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青島市科協聚焦在服務企業創新發展上求實效,打造“科技惠企·創新賦能”服務企業品牌,創新服務模式,豐富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質量,充分發揮科協系統人才優勢,為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集聚院士資源,賦能企業高質量科技創新
? 通過搭建院士服務平臺,吸引院士及其團隊來青,發揮柔性引才作用,為企業創新發展凝聚“院士之智”。
? 一是建設“山東院士之家”柔性引才平臺。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選點建設山東首個“山東院士之家”,為院士等高端人才提供學術交流、協同創新、企業調研、休假療養等服務保障,發揮柔性引才作用。通過“院士之家”邀請院士專家來青休假療養、考察調研,組織院士領銜的學術研討及服務企業創新活動,強化企業與院士等高端人才的聯系與感情,先后邀請19位院士來青赴企業調研對接,舉辦了5期“青島院士講堂”。
? 二是舉辦“院士專家山東行”活動。聚焦青島市重點產業方向及企業需求,2022年8月下旬,有針對性地邀請了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13位院士及其家屬,6位高層次專家,開展了為期一周的“院士專家山東行”活動。院士專家在青期間,深入企業園區、高校考察調研,參加黨政領導與院士專家座談會,與企業開展交流對接,為青島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精準“把脈”。通過活動,院士專家加深了對青島經濟社會發展的了解,為青島匯聚了高端智力支持,傳播了前沿科技知識,進而推動院士及其團隊與企業加強合作,青島市企業與院士開展了21場次的對接,達成多項合作意向。
三是加強院士工作站建設。制訂《青島市院士工作站管理辦法》,深入推進院士工作站建設,擴大引才渠道,將部分海外院士建立的工作站納入院士工作站管理,為企業鏈接更多高端人才。2022年新建院士工作站2個,其中,青島某電氣公司院士工作站,針對海上施工作業裝備中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高效電動動力源的應用需求,開展三款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電機及變頻調速系統研制,解決海洋施工作業裝備關鍵部件卡脖子短板。截至目前,青島市有院士工作站19個,在站院士20名、在站專家155名。
? 鏈接學會資源,推動下沉一線的科技惠企服務
? 與全國學會等高端資源密切鏈接,協同推進科創服務工作,將各級學會創新資源導入基層、導入企業。
? 一是引入全國學會資源。充分發揮中國科協所屬科技類社會團體的學術和創新引領優勢,青島市2537家企業通過中國科協“科創中國”技術服務與交易平臺,與30余家全國學會建立聯系,開展技術服務對接。中國電子學會、中國制冷學會、中國農業機械學會等為青島市成立了4個專屬科技服務團。中國生物工程學會與青島市科協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已有中國自動化學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等11家全國學會與青島市建立了合作關系。
? 二是學會與企業共建產學研協同創新組織。中國檢驗檢測學會在青島成立了智能制造與重大裝備檢測分會,在青島華大基因建立了學會服務站。青島市企業已與全國學會聯合建立了5個學會服務站。中國制冷學會與海爾協作,建立了聯合創新中心、聯合實踐基地。中國檢驗檢測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中國制冷學會、中國流行色協會等與中德生態園、海創匯等園區、企業聯合建立了6家“科創中國”創新基地,以基地為紐帶,依托學會、企業專家優勢,面向青島市開展產學研協作、創新創業孵化、國際創新合作服務。山東機器人研究會在青島建設了山東機器人產業園,匯聚并服務企業40余家。山東光學工程學會建設了青島高科技工業園光電醫療產業協同創新基地,服務園區9家相關高新科技企業。
? 三是市級學會下沉服務企業。打造“科技惠企·創新賦能”品牌活動,通過市級學會區市行、科技服務團進企業等,組織市級學會專家與企業面對面開展交流對接、技術指導。先后在平度、萊西舉辦了區市行活動,13個市級學會、41家企業參加,7家學會與17家企業達成合作意向,其中現場簽約10項。青島市機電工程學會、青島市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青島市分析測試學會等6家市級學會服務團,開展進企業活動12場次,服務企業近百家,簽訂合作協議13項,設立學會專家工作站1家。組織送政策、送專利系列培訓8場次,邀請省、市有關專家深入企業開展“科創中國”平臺、海外專利信息資源平臺使用培訓,宣講企業發展政策等,指導服務企業570余家。
匯聚人才資源,助力企業創新創業
? 以市場化手段,通過科技“會展賽”匯聚海內外創新人才,打造“以賽引才、資本助力、深度孵化、落地服務”的服務體系。
? 一是“以賽引才”“以賽聚才”。著眼青島市產業發展需求與海洋科技、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發展趨勢,面向全球遴選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成長潛力的優質高層次人才創業項目,先后組織了全球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創業大賽、全球海洋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等,吸引了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等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274個創新創業項目參加。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河道生態處理、某海洋探索技術有限公司的水下機器人研發等5個項目已落地,注冊資金7460萬元。獲獎項目中關于“柴油機顆粒物傳感器”的項目落地后,在青島成立了公司,將開展傳感器芯片制造、測試、標定和封裝,建設集芯片制造、封裝和測試于一體的生產線。項目達產后,可實現國產替代的傳感器芯片產能20萬套/年,提供就業崗位150人,2022年營業額約3000萬,稅收約200萬。
? 二是資本助力、深度孵化。通過舉辦精準投融資對接會等各類對接會及沙龍活動29場,牽引眾多社會風險投資機構與創業企業對接,發現并重點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具有高成長性、高技術含量的企業發展;助推科技創新鏈條與金融資本鏈條的有機結合。“納米氣泡水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發產業化”“車載-膜生物反應器”兩個項目分別完成融資。
? 三是將學術會議資源轉化為服務企業創新動能。積極引入中國科協、全國學會的學術會議,舉辦各類創新論壇、路演等,為企業提供人才智力支撐。舉辦了第七屆海峽兩岸暨港澳營養科學大會、海峽兩岸暨港澳青年科學家創新論壇、“科創中國”青島高端制造論壇、“科創中國”先進制冷技術產學融合會議、第二十屆青島市學術年會等學術活動等,5位院士、140余位專家圍繞青島市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食品飲料、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智能制造以及新材料、工業軟件領域開展了學術研討。組織“科創中國·智匯青島”系列技術路演,舉辦了中以、中韓、美國蜂巢聚創、海內外科技項目投融資4個專場活動,聚焦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制造、醫療器械、診斷技術和應用、新型醫用材料、生物科技、智能制造等,組織26個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科技項目參加路演,近50個投融資機構、近千家企業代表線下線上參加了活動。引進落地9個項目,注冊資本2.46億元。
? 下一步,青島市科協將持續深化“科技惠企·創新賦能”品牌效應,聚焦青島市24條產業鏈,為企業精準引入各級各類創新資源,形成科協組織服務科技與企業深度融合新模式,為青島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凝聚磅礴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