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琳 邢愛華 季平
(江蘇省南京市高淳人民醫院神經重癥醫學科 江蘇南京 211300)
在神經外科手術之后最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便是顱內感染,其不僅會阻礙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同時還會明顯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如果無法第一時間進行治療并提供有效護理,患者的整體預后水平會明顯下降,此時便會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安全,嚴重時還會導致死亡[1]。目前來看,針對神經外科手術后顱內感染的因素,臨床中的干預思路仍然比較簡單,其重點在于護理方面,基于有效的護理服務措施降低感染風險與感染程度,從而保障患者的預后水平[2-3]。為了進一步提高顱內感染患者的預后效果,本文基于對比研究方式探討顱內感染患者在臨床中接受不同護理服務的效果差異。具體研究如下:
選取2020 年3 月至2022 年1 月我院收治的神經外科術后顱內感染患者56 例。根據護理模式的不同分為實驗組28 例,常規組28 例。
實驗組男性19 例,女性9 例;年齡45~80 歲,平均(72.24±6.24)歲;病程1~12 個月,平均(6.24±1.41)月;疾病類型:中樞神經系統腫瘤17 例,外傷和高血壓腦出血10 例,血管病1 例。
常規組男性17 例,女性11 例;年齡45~80 歲,平均(73.35±6.18)歲;病程1~13 個月,平均(6.32±1.433)月;疾病類型:中樞神經系統腫瘤16 例,外傷和高血壓腦出血10 例,血管病2 例。
組間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自愿接受相關護理、檢查與治療者;臨床資料完整者;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排除標準:臨床資料不完整者;對臨床研究認可度不足者;存在合并精神障礙或意識障礙者;存在手術禁忌癥者。
常規組在術后提供常規護理。主要是做好生命體征的監測、心理護理和發熱護理。
實驗組采取綜合護理服務。具體措施如下:
(1)病情觀察。針對患者心率、體溫等做好嚴密觀察,規避高熱癥狀。在護理期間,需要根據患者口腔黏膜的變化狀況掌握患者是否存在咽部、扁桃體水腫等現象,同時記錄患者實際情況做好針對性治療。對此,在護理期間需要隨時做好體溫檢測,在體溫異常提升時及時應用物理方式降溫。如果有必要則可以基于醫囑采取藥物降溫,同時根據醫囑提供抗生素達到抗感染的治療效果。
(2)術中護理。在神經外科手術期間,因為開顱手術會破壞患者正常顱腦保護屏障,從而導致顱腦組織和外界可以直接接觸。此時腦內的防御系統相對薄弱,缺乏抵抗感染的細胞與免疫功能,很容易遭受外界病原體的入侵。手術的持續時間很大程度決定著術后感染的發生風險與嚴重程度,所以在手術期間需要盡可能做好手術時間的控制,基于積極有效的護理配合工作保障手術效率,在手術中嫻熟配合,明確職業分工并促使不同環節之間可以有效銜接,并將人為因素干擾控制到最小,縮短手術時間從而降低感染風險。
(3)導管安全護理。針對高危患者需要采取三級監控管理措施,嚴格落實護理交接班管理工作,針對引流管需要妥善進行控制,預防脫落與打折問題,維持引流管通暢。為患者提供翻身、生活護理期間需要保障引流管狀況,并維持松緊度,以規避操作期間發生管導管脫落。針對神志不清或帶有躁動的患者應當及時查明原因,如果存在呼吸不暢、膀胱充盈則需要及時處理。
(4)感染護理。神經外科術后顱內感染發生之后,患者極有可能發生高熱癥狀,如果長時間處于高熱會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對此,在護理期間應當按照患者的實際體溫情況做好相應的降溫護理,例如采用溫水擦拭或冰袋降溫,提高患者舒適性。針對昏迷和長期臥床的患者應當注重翻身拍背,預防壓瘡,同時需要注重引流管脫落,在引流袋的高度方面控制為床旁0 至10 厘米。
(5)口腔與呼吸道護理。在護理期間做好口腔與咽喉部位分泌物的清理,同時需要保障呼吸道通暢。在護理過程中囑咐患者家屬,在患者餐前、餐后幫助其進行漱口,確保口腔清理護理。
(6)健康教育。基于不良癥狀的反復發作,患者及其家屬可能會出現煩躁、焦慮的情緒,此時可能會直接阻礙治療的進行。對此,在護理期間需要及時為患者及其家屬做好疾病發生原因、預防措施與治療方式的教育,引導患者家屬保持冷靜,同時對患者進行鼓勵與安撫,引導患者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
(7)心理護理。因為患者對于神經外科手術以及顱內感染的認知程度比較低,所以在臨床中往往會認為顱內感染是因為手術失敗所導致,從而形成嚴重的醫護抵觸情緒與不良心理表現。對此,在護理期間需要注重心理護理,以患者心理表現為參考設計對應的護理內容,幫助情緒低沉、治療信心不足的患者,可以列舉近期的成功治療案例,強化患者的治療信心。
對比兩組患者康復效果與護理服務滿意度。
干預有效率中體溫與癥狀完全消失則為顯效,體溫與癥狀明顯改善且有持續恢復跡象則評價為有效,癥狀沒有改善或消失則定義為無效。
滿意度評價對象包含患者及其家屬評價結果,涉及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
本次醫學研究采用SPSS 軟件實現對數據的處理分析,同時判斷數據對比結果是否滿足統計學價值。在數據處理時基于正態、非正態、計量分布的方式處理,應用樣本獨立檢驗完成數據處理,數據組間采取平均統計,在兩組數據對比期間采用P<0.05 代表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軀體、認知、角色以及社會功能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1。

表1 恢復狀況指標對比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2。

表2 滿意度指標對比
在神經外科手術治療后,顱內感染是最為常見的術后并發癥。有臨床研究認為,該并發癥的發生與腦室外的引流、后顱窩手術和傷口置管引流有著很大關聯性,實行后顱窩手術可能會因為手術時間過長以及氣竇開放而導致腦脊液滲漏與傷口感染[4-5]。因此,對于神經外科手術患者,在臨床中應當針對性地強化護理工作,強化對患者腦室引流管的護理工作,維持引流管通暢的同時做好對病情的嚴密監測。觀察患者的意識與瞳孔變化狀況,同時需要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特別是體溫變化的情況下,如果患者出現體溫異常提升應當及時應用物理措施進行降溫,并嚴格遵循醫囑做好常規抗感染治療[6]。與此同時,還需要針對性強化對患者的基礎治療,例如做好口腔護理與尿道護理,預防出現口腔感染與泌尿系統感染等癥狀。如果患者因為疾病的影響,心理承受的壓力比較高,此時則需要及時做好對患者的心理疏導與安撫,基于客觀角度上為患者介紹顱內感染的發生原因,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屬,促使其形成正確的疾病認知,從而保障患者的早期預后水平。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軀體、認知、角色以及社會功能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實驗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本研究結果證明:神經外科術后顱內感染患者治療期間采取綜合護理服務具備較高的應用價值,對于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提升的作用顯著,可以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風險,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值得作為常規的護理措施在臨床應用。
綜上所述,為神經外科術后顱內感染手術患者提供綜合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從身心、康復等不同角度上提供護理干預,可以有效加快患者的康復速度,更有利于保障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