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元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創造性提出了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做好我國各領域改革發展提供了法治上的根本遵循。當前,我國能源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也面臨著新的形勢和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確保能源安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加快推進我國能源法治體系建設,對于促進我國能源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強能源保障,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迫切的現實需要。
一、深入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內涵
(一)充分認識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繼承發揚、總結提煉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的成功經驗,同新時代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創新發展。習近平法治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個領域,涵蓋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方面,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本遵循,是引領法治中國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思想旗幟。
(二)深刻理解習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內容
習近平法治思想內涵豐富、論述深刻、邏輯嚴密、系統完備,就其主要方面來講,集中體現為“十一個堅持”。一是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這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立場。三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唯一正確道路。四是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這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首要任務。五是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時代使命。六是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這是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抓手。七是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這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工作布局。八是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這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九是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這是全面依法治國的迫切任務。十是堅持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這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保障。十一是堅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這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所在。
(三)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方面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我國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習近平法治思想明確的“十一個堅持”,我們必須牢牢把握、始終堅持,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各方面。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緊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任務,遵循經濟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結合各個經濟部門和專業領域的治理邏輯,把準時代脈搏,加快推進國民經濟各領域法治建設,科學設計法律制度,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促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以善法良治引領和推動黨和國家事業高質量發展。
二、準確把握習近平法治思想對能源法治體系建設的重要指導作用
(一)推進能源法治體系建設,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內在要求
習近平法治思想圍繞全面依法治國向哪走、走什么路作出深刻闡述,深刻闡明了全面依法治國必須遵循的政治準繩。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深入推進能源革命、確保能源安全、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等。推進能源法治體系建設,必須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政治準繩,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按照我國國情和能源發展實際需要,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健全協調機制,強化統一領導,統籌多重目標,協調多個部門,貫通法治建設上下游,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推進。
(二)推進能源法治體系建設,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
習近平法治思想圍繞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長遠考慮出發,深刻闡明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時代使命。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是能源領域首要職責任務,推進能源法治體系建設,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的時代使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把保障能源安全納入法治軌道,健全保障能源安全的法律法規體系,明確行政主體、行政相對人、群眾和社會各方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充分發揮市場機制調節作用和法治機制引領、規范、保障作用,夯實確保國家能源安全的法治基礎。
(三)推進能源法治體系建設,是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習近平法治思想圍繞當今時代和實踐發展的新要求,深刻闡明了法治中國建設的前進方向。綠色低碳發展,是新時代破解資源環境約束、實現中華民族可持續發展和引領技術進步、深化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推進能源法治體系建設,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更加注重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和轉型升級,推動能源重大戰略于法有據、重大改革于法有據,在研究方案措施時同步研究涉及的立法問題,在法治中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夯實國家能源重大發展戰略的法治支撐,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加快破解改革發展難題。
(四)推進能源法治體系建設,是約束政府機關公權力和自由裁量權、強化法治政府建設的內在要求
習近平法治思想圍繞政治和法治、法治與人治、法治政府與法治國家、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等關系問題,深刻闡明了法治中國建設的系列重大理論問題和科學方法論。推進能源法治體系建設,必須用法治給行政權力定規矩、劃界限,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要推動各級能源行政主管部門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事權規范化、法律化。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優化政府職能,轉變政府作風,減少計劃手段,破除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智能高效、廉潔誠信的能源法治政府體系。
(五)推進能源法治體系建設,是滿足人民群眾用能需要、保障人民行使權利的內在要求
習近平法治思想圍繞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深刻闡明了以人民為中心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立場。能源是關系到千家萬戶用能的民心工程,推進能源法治體系建設,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堅持法治為了人民、法治依靠人民,依法保障人民用能需要和合法權益。要完善能源立法、科學能源執法、支持公正司法、引導全民尊法守法用法,提高能源普惠水平。要加強能源法律法規和規章政策的實施監管,沒有法律法規依據不得作出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增加其義務的決定,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六)推進能源法治體系建設,是堅持系統觀念、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內在要求
習近平法治思想圍繞建設系統完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深刻闡明了全面依法治國的系統觀念和重點布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能源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推進能源法治體系建設,必須堅持系統觀念,以體系建設為總抓手,加快形成完備的能源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能源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能源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能源法治保障體系,統籌能源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體系,提高各級行政機關和領導干部依法執政和依法行政能力,健全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三、加快推進能源法治體系建設的重點任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能源事業每向前推進一步,能源法治的步伐就要跟進一步。新征程上,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深入推進能源革命,要把能源法治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健全完善能源法律規范體系、能源法治實施體系、能源法治監督體系、能源法治保障體系和統籌能源國內法治與涉外法治“五位一體”的法治體系,以法治化水平不斷推動能源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一)完善能源法律規范體系,推進《能源法》等重點立法
結合當前能源綠色低碳發展、能源結構轉型調整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等重大任務,統籌能源立法頂層設計,加強集中統一領導,推動能源領域綜合性、根本性法律《能源法》的立法進程。適應能源新形勢新變化需要,加快推進《煤炭法》《電力法》《可再生能源法》《電力設施保護條例》《電網調度管理條例》等修訂工作,積極發揮法治基礎和引領作用。聚焦能源法律制度的空白點和沖突點,促進能源領域重大改革發展,完善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和政策性制度機制,加快制定《石油儲備條例》等,加快形成健全完備的能源法律規范體系。
(二)強化能源法治實施體系,切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推進能源法治體系建設的重點在于法治實施。要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統籌發展和安全,以法治方式保障能源安全,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要通過法治軌道加強能源戰略規劃研究、規劃實施、項目資源開發、應急儲備管理,統籌各級各方面法治實施,充分發揮煤炭、電力、石油天然氣、核電和新能源保供作用,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優化能源結構,加強能源科技創新,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用能需求,提升能源普遍服務水平。
(三)優化能源法治監督體系,提高能源管理水平
要強化權力運行監督,做好能源立法監督審查,嚴格規范執法,推進依法行政,落實能源領域“放管服”改革,減少行政審批事項,還原能源商品屬性,更好發揮市場調節作用,減少過多過頻干預能源市場。要加強能源法治和規劃實施的事中、事后監管,加強壟斷環節和能源保供市場監管,提高能源依法行政和市場管理水平。要深化能源重點領域市場化改革,加快建設全國統一的電力、煤炭和天然氣等能源品種市場體系,采取多種方式聽取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解決熱點難點問題。
(四)統籌能源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體系,加強能源國際合作
必須統籌考慮和綜合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和國際國內兩類規則,共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要提高能源涉外工作的法治化水平,擴大能源領域對外開放,高質量推動共建能源“一帶一路”,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和全球能源治理,全方位加強能源國際合作,努力實現開放條件下的國家能源安全。要研究完善能源涉外法律法規體系,加強能源對外法治交流和合作,積極參與制定國際能源規則、協議,統籌強化能源涉外法律服務工作,綜合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處理能源國際事務,維護國家主權和核心利益,維護“走出去”能源企業和公民合法權益。
(五)提高能源法治保障體系,建設高素質能源法治工作隊伍
隊伍和人才是推進法治建設的基礎性保障,領導干部是推進法治建設的關鍵所在。要加強各級政府對能源法治建設的領導,加強政治、組織、隊伍、人才、科技、信息等方面保障。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能力,自覺尊崇法治、敬畏法律,牢固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職權法定等基本法治觀念,依法履職盡責。要加強能源領域立法、執法、司法和能源法律服務、法學研究等方面的人才隊伍建設,強化人才培養,為我國能源法治體系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撐。
(作者單位:中國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