及更新教學理念三大版塊制定了8項特色措施,具體如下: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符合培養目標的要求。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以“內涵發展、質量提升”為主線,明確了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定位,具有創新性和科學性。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任務,找準專業定位,確定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的工作實踐性強,對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要求高。企業專家代表最先強調的是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用人單位最關心的畢業生的素質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要探索職業教育的“1+X”證書制度,優化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突出實踐教學特色,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創新精神、實踐能力。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要構建以“學”為中心的課程教學體系,尊重學生在基礎能力、興趣特長、發展方向等方面的差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擴大學生的學習選擇權,注重學生知識、素質、能力的協調發展。在企業調研中,企業代表多次提到“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關鍵詞,這些能力都依賴于良好的理論基礎以及學生知識、素質、能力的協調。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在重視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加強對學生的人文素質、科學素質、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要深入挖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資源,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素質課程、專業教育課程三位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促進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協同育人。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要把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融入專業課程。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要充分發揮專業學科的優勢,在專業培養目標、學生畢業要求、課程目標的制定過程中充分運用課程的“思政資源”,深度拓展教學內容,根據課程特點制定教學目標。在教學內容中,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要根據課程思政的要求,確定教學要求為:1.誠信:誠實守信,說老實話,做老實事;2.友善:同學之間團結、包容、互助及合作;3.愛崗:愛自己的專業;4.敬業:有吃苦耐勞、嚴謹細致的工匠精神。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在教學方法上要要求學生不能抄襲別人,不能弄虛作假,從而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本專業的特點向學生講授“成為有責任、有擔當的工程師”的方法。
專業課程的教學要落實“五實”教育主線。1.帶真實問題學:教師要基于崗位需求設計教學內容;2.按真實崗位訓:教師要按照課程群設計教學;3.拿真實項目做:教師要基于產學研合作開展項目案例教學;4.對真實技術練:教師要基于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5.照真實情境用:教師要開展創新創業、學科競賽、第二課堂等活動。
專業課程的教學實施主要依托“兩平臺(通識教育平臺、學科基礎教育平臺)、五模塊(專業主干課、專業方向課、職業發展課、創新創業課、集中實踐環節)、一拓展(雙創項目、社會實踐、第二課堂等)”。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要對接職業素養和崗位能力,培養過程要對接生產實際。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要行“三對接”教學模式,既要實現教學、實踐與就業相對接,又要實現專業與產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對接,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實踐相對接。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要實行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雙課”模式:專業要把理論課和實踐課有機地結合起來,采取“走出去”的現場教學方式,組織學生到施工現場進行實踐,教師進行現場學。專業也可以采取“請進來”的專題講座方法,有針對性地將現場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請到課堂上為學生就某一具體施工工藝進行專題講授?,F場技術人員具有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和管理知識,能給學生帶來施工新技術、新工藝,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要根據生產單位和社會的需求,開展校企合作實訓實踐教學。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要推行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教學模式,構筑“校企一體”的能力培養平臺和“工學結合”的能力培養環境,構建“教學—實踐—就業”的一體化特色體系,提高實踐教學水平和服務質量,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鍛煉機會,以使學生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為學生將來的就業打下基礎。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的主要專業課程均設置有實踐環節,實踐環節包括課程試驗、課程設計、專業實踐、畢業設計等。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要以實驗室建設和實踐基地建設為依托,強化實踐教學改革,調整實驗實踐教學內容。實驗實踐課程內容要結合實驗實踐教學大綱,聯系工程實際,倡導畢業設計真題真做,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以滿足復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要更新教學手段,改變授課主要通過教師的口頭語言表達、講解、講演等形式向學生傳授知識的現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要采用多媒體技術改進傳統教學手段。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高質量的課件,并將 PPT 課件成功應用于課堂教學和校園網絡學習中,通過課堂討論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思考能力以及組織、協調能力,教師要組織學生模擬現場施工,實現仿真教學。教師要去工程現場就某一構件給學生進行現場教學,并積極采用先進的網絡技術開展教學活動。

圖2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培養特色與路徑

圖3 實踐教學技術路徑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的課程設計、實習、實訓、畢業設計均采用答辯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考核。教師要結合課程設計、實習、實訓、畢業設計的結果和學生的平時表現給學生的作業給予合理的評價。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要提高學生的實踐主動性和積極性,強化教師在實踐教學中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