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幸平
近期,從美國硅谷銀行等中小銀行接連關閉,到瑞士老牌銀行瑞士信貸銀行被迫“賤賣”,再到德意志銀行股價暴跌,美國金融系統的動蕩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外溢到歐洲銀行系統。雖然相關國家試圖平息危機,但許多人認為,歐美銀行業動蕩恐不會馬上停止,這場危機傳播到至更廣泛經濟領域的風險正在上升。
有意思的是,3月下旬,一則關于華人資產從美國和瑞士大量轉出的消息,和另一則某香港銀行員工稱因為近期業務太繁忙,存款的人太多,他們已停止休假的消息,在互聯網上瘋傳,好不熱鬧。甚至國內很多傳媒用了比較醒目的標題來轉述。
那么,到底是不是有如此千億美元規模的資金來到中國香港地區?曾有記者致電香港金融管理局新聞發言人求證,但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回應卻是模棱兩可,王顧左右而言他,更增添了該則消息的神秘色彩——3月22日晚,香港金融管理局發言人發布回應媒體稱: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經常處理不同商業活動所引申的資金流入和流出,金管局會與金融業界及其他相關方保持緊密聯系,推動香港金融市場持續發展。
近年來,在互聯網及各媒體上,不斷有中國將存放美國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地下金庫的黃金運回國內出現的消息。
那么,目前各個國家都在美聯儲存放了大批黃金,這些黃金要不要回國,詳細了解一下國際黃金交易的過程就清楚了。
一般人認為,例如A國在國際黃金市場上買入一批B國的黃金,則是從B國運回一批黃金到A國;反之,A國賣出一筆黃金給B國和C國,則會從A國運輸一批黃金到B國與C國的口岸進行交接, 由于國際金價波動頻繁,各國中央銀行的黃金交易十分頻密,因此運輸黃金的天空中的飛機和海洋上的輪船,滿天飛四處走。
但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交易所的黃金買賣交割過程卻是非常簡單明了。紐約黃金交易所的美聯儲金庫儲存著每個交易會員的黃金、 大多數是各國的中央銀行的儲備黃金,其交易的過程是:當A國買入B國的黃金10噸,那么在黃金交易所的記賬本上,就減記B國10噸,A國加10噸,金庫里的黃金原封不動,只是把它的標簽由B國轉為A國;反之,A國拋售黃金100噸,由BCDE這4個國家購買,那么,也在賬本上減記A國100噸,在BCDE這4個國家在黃金交易所的賬本上各增加25噸,這樣交易過程就非常簡易明了。
畢竟持有黃金的是不像銀行存款一樣可以有利息收入的,而且黃金交易還要交一定的交易稅費和保管費。或者,除非你與世界市場隔絕,從此不打算再買入或賣出黃金,你就把黃金運回來。它的運輸過程絕不會是運輸一般貨物那么簡單。大批黃金遠渡重洋,這樣風險非常大,既不安全也不經濟。況且世界的黃金價格是波動的,各國的中央銀行通常會頻繁地進行某些高拋低吸的操作。這更加為黃金的運輸調撥增添了無窮的風險和困難。因此把它放在黃金交易所的倉庫里是一種通行的國際慣例,所以各國中央銀行將黃金儲存在黃金交易所的地下倉庫里,是一種 必須遵循的國際交易慣例。
明了國際金融市場上黃金交易的原理,那么我們也來談談貨幣資金調撥運作。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任何一個本幣發行國家,除了紙幣可以攜帶出國,其他所有的中央銀行發行的記賬結算貨幣——盡管它們相當部分屬于各個國家的中央銀行或者商業銀行所持有,但是它們根本就沒有離開過貨幣發行國,都一直保留在該國的中央銀行貨幣交易清算系統內。比方,A國向B國出口一批價值10億美元的糧食,那么B國支付給A國10億美元,由于A、B國的中央銀行都在美國的聯邦儲備銀行開了賬戶,于是B國的中央銀行就向聯邦儲備銀行發出指令,要將自己帳上的10億美元劃給A國的中央銀行,于是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就做相應的賬務調整,其賬務處理是:在B國的帳上借記10億美元,在A國的賬戶上貸記10億美元。那么這一筆交易就算完成了。每天 每時每刻國際貿易資金的周轉盡管眼花繚亂,數目龐大, 那僅僅是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結算資金的債權債務人發生變化, 是記賬方式的操作,資金持有人財富的此增彼減而已。
現實的情況是,幾乎所有世界上持有美元的各國中央銀行與大型跨國商業銀行都在美國的聯邦儲備系統開有賬戶,無論這些商業銀行中央銀行的資金如何運作,彼此之間的美元交易最后的根都是在聯邦儲備系統。這些記賬美元一元都沒有流出國外,只是它的債權債務發生了變化而已。
同樣,各個貨幣發行國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本幣清算系統,除了美元跨境清算的紐約清算所同業支付系統(CHIPS)外,目前世界上主要國際貨幣發行國都已建立了自己的專門的跨境清算結算系統,例如歐洲歐元的跨境清算的泛歐實時全額自動清算系統(TARGET2)和歐洲銀行業協會建立的EURO1系統,英國英鎊的跨境清算的倫敦自動清算支付系統(CHAPS),日本日元跨境清算的外匯日元清算系統(FXYCS)等。2015年10月,中國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一期成功上線。2018年3月,CIPS二期投產運行。
明白了國際貨幣交易結算的原理,你就會清楚貨幣信用與國家信用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假如你持有美元,一方面,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的結算系統可以便捷高效的幫你進行國際金融交易的清算;另一方面,你的結算美元無論是存放在香港、新加坡銀行的帳上,還是在倫敦、法蘭克福等等世界各地某家商業銀行或中央銀行的賬上,美國政府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對資金的流動進行跟蹤或者控制, 只要是正常的國際商業貿易往來,或者國際投資進行資金調撥,談不上到底是放在香港安全一點,還是放在紐約安全一點。
亦有傳聞稱,香港地區的銀行員工因近期業務繁忙,存款人數太多,已基本停止休假。網上援引最多的消息是,香港匯豐銀行取消了周日休息日。香港匯豐銀行近期表示,旗下三家分行將率先試行一星期7天營業,會由2023年3月25日開始,在周末的額外營業時段為預約客戶提供服務。該三家分行將于星期六延長服務時間至下午5時,并于星期日下午2時至5時營業。某些傳媒機構以此來佐證香港匯豐銀行非常忙碌,在做接納大量資金涌入客戶開戶操作。
那么,國際貨幣匯入香港,本人是否有必要親自到香港的銀行柜臺開戶?從上面的貨幣發行國的資金結算渠道與資金周轉過程就可以看到,無論是美元還是港幣等等貨幣,都會在發行地打轉,只要把債權債務人進行相應的調撥,也就完成了資金的調撥,這是其一。
其二,從獨立法人對債權債務的承擔與風險角度來看,香港的銀行大多數在歐美均設有分行,例如香港上海商業銀行在美國紐約與加利福尼亞州設有三家分行,東亞銀行有四家分行,香港匯豐銀行與香港渣打銀行更不待說,在美國布設有較為廣泛的分支機構。因此,如果你身在美國,欲將美國的企業資金調入香港的銀行體系內,可以在當地的香港銀行分行開個賬戶就直接調進去了,而不必親自到香港來開戶。當地的華人資金放到當地的香港分行,跟放到香港銀行總行是沒有多大區別的,這是因為海外所有分行都是非法人機構,其香港總行對其分行的債權債務負有連帶的清償責任,因此“資金安全”一說與在香港營運的總行、分行是對等的。當然,近年來由于歐美的金融監管機構對外資銀行海外分行的監管有特別要求,這些香港銀行在海外設立了獨立的子銀行。或許有些小區別,但是它們的香港母行對100%控股的子銀行的資金援助也是不惜一切代價的,彼此榮辱與共、休戚相依。因此,完全沒有必要說為了資金的安全而跑到香港來開銀行帳戶存入資金。況且,由于互聯網業務的普及,許多跨國銀行都實行了遠程開戶的操作。
順便說一句,連中國的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也在美國紐約開有分行。因此,那里的華商如果感覺存款放在美國銀行的資金不安全,完全就可以在當地的中資銀行開戶,而不必舍近求遠跑到香港來。
那么,香港匯豐銀行周末連續加班的真相是,新冠疫情漸消,中國內地民眾南下,為中斷了三年的往來進行矯枉過正的補充。主要是因為通關后海外及內地旅客入境出現高峰,客戶對銀行服務需求增加,匯豐銀行希望通過這一措施為所有客戶提供最大方便。況且這些人的需求也是多樣的,或買香港股票,或者為跨境貿易生意資金周轉,或者為旅游提供方便,或者為子女留學進行鋪墊。這些南下的資金大多數是以人民幣或者港幣為主,很少是美元。
海外資金大規模出入香港,可以引發貨幣的價格波動,判斷香港市場的資金供需是緊張還是寬松,可以看同業拆借利率或者香港金管局的聯系匯率(如果大量外資涌入,金管局則要買入美元拋港元),還要要看銀行存款數據,還有香港股市變化和銀行存款利率變動,人民幣匯率變動,等等。
美聯儲3月22日宣布加息0.25%,由于香港地區和美國之間還存在利差,目前有不少人借入港元,并將港元換成美元存款,這造成了港元的緊張。而從2月以來的美元對港元匯率來看,一直都緊貼7.85的弱方兌換保證線,沒有出現明顯的波動。目前金管局公布的每日金融的貨幣價格及同業拆借利率也均屬正常,并無大幅波動的現象發生。由于香港金管局僅在每月月末公布香港銀行存款數據,因硅谷銀行與瑞信事件在3月上旬發酵,由此,若要對“大量資金流入香港”下論斷,需要等候3月的存款數據公布。目前,香港金管局官網公布的最新存款數據為2023年1月。數據顯示,2023年1月份,香港認可機構的存款總額上升1.3%,其中港元存款上升2.4%,外幣存款上升0.2%,人民幣存款上升0.2%,于1月底為8373億元人民幣。
在微觀層面上,以筆者所供職的香港商業銀行而論,3月份以來的每日客戶存款額報表并無特別變化,波動在2%的范圍內。筆者嘗試詢問同行,了解相似的業務情況,得到的回答亦是類似正常月份的情況,無特別變化。
金融理論界論及資金擺放尤其要注重三個原則:安全性、流動性與盈利性。資金舍棄歐美而涌入香港,是一股空穴來風。
香港金融管理局3月24日與國際結算銀行(BIS)在香港舉辦的金融監管界國際研討會圓滿結束。研討會匯聚了逾100位來自超過25個經濟體系的中央銀行和監管機構的高級官員以及金融機構的高級管理層,這些重量級的歐美跨國銀行總裁、董事長高談闊論的問題并沒有提及資金轉移到其他地區的問題。
通常金融理論界論及資金擺放尤其要注重三個原則:安全性、流動性與盈利性,安全是放在首位的。
資金安全的環境與標準是什么?
首先,就金融環境的安全而言,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大國與金融中心,美元是世界上占65%的國際貿易結算貨幣,也是衡量他國貨幣匯率的標準貨幣。此刻如果覺得美元不安全,那么中國的三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又該如何擺放?是否要拋掉美元美債?到底是利用它們買大批的進口物資運回國內,還是換成哪一種貨幣更加安全?
第二,美元的結算占全球貿易結算的65%左右, 美國的資本市場十分龐大,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期貨市場、有色金屬市場等等,都能容納世界上所有的商業銀行的結算需求與各國中央銀行儲備貨幣對美元投資與存放的需求。因此,美元的流動性是任何一個貨幣所不能比擬的。
第三,盈利性,香港的美元存款當然比不上紐約的存款利率水平,香港的債券與美債也相差甚遠,由于在美國使用美元有地利之便,可以看到美國銀行紐約分行的美元存款利率與香港銀行美元的存款利率之差約0.5%。
故此,從安全性、流動性、利息來說,資金舍棄歐美而涌入香港,完全是毫無依據,是一股空穴來風。
反之,在目前美聯儲持續加息的大環境下,世界各地資金倒有可能正涌向美國,畢竟沒有任何一種貨幣能與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功能相媲美。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