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麗

2023年1月25日,秘魯帕拉卡斯國家保護區的科學家正在檢查死海獅
平常1塊錢1個的雞蛋突然漲到3塊1個,而且還告訴你不一定能買到,你會是什么感受?
那是一種略帶“恐慌”的感受,當一件稀松平常的事物變得不穩定,就會引起人們的隱憂。而這一“蛋”難求的事件正在美國上演。
2022年2月以來,北美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禽流感,通常只在春季遷徙期暴發的小范圍禽流感,此次持續了一年之久,而且暫未出現轉好跡象。
大量感染蛋雞被撲殺,新生蛋雞也需要時間成長。雞蛋等日用品的價格上漲,直接在民眾中引起擔憂。
據美國農業部最新統計數據,本次禽流感已導致5839萬只家禽受到影響,全美47個州都有鳥禽被感染。美國馬薩諸塞大學波士頓分校的病毒學家尼古拉·希爾表示,此次禽流感影響的物種規模、范圍和數量是前所未有的。在被感染的近6000萬只鳥禽中,超4400萬只為產蛋雞。這直接導致美國市場上雞蛋數量急劇減少。
向來便宜且穩定出售的消費品雞蛋,開始出現價格飆升、一“蛋”難求的現象。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最新數據,自2022年禽流感暴發以來,美國雞蛋平均價格持續上漲,從2022年1月的1.929美元/打,漲到了2023年1月的4.823美元/打—換句話說,原本人民幣1塊錢1個的生雞蛋突然漲到了3塊錢1個,許多超市比如Kroger Whole Foods、Lidl,甚至公布了雞蛋限購的規定。
美國農業部動植物衛生檢驗局發言人Lyndsay Cole表示,在對養殖設施進行消毒并補充健康的蛋雞后,它們需要大約四到五個月才能達到“最高生產力”。然而目前來看,伴隨著鳥類的春季遷徙季節到來,禽流感并未出現明顯的好轉趨勢。這也意味著,只要禽流感病毒在野鳥中傳播,家禽就會持續受到威脅。
產蛋雞減少、飼養成本提升,都會導致雞蛋價格上漲。除此之外,美國雞蛋委員會(American Egg Board)總裁兼首席執行官Emily Metz還表示,通貨膨脹及燃料、包裝成本的增加,也是導致雞蛋短缺和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
或許“一蛋難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不知何時能結束的禽流感,還會不會對人們的生活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持續一年之久的禽流感,“生命力”為何如此頑強?事實上,引起此次禽流感暴發的H5N1病毒并不簡單。
此次疫情不是從鳥類傳播到水貂,而是在水貂當中傳播禽流感。

2022年11月10日,美國密蘇里州及加州,梧桐樹農場的雄火雞。受禽流感影響,火雞價格同比增長73%

2023年1月21日,紐約超市的雞蛋貨架,一打有機雞蛋售價5.86美元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在媒體通報會上表示:“過去幾周里,有若干關于水貂、水獺、狐貍和海獅等哺乳動物感染H5N1禽流感的報告。H5N1在野生鳥類和家禽中已廣泛傳播了25年,但對最近向哺乳動物溢出的事件要密切監測。”
譚德塞擔心的,是H5N1禽流感病毒首次在哺乳動物之間進行傳播的異常現象—因為在此之前,該病毒往往以鳥類為載體,通過鳥類遷徙、鳥類貿易等形式在鳥禽中進行傳播。
這一異常緣何而來?首先要溯源至2022年10月,在西班牙西北部的加利西亞地區,一個集約化水貂養殖場陸續出現水貂死亡現象。起初,獸醫認為罪魁禍首可能是新冠病毒,因為已經有多國的水貂養殖場遭新冠侵襲,但檢測報告顯示事實并非如此:死亡的水貂均為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所致。很快,農場超5萬只水貂被全部捕殺。

2022年10月,西班牙一個集約化水貂養殖場陸續出現水貂死亡現象。圖為2020年11月,丹麥養殖場死去的貂
今年1月,一個西班牙科研團隊稱,此次疫情不是從鳥類傳播到水貂,而是在水貂當中傳播禽流感。針對此事件,一篇發表在歐洲醫學期刊《Eurosurveillance》的論文顯示,H5N1過去只通過鳥類進行傳播,而現在似乎產生了至少一種突變,讓H5N1在哺乳動物之間也開始傳播。
無獨有偶。據多家外媒報道,2023年1月以來,秘魯海灘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成百上千只海獅死亡現象。一個由秘魯和阿根廷研究人員組成的科學小組證實,海獅的大規模死亡是H5N1禽流感病毒造成,該病毒通過海鳥傳播到此地。有阿根廷生物學家表示,不排除病毒已經學會在哺乳動物之間進行傳播的可能。
1996年首次出現以來,H5N1在人際只發生過罕見和非持續的傳播。
在過去一年,美國約有十幾種動物被發現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包括浣熊、狐貍、海豹和灰熊等。這無疑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我們并不能保證,該病毒不會突變至可以在人群中進行傳播。
那到底什么是H5N1禽流感?流感病毒,一般有甲型、乙型、丙型三種,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感染多種動物。根據病毒表面蛋白血凝素(H)和神經氨酸酶(N)的結合情況,甲型流感病毒又有不同的亞型,比如H5N2和H7N9;根據宿主源差異,甲型流感病毒又可分為禽流感病毒(如H5N1、H9N2)、豬流感病毒(如H1N1、H3N2),和其他類動物流感病毒。
再細分,基于在動物種群中的毒性不同,禽流感又分為低致病型(LPAI)和高致病型(HPAI),而H5N1則屬于高致病性毒株流感,會在禽鳥中引起嚴重疾病,甚至造成極高死亡率。
事實也正是如此。2022年2月9日,美國印第安納州立動物衛生委員會報告了一起H5N1禽流感病毒暴發事件。暴發地點位于印第安納州西南部的一座商業火雞農場,在100只火雞相繼死亡之后,該農場被檢測出遭H5N1病毒侵襲。這是自2020年以來,美國家禽中首次檢出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病毒生命力頑強,一旦暴發很難根除。印第安納火雞農場事件之后,美國肯塔基、特拉華、馬里蘭、明尼蘇達等州的農場,也迅速遭到病毒侵襲。直至今日,此次H5N1禽流感在美國已持續一年之久。
而且,這波疫情不只是在美國擴散,還向全球多地蔓延,因H5N1暴發而致使鳥禽動物被大量捕殺的事件,此起彼伏。目前,已經出現了一份關于水貂養殖場的病毒傳播異常報告,這也是為何世衛組織公告世界,須密切監測疫情變化的原因。

2022年12月2日,厄瓜多爾科托帕希,技術人員準備到暴發禽流感的家禽農場采集樣本
目前來看,人類還沒到需要恐慌的程度。世界衛生組織目前評估認為,H5N1對人類的風險較低。自1996年首次出現以來,H5N1在人際只發生過罕見和非持續的傳播。譚德塞也表示:“我們不能假定情況會一直如此,我們必須對現狀可能出現的任何變化做好準備。”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遷徙物種公約工作組”公布的技術文件曾指出,H5N1禽流感的源頭來自集中飼養的家禽,極端的飼養環境導致病毒變異;鳥類貿易、濫用疫苗等人類活動,也是禽流感病毒變異的催化劑。
另有研究顯示,絕大多數罹患禽流感的野生鳥類,都是在遷徙、越冬和繁殖過程中,與人類飼養的家禽有近距離接觸的物種;而那些自始至終遠離人類社會的野生鳥類,即便保持很高的種群密度,至今也仍未有暴發禽流感的報告。
如此看來,流行病疫的不止息,似乎總是因“人”而起,又作用于“人”。雖然目前掌握的流行病學和病毒學證據表明,H5N1禽流感病毒尚不具備在人類之間持續傳播的能力,但并不代表人類健康沒有受到威脅。
2023年1月,一名厄瓜多爾9歲女童感染H5N1病毒。這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區域報告的第一例由H5N1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類感染病例。而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數據,2003年1月至2023年期間,全球共有868例實驗室確診的人類感染H5N1病例;在感染的人中,有53%(即457人)死亡。
大流行病疫仿佛是警鐘般的存在,告知人類的有限和無知,管教曾經給這個世界帶來傷害的我們。而大自然也仿佛有靈一般,只有感受到愛的時候,才是健康的模樣。但愿人們在經歷“一蛋難求”的緊張之后,能把更多精力放在預防病毒產生及傳播的源頭之上。
責任編輯吳陽煜 wyy@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