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京
在素質教育實施的過程中,初中體育學科“邊緣化”現狀得到一定程度地改善,而隨著“雙減”政策的提出,初中體育學科徹底擺脫“邊緣化”,眾多初中開始加強體育教育建設。眾多初中體育教師會根據新課標內容布置體育家庭作業,目的是促進初中生體質發展,為“雙減”政策推進奠定良好基礎。本文就“雙減”背景下體育家庭作業促進初中生體質發展展開系統化研究,從雙減背景下中學生體育家庭作業有效布置的基本原則入手,簡要分析“雙減”背景下體育家庭作業布置現狀,最后提出“雙減”背景下基于促進初中生體質發展目標的體育家庭作業布置策略,以期為相關研究學者提供借鑒和參考。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倡導體育教育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有效的體育學習和體育鍛煉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促使義務教育階段更加注重體育教育改革。“雙減”政策倡導義務教育階段要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讓學生有更多課余的時間可以進行體育鍛煉,以促進學生的體制發展。在“雙減”政策的影響下,眾多初中對體育教育進行有效規劃,并且要求體育教師規范化教學,在日常教學完成后還需要布置體育家庭作業,以促進初中生體質發展。現今眾多初中體育教師都在思考如何布置有效的體育家庭作業,促使體育教育符合政策、學校要求的同時,在學生體質發展中發揮極大的作用。
1 “雙減”背景下中學生體育家庭作業有效布置的基本原則
1.1 安全性原則
安全性原則是體育家庭作業最為基本的原則。體育家庭作業和其他的作業存在明顯的差異性,許多運動項目具有一定的運動強度,并且需要學生在室外完成,這就促使作業完成過程中可能存在極大的隱患。體育家庭作業在布置的時候要以安全性為前提,圍繞促進初中生體質發展的目標采取科學的運動方式以及設定合理的運動強度。初中體育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體能情況,針對不同學生的體能耐受布置差異化的體育家庭作業。部分體育項目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例如體操、跳高等,這些運動項目需要在專業教師的監督和指導下完成,為了保證體育家庭作業的安全性,危險類運動項目并不會被選為作業內容。除此之外,大多數體育家庭作業的完成場所都是室外,因此初中體育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也要綜合性考慮天氣情況,盡可能消除各種隱患因素,讓學生在安全鍛煉的過程中逐漸改善自身身體素質。
1.2 趣味性原則
“雙減”背景下中學生體育家庭作業有效布置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趣味性。現今大多數初中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都相對較低,在運動鍛煉過程中積極性較差,部分學生認為體育鍛煉會影響自身學習,不認真對待體育家庭作業,以至于許多初中生的作業完成效果都相對較差。初中體育教師雖然科學化布置體育家庭作業,但是學生的實際完成情況并不理想,這也直接影響體育家庭作業的作用。基于此,初中體育教師在布置體育家庭作業的時候要秉承趣味性原則,不再以傳統的跑步、蛙跳等作為作業內容,選擇潮流性或者娛樂性的運動項目,例如沙包擲準、運球接力、兩人三足、花樣跳繩等等,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逐漸感受到體育的樂趣,激發學生運動積極性,并且讓學生對體育家庭作業產生極大的興趣,學生就會自主性的,高質量地完成體育家庭作業。學生體育家庭作業大多在家中完成,因此初中體育教師還可以布置親子運動,例如網球顛球、呼啦圈競賽、小型保齡球,讓學生家長也參與到學生體育家庭作業完成過程中,促使親子關系更為親密。
1.3 可行性原則
“雙減”背景下中學生體育家庭作業有效布置時需要秉承可行性原則,讓學生可以在家中完成,運動項目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并且每個學生都可以借助家中有限的道具完成作業。“雙減”背景倡導義務教育階段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如果體育家庭作業難度過高,不僅增加學生運動過程中的危險性,同時還會打擊學生的運動積極性,不利于促進初中生體質發展目標的實現。因此初中體育教師在布置體育家庭作業是要充分考慮作業內容的適應性,促使作業不受場地、人數、時間的限制,注重運動實用性,充分發揮體育家庭作業的作用。除此之外,初中體育教師在布置體育家庭作業時還要考慮到作業完成過程中是否會產生較大的噪音,防止學生在完成作業時對他人造成困擾或者不便,學生在完成作業時不會被打斷,以保證學生的作業完成質量。
2 “雙減”背景下體育家庭作業布置現狀分析
“雙減”政策落實過程中,部分初中體育教師開始布置體育家庭作業,學校也注重體育教育的改革,不再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然而仍舊存在一定的問題。
首先,大多數初中體育教師的教育理念仍舊相對落后。在近幾年的教育改革過程中,體育教育才逐漸擺脫邊緣化。新的時代背景下也對體育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大多數初中體育教師的教學理念并沒有與時俱進,也沒有充分意識到體育家庭作業布置重要性,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也僅僅只是形式化布置,體育家庭作業無法起到促進初中生體質發展的作用,甚至占用學生的課余時間。
其次,大多數初中體育教師在布置體育家庭作業時都沒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則,以至于體育鍛煉與部分學生的相適性較差,只有部分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可以實現促進體制發展的目標。不同學生的體能存在一定的差異,有的學生體能較強,有的學生體能較差,“廣普式”體育家庭作業缺乏明顯的針對性,因此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
再次,大多數初中體育教師因為教學理念落后,布置的體育家庭作業形式也相對單一,只有傳統的球類和田徑運動,大多數學生對這些運動缺乏興趣,作業完成態度不認真,直接影響體育家庭作業的完成質量。為了調動學生作業完成積極性,初中體育教師要注重體育家庭作業形式的多元化。
最后,科學化的評價形式不僅可以保證體育家庭作業布置質量,同時也可以讓體育家庭作業完全依據促進初中生體質發展目標而設定,然而現今初中體育教師在評價學生體育家庭作業情況時過于主觀,并且僅僅由教師一人負責評價,不僅導致評價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無法得到保證,評價體系也不全面,促使最終評價結果客觀性不足。
3 “雙減”背景下基于促進初中生體質發展目標的體育家庭作業布置策略
3.1 初中體育教師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將促進初中生體質發展目標融入體育家庭作業
“雙減”政策為初中體育學科教學改革創造了機遇,同時也讓初中體育教師面臨更大的挑戰。初中體育教師為了促使體育學科教育更加符合“雙減”政策的基本要求,就需要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并且將促進初中生體質發展目標融入體育家庭作業,促使體育家庭作業最大限度發揮作用。初中體育教師要意識到體育家庭作業的重要性,并且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素質教育推進過程中,體育家庭作業將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延伸到課外、家庭、社會以及生活,并且作為體育教學的補充,培養學生運動意識的同時,讓學生擁有更多運動技能,促使初中生體質在這個過程中有效發展。初中三個年級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初中體育教師在布置體育家庭作業時充分考慮不同年級學生體質、心理特點、運動規律的差異,從培養學生運動興趣的角度出發,將促進初中生體質發展目標融入體育家庭作業,利用作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在作業布置和設計過程中,初中體育教師充分貫徹“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保證體育家庭作業可以真正意義上起到促進初中生體質發展的作用。
3.2 基于“體育運動處方”實現因材施教,有效促進初中生體質發展
不同的學生體能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并且對體育的興趣強度也存在區別。部分學生的體能相對較好,非常喜歡體育課,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就可以持續性地保持參與積極性,體育家庭作業完成質量也相對較高。而部分學生的體能就相對較差,對體育課的興趣一般,被迫性地參與到體育鍛煉當中,不認真對待體育家庭作業,作業完成情況相對較差。在早期的體育教學中,無論哪種學生作業的內容都是一致的,“廣普式”作業內容導致體育家庭作業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體育教師想要打破這種教學局面,就需要基于“體育運動處方”實現因材施教,保證體育家庭作業的針對性,從而有效促進初中生體質發展。“體育運動處方”建立在分層教學法基礎上,有目的性、計劃性地為學生設計個性化體育家庭作業。初中體育教師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不同層次的學生體能以及身體素質存在明顯的差異性。A層學生的運動能力較強,初中體育教師在布置體育家庭作業時要從激發學生運動潛能的目標出發,為這類學生制定專門技能類作業,促使學生可以掌握更多的運動技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運動體能,促使學生體質快速發展。B層學生的運動能力中等,C層學生的運動能力較差,這兩個層次的學生并不需要個性化的體育家庭作業,但是需要自行選擇體育家庭作業。B層學生選擇強度較強的體育家庭作業,例如短跑、長跑、自行車、球類運動,C層學生選擇強度較弱的體育家庭作業,例如跳繩、慢走、健身操、慢跑等。B層和C層的學生基于自身層級選擇兩項作業完成,初中體育教師基于學生選擇項目設定相應的作業目標和內容,自主選擇促使作業符合學生個人喜好,學生的完成積極性相對較高,而教師再基于項目設定明確的目標和內容,最大限度保證作業的針對性,促使體育家庭作業可以發揮促進初中生體質發展的作用。
3.3 基于促進初中生體質發展目標豐富體育家庭作業的形式
為了有效調動學生體育家庭作業完成積極性,初中體育教師在布置體育家庭作業時要基于促進初中生體質發展目標豐富體育家庭作業的形式,促使體育家庭作業可以激發學生的完成興趣,初中生才會認真對待體育家庭作業,體育家庭作業就能最大限度上發揮促進初中生體質發展的作用。體育家庭作業的常用形式有四種:①小組合作完成。小組合作形式在促進初中生體質發展的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人際交往能力,基于此,初中體育教師按照組間同質對學生進行分組,每個組中有一名運動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組長,帶領其他的組員完成布置的體育家庭作業。②自我展示。自我展示可以在小組合作完成作業中增加,不僅客觀檢驗學生作業完成情況,還可以增強學生的運動信心。③體育書面作業。體育書面作業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體育運動知識,為實際技能教學的掌握奠定基礎。④家庭合作創新。家庭合作創新作業要求學生家長參與其中,并且要求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創新作業內容,這種作業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3.4 根據促進初中生體質發展目標創新體育家庭作業的評價形式
想要保證體育家庭作業的完成質量,初中體育教師就需要對評價體系進行優化,以科學化的評價讓體育教師意識到學生在體育家庭作業完成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或者問題,為指導策略的制定提供相應的依據。體育家庭作業的完成時間是課程之外,并且大多數學生都是在家中或者校外場所完成,這種情況下,擴大評價主體才能保證評價的全面性。初中體育教師要建立“三位一體”的評價體系,在這個評價體系中,主要的主體是學生自己、學生同學以及體育教師自身。基于教師評價而言,初中體育教師在評價每個學生體育家庭作業完成情況時要保持公平公正,并且構建布置作業—檢查作業—評價作業—作業分析—體育指導的作業評價模式,環環相扣保證評價過程的科學性。而學生自我評價以及學生互評是教師評價的補充,在評價的時候都需要秉承客觀、真實的原則。三個主體評價最終以權重法的方式呈現,其中學生自評的權重是25.0%,學生互評的權重是35.0%,教師評價的權重是40.0%,三個評價主體保證評價的全面性,促使教師可以客觀把握學生體育家庭作業完成情況,為后續教學計劃以及體育家庭作業設計提供準確依據。
4 總結
“雙減”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師開始布置體育家庭作業,作業在布置的時候雖然依據教學目標,但是并不完全為體育考試而服務,核心目的在于促進初中生體質發展,讓初中生擁有更為健康的身體,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基于此,初中體育教師在布置體育家庭作業時要樹立促進初中生體質發展的目標,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基于“體育運動處方”落實因材施教,采取豐富體育家庭作業形式、創新體育家庭作業評價形式等策略,保證體育家庭作業布置有效性,真正實現促進初中生體質發展目標,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為社會和國家發展提供有效的人才助力。
本文系廣州市從化區教師發展中心2021年度科研課題“作業優化設計與管理”專項課題《雙減背景下中學生體育家庭作業有效布置與研究》結項成果(21BZYSJ)。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