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宮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完成了黨的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從此,中國的改革開放拉開了大幕,整個中國迎來了新的春天,各行各業百廢待興。本文以《鄧小平年譜》中的史料為根據,對我國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親自推動中國旅游業發展的細節加以梳理,以緬懷這位偉人的豐功偉績。
倡導解放思想,開發旅游業
? 1979年7月15日下午5時,在聽取中共安徽省委和徽州地委主要負責人匯報時,鄧小平同志指出,黃山是發展旅游的好地方,是你們發財的地方。你們要有點雄心壯志,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這就要做一系列的工作,要搞好交通、住宿、設備等基礎性工作,但交通還不是要做的第一位工作。第一是服務態度,清潔衛生。凡是服務態度好,服務質量高的,工資要高,不好的要批評,不改正的還可以淘汰,這樣就搞上去了。工作人員要實行按勞分配,年終利潤多還可以發獎金。九億人口的收入平均發展是不可能的,總是有的地區先富裕起來,一個地區總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服務員要有點外語知識,導游要有章程。現在我們國家有些人就是慢慢騰騰不著急,積極性不高。
? 鄧小平同志還指出,山上東西多得很,要搞些專業隊治山。山區建設,就是看搞什么收效快就搞什么。糧食少,用別的辦法解決。要有些辦法,禁止破壞山林,要搞經濟林,很好地發展竹木手工生產,搞好竹編生產,搞些好的竹編工藝品。祁紅世界有名。茶葉一二兩一包,包裝搞漂亮些,可以當紀念品,游客帶回去送人,表示他到過黃山。在黃山搞些好的風景照片,搞一套黃山風景明信片。在這里,我們的資本就是山。要解放思想,開動機器,廣開門路,增加收入。
? 鄧小平同志主張因地制宜地發展旅游業。1983年2月14日,他在游覽杭州龍井和九溪風景區時指出,你們這里的水杉樹很好看,長得筆直。水杉樹好,既經濟,又綠化了環境,長粗了,還可以派用處,有推廣價值。泡桐樹也是一種經濟樹木,長得很快,板料又好,用來做箱子沒縫,日本人可喜歡了。杭州的綠化不錯,給美麗的西湖風景添了色。你們一定要保護好西湖名勝,發展旅游業。
? 發展旅游業,勢必要解決好旅游景點的基礎設施建設。鄧小平同志對此給予了直接的關注和指導。1979年7月30日在視察嶗山途中看到嶗山公路崎嶇不平時,他指出,這里的路,前面有海,后面有山,危險,不安全。如果路不修好,誰還敢來這里?路沒有修好,不適合搞旅游,更不能接待外賓。在游覽嶗山太清宮時,聽完對幾棵玉蘭和漢柏古樹傳說的介紹后,他又指出,這個地方很好,單憑這么幾棵大的古樹,就可以招引很多的人,有條件安排開放,發展旅游事業。目前嶗山這個狀況,搞旅游顯然不夠條件,尤其是連道路都沒有修好。嶗山要把自己的牌子打出去,就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
? 旅游景點的配套設施之一是供游客下榻、休息的賓館。有一次,鄧小平同志直接指示將一處超標建房改為旅游事業使用。1980年3月30日,在審閱《來信摘要》反映的南京軍區準備建造一座豪華的高干招待所文字材料時,鄧小平同志作出如下批示:“由中央辦公廳查證,并制止。”同年4月16日,在審閱中共江蘇省委負責人關于南京軍區建造接待用房的有關情況的說明材料時,他作出批示:“可以繼續建成,建成后撥作旅游事業使用。設計亦按旅游標準修改。軍隊內部不應該有這樣豪華的招待所。”
以身作則保護文物和環境
? 鄧小平同志本人喜歡旅游,并且喜歡在旅游過程中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同時鍛煉身體。他旅游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輕車簡從,絕不妨礙群眾旅游,同時在旅游過程中了解情況、發現問題、密切黨群關系。
? 1979年7月11日上午8時,鄧小平同志乘專列抵達安徽省宣城地區繁昌火車站,中午抵達黃山溫泉風景區。在得知已經為他第二天上山準備了滑竿之后,他拒絕說,我下了決心,要步行上去。同時特別叮囑:第一,不能因為他來黃山而妨礙群眾游山;第二,這次是利用休假來黃山的,對外不宣傳。第二天,即7月12日游覽黃山的過程中,當陪同人員擔心他走得太快,體力不支,勸他走慢一點時,他回答說,這個事,你們不用教我,我比你們有經驗。長征時不少人都跑垮了,我還是越走越有勁。接著,他向大家傳授兩條登山的經驗:一是把褲腳卷到膝蓋上面,二是走起來步子不要太快。13日上午,在登山途中,鄧小平同志應一些大學生的要求,為他們簽名留念,還特意看望常年在高山工作的黃山氣象臺、七〇一通訊站工作人員,了解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情況。14日傍晚,在始信峰,鄧小平同志應香港長城電影公司《白發魔女》外景隊演職員的請求,同他們合影。
? 1980年7月5日,鄧小平同志游覽峨眉山旅游區,事先同樣強調,這次上峨眉山,是參觀休息,不談工作,不要影響地方上的工作,不許封山,以免影響別的游客游覽。大家都是游客,大路朝天,各走一邊,互不干擾。旅游途中,遇到幾位四川林學院的大學生,鄧小平同志詢問他們是否習慣山上的艱苦生活,并對他們立志在山上搞一輩子研究表示贊許。當天晚上將近夜里10點鐘的時候,鄧小平同志叫來隨行人員詢問,傍晚看見很多游客,這么多人,吃住問題怎么解決?請你們去檢查一下,千萬不能因為我們來了把人家趕出去。當得知留宿的320名游客已經吃了面條,租了涼席睡下后,他才放下心來。
? 鄧小平同志堪稱是保護文物的典范和楷模。1980年7月1日,鄧小平同志參觀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聽取工作人員關于秦兵馬俑的出土和博物館建館情況的介紹,了解如何搞好文物保護方面的情況。當工作人員請他用手握一把出土最完整、最光亮的青銅長劍時,鄧小平同志說道:“我手上有汗,拿了會損壞文物的。”在工作人員給他戴上手套后,他才將一把青銅長劍接到手中仔細端詳,指出,我們在秦代就有這么高的技術,真是了不起!
? 鄧小平同志還高度關切風景區環境保護。1980年7月6日在游覽峨眉山的過程中,當看到一些陡峭的山坡上森林被毀,種了不少玉米時,鄧小平同志惋惜地說,這么好的風景區為什么用來種玉米,不種樹?這會造成水土流失,人摔下來更不得了。不要種糧食,種樹吧,種黃連也可以。鄧小平同志還強調說,山區農民居住分散,生活很苦,政策要放寬,讓山區盡快富起來。下午下山時,鄧小平同志說,峨眉山是一個文化型的風景區,是一座寶庫,要好好保護,要搞好規劃,合理開發,綜合開發,要加強管理。辦事情要有登山不止的精神。
? 1981年11月20日,在批閱時任中共中央黨校顧問、全國政協常委吳亮平關于在蘇州調查研究期間看到蘇州風景區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一事的來信時,鄧小平同志作出批示:“此件轉江蘇省委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護。”1983年2月8日上午,鄧小平同志從蘇州出發赴無錫,游覽太湖;游覽中詢問了太湖的保護和水產情況,還詢問了太湖周圍的工業對太湖水質的影響情況,指出太湖水要注意保護好,不要弄壞了。2月9日上午,鄧小平同志游覽蘇州名勝虎丘、留園,視察市容,在游覽過程中對當地同志說,蘇州園林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一定要好好加以保護。蘇州作為風景旅游城市,一定要重視綠化工作,要制訂綠化規劃,擴大綠地面積,發動干部群眾義務植樹,每年每個市民要植樹二十株。在乘車視察市容市貌時,他指出,要保護好這座古城,不要破壞古城風貌,否則,它的優勢也就消失了。要處理好保護和改造的關系,做到既保護古城,又搞好市政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