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教授,著名物理海洋學家、教育家,我國海浪研究和物理海洋學的開拓者之一,文圣常先生在青島逝世,享年101歲。本文作者郭鋮曾長期負責文圣常先生的秘書工作,他的追憶文章細致再現了文圣常先生的優秀品質和道德風范。
一
2004年,中國海洋大學建校80周年,文先生受邀在校慶活動“科學·人文·未來”論壇——科學家與文學家對話中發表演講。文先生拿出他精心準備的演講稿《一個非生物學家認識的達爾文》和一本關于達爾文的書,要我照他的要求制作PPT供演講使用。談起達爾文,文先生流露出非常崇敬的神態,他認為,與多數學者相比,達爾文先生是一位純粹的科學家,這是他選擇達爾文作為演講主題的主要原因。文先生指著書中的一頁對我說:“你看,達爾文的手稿,他修改得多么仔細。”他特別提醒我,一定要將這張手稿照片作進PPT中向大家展示。那時,80多歲高齡的文先生脫稿演講了20分鐘,為此有多少辛勞付出可想而知!
其實,文先生修改手稿的仔細程度與達爾文先生比起來并不遜色。尤其是在退居科研二線,擔任《中國海洋大學學報》(以下簡稱《學報》)英文版主編的那些年里,文先生對于經手稿件的修改都是手寫完成,始終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大到句篇,小到標點,無不精細備至。
文先生告訴我,他深知《學報》對于學校的重要意義,因此從擔任英文版主編的第一天開始,就絲毫不敢懈怠。對于投來的稿件,只要經過他手,必然盡最大努力修改完善。有一次,文先生不慎燙傷腳踝,作了植皮手術。術后不久,文先生就堅持出院。回到家,先生竟然將病腿搭在凳子上,扭著身子繼續伏案。文先生一直是這樣,只要身體狀況允許,就一定要堅持工作。
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經過文先生與《學報》編輯人員們多年的努力,終于取得了突破。2012年,《學報》英文版被SCI(科學引文索引)收錄,達到一個新高度。此時,有好友建議文先生適時卸任主編職務,畢竟先生日漸年長,工作又實在太辛苦。然而先生卻表示,從大局出發,只要學校有需求,他就一定要堅持下去。
文先生對待審稿工作非常認真嚴謹,他會與作者反復溝通,多次修改,直到雙方滿意。稿件中的疑點,他都會仔細檢查核實,必要時還要做一些查詢工作。有些知名學者的文章,他會在修改后附上“請恕我不恭敬”或“我這是班門弄斧”等詞句以表歉意。
二
空閑時,文先生會讀書看報,希望能與時俱進。先生訂閱的多份報刊是他的主要信息來源。對于感興趣的事情,文先生會努力學習研究,有時也會讓我幫助查閱資料。
文先生一直希望掌握計算機技術。然而由于時間、工作壓力等原因,先生在一線工作期間沒有機會研究學習。退居二線后,文先生主動提出要我向他講述一些計算機應用知識。計算機學科是我的專業之一,因此在這方面算是得心應手。每次我與文先生分享計算機學習的新內容,他總是認認真真地將內容完整記下,并在之后反復研究練習,寫下心得體會。
文先生這種學習勁頭非一般人所能企及,盡管他的研究方向是海洋科學,卻提出了各種計算機方面的新奇問題,有的竟能達到研究生水平。
在計算機操作方面,由于年紀大了,先生手指不夠靈活,起初無法正常完成鼠標雙擊操作。對此,我提出更改系統設置,將雙擊操作使用單擊替代,然而卻被先生拒絕了。文先生認為,系統既然默認同時存在鼠標單擊、雙擊甚至三擊等操作,就一定有它的科學性,他一定要通過不斷練習完成這些操作。經過半個多月的刻苦練習后,當時已經80多歲的文先生終于克服了困難,基本保證了雙擊操作的穩定性。
正是文先生的這種執著、嚴謹的學術精神助力他取得了輝煌成就。“普遍風浪譜”是先生的主要成果之一,這一創新成果在世界海洋學研究領域產生了重要影響,被業內人士稱為“文氏風浪譜”。然而“文氏風浪譜”這一說法,卻從來沒有得到過文先生本人的認可。每當有人提起他的貢獻與成就,先生總認為這點成績微不足道。用文先生自己的話說,就是不要提他有什么成就,那無疑是在揭他的瘡疤。他始終認為,自己做的工作應當還有更大的提升和完善空間,如果讓他回到五六十歲,甚至七十歲,他都能完成更多的工作,并且有信心可以做得更好。
三
文先生作為大科學家,始終保持著簡樸的美德。文先生永遠都是最簡單樸素的穿戴,特別是與某些動輒名牌滿身的學生相比,更是盡顯“寒酸”,他穿的是洗得略顯發白的淺色襯衣,戴的一直是那頂老舊的咖啡色鴨舌帽,拿的則是那只老款灰黑色手提包。文先生辦公室與家中的家具陳設,連續三四十年變化不大,基本都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左右的。他使用和維護得很仔細,能將就用就不會輕易更換。隨著年紀增長,文先生的慢性病越來越多,每天服用約20種藥物,但先生用來裝藥的始終都是那只越用越舊的紙盒子,上面的印刷字跡都因為年代原因模糊不清了。
文先生雖然個人生活簡樸,但卻先后5次為學校“文苑獎學金”等捐款,累計金額超過100萬元。我清楚地記得,文先生在2018年11月剛剛退休時便提出要再次捐款。有關領導要我轉達文先生,當時的獎學金池中尚有大量余款,不必再捐了。然而,文先生卻表示,他捐款是因為對“文苑獎學金”的熱愛,與其他因素并無關系。就這樣,文先生完成了第四次捐款。
文先生的最后一次捐款是在2021年11月,當時先生身體狀況不佳,發著低燒,他躺在病床上艱難地向我再次表達了對“文苑獎學金”的熱愛,打算在有生之年再捐款20萬,要我盡快辦理。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為之感動!
2022年1月5日,我會永遠記住這個日子。那天,一直在普通病房住院的文先生由于病情加重,不得不進入ICU治療。當時文先生發著燒,身體虛弱,他見我站在床前,就對我說:“郭老師啊,我沒事的,趕快回去休息吧,我一會就睡覺了。”我湊近先生耳邊大聲說:“文先生,您馬上要進重癥監護室了,我們送您進去。”然而,文先生并沒有聽懂我的話。我心里一陣難過,知道炎癥已經影響到了他的大腦,先生那時的病情已不容樂觀。即便如此,文先生仍然不忘安慰我,囑咐我回去休息,怎能不令人動容!真的不曾想到,那天竟是我見他的最后一面。僅僅兩個半月后,文先生就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我與文先生共同走過將近20年的時光。文先生認為,我和他的關系是“三位一體”的——我是他工作的“好同事”、個人的“忘年交”和健康的“保護神”,后來又說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這是文先生對我的夸獎和鼓勵,我為之感動,但也深知自己做得還遠遠不夠。倘若能夠重新來過,我定當更加努力,更加珍惜與文先生相處的美好時光。
文先生一生崇德守正,兢兢業業,為海洋科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也為國家培養出大批優秀海洋人才。我們深切緬懷文先生的科研教學功績和人才培養貢獻。我們要努力繼承先生遺志,把海洋事業發展推向新高度,不負先生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