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錚 荀倩倩 通訊作者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婦產醫院 江蘇南京 221000)
兒童口腔科治療中,通常由于患兒年齡較小,并且對治療產生恐懼,容易出現哭鬧現象,不能配合醫生開展有效治療,讓治療效果不太理想,同時也容易給患兒造成心理陰影。在我國提倡牙齒健康的背景下,很多家長對兒童牙齒健康的關注度也日趨升高,并且也逐步接受全麻治療牙體牙髓病[1-3]。針對患兒盡早完成牙齒治療,可以幫助其更好地保護牙齒,同時也有利于牙齒健康。由于很多兒童對牙齒治療有一定恐懼感,因此需要在治療過程中對其實施有效的臨床護理干預,減輕患兒心理壓力,讓患兒能夠有效配合治療,保證治療效果。本次研究以62 例接受全麻治療牙體牙髓病的患兒為例,分析全面護理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選取2020 年9 月至2021 年6 月在我院接受全麻治療牙體牙髓病的患兒62 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兒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1 例。
觀察組男性16 例,女性15 例;年齡3~5 歲,平均(4.0±0.3)歲;
對照組男性17 例,女性14 例;年齡4~6 歲,平均(5.0±0.3)歲。
接受全麻治療原因包括恐懼患兒37 例,年幼患兒25 例。治療內容主要包括:拔牙、窩溝封閉、根管治療、預成冠修復等。
兩組患兒在年齡分布與性別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患兒家長完全知情,并簽署同意書,表示自愿參與到研究中。(2)患兒臨床資料具備完整性與真實性。(3)患兒符合全麻治療指征。
排除標準:(1)中途退出研究,以及無法全程配合研究的患兒。(2)臨床資料有所缺失的患兒。(3)存在治療禁忌癥的患兒。(4)家長不同意參與研究的患兒。
兩組患兒均使用靜脈復合麻醉,聯合經鼻氣管插管麻醉。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術前對患兒進行各項檢查,準備手術相關器械與用品,并對患兒家長開展健康宣教,告知關于治療的相關知識,包括治療過程、治療方法和術后注意事項等。同時,盡量讓患兒保持良好狀態,然后再安排患兒開展手術治療。
觀察組實施全面護理。主要包括:(1)術前護理。開展血常規、肝腎功能、尿常規以及牙齒口腔去斷層面等檢查。并且在術前6 小時保持禁食,同時開展術前健康宣教,告知家屬術前禁食是為了防止術中出現危險情況。同時針對患兒與家屬開展心理護理,護理人員以和藹可親的口吻耐心與患兒及家屬交談與溝通,細心解答家屬疑問,幫助患兒消除恐懼與焦慮,并且增強信任感,通過鼓勵與做游戲的方式,可以幫助患兒減少對手術的恐懼感。針對手術需要的儀器與設備,仔細做好術前各項準備工作。(2)術中護理。幫助患兒擺正體位,安撫患兒保證在麻醉前不會出現哭鬧現象,同時協助麻醉師開展相關麻醉工作,針對患兒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關注。配合醫生開展相關操作,協助醫生進行口腔沖洗等,針對患兒的治療內容,準確地向醫生傳遞各種治療器械,并進行吸引口腔水分以及殘屑等操作,減少治療時間。同時協助醫生,使用口鏡操作患兒的面頰輕輕提拉,讓醫生的治療視野可以有效擴大。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兒的穿刺部位是否有紅腫情況出現,同時妥善固定針頭,并將滴速調整到適合的狀態下。及時吸走渦輪機噴射的水,同時防止吸唾管發生的異常情況,充分保證患兒的安全。術后詳細檢查患兒口腔,仔細檢查手術用品。(3)術后護理。手術結束后,細心看護患兒,防止在蘇醒期間出現墜床現象,要充分保證患兒安全。同時密切觀察患兒病情變化,如有異常,立即通知醫生開展相應處理。向患兒及家屬解釋術后暫時會出現的不適感以及疼痛等,例如患兒如果采取根管治療,可能在治療后表現出咬合痛以及自發痛。
(1)焦慮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可分為4 個等級,分值0-100 分,分值越低,說明焦慮情緒越輕。根據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兒的疼痛情況進行評估,分值0-10 分,0 分為無痛,10 分為劇烈疼痛,得分越高,表明疼痛情況越嚴重。
(2)觀察并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這主要包括牙齦腫痛、咬合不適以及牙齒疼痛。
(3)護理效果。選用我院自制評估護理效果問卷調查量表,量表內容包括臨床癥狀、病情有加重趨勢等,以顯效、有效和無效的標準進行劃分。其中,顯效: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或者得到完全改善;有效:患兒臨床癥狀部分改善;無效:患兒臨床癥狀無變化,或者更加嚴重。護理總有效率=(顯效+有效)/患兒總例數×100%。
(4)治療依從性。根據自量表評估,總分為100分,劃分為3 個層次:>85 分,60-85 分,<60 分,分別對應: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
(5)觀察并對比兩組家長滿意度。主要從4 個方面進行評估,每項的分值為0-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滿意度越好。
護理前,兩組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均比對照組更低,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SAS 評分與VAS 評分對比(,分)

表1 兩組患者SAS 評分與VAS 評分對比(,分)
焦慮(SAS)疼痛(VAS)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31 60.54±4.35 48.31±4.13 4.28±1.37 3.31±1.11觀察組 31 61.29±4.76 43.02±4.02 4.27±1.28 1.68±0.64 t 值 - 0.648 5.110 0.030 7.083 P 值 - 0.520 <0.001 0.976 <0.001組別 n
觀察組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護理效果對比(n,%)
牙體牙髓病是常見口腔疾病,包括齲齒、根尖周病、牙齒感覺過敏癥等。患者通常在發病時會產生劇烈疼痛,對日常生活產生一定影響。常規護理很少關注患者心理狀態,通常不能實施針對性護理,讓患者感受到的護理效果也不是非常理想。特別是兒童在全麻下接受牙體牙髓病治療,需要給予更多安慰與鼓勵,才能讓患兒得到良好的治療效果[4-6]。
全面護理是護理方式的一種,可以在充分尊重患者隱私的前提下了解患者的護理需求,并盡最大可能滿足患者,讓護理措施的實施更加具備針對性與全面性,讓患者得到良好的護理效果。全面護理在臨床護理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7]。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實施心理護理,可以逐步消除患兒心里產生的恐懼感,不僅有利于增強患兒家屬信任感,同時也為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打下了基礎。通過針對患兒術前、術中以及術后進行全面護理,可以讓患兒得到高質量護理效果。通過將患兒的心理狀態進行有效調整,可以幫助患兒建立良好的治療信心,對消除患兒心理焦慮狀態可以發揮促進作用,讓患兒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手術治療。從護理效果來看,通過實施護理干預,可以讓患兒順利完成手術,并沒有在治療過程中出現抵觸現象,治療的患兒都獲得良好恢復。
綜上所述,針對全麻下兒童牙體牙髓病治療過程實施全面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提升護理效果,對患兒疼痛感的緩解發揮出重要作用。同時有利于消除患兒對手術治療的不良心理,幫助患兒調整好心態去面對治療,并且可以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能夠提高患兒依從性,加速患兒康復進程,并且讓家長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水平更加認可。有很高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