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苗
云服務允許用戶將所需的數據信息和軟件等存儲在網絡空間,以便在任何時間、地點都可以使用不同的信息技術設備進行訪問,實現數據存取、運算等目的。在這個隨時需要存儲、調用和處理海量信息的時代,云服務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與此同時,安全問題隨之而來。
云服務商向用戶提供運行在云計算基礎設施之上的應用軟件。用戶無須購買、開發軟件,可利用不同設備上的客戶端或程序接口,通過網絡訪問和使用云服務商提供的應用軟件,比如協同辦公系統等。要享受這樣便捷的服務,首先要實現信息“上云”。對于個人用戶來說,可能涉及隱私信息。
筆者做了一個試驗:將一張圖片分別上傳到某平臺的空間相冊和網盤。幾天后,相冊里的圖片竟然消失了,且沒有給予筆者任何信息提示,而網盤中的圖片依舊完好。對此,筆者不禁疑惑,信息“上云”后發生了什么?
信息“上云”的安全可分為兩部分:一是數據傳輸過程中的安全,二是數據存儲在“云端”的安全。由于個人在數據傳輸過程中受到安全威脅的可能性較小,故不多探討。個人數據存儲在“云端”后的安全問題,例如會不會被監視、遭到泄露,數據丟失了如何維權,等等,讓很多人感到困擾。
這樣的例子可以說比比皆是:青年A擔心,如果有一天與網戀多年的女友的聊天記錄消失了該怎么辦;企業老板B憂慮,云存儲的客戶信息是否需要紙質版備份;社區老人C擔心,每天通過手機上傳“云端”的心跳、血壓記錄如果丟失了,該怎么調整用藥;文藝青年D在地鐵通道中寫了一首新歌,用手機上傳到“云端”,第二天當他準備修改新歌的時候,發現音樂文件不見了;全職媽媽E發現,“云記錄”中自己給寶寶喂奶的規劃方案找不到了;專車駕駛員F一周的駕駛記錄丟失了,不知該如何統計收入……
現如今,太多的人離不開云服務?!霸啤钡膬r值之一是數據在線,而“云”受到質疑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數據信息的安全性存在問題。
人民數據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編輯劉暢表示,“數據作為數字時代的生產要素,是重要的資源,事關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穩定等重大問題”。除了個人用戶,眾多企業用戶對于“云端”安全的要求也很高。
數字化時代,企業爭相“上云”,產生了一些安全問題。首先要關注的是云服務企業本身的安全。
互聯網企業經常面臨安全威脅,云服務企業也不例外,主要涉及非法獲取企業數據、控制企業計算機信息系統等多種形式。近年來,此類事件呈不斷上升趨勢,原因是網絡攻擊行為的隱蔽性和低成本化。以DDoS攻擊(黑客遠程控制服務器或計算機等資源,對目標發出高頻服務請求,使目標服務器因來不及處理海量請求而癱瘓)為例,攻擊成本僅為500元/次,且可以隨機發動,難以追溯和防范。
數據是“數字時代的石油”,也是互聯網企業爭相追逐的對象。實踐中,企業通過合法渠道獲取數據的成本較高。有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快速獲取數據,就利用非法技術手段侵入云服務企業的數據庫,直接截留系統傳輸的數據,或者以非法收購數據等方式實現企業業績短期內的快速增長。
我們可以通過案例了解云服務企業面臨的安全威脅。
2017年初,姚某某等人受王某某雇傭,招募多名網絡技術人員,在境外成立“暗夜小組”黑客組織?!鞍狄剐〗M”從丁某某等3人處購買了大量服務器資源,再利用木馬軟件操縱控制端服務器實施DDoS攻擊。2017年2月至3月間,“暗夜小組”三次利用14臺控制端服務器,對某互聯網公司云服務器上運營的三家游戲公司的客戶端IP進行DDoS攻擊。攻擊導致三家游戲公司的IP被封堵,出現游戲無法登錄、用戶頻繁掉線、游戲無法正常運行等問題。為恢復服務器的正常運行,某互聯網公司組織人員對服務器進行了搶修,為此支付4萬余元。
該案在2018年4月開庭審理,同年6月8日經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判決。被告人姚某某等11人違反國家規定,使用DDoS攻擊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進行干擾,造成計算機信息系統不能正常運行,后果嚴重,其行為構成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該案作為最高檢發布的第十八批指導性案例之一,也是最高檢推行指導性案例制度以來,首個涉及云服務的網絡犯罪案件。
當前,網絡空間高速發展讓眾多企業享受著在數據海洋中沖浪的樂趣。但是,作為云服務的用戶,一旦遭遇云數據泄露,如何追究侵權責任就成了大問題。
通過下面這則案例,可以了解云服務商侵權責任認定的難度。
北京樂動卓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動卓越公司”)是游戲《我叫MT online》的著作權人。2015年8月,樂動卓越公司接到玩家投訴稱,網址為“www.callmt.com”的網站提供《我叫MT暢爽版》的下載及游戲充值服務。樂動卓越公司經比對發現,該款游戲涉嫌非法復制己方游戲的數據包。公司利用技術手段發現,該款游戲內容存儲于由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下稱“阿里云公司”)作為云服務器租賃服務商提供的阿里云服務器上,并通過該服務器向客戶端提供游戲服務。樂動卓越公司兩次致函阿里云公司,要求其刪除涉嫌侵權的內容,并提供服務器租用人的具體信息。但阿里云公司僅對前述通知進行了“轉通知”,而沒有采取其他措施。樂動卓越公司認為,阿里云公司未及時刪除侵權游戲,致其損失擴大,構成侵權。
本案二審法院最終沒有支持樂動卓越公司對阿里云公司的訴訟請求。法院認為,根據特別法優于一般法的原則,涉及網絡著作權侵權,應優先適用《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而非《侵權責任法》。
《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中的網絡服務提供商,為自動接入或自動傳輸服務提供商(第20條),自動緩存服務提供商(第21條),信息存儲空間服務提供商(第22條),搜索或鏈接服務提供商(第23條)?!肚謾嘭熑畏ā芬幎ǖ木W絡服務提供者,除《條例》規定的以外,還包括其他網絡技術服務提供者。

信息“上云”成為人們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
《條例》規定的“通知—刪除”規則僅適用信息存儲空間服務提供商和搜索鏈接服務提供商。而自動接入或自動傳輸服務提供商、自動緩存服務提供商不受該規則約束,只要符合《條例》規定的條件即可免除賠償責任。《侵權責任法》第36條規定的“通知加采取必要措施”規則,則可能既適用于信息存儲空間、搜索或鏈接服務提供者,也適用于其他網絡技術服務提供者。
《條例》中受“通知—刪除”規則約束的網絡服務提供者,在接到通知后應采取刪除、斷開鏈接的措施。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所應采取的措施除了刪除、斷開鏈接外,還包括屏蔽等必要措施。
另外,法院認為樂動卓越公司的三次通知,均無法構成法定合格有效的通知,同時法律也并未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在收到不合格、不清楚、不完整的通知后,應承擔聯系、核實、調查等責任。
如果網絡服務提供者收到了通知,則其應當依法采取“必要措施”。但該“必要措施”同時應當遵循審慎、合理的原則,根據所侵害權利的性質、侵權的具體情形和網絡服務提供者的技術條件、能力等綜合確定,實現權利保護、行業發展與網絡用戶利益的平衡。
在該案中,根據云服務器租賃服務的性質,將“刪除、屏蔽或者斷開鏈接”作為云服務器租賃服務提供商應采取的必要措施和免責事由,與行業實際情況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