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江紅
[摘 要]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出版業正在迎來一場革命性的變革,個性化定制圖書將成為人工智能技術的重要應用之一。通過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生成定制化的圖書內容,優化讀者的閱讀體驗,為讀者提供定制化的閱讀體驗,這將推動圖書創作走向更加多媒體化和互動化的方向。文章從人工智能助力圖書定制出版入手,將人工智能技術和個性化圖書出版需求相結合,提出實現的技術路徑,并對存在的風險挑戰進行分析,提出技術層面的解決方案。這對于傳統圖書出版行業面臨人工智能高速演進的歷史機遇,如何創新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人工智能;定制圖書;技術路徑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23.022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3)23-0072-04
0? ? ?引 言
隨著數字內容和電子書的興起,傳統紙質書籍銷售下降,出版商面臨著數字化轉型的挑戰。數字時代下,出版市場競爭變得更加激烈。自助出版和自出版者的增多,在線平臺的涌現,使得市場更加多元化。讀者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他們期望獲取個性化、定制化的內容,而不僅僅局限于傳統出版物。數字時代意味著信息容易獲取,但也容易導致信息過載問題,使讀者難以篩選和獲取所需信息,讀者更希望能準確閱讀到自己想閱讀的內容,這就需要借助人工智能的技術手段來實現。
數字時代為出版商提供了全球市場的機會。通過在線平臺和電子書,出版商可以輕松擴展其讀者群。當前,數字圖書出版的“私人定制”已成為行業研究熱點,在應用這種個性化定制的數字化出版方式時,數字圖書出版企業將注意力放在讀者的個性化需求以及數字圖書的技術支持需求兩個層面上[1]。近幾年來,人工智能的實際應用迅速崛起,使得個性化定制圖書出版成為可能。根據讀者的興趣、偏好和需求,出版商可以為他們定制內容,提供更具吸引力的產品。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和分析功能使得出版商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場趨勢和讀者需求,從而更好地規劃出版策略和推廣活動。版商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數字化自出版工具來擴大出版范圍,吸引新的作者和創作者。
1? ? ?人工智能下的個性化圖書定制技術路徑
生成式AI技術作用于出版流程內部,推動著專業生成內容(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PGC)走向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 AIGC),人工編校走向人機協同編校,按需印刷和智能印廠場景的進一步豐富以及出版營銷效率、動力和質量變革[2]。這種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利用機器學習模型和深度學習技術,通過研究歷史數據的模式來生成新內容,可以是文本、圖像、音頻或者視頻。根據這個技術應用,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就可以根據讀者的興趣、閱讀歷史和偏好生成個性化的定制圖書內容,生產出定制化的圖書。這種定制化不僅可以用于輔助作者和編輯創造新的內容,提供靈感,改進語言表達,還可以協助故事情節的發展,從而推動作者創意的邊界。還可以設計排版風格、插圖和封面設計等。人工智能利用計算機視覺和圖像處理技術,為圖書設計定制的插圖和封面,這些根據讀者喜好、主題和風格進行的個性化設計,能大大提高圖書的吸引力。人工智能的應用使得圖書出版變得更加靈活、創新并在一定程度上更能符合讀者個性化需求,為整個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個性化的圖書涉及多個步驟,包括用戶選擇圖書主題、收集用戶偏好數據、數據分析和挖掘、生成圖書推薦列表、用戶選擇定制內容、個性化內容生成、圖書編輯與設計、定制圖書生產和交付、收集讀者的反饋意見等等。
第一,收集用戶數據是人工智能算法的基礎。整個流程中,數據的收集和用戶畫像的構建是關鍵的一步,因為它們為模型提供了訓練所需的信息。收集用戶的偏好和興趣,可以通過用戶在平臺上的行為、搜索歷史、評價和反饋等方式獲取。通過線上個各種合法的應用場景,可以依法依規獲取讀者的基本自然信息,包括年齡、性別、地理位置等,也能收集用戶的閱讀歷史,包括已閱讀的書籍、喜歡的作者、閱讀時長等。
第二,大數據的預處理能實現準確定位。及時清理和處理收集到的數據,能夠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對文本數據進行處理,包括分詞、去停用詞、詞性標注等。在此基礎之上,可以建立用戶畫像,利用收集到的用戶數據構建用戶畫像,包括用戶的興趣點、喜好標簽、閱讀習慣等。建立一個強大的數據庫,存儲各種內容元素,如文本、圖像、圖表等。使用內容管理系統(CMS)來有效地管理和組織這些元素,以便后續的個性化處理。
第三,選擇合適的人工智能算法是技術實現的關鍵要素。選擇適合個性化圖書內容生成的人工智能算法,比如使用自然語言處理(NLP),可以處理和理解用戶的文本數據,包括對用戶評論的情感分析等。使用協同過濾算法,通過比較用戶與其他用戶的相似性,推薦與用戶興趣相符的圖書。使用深度學習模型,如循環神經網絡(RNN)或變換器(Transformer)等,用于生成更復雜的文本內容,使用選擇的算法,基于用戶畫像和閱讀歷史等數據,訓練個性化生成模型。對于深度學習模型,可能需要大規模的訓練數據和較長的訓練時間。模型的訓練和優化需要結合領域知識和用戶反饋,以確保生成的內容既符合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又具有足夠的文學質量。
第四,個性化圖書內容生成。利用自然語言處理(NLP)和文本生成算法,結合訓練好的模型,再結合用戶的畫像信息,就能夠根據用戶的需求生成個性化的文字內容。人工智能可以根據用戶的喜好選擇合適的主題、情節、人物等元素,以及調整語言風格和表達方式。這可能包括修改故事情節、插入個人信息等。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也可以用于編輯和校對過程,提高圖書的質量和準確性。智能編輯工具可以檢測語法錯誤、風格不一致以及其他文本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使用圖像處理算法,允許用戶在圖書中插入個性化的圖片或圖表,這可以通過用戶上傳的照片、繪畫等方式實現。
第五,圖書的生成和交付。人工智能可以將生成的內容整合到圖書中,自動進行格式化和排版,包括章節劃分、插圖等。考慮圖書的整體結構和流暢度,人工智能會綜合考慮字體、間距、圖像等方面的設計要素,以提高閱讀體驗,確保圖書外觀整潔、易于閱讀。人工智能可以對生成的內容進行評估,確保內容的質量和合理性,最后將定制的圖書交付給用戶,可以是以打印本的形式或者數字版的形式。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出版機構能夠更好地建立中心化閱讀系統,對讀者需求進行跟進、挖掘,從而建立更加成熟的交流反饋平臺[3]。人工智能在交付圖書后,會引入用戶反饋機制,根據用戶的評價和調整意見對生成模型進行迭代和優化。
2? ? ?人工智能在個性化圖書定制面臨的風險和挑戰
在圖書出版領域,人工智能可以大大提高出版效率,提高圖書服務的精準性,為全民閱讀、個性閱讀、精準閱讀提供海量的產品。大數據的廣泛應用以及人工智能的不斷演進,使得個性化圖書定制領域在提供更符合用戶需求的閱讀體驗方面具有巨大潛力,但是與之伴隨的風險挑戰也客觀存在,包括隱私問題、數據倫理、技術可行性等,需要綜合考慮和解決。
首先要面對技術挑戰。數據質量方面,個性化定制圖書的質量高度依賴于訓練數據的質量,而大規模、高質量的數據不易獲取。算法方面,實現高度個性化的算法可能需要復雜的深度學習模型,其訓練和優化可能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和時間。數據安全方面,收集用戶個性化定制所需的大量數據可能導致濫用或不當使用用戶信息,增加隱私泄露的風險。對于如何收集、存儲和使用其個人數據的透明度現在還明顯不足,導致被收集信息的個體缺乏信任感。
其次要面對文化歧視。模型可能在生成個性化內容時反映出先前的文化和社會偏見,導致刻板印象和歧視性內容的產生。此外也存在個性化推薦偏見,如果推薦算法過于依賴先前的用戶行為,可能導致信息過濾和用戶視野的狹窄,加劇信息偏見。
再次就是生成內容質量的穩定性。使用自動生成的文本或圖像內容可能導致質量參差不齊,難以達到與專業作者或設計師創建的內容相媲美的水平。生成的內容可能在邏輯性和一致性方面存在問題,影響用戶對圖書整體的閱讀體驗,部分用戶可能不愿意參與個性化定制的過程,或者覺得個性化的效果不盡如人意,導致用戶體驗不佳。過度依賴算法也可能導致過度個性化,使用戶陷入信息“過濾泡沫”,錯失了多元化的閱讀體驗。
最后是知識產權問題。自動生成的內容可能涉及到版權和知識產權問題,特別是當模型在訓練中使用了大量的受版權保護的作品時。隨著隱私法規的不斷變化,個性化定制圖書需要不斷調整以符合新的法規要求,增加達到合規要求的困難。
3? ? ?人工智能定制個性化圖書面臨風險挑戰的技術解決路徑
使用人工智能可能涉及大量的知識產權問題和個人信息問題,因此安全和隱私問題是重要的考慮因素。現階段可以采用多種技術手段來提高安全和隱私方面的保護。
首先是要依法合規。國內多個信息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等,國外有歐洲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美國的《加州消費者隱私法案》(CCPA)等。這些法律法規從根本上保障了個人隱私和數據的基本安全。
其次是依靠數據加密和安全傳輸。使用強大的加密算法來保護存儲在數據庫中的作者信息和作品內容。通過安全的傳輸協議,如SSL/TLS,確保在數據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通過身份驗證和訪問控制,強化身份驗證機制,確保只有授權人員能夠訪問敏感信息和系統。實施細粒度的訪問控制,限制每個用戶對數據和系統的訪問權限。通過匿名化和脫敏處理,在數據分析和模型訓練階段,采用匿名化和脫敏技術,以降低關聯作者身份的風險。在生成個性化內容時,僅使用必要的作者信息,并確保無法還原到具體的個人身份。
再次就是提供清晰、透明的隱私政策。向作者解釋數據收集和處理的目的、方式以及可控制的選項是很有必要的程序。提供作者選擇是否參與個性化定制等功能,并允許他們隨時撤銷同意向作者明確平臺如何保護他們的作品和個人信息,并向他們提供相應的控制和選擇權。
最后是進行安全審計和監控,定期進行安全審計,確保系統中的漏洞能夠得到及時修復。設置實時監控系統,以檢測潛在的安全威脅和未經授權的訪問。考慮使用去中心化存儲技術,減少集中式存儲的風險,提高數據的安全性。
此外,區塊鏈技術和智能合同可以用于更安全、透明和高效地管理版權問題,這有助于保護作者權益,并簡化版權許可流程。人工智能也優化供應鏈和物流,以便實現按需印刷和定制圖書的高效交付,涉及與印刷廠、物流公司和合作伙伴的合作。這些技術路徑的實現需要一個跨學科的團隊,包括工程師、設計師、數據科學家和業務專家。同時,必須確保符合法規和版權要求。
面臨風險和挑戰,需要同時采取綜合性的技術措施,加強隱私保護、優化算法模型、提高生成內容的質量、加強用戶參與度、遵守知識產權法規等。同時,制定合適的行業標準和法規,推動技術和倫理的進步,也是確保個性化定制圖書領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這些技術手段的綜合應用可以幫助作者的作品和個人信息在人工智能應用中得到相應的保護,同時保障出版平臺的安全和合規性。
4? ? ?結束語
人工智能對出版業的影響在未來將會進一步擴大,涉及圖書的創作、生產、推廣和閱讀等多個方面。自動寫作技術也可能在某些領域得到更廣泛的應用,例如生成新聞、報告或某些特定體裁的作品。人工智能可能成為與人類作家合作的虛擬寫作合作者,并且提供可以利用增強現實(AR)和虛擬現實(VR)技術,創造更沉浸式的閱讀體驗,例如交互式圖書、虛擬現實小說等。總體而言,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演進,將進一步推動出版領域的行業創新,提高效率,給廣大讀者帶來全新的閱讀體驗和知識的饕餮盛宴。
主要參考文獻
[1]張潔瓊.大數據背景下數字圖書出版的“私人訂制”研究[J].傳播與版權,2023(15):17-19.
[2]張新新,黃如花.生成式智能出版的應用場景、風險挑戰與調治路徑[J].圖書情報知識,2023,40(5):77-86,27.
[3]李宏日.新技術背景下的圖書出版流程再造[J].出版參考,
2023(5):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