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濤 趙彩霞 袁靜
項目式學習模式的實施目標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讓學生獲得真實的人格、素養的成長。因此,要想提升學生的知識素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必須扎實,要用真實的情境促進項目式學習的真正發生。
打好項目式學習攻堅戰,樹立教育本質新規
教師教學方面:在推行習慣培養課程的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在于教師要對課堂進行深度了解,擁有科學、專業的教學技巧和教育智慧。所以,在創新性課堂的師資培養與訓練上,我們的使命任重而道遠。學生學習方面:學生的專業知識少,實踐經驗積累少,生活化探索體驗少。而學生所開展的知識生活化實踐也是遵循課本上的基本邏輯,缺乏創新性與實用性,甚至有的學生基本就是完成任務、流于形式。因此,打好項目式學習攻堅戰,要解決以上問題,樹立教育本質新規。
項目式學習案例探索
案例一:“混合運算”。“混合運算”是義務教育二年級數學第五節的一部分,目的是使學生能夠正確理解包含兩級運算的運算序列,并按混合順序正確計算。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獲取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學生逐漸學會綜合解決問題。本節課旨在學習加減乘除混合運算。一是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5分鐘);二是背誦與練習1~9的乘法口訣;三是點明課題,導入新課。學生明確本節課所要學習的有關加減和乘除的同級混合運算的方法。
案例二:數學廣角——推理。本單元的主要內容:理解邏輯推理的意義,用邏輯推理解決問題。根據已學知識,學生能夠進行簡單推理,培養數學思維,并且能夠利用推理來發現規律。本單元的內容是在此基礎上教會學生進行邏輯推理。邏輯推理不僅是學好數學的基礎,還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一個好的切入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學生通過觀察、假設、游戲體驗等簡單邏輯推理的過程,獲得簡單邏輯推理的經驗。
數學教學生活化實踐
在學習數學方程時,教師不要讓學生去死記硬背,而是要用生活實踐,讓學生看到每一個“活”的數學元素。比如,學生觀察水果店老板的財務報表計算,商場員工工資表的核算等,更加生動、直觀地了解其中蘊含的數學知識。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次集體比賽。比賽既有挑戰性,又具有趣味性,從而讓學生參與的熱情高漲,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比賽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數據,閱讀文獻,撰寫研究報告。
在減法教學中,教師將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思考可以實施的具體案例。在減法教學過程中我們這樣做:讓學生分成小組模擬乘車。車上有7人,半路下車2人,車上還剩余幾人?學生很快列出算式7-2=5,得出車上還剩5人。類似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
再如,我們模擬購買教學用具。有些學生當推銷員,有些學生當消費者。通過減法算法的實踐,學生可以知道賣家售前總共有多少商品,售后還有多少剩余,同時學生還可以采用加法計算所購商品總價格。
教育的最高目標是促進學生素質、品德、人格多層次、全方面發展。打造真實情境,開展項目式學習,以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升,以學習能力提升學生學習效率,以學習效率優化學生學習效果,真正收到了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讓學生獲得真實的生命成長與學習進步。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2022年度一般課題“小學數學項目式學習實踐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22YB1148)
(常濤單位系延津縣馬莊鄉常新莊小學,趙彩霞單位系延津縣文巖街道建設路小學,袁靜單位系延津縣勝利路小學)
(本欄責編 桑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