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艷
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愈來愈受到重視。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不少語文教師要求學生的閱讀學習、閱讀訓練僅為考試而進行。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固化成了為應試而戰,不能形成“以生為本”的語文核心素養,更不能保持和提升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學生也因為這種循環式、枯燥乏味的練習形式而漸感厭倦。
那么,如何在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中,使學生由“要我閱讀”轉變為“我要閱讀”,進而快速提升語文綜合素養呢?尤其是針對那些初次學習閱讀方法的孩子來說,教師如何成功地激發他們潛在的閱讀動機,使孩子們形成閱讀與樂趣相依的想法,而不認為閱讀是一件令人苦惱的事情?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力求學生養成愿閱讀、會閱讀、樂閱讀、善閱讀的良好學習習慣,這已經成為當下閱讀教學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讓學生成為這樣的閱讀者,其實并不是一件難事。我們可以采用“以點連線成面”的閱讀方法,使學生快速且大量閱讀課內外文本,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語文素養。
基于同一作者的“以點連線成面”閱讀
同一作者的多文本閱讀,也是過去我們提倡的“一篇帶多篇”閱讀。同一作者就是閱讀方法中的“點”。我們借助該作者的不同作品,用“以點連線成面”的閱讀方法,走入作者的創作背景,精準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表達方式,以便從深層次理解文本內涵。
例如,在學習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時,我給孩子們選取的閱讀內容是《卜算子·詠梅》《憶秦娥·婁山關》《清平樂·六盤山》《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等,并組織了毛澤東詩詞朗誦比賽。孩子們對于一代偉人的寬廣胸懷和智謀膽略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于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取得的偉大勝利心懷喜悅。此時,無須教師講解,孩子們的內心波瀾起伏,在一首首詩詞的誦讀中仿佛看到了中國人民當年艱苦卓絕的抗爭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此時,優秀文學作品的感染力已經占據了孩子們的心靈,愛國情懷在他們的心中激蕩。這種“以點連線成面”的閱讀方式較好地實現了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的方向轉化。
基于同一主題的“以點連線成面”閱讀
主題,即選文中蘊含的核心思想。如生命教育主題,可設置“尊重生命”“生命的價值”等議題;成長教育主題,可設置“名人成長故事”“難忘童年生活”等議題;愛的教育主題,可設置“人與動物”“師生之情”等議題。
在策劃同一主題的“以點連線成面”課內外閱讀教學時,因為選取文章范圍較寬泛,所以必須做到兩個基本要求:一是清晰,二是簡明。教學設計更加符合教學規律,容易收到最優的教學效果。教師要依照文體內容的不同、語體的不同、長短的不同、情感的不同、角度的不同而精心運籌、巧妙組合,使學生的閱讀過程變得靈活多姿。
在實施具體教學時,教師可以按如下方法操作:1.圍繞主題組織學習內容,以一些綜合性的學習任務來驅動學習,偏重于對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2.圍繞主題制定相關的知識、情感和能力目標,強調學習者在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中培養高級思維能力和科學的探究態度,關注學習者多元智能的發展。3.主題教學內容是在選擇并提煉與主題相關的課內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拓展與主題相關的課外教學內容,經整合后形成高度結構化的學習內容。4.學習者以自由探究與主題相關的學習材料、學習資源為內容,尋找更廣泛的多文本相同點,進行教學設計構建。5.主題教學設計以問題探究、任務驅動式的學習活動為主,以點到面教學。6.主題教學設計的學習評價是對學習者理解主題的評價,設計對學習者參與主題活動的過程性評價,會收到不一樣的教學效果。7.主題教學組織形式不要局限于書本及課堂教學,而要更加靈活地發現規律,綜觀一至六年級各個學段,既要點線結合起來構建教學設計,又要探索歸納本單元、本主題教學目標。
基于同類事件的“以點連線成面”閱讀
部分小學生在課下閱讀時往往找不到頭緒,不知道該從哪里開始閱讀,應該讀什么樣的書,進而會對課外閱讀失去興趣。而基于同類事件的“以點連線成面”閱讀,恰恰能讓孩子們找到一個閱讀點,由此進行擴展延伸,這樣就可以提升其閱讀效率和閱讀水平。例如,歌頌祖國、感謝師恩、長征故事、紅色回憶錄、抗日戰爭等類別,都可以作為閱讀支撐點。
相關同類事件課內外閱讀的文章非常廣泛,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用心開發和探究,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基于同類寫作手法的“以點連線成面”閱讀
小學生課內外閱讀的最終價值指向是表達。寫作是表達方式之一。此類課內外閱讀,即師生圍繞采用相同寫作手法表達文章主題的一組文本,對其閱讀和構建,最終達成“以點連線成面”廣泛涉獵之功效。
讓學生以一篇文本為點進行寫法剖析,延展到類似寫作手法的多篇文本,并側重引導學生學習寫作手法,體會寫法之精妙,對于語文學科素養的培養非常有必要。語文教材只是閱讀基點,教會學生憑借這個點舉一反三,練就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巧,就能使學習更得心應手,促進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基于同一體裁的“以點連線成面”閱讀
從文章體裁上設置點,設計同一體裁的“以點連線成面”閱讀,如以“創世神話”“抒情散文”“兒童詩”“民間傳說”等不同體裁文本作為學生發散閱讀的點,既能拓展學生的閱讀知識面,又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無疑會為學生進一步的習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基于同類寫作背景的“以點連線成面”閱讀
對文本的解讀,應該和文本的時代背景結合起來。拋開特殊的寫作背景來解讀文本,則難以理解作者的本意,從而影響學生對文本的準確把握。因此,基于同類寫作背景的“以點連線成面”閱讀,既能夠讓學生基于點閱讀、連成線閱讀、形成面閱讀,又能夠讓學生深刻感受相同或相似背景下作者的獨特情感,增強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基于相同情感表達的“以點連線成面”閱讀中常見的情感表達大致有憂國憂民、懷古傷今、蔑視權貴、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歸隱田園、憶友懷舊、思鄉念親、離愁別恨等。學生若能立足其中一點,就會把類似文本用“以點連線成面”的閱讀方式串聯、歸納起來,快速增加自己的閱讀量,學以致用。
基于同類結尾的“以點連線成面”閱讀
一些文章的結尾,看似出乎意料,但是再讀、反復讀,就會感覺在情理之中。這樣一來,讀者就會對整個文本有更深入的感受。例如:課文《橋》、課外讀本《扒手》《今天我考試》這些文本的結尾,人物形象因結尾的迂回變得更加鮮明、富有特色,給讀者留下豐富的遐想。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基于此寫法讓學生通過文本篩選和閱讀,再運用“以點連線成面”的方法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并思考,就會賦予文本無窮的張力,給學生留下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回味和記憶。
總之,“以點連線成面”的閱讀方法,既要注重閱讀中“點”的準確定位,又要依托教材的引領,這就需要“點”和教材的緊密結合。雖然教材是例子,但是閱讀中不能無教材。在教學中,我們要教會學生以“本”為本去尋找多文本里的點、線、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因此,要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必須轉變教學方式,讓多元化的學習方法浸潤思想,訓練思維,開闊思路。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以點連線成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實踐與研究”的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CJYC210217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