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華
在新課標背景下,中小學體育教學需要從運動項目內容、運動策略等方面進行更新和優化,豐富學生在學校當中的體育運動。在實踐中,學校方面需要引入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將傳統體育運動與現代體育教學相結合,增強學生對傳統體育運動的感知,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文章分析了中小學開展傳統體育運動的可行性,闡述了傳統體育運動的教育價值,從常見的傳統體育項目出發,探索了中小學開展體育運動的策略。
我國曾經發布《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和《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以中央文件的形式闡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并對具體的工作進行了指導,明確了傳承傳統文化的方向和路徑。在實踐當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只有全方位融合到國民教育的各個領域和各個環節當中,才能迸發出長久的生命力,全面提高傳承效果。中小學生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學校需要積極引入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將傳統文化與體育運動相結合,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感知。
1 中小學開展傳統體育運動的可行性
1.1 傳統體育運動器械簡單
我國傳統體育運動對器械的要求較少,絕大部分的運動項目都比較靈活,能夠在不同的場地開展,組織形式可大可小、可華可儉,具有經濟實惠、容易操作等特點。在中小學中,體育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時間組織學生體驗傳統體育運動項目,抓住校園運動會、課后服務等機會,帶領學生練習相關的體育運動項目,通過這些項目來傳播傳統文化理念,培養學生對傳統體育運動的興趣。
1.2 傳統體育運動易于接受
在以往的跑步運動中,很多中小學生會感到疲倦,如果運動方式不當、呼吸機能不達標,學生還有可能出現抽筋、呼吸困難、胸部疼痛等問題,為此,很多學生對體育運動不感興趣。傳統體育運動具有易于接受的特點,無論是武術、跳繩、舞獅還是傳統健身操,傳統體育運動的運動強度都比較小,并且運動形式豐富多彩,富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學生更加容易接受。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小學可以結合自身的辦學條件,引入不同種類的傳統體育運動項目,讓學生參與喜聞樂見的運動活動,全面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
2 傳統體育運動的教育價值
2.1 民族人文價值
傳統體育運動中包含了豐富的傳統文化內容,具有較強的民族人文價值,能夠增強學生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認知,使學生學習體育運動中包含的價值理念、文化特質。在實踐中,很多傳統體育項目與民族節日、民族文化有關,是中國所獨有的,例如舞龍、舞獅、賽龍舟等,通過引入傳統體育運動,學生能夠親身體驗傳統體育運動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使自身獲得道德品質、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發展。相對于“更快、更高、更強”的運動精神,傳統體育運動以“重在參與”為思想核心,這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體現。
2.2 精神激勵價值
我國傳統體育運動源遠流長,很多體育運動都具有較強的精神激勵價值,能夠展現出中華民族根本的精神基因,體現出中華民族執著的精神追求,對中小學生具有較強的教育價值。例如舞獅,這項傳統體育運動能夠展現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民族榮譽感和使命感,使學生的精神受到激勵。除此之外,傳統體育運動項目中還包含了競爭的思想,學生可以在參與運動的過程中感受競爭的氣氛,改變懶散的狀態,提高競爭意識。因此,中小學的體育教師需要充分發揮體育學科的教育價值,廣泛引入傳統體育運動項目,讓學生開展多樣化的體育鍛煉,提高學生的體育運動效果。
2.3 文化審美價值
傳統體育運動與藝術的聯系非常緊密,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有利于培養中小學生的審美素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引入傳統體育項目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參與或欣賞不同類型的傳統體育運動,例如武術、賽龍舟、拔河等,感受傳統體育運動健、力、美的統一。在武術中,學生可以穿上正規的武術服裝,展現出美麗而健康的體態,使每一個動作張弛有度,展現出武術運動的獨特審美價值。傳統體育運動中不但有靜態的美,還有動態的美,不但有節奏韻律的美,還有服裝造型的美,通過引入多種類型的傳統體育運動項目,中小學生能夠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獲得更多美的感受。
2.4 強身健體價值
強身健體價值是傳統體育運動的基本價值,在傳統文化中,人們更加傾向于張弛有度、節奏舒緩的運動,激烈對抗、強度較大的運動較少,因此,傳統體育運動的強身健體價值更加獨特。在開展傳統體育運動項目時,學生身體的各個器官不會受到過度的刺激,膝、踝、腕等關節受到的損傷較少,學生能夠在完成體育項目的過程中調節心理,釋放壓力,獲得愉悅的心情。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需要高度重視傳統體育運動的強身健體價值,合理規劃學生的運動時間,明確不同體育運動的運動強度,讓學生適時訓練、適當訓練。
3 新課標下適合中小學的傳統體育運動項目
3.1 舞龍
舞龍是一項廣為人知的傳統民俗活動,需要十個以上的表演者相互配合。舞龍運動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氣息,該運動中包含了“龍的傳人”“龍的子孫”等觀念,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能夠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加強學生對傳統民俗活動的學習興趣,此外,舞龍運動還具有較強的審美價值,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在中小學階段引入舞龍運動,學生可以感受人龍合一、奮發圖強、精誠團結的精神,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穿上專業的舞龍服裝,在樂曲的伴奏下利用走、跑、跳、翻滾等動作,控制整個舞龍的過程。為進一步加強舞龍運動與中小學生健身運動的適應性,體育教師可以簡化舞龍的道具,還可以開創“雙人舞龍”“單人舞龍”等新的運動形式,讓傳統民俗活動真正成為適合中小學生訓練的健身項目。
3.2 武術
武術是中華傳統體育運動中的佼佼者,這種運動形式以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格斗為主要的運動形式,注重內外兼修,適合中小學生訓練。中國武術擁有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群眾基礎十分廣泛,具有較高的教育價值,對學生個人成長十分有益。在練習武術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鍛煉四肢的協調能力,提高自身的精氣神,使動作更加靈敏,增強頭腦的反應能力。因此,中小學的體育教師可以在體育教學當中引入傳統武術,讓學生在校內獲得更多的武術訓練,培養學生的武術運動興趣。在實踐中,教師可以直接引入專業的武術套路,也可以將武術當中的動作提取出來,重新進行編排、組合,降低武術訓練的難度,方便低年級的學生練習,培養學生對中國武術的情感。
3.3 拔河
拔河是雙方各執繩的一端進行角力的體育活動,具有較強的競技性和娛樂性,能夠幫助學生強身健體,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在拔河運動中,學生需要科學、合理用力,掌握拔河的姿勢,腿部、踝部、肩部、肘部等共同用力,把握用力的節奏,獲得全方位的鍛煉。拔河運動對場地和器材的要求較少,學生可以在校園里隨時隨地開展拔河運動,形成奮力拼搏、團結合作、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在中小學中,學校可以定期組織拔河比賽,讓全體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拔河運動中,體會拔河運動的獨特魅力,在拔河中感受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3.4 摔跤
摔跤是一種兩人徒手較量的傳統競技運動形式,在摔跤中,把對手摔倒的一方勝出。目前,摔跤是世界公認的最古老的競技運動之一,中國的摔跤從周代開始就一直盛行于民間,具有悠久的歷史,承載了中華民族精神中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內核,具有較強的教育價值。在中小學階段,通過引入摔跤體育運動,學生能夠獲得更加豐富的體育運動鍛煉,感受傳統體育運動的獨特魅力,在運動中找到自信心。在摔跤對抗中,學生能夠運用推、拉、抱、絆等方法,將對手摔倒,融合力量和技巧,感受摔跤運動的魅力。在眾多傳統體育運動中,摔跤是一種對抗激烈的運動,因此,學生在摔跤中不得佩戴金屬類的首飾,著裝必須要符合摔跤運動規范,學校需要為學生提供完善的摔跤場地,避免學生受傷。此外,中小學體育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讓學生全面了解摔跤運動,在摔跤過程中禁止使用窒息動作、致痛動作、反關節動作等,規范學生的摔跤運動,確保學生的安全。
4 新課標下中小學開展傳統體育運動的策略
4.1 練習基本運動技能,培養學生運動基礎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想充分發揮傳統體育運動的教育價值,更好地滲透傳統文化,體育教師需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基本運動技能,提高學生的運動基礎。例如在小學階段,教師可以引入傳統武術項目。當前,小學生對傳統武術的接觸較少,很多學生沒有武術訓練的基礎,不懂武術的套路,教師需要從基本功開始教起。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首先需要練習基本的運動技能,從穿掌、扎馬步、弓步壓腿、彈踢沖拳、插步蓋掌等基礎動作和基本運動技能入手,為后期的武術訓練奠定基礎。除此之外,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滲透武術當中所包含的傳統文化,引導學生學習“抱拳禮”,讓學生了解習武的規范,增強學生對武術思想的認同感。練習基本運動技能是學生學習傳統體育運動的基礎,作為體育教師,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年齡基礎、身體機能、武術學習基礎等,幫助學生練習基本的運動技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4.2 發展專項體育運動,提高學生運動能力
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具有形式多樣、民族特色濃厚等特點,能夠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使學生在運動的過程中獲得身體鍛煉,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在小學高年級和中學階段,體育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專項體育運動技能,逐漸加大傳統體育運動教學的難度,使學生在各類體育運動項目中找到自信心,培養學生的特長技能。例如在中學階段,學生已經獲得了一定的體育運動基礎,學習速度較快,模仿能力較強,教師可以在這一階段引入長拳,培養學生的專業武術技能,讓學生在武術學習方面取得更加卓越的成績。長拳是傳統北派武術當中的一種拳術,這種拳法的特點是動作靈活快速、出手長、跳得高、蹦得遠、節奏分明、快慢相間,非常適合初中階段的青少年學習。在國標武術長拳當中,手法、手型、步型、步法、腿法、跳躍等動作得到了規范,其中,手型包括拳、掌、勾,步型包括弓、馬、仆、虛、歇,此外還有很多不同的掌法、肘法等。當前,很多長拳的運動方法被編成拳械套路,體育教師可以在中學階段帶領學生學習長拳的拳械套路,使學生掌握這種拳法內在的特點,在鍛煉當中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通過練習專項體育運動,學生能夠更好地享受傳統體育運動中的樂趣,感受傳統體育文化的獨特魅力,在表演和訓練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4.3 組織傳統運動社團,提高學生運動興趣
在中小學體育運動中,一些傳統體育運動項目難以通過體育課堂呈現出來,無法融入到體育課堂的訓練當中,針對這種情況,中小學體育教師可以組織傳統體育運動社團,例如花樣跳繩社團、放風箏社團、舞龍或者舞獅社團等,讓學生通過社團的方式開展多樣化的體育鍛煉,全面感受傳統體育運動項目的獨特魅力,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為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傳統體育運動技能,學校方面可以結合實際情況為各個社團派駐專業教師,讓教師為學生提供專業化的培訓和指導,增強學生的運動能力,提高學生完成傳統體育競技項目的積極性。例如在舞龍和舞獅社團當中,學校可以在當地選取有舞龍舞獅經驗的教師,同時還需要向相關機構購買或租用器材設備以及服裝,讓舞龍舞獅社團擁有更加完備的活動開展條件,全面增強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此外,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各個社團開展交流表演,舉辦傳統體育項目展示大會,讓更多學生參與進來。
4.4 組織傳統運動競賽,培養學生運動習慣
民間傳統體育運動具有獨特的文化特質,能夠體現出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作為中小學生,需要樹立終身運動意識,在日常生活當中傳承傳統體育運動,提高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增強文化自信。為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提高學生對傳統體育項目的了解,中小學體育教師可以聯合學校的管理人員,開展“傳統體育運動會”,在運動會中引入豐富多彩的民間體育運動項目,包括摔跤、太極拳、射箭、跳繩、踢毽子等,通過傳統體育運動會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激發中小學生參與傳統體育運動項目的積極性。在舉辦傳統體育運動會的過程中,中小學體育教師需要結合體育運動會的項目,在日常教學中帶領學生進行鍛煉,持續滲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使學生獲得運動能力的提高。通過舉辦傳統體育運動會,學生能夠從運動會中獲得獎杯、獎牌,感受傳統體育運動項目的獨特魅力,同時增強自信心,在運動中體驗快樂。
5 結束語
傳統體育運動中包含了歷史悠久的民族傳統文化,承載了自強不息、堅韌不拔、修身養性、團結協作等寶貴的思想,對中小學生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在以往的中小學體育運動中,學生只能接觸跑步、跳高、跳遠等運動形式,對武術、舞龍、舞獅、踢毽子、摔跤等傳統體育運動項目的接觸較少。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體育運動項目極度匱乏,運動形式非常單一,無法對傳統體育運動項目進行傳承,難以實現全面發展。新課程改革為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機,借助新課改的東風,中小學需要積極創新,用傳統體育運動調動學生的體育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文化素養的發展。在今后的體育教育中,中小學需要積極引入傳統體育項目,加強對這類體育運動的宣傳,在體育課堂、學校運動會中進行滲透和融合。此外,體育教師還需要對傳統體育運動進行適當改造,讓傳統體育運動更加適合學生訓練,廣泛組織傳統體育運動活動,推動校園體育文化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山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