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國軍
摘 要:為了讓小學高年級學生在課堂中積累更多的知識與技能,教師應將培養學生勤于反思的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目標之一。認真分析學生缺乏反思能力的原因,運用恰當的方法引導學生加強反思,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從多個角度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同時還要進行監督和檢查,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和成長奠定基礎。
關鍵詞:農村;小學;高年級;勤于反思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3-0121-04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一般規劃課題“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勤于反思核心素養培養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2]GHB1021)研究成果。
從當前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尚未形成勤于反思的核心素養,也不具備較強的反思能力。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技能,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掌握更多培養學生勤于反思核心素養的方法,在日常教學中給予恰當幫助和引導。
反思指的是學生在學習中審視學習的過程與結果,反思能幫助學生監控和調節學習過程,梳理解題思路和學習方法,系統地回顧和總結所學知識。小學生的思維逐漸變得活躍,尤其是高年級的學生,在積累經驗和方法后,應該及時進行反思、歸納和總結。但實際教學中,部分學生不懂如何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或者直接回避。當學生出現此類問題后,就容易在學習時出現思路不清的情況,因此也難以實現核心素養的提高。
針對此類情況,教師就需采用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從多角度提高和發展學生的反思能力,當學生具備較強的反思能力,逐漸形成勤于反思的核心素養后,就能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及時進行反思和總結,從中發現自己的問題,再進行改進和優化,得到持續提升。
(一)缺少學校的重視
在農村小學,部分教師尚未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未認識到培養學生,尤其是高年級學生勤于反思核心素養的重要性,未能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去反思、歸納和總結。或者對學生重視程度不夠,未能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無法給予學生正確引導。這就導致課堂成為知識的搬運場所,學生無法在課堂中及時消化和掌握知識,也無法靈活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
受到經濟條件的影響,農村小學生家長都很多都外出打工,留守兒童比較多,而且農村家長的整體文化水平較低,無法提供科學、全面的家庭教育,在家庭中也不夠重視對孩子反思能力的培養,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缺乏勤于反思的意識,在進入學校學習后也就無法反思的習慣。
(三)缺少培養反思能力的方法
在高年級的學習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認識到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并未從日常學習中獲得更多反思的方法和技巧,非常容易出現走岔路、鉆牛角尖的情況,始終無法取得理想的反思結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當教師未能認識到反思的重要性,未能經常分享反思的方法、過程和經驗,會嚴重影響到學生反思能力的提高。
(四)缺乏良好的課堂氛圍
部分教師喜歡構建較為嚴肅、嚴謹的課堂,認為只有在這樣的課堂才能讓學生自覺遵守課堂紀律,保持注意力的集中。但事實上,這種教學氛圍會嚴重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會影響學生反思能力的提高以及勤于反思核心素養的培養。當教師不夠重視和諧課堂氛圍的營造,不僅會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激活,還會嚴重影響學生反思核心素養的培養。
(五)并未經常監督學生反思情況
在當前教育改革背景下,部分教師會在課堂中或者課后給學生布置一些反思問題,但并未及時進行檢查、監督,出現布置多、反饋少的情況。長此以往,部分學生認為反思并不重要,也就不會主動反思,無法形成勤于反思的核心素養。又或者教師只是采用定期檢查的方式,而且檢查力度較輕、檢查內容處于淺層,同樣無法真正發揮檢查的作用。
(一)激發學生反思興趣
在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中,興趣始終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其主動學習、深入探究的重要動力。當學生對某件事產生充足的興趣后,不僅在學習過程中能始終保持愉悅、輕松的心情,還會主動利用課余時間去學習和探究,從而構建出更加系統和完善的知識體系,實現學習能力的穩步提高。小學生普遍具有較強的表現欲望和強烈的好奇心,也充滿求知欲望。為了讓學生形成勤于反思的核心素養,教師應重視其學習興趣的激活,充分利用學生形象、直觀的認知特點,通過不同的方法和形式,讓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過程中進行反思、歸納和總結,最終形成勤于反思的核心素養。
第一,表揚激趣。反思應當貫穿到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而教師需要在此過程中給予學生更多的肯定和贊揚。小學生都非常渴望得到教師的肯定和贊揚,會產生較強的自信心,主動參與到各種教學活動中。因此,在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應經常性給予學生肯定和贊揚,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同時為其他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促使越來越多的學生認識到反思的重要性,逐漸形成反思的核心素養。
第二,每周一賽。以語文教學為例,字詞句是至關重要的內容,同時也是鍛煉學生聽、寫、背誦、理解能力的關鍵所在。為了激活學生反思欲望,教師可采用每周一賽,通過故事誦讀、講笑話、背誦成語、講故事、詞語聽寫等方式,引導學生系統地回顧和反思本周學習過的內容。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復習所學知識,還能使其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產生興趣,保持充足的學習動力,讓學生逐漸形成反思的核心素養。
(二)尊重學生的反思個性
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學生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呈現出明顯的差異。教師應關注、重視學生的差異化、個性化成長,在日常教學中體現出差異性,為每一個學生都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在培養學生勤于反思核心素養時,教師應當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法。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應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讓學生每天都進行反思,認真撰寫反思記錄;針對學習能力相對較低的學生,教師應注意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保持充足的耐心和愛心,避免壓抑學生的個性,要留給學生充足的自主選擇權。具體來說,教師可與學生一起制訂恰當的反思計劃,定期圍繞學習過程、學習結果等進行反思、總結和歸納。每個學生的想法有所不同,因而設計出來的反思計劃自然也存在差異。教師需認真觀察和了解學生,允許學生加入具有個性化的反思方法,最終使其個性能實現自由、充分的發展。例如,在每周一賽活動中,教師可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開展比賽、參與比賽等,進一步增強反思比賽的吸引和趣味性,逐步發展學生的反思能力。
(三)多角度進行系統反思
第一,預習反思。在教育改革背景下,課前預習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正式教學前,教師通常都會給學生布置課前預習任務與導學案,要求學生在課前閱讀教材內容、導學案、微課視頻等,并在觀看和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反思,圍繞本節課的內容、重難點、新語句和詞匯等,還要反思新舊知識之間的關聯、不理解的地方等。當學生能經常在課前預習過程中進行反思后,就能有效發展其自學能力,使其了解學習過程中應當注意的方面和內容,順利突破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實現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的提高。此外,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調整和優化教學設計,保證課堂教學的內容和方法更加契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最終實現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
第二,課堂反思。比如在語文課堂中,要求學生始終占據主體地位,要實現對學生勤于反思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需在解讀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創設情境,并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的思維逐漸變得更加活躍,找到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在教學《四季之美》時,教師就可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回顧與反思,“同學們,在你們眼中,四季是什么樣子的?”“如果讓你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四季,你會為每個季節選擇哪個詞語?”“你們閱讀過與四季相關的文章嗎?”“你是否撰寫過與四季相關的文章?”“你在反思的過程中是否掌握了更多寫作方法和表達手法?”等等,這些問題不僅能夠建立語文知識與日常生活之間的關聯,還能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反思、歸納和總結,主動分享自己的想法與觀點。
第三,解題反思。目前,部分學生在積累一些知識后就喜歡做題,但在做完題后并未及時進行反思和總結,無法系統掌握多種題目類型的解題方法。當學生在解決某種類型的題目遇到問題但未及時進行反思,那么在日后遇到同類型的題目時仍無法順利解決,也難以掌握更好的解題思路和方法。為了改變這一情況,有效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應給予學生正確引導,使其學會在完成解題后進行系統反思,細致梳理解題思路和方法。例如在應用“不僅……還……”進行造句時,教師要先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造句,再認真批閱學生的作品,標記出其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可先讓學生進行自主反思,思考自己的造句是否存在問題,是否存在不足之處等,再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想法,讓學生在反思本上記錄下這些建議,進行系統優化和完善。同時教師應帶領學生系統反思造句的方法和技巧,不僅要明確關聯詞之間的關系,思考如何才能準確造句,還要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和反思,探究此類型題目應當應用的思維模式。
第四,小結反思。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小結是至關重要、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同時也對整個學習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在小結環節中,學生能系統回顧本節課學習到的知識,將零碎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更加完善和豐富的知識網絡。基于此,教師應發揮小結的積極作用,帶領學生回顧本節課學習到的知識、技能,總結本節課的得失。當教師能經常帶領學生進行反思和總結后,學生自然開始勤于反思,反思能力會得到明顯提高,也就能順利形成反思核心素養。
第五,作業反思。作業都是教師精心挑選的題目,這些題目不僅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知識積累情況,還能發現學生在反思方面遇到的問題、不足等。在完成各自的作業后,教師需要及時進行批閱,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系統梳理作業中錯誤率最高的題目,并在課堂中進行集中講解。教師需引導學生反思做作業的過程和結果,使其能逐漸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與思路。此外,教師可采用限時作業的方式,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作業,這樣的作業類型可體現出一些全新的問題,如學生的反應能力、知識的熟練應用程度等。
第六,建立錯題本。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錯題本非常重要,學生可利用錯題本總結近期出現的各種錯題,找到出現錯誤的原因,分析其中隱藏的基礎知識,再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只有學生懂得不斷地反思、總結和改進,才能在原有基礎上提高和進步。教師應培養學生勤于反思的核心素養,要求學生每隔一段時間整理錯題本,按照錯題的類型進行整理,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反思效果。此外,教師還應要求學生經常性翻閱錯題本,利用其中的錯題警示自己,避免日后做題、考試過程中出現同樣的錯誤。
(四)提高教師的教學和反思能力
為了有效培養學生勤于反思的核心素養,教師應重視個人教學能力的提高,認識到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性,同時還要掌握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方法,這樣才能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當學生處于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就能保持思維的活躍,思維的效率也會有明顯提高。因此,教師應巧用各種方法構建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利用民主的言行、良好的心態、開放的理念打造出可促進學生反思能力發展的語文課堂。在學生面前,教師應適當放低自己的姿態,保持充足的耐心和愛心,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調查和了解學生在反思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做好相應的記錄,為后續教學方案的設計做好充足準備。在環境和氛圍的影響下,學生能保持充足的學習興趣和反思欲望,能為勤于反思核心素養的培養奠定基礎。
其次,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學生的學習效果、課堂教學的效果將會受到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影響。因此,為了有效培養學生勤于反思核心素養,教師應當秉承終身學習的意識,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師德修養、知識儲備等方面提高和完善自己。當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不斷提高后,就能更好地給予學生教育和引導,給學生分享更多反思的方法,使其能更好地進行反思,自然也就順利形成勤于反思的核心素養。
最后,加強反思監督檢查。在預習環節、課堂教學以及課后復習環節中,教師會給學生布置不同類型的反思任務,教師必須將監督檢查作為一種常態化工作,保證學生能及時反思。教師應發揮監督、管理作用,從多角度檢查和了解學生的反思情況,評價指導學生的反思數量和質量,保證學生能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反思任務,最終實現其反思能力的提高、反思核心素養的培養。除了要發揮自己的監督作用外,在全面調查和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后,教師還可通過配對的方式,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采用一對一的幫扶活動,讓反思能力較強的學生幫助一個反思能力較弱的學生,從而保證所有學生反思能力的提高。小學生普遍具有較強的表現欲望,也渴望得到更多人的肯定和贊揚,因而教師可利用這一點開展競賽活動,定期檢驗各小組的反思能力發展情況、反思成果等,并評選出最佳小組,在教室內的顯眼位置上進行展示,提供相應的獎勵。
(五)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第一,優化家庭教育方法。家長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會影響家庭教育的效果,也會影響學生的發展和成長。為了讓學生更快更好地形成反思核心素養,教師應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和聯系,靈活運用信息技術進行互動,讓家長掌握更多的教育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其反思核心素養和反思能力。家長對學生的了解更加全面,因而教師能根據家長的反饋了解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情況,真正做到對癥下藥。教師尤其要做好農村家長的培訓工作,可以利用微信交流、微信公眾號等方式,讓家長掌握更多在家庭中培養孩子反思能力的方法,使其能逐漸形成反思的核心素養。第二,加強智能手機管理。目前而言,即使是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配置智能手機的也不少見。小學生尚不具備很強的自制能力,會花費較多的時間玩手機,從而耽誤學習知識、形成核心素養等。在培養學生勤于反思核心素養時,教師也要重視手機的管理,禁止學生將手機帶到校園中,讓家長在家庭中進行監督。同時,家長、學生和教師還可圍繞手機的使用進行反思,反思使用的時間、方法、目的等。在多方的影響和帶領下,學生不僅能提高自制能力,合理控制使用手機的時間,還能實現其反思能力的提高、反思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其日后的學習和成長做好充足準備。
總而言之,目前很多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并未形成勤于反思的核心素養,而這會對其未來發展和成長帶來消極影響。教師需要正確看待這一情況,學習和掌握更多培養學生反思能力和反思核心素養的方法,激活學生的反思興趣,尊重學生的差異與個性,同時還要做好監督和檢查工作,讓每個學生都能掌握反思的方法與技巧,逐漸形成勤于反思的核心素養。
[1]謝儀雯.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思辨性閱讀與表達[J].天津教育,2022(31).
[2]馬秀珍.淺談閱讀教學中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J].智力,2021(22).
[3]鐘舒婷.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反思實踐研究[D].蘇州大學,2020.
[4]白江萍.提高學生語文學科整理和反思能力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8).
[5]湯江萍.小學語文與學生勤于反思核心素養的研究[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