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芃

[摘 要]隨著社會養老服務需求的不斷上升,我國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呈現出緊迫性趨勢。與傳統養老服務相比,新型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關鍵,是對養老機制進行完善,重視老年群體的經濟化與責任化主體。從社會養老需求實際出發,建設新型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是應對當前社會人口老齡化趨勢的首選策略。然而在主客觀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仍有部分地區在新型社會化的養老服務機制和體系的建設中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本文通過文獻分析、調查等方法對現階段我國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社會養老服務建設的現狀進行分析,討論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養老體系的建設建議,彌補當前社會化養老服務的不足之處。
[關鍵詞]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23.051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3)23-0168-04
0? ? ?引 言
從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已經由市場經濟體制全面替代計劃經濟體制。新的發展環境中,社會經濟平穩增長,為民眾生活提供了保障。隨著經濟的增長,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人口結構發生顯著變化,老齡人口數量不斷增多。就目前的養老現狀來看,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已不能夠滿足當前時代養老的實際需求,家庭養老的弊端逐漸暴露出來。在此種情況下,需要結合時代變化及老齡人口規模變化,創新養老模式。社會化養老,已逐漸成為現代養老的模式。家庭養老過渡到社會化養老,充分體現出我國養老服務機制的科學性變化,因此,當前形勢下社會化體系的建設深化,可為養老服務機制的設定及相應工作的進行提供結構性參照,緩解老齡化對國家發展的沖擊。從此種角度來看,本研究有現實性價值。
1? ? ?我國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現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生活水平、醫療保健技術越來越高,與此同時人口負增長、老齡化問題越來越明顯。為滿足社會養老需求,多年來基層養老機構的建設力度不斷加大,且國家層面不斷出臺養老服務相關的政策保障,但由于老年人口日益增加,區域經濟水平參差不齊等多方面因素,社會化養老體系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1]。其一,養老觀念淡薄。仍有部分人對社會化養老存在偏見,認為將老年人送往養老機構是不孝順的表現。且部分養老機構環境欠佳,缺乏成熟的政策與法律支持,致使老年群體對基層養老機構存在偏見。其二,養老技術人才缺失。傳統養老模式發生轉變的情況下,構建專業養老技術人員成為重點關注的問題。基層養老機構中,老年生理護理、膳食干預等專業人才不足,不利于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
另外,我國養老服務的建設有諸多矛盾之處,如統計出老年人口的絕對數量非常大而社會養老床位數明顯不足,但目前很多養老服務機構中又存在著大量的床位長期閑置。因此做好老年社會事務,切實有效應對社會養老,在加大社會化養老場所或設施建設投入的同時還應該從宏觀層面將社會化養老的諸多問題一一理順,一方面要解決目前社區養老院的建設及其運營問題,掌握周邊老年人及其家庭的養老需求和消費水平;另一方面通過養老服務機構的科學管理優化養老服務環境和水平,來引導老年人入住意愿,在當下社會背景下也十分重要。
2? ? ?我國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思路
2.1? ?統籌規劃、布局與政策先行
在我國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前,明確體系建設思路十分有必要。建設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時,要加強對統籌規劃、布局與政策的重視[2]。一般來說,要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最初階段,于統一規劃范疇中納入養老院、社區居家養老及老年公寓三種模式。此三種模式無論是資源配置,還是規模程度,都需要符合老年人群數量。在制定近期和遠期規劃方案時,數據始終是最主要的因素。通常情況下,基礎數據是要優先對年齡超過55歲的老年人建立數據庫,包括老人數量、養老服務機構及服務人員的數據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完善老年人的健康電子病例檔案,從基礎角度上對養老服務展開統籌規劃及統一布局。另外,要制定完善政策用于對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支持。科研機構、高校等專家對政策展開研究,深入探討政府優惠政策、準入制度及服務規范等內容。
2.2? ?以政府啟動完善市場機制
對我國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時,基于統籌布局及政策,政府相關部門可發揮作用,并完善市場機制。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社會經濟發展尚存在歷史遺留性問題,市場的啟動難度較大。此時,政府相關部門要承擔起市場啟動責任。政府在啟動市場時,可堅持先期購買服務的原則,在控制老年人支出的同時,提高基層養老服務機構的利潤,引導各投資主體金融到新興的社會養老服務行業中。在此期間,政府相關部門可出臺系列性的優惠政策,諸如土地使用政策、保險與稅收政策等,控制投資主體的投入成本。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的穩定發展,離不開科學的市場調節機制。政府相關部門作為市場維護者,需要積極參與到市場機制建設中[3]。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時,要保障基層養老機構及人員的利益。在將啟動階段的難關克服以后,政府部門可適當調整優惠政策,在是慈航調節機制下,提高基層養老機構發展的自由性。
2.3? ?重視人力資源并規范服務
建設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過程中,需要重視人力資源并規范服務。首先,服務人員應持證上崗。養老服務人員的數量、質量,是當前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主要瓶頸。在此種情況下,需要重視對社會化養老服務培訓機構建設的重視,通過系列性優惠政策,完善職業考評及等級制度,從根本上提高養老服務人員的能力及素質[4]。最初階段,可通過成立試點方式,對社會化養老服務機構進行建設,提高機構的品牌化,為養老服務人員提供更多的就業渠道,提高行業人員的素質。其次,提高人力資源利用率。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可加強對退休職工或農民工的培訓,經過培訓后方可上崗。以此,通過對社會中有能力老年人的利用,為失去能力的老年人提供服務,增加服務人員收入水平的同時,提高社會人力資源的利用率。最后,對服務進行規范。老年人屬于弱勢群體,為其提供服務時需要有相應的依據。加強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視,實時查詢與老年人相關的信息,強調從嚴監管,規范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
3? ? ?新型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措施研究
3.1? ?確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并做好老年群體身心管理
新型社會化養老應堅持以人為本的觀念,做好老年群體身心管理,提升老年人在養老服務機構入住的意愿,以此提升老年生活品質。一方面,確立以人為本的建設觀念。通常來說,觀念會決定思想及行為,最終導致結果的截然不同。新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期間,基層養老機構管理人員要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學習與社會化養老服務相關的知識,通過市場調研的方式了解當前社會養老需求,明確社會化養老屬于集體項目。在此基礎上,轉變傳統的養老服務理念,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融入到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在諸多環境和不同個體情況下,以換位思考的方式去考慮老年群體的具體訴求和需求,同時要有熱心、愛心和恒心,做好老年群體的思想工作,以各種方式積極展開與老年群體的溝通和交流,了解老年群體的想法,收集老年群體對于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同時,基層養老機構要積極展開與醫療保健、心理咨詢等機構的合作,從整體上提高基層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5]。另一方面,做好老年群體身心管理。基層養老機構要對老年群體的需求展開分析,在掌握老年人實際需求后,為其提供精準的養老服務。為老年群體展開傳統的身體照顧的同時,要關注老年群體的身心健康。具體來說,基層工作人員需要圍繞老年群體的生活實際,為老年群體展開情緒疏導及心理干預,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娛樂服務,使老年人獲取全新生活體驗,在娛樂性的活動中得到開心和滿足,保障老年群體的身心健康。
3.2? ?加大硬件投入力度并創新居家聯合養老模式
新型社會化養老,除了老年人醫護應用、養老機構健康監護應從加大社會養老服務的軟硬件投入并創新居家聯合養老模式,如圖1,醫院、養老機構、家庭等多機構聯合組建智慧養老新模式。首先,加大軟硬件的投入力度。在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時,軟硬件設施是服務體系建設的核心要素。基于當前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的趨勢,根據老年人的身心狀況、消費水平與需求等等實際情況,完善養老基礎設施設備。基層養老院可以圍繞老年人的生活管理情況,從細節角度為老年人設計科學的養老設施,盥洗盆與廁所要做好防滑設計,同時要注意隱私問題[6]。更換防噪性較好的門和窗戶,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休息環境。同時,要在娛樂設施采購上增加資金投入,為老年人采購簡單且安全的休閑娛樂設施設備,滿足老年人日常休閑需求。其次,創新居家聯合養老的模式。此種模式,是將基層養老機構與居家養老模式相結合。受傳統養老理念的影響,將父母送往養老院被看作不孝順,飽受社會爭議。我國養老院中的養老形式,生活環境相對封閉,且環境不好,部分老年人并不愿去養老院。為此,可創新聯合養老模式,提高養老科學性。一方面,基層養老機構可有效結合機構及居家養老。也就是說,在社區范圍內完善養老模式,縮短養老目標,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另一方面,加強合作。養老機構可積極展開與社區單位的合作,定期開展養老教育、理財及身體保健等活動,使老年人對新時代的養老需求有所了解,提高新型社會化養老水平。
3.3? ?優化社區合作互助模式并提高人員工作能力
新型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時,優化社區合作互助模式并提高人員工作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第一,優化社區合作互助模式。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環境中,社區已經成為基層群眾自治的重要組織。在社區發展中,需要為社區賦予更多權力,提高社區的自我治理能力。政府相關部門可將權力適當放給社區,使社區在某些事務處理上有決定權。通過放權方式,幫助社區構建完整的社會化養老服務管理流程,包括養老服務需求的收集、服務監管及回訪服務滿意度等。第二,提高人員工作能力。在新型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基層服務人員的能力及素質,會對服務工作的開展效果產生影響。在此種情況下,需要充分提高人員的工作能力。基層養老機構要轉變傳統的觀念,加強對現代人才引進的重視,對人才的專業能力、工作經驗及綜合素質展開全面考核。同時,基層養老機構要重視工作的監督與合作管理,要定期組織人員接受系統培訓,掌握養老服務相關知識內容,知曉國家最新的養老政策,為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4? ? ?結束語
在當前老齡化趨勢日益加劇的嚴峻背景下,應加快解決社會養老問題,國家相關部門逐漸加強對養老模式的重視,多方籌集物資,積極地建設老年服務設施或場所。傳統家庭養老方式,不僅會增加家庭經濟負擔,影響青年與中年的工作效率,同時也會影響養老的質量。文章圍繞當前人口老齡化情況,從確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并做好老年群體身心管理、加大硬件投入力度并創新居家聯合養老模式、優化社區合作互助模式并提高人員工作能力等角度,研究新型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措施。期望通過本次研究,為日后提高新型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水平提供建議。
主要參考文獻
[1]趙麗婭.京津冀協同創新助推廊坊多層次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3,22(1):216-217.
[2]李倩.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研
究[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社會科學,2021(7):69,74.
[3]張文玲.基于供需視域的城市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路徑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2(9):13-15.
[4]甘曉成,艾力飛熱·阿不都古力,蔡瑤瑤.人口老齡化下我國城鄉養老機構運行效率研究:基于三階段SBM-DEA模型的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2(8):132-136.
[5]武福臣. 打造多元供給樂享普惠的幸福頤養之城[N]. 邯鄲日報,2023-04-06(001).
[6]趙澤眾. 我省將構建“一區、一圈、三帶”康養產業發展格
局[N]. 河北日報,2023-03-2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