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馬曉靈

唐興飛幫群眾注冊反詐APP

唐興飛帶領群防群治隊伍巡邏
“李奶奶,最近您的情況好不好?”
“我在這里吃穿不愁,有病了還有大夫瞧病,一切都好。謝謝小唐警官的掛念!”
2022年12月15日晚上,寧夏回族自治區平羅縣公安局城關派出所和平社區警務室民警唐興飛得知正在醫院救治的七旬獨居老太李華病情有所好轉時感到十分欣慰。
一個非親非故的獨居老太為何讓唐興飛如此牽腸掛肚、關愛有加呢?事情還要從3年前初夏的一次走訪說起。
唐興飛剛到社區工作時就聽說轄區有名叫李華的獨居老太性格古怪、脾氣大,親友和子女們都不愿搭理她。好強又好奇的唐興飛決定探個究竟。誰知初來乍到就吃了“閉門羹”。唐興飛并沒有打“退堂鼓”,而是憑著“三顧茅廬”的執著,不僅敲開了門、搭上了話,而且還與老人交上了心。逢年過節,他給老人送年貨;老人有病他與輔警、網格員送醫送藥,端茶送飯,少則三五天,多則一個多月不離不棄地守護。見老人精神異常加之她的腿部摔傷未愈,2022年9月初,他與社區干部專門護送老人到銀川市檢查治療和鑒定,最終鑒定結果為,老人是二級精神殘疾患者。由于老人養老金不高還欠了不少外債,他與社區協調給予老人每月500元的困難補助,徹底解決了老人的后顧之憂。
努力做一名接地氣、有作為、受歡迎的社區民警,這是從警3年多來唐興飛的不懈追求。為了實現守護平安、服務群眾雙重的工作目標,他積極探索了“三個三”社區警務工作法,大大提高了社區警務工作效能。2022年轄區刑事案件、電詐案件、治安案件、矛盾糾紛同比分別下降50.1%、40.1%、33.70%和20.2%,實現了連續2年四項指標都下降,命案、安全事故“零發生”的工作目標,大大提高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因社區警務工作成績突出,他先后被嘉獎2次。
針對轄區實有人口多、治安情況復雜、矛盾糾紛頻發的情況,為了打造平安和諧的社區,唐興飛堅持專群結合,積極探索“網格+警格”“互聯網+警務”“線上+線下”“傳統+科技”工作模式,織密筑牢長治久安的共治防線、云端防線和安全防線“三道防線”。組建網格員、禁毒專干、村警務專干、物業保安、志愿者參與的102名群防群治隊伍,成立了“和平管家安防巡邏隊”,建立了“小區物業”等微信工作群55個、安全防范知識宣傳工作群20余個,動員城郊接合部種養殖大戶自發安裝“小翼看家”20多路,20多家校園和重點場所都安裝電子門禁、一鍵式報警器,建立健全以民情民意收集、巡邏巡查、風險隱患排查化解、安全防范宣傳等為一體的工作機制,3年來共收集上報各類信息200余條,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60多名,協破案件40多起,制止和預防各類案(事)件110多起。2022年,共采集更新錄入“一標三實”數據信息2.5萬余條,為查破案件、幫群眾找人找物提供有效線索110余條。特別是在反詐人民戰爭中,他面對面向群眾普及反電詐知識累計達1.5萬人次,幫助易受騙群體注冊“國家反詐中心”App,受保護人數達1.2萬余人,成功勸阻易受騙群眾1000多名,避免損失300多萬元,守護好人民群眾的“錢袋子”。

唐興飛在開展安全檢查
2022年1月初,轄區家住2樓的居民馬女士與1樓居民高先生因生活噪音多次引發糾紛,高先生還與馬女士的丈夫發生肢體沖突,社區、小區物業多次調解未果。唐興飛通過向專業人員請教及實地走訪了解到生活噪音并不是馬女士一家故意所為,而是房屋隔音質量所致。他將2人請到警務室,邀請“紅馬甲”和諧管家調解室的成員共同進行調解。經過說法釋理、耐心調解,最終說服馬女士和高先生兩家人消除誤會、化敵為友,從此以后兩家人成為和諧相處的好鄰居。

唐興飛走訪群眾

唐興飛在主持糾紛調解
針對轄區矛盾糾紛多發、頻發、易升級的實際情況,唐興飛積極融入社區綜合治理網格化聯動機制,努力提升糾紛調處質效、風險化解質效、打防管控質效。依托轄區10個網格,建立普通、較大、疑難矛盾糾紛三級排查機制和社區警務“巡診調解”、公調對接“坐堂聯調”、復雜糾紛“專業化解”分級調解模式,專門成立了“紅馬甲”和諧管家調解室,建立了社區民警、社區干部為主導,司法調解員、退休老黨員、志愿者共同參與的調解機制。糾紛從摸排、分類匯總到化解,再到回訪,全部實行閉環處置。2022年以來,共摸排化解各類矛盾糾紛80多起,調解成功率達到98.5%,有效防范了“民轉刑”、“刑轉命”案件的發生。建立轄區不穩定因素周分析、月會商研判機制,對轄區糾紛類、隱患類警情進行跟蹤回訪,開展法治教育,積極協助責任部門進行化解。緊盯轄區重點區域、場所,加強消防監督管理,建立常態化巡邏防范、行業場所檢查機制,轄區寄遞物流業全部落實“三個百分百”制度,2家加油(氣)站全部安裝散裝汽油售賣系統,3名肇事肇禍精神障礙患者逐一落實“五位一體”管控措施,對轄區300多家出租房屋、1000多名流動人員開展定期登記檢查工作,實現了底數清、情況明、管控到位。
2021年3月初,無家可歸的涉毒女子小希患上了傳染病和精神分裂癥,危在旦夕。唐興飛聞訊后聯合網格員帶小希到醫院做檢查,幫她購買藥品,并協調鎮政府出資給小希租了住房。他和社區工作人員、禁毒專干每天24小時輪流看護,經過兩個周期的藥物治療,小希的傳染病得到治愈。疫情好轉后,唐興飛又將她送至寧夏某精神病醫院進行康復治療,最終讓她轉危為安。
2022年8月10日12時許,唐興飛和同事得知在平羅縣城關鎮某蔬菜基地有數名農民工因為工錢發生糾紛,立即趕到現場進行處置。通過現場調查和勸解,雖讓雙方暫時冷靜下來,但雙方各持己見、互不相讓的態度讓調解無法進行下去。唐興飛當即將雙方當事人請到派出所調解室。
經過深入調查了解得知,2022年5月,蔬菜基地委托張某某招聘采摘工。張某某通過梅某某等人招聘了30多名婦女到蔬菜基地采摘蔬菜,并約定日工資120元,5天一結賬。后來因為下雨的原因誤了蔬菜采摘,導致30多名婦女采摘13日共計4.55萬多元的工錢無法兌現。為了討要工錢,梅某某等人多次找有關部門或找張某某索要工錢,結果都無功而返。當日中午,他們一行5人又來到蔬菜基地向張某某討要工錢,因話不投機雙方爭吵起來。了解了紛爭的經過,唐興飛通過反復細算賬、擺事實、講法治,讓雙方當事人理性面對、消除怨氣、妥善解決。雙方達成共識并簽定了調解協議。后又因為對日工資標準起了爭議,導致協議無法履行。雙方慪氣離開。
為了定紛止爭、不留后患,唐興飛立即與基地負責人取得了聯系,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釋之以法,最終爭取基地負責人的支持。唐興飛趁熱打鐵,又將雙方當事人請到蔬菜基地分別開展勸調工作,最終說服張某某當場履行協議。張某某通過微信轉賬向梅某某等農民工一次性結清了4.55萬元工錢。
堅持“警務圍繞民意轉,民警圍繞百姓轉”的工作理念,唐興飛建立“大走訪”長效機制、主動接受監督機制、網上與網下相結合的服務機制,努力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積極回應轄區上班族、特殊群眾的期盼,利用微信工作群、社區志愿服務網站等向轄區的群眾提供快捷服務,建立預約、上門等便民舉措。2021年以來,他為轄區60余名群眾辦理居住證、居民身份證,幫教1名涉毒人員、1名流浪乞討人員回歸社會,幫助23名困難群眾或下崗群眾實現再就業,贏得了轄區群眾的廣泛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