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ChatGPT這種大型人工智能(AI)語言模型在全球引起轟動,而直到現在才有更多的人注意到,訓練和運行AI模型,會產生驚人的碳排放量。那么,AI作為當下最火熱的新科技之一,與熱度同樣高的碳減排戰略存在矛盾嗎?

OpenAI公司開發的人工智能機械手
雖然OpenAI公司沒有公開其產品的能耗,但據第三方研究人員披露,ChatGPT的部分訓練過程(占投入應用前的全部訓練量的比例不明)消耗了1287兆瓦時的能量,并產生了超過550噸的碳排放量——這相當于一個人在美國紐約和舊金山兩地之間往返550次所產生的碳排放量。事實上,這只是ChatGPT模型在訓練時所產生的部分碳排放量。當大型AI模型投入應用時,將排放更多的碳。
加拿大數據中心QScale的聯合創始人馬丁·博切德指出,微軟和谷歌等大型科技公司為了滿足搜索引擎用戶日益增長的需求,紛紛在搜索服務中加入ChatGPT這類生成式AI系統,這會導致每次搜索任務增加4—5倍的計算量。另外,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科技公司必須頻繁訓練AI模型,并添加更多的參數,計算量的規模就更大了。
根據國際能源署公布的數據,全球各國數據中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已經占到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1%左右。隨著AI的發展和人們對云計算需求的增長,這一數字預計將繼續上升——大型AI模型,正在成為碳排放的一個重要來源。一邊是火熱的新科技,另一邊是關乎人類生存、發展的碳減排戰略,如何化解兩者之間的矛盾?
AI模型的訓練和運行過程要消耗大量能源。一個關鍵問題是,如何測算機器學習過程中會產生多少溫室氣體排放。在此基礎上,科研人員才能嘗試減少AI模型的碳排放。
作為大型科技廠商之一,谷歌公司認為,在信息技術領域,制造各種類型和規模的計算設備的成本,比機器學習的成本要高得多。因此,只要采用先進的技術和合理的模式削減AI系統的能耗,AI的發展與碳減排戰略之間的矛盾就可以化解。
谷歌公司新近公布了一項研究成果,詳細介紹了先進的AI語言模型的能源成本,以及如何有效減少其能源消耗量。谷歌的技術團隊開發了3種基本方法,這些方法目前已經在谷歌公司內部使用,任何使用谷歌云服務的機構也可以購買并使用。
首先是“模型法”。研究人員表示,選擇高效的模型架構至關重要,因為它可以提高模型的質量,同時將計算時間縮短一半。其次是“機器法”。與傳統處理器相比,使用專門用于AI訓練的處理器和系統,可以將效能提高2—5倍。最后是“云端法”。在大多數情況下,企業或機構的本地數據中心老舊、規模小。因此,新的節能冷卻和配電系統難以在本地數據中心推廣。谷歌提供的基于“云端”的數據中心,相當于全新的、定制的“倉庫”,具有與5萬臺本地服務器相當的能效,配備異常高效的能源系統。因此,由谷歌提供的“云端”而不是在本地進行計算,可以節省約50%的能源,從而減少碳排放。谷歌云還允許客戶選擇最清潔的能源,從而進一步削減碳排放。
綜上,基于改進的模型、特定用于機器學習的硬件和高效的云數據中心,可大幅削減AI系統的碳排放量。
谷歌公布的數據表明,AI機器學習訓練和運行所消耗的能量,在過去3年中僅占谷歌整體能源使用量的10%~15%。谷歌公司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果,除了運用上述3種先進的方法,軟件和硬件方面的支持也非常重要。
為了改進機器學習模型,谷歌采用了“神經架構搜索”(NAS)系統。每個“問題域+搜索空間”組合通常只須執行一次NAS,然后就可將生成的模型重復用于數百個應用程序。NAS的一次性能源成本,通常可以被持續使用的碳減排方法抵消。在硬件方面,谷歌傳統的數據中心使用諸如Nvidia P100等型號的GPU,其能耗較高。專門為AI系統開發的TPUv4等新一代硬件,性能比Nvidia P100提升了14倍。谷歌高效的云數據中心的能耗,只相當于普通數據中心的一半。

科技公司須關注碳減排
總體來看,由低碳能源驅動的新型數據中心,可將能耗減少到傳統數據中心的七百五十分之一。
作為服務提供商,谷歌可以指導用戶采取簡單的措施來提高其碳減排績效。工程師可以在最環保的數據中心中速度最快的處理器上訓練AI模型——這些數據中心往往部署在“云端”。
谷歌公司建議,科技公司中機器學習方面的研究人員,應專注于設計更高效的模型,并關注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AI行業應鼓勵質量因素之外的“綠色競爭”,即確保新技術、新產品達到減排要求。
據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報道,盡管大型AI模型是碳排放大戶,但以AI為代表的前沿科技也在為碳減排做出貢獻。
以交通行業為例,在推動碳減排的過程中,使用以智能信控為主的緩堵型智能交通技術,可以有效提升城市主要路口的通行效率。一個千萬級人口的城市,每年可因此減排4.16萬噸——這相當于1.4萬輛私家車一年的碳排放量。
從目前的實踐來看,理解和實現碳減排的關鍵,是對碳減排的效果進行預測和監控。AI在節能減排中具有預測排放、監測排放、減少排放三個關鍵應用。據《經濟學人》報道,在預測方面,AI能夠根據當前碳減排的工作和需求情況,預測未來的碳排放量,同時進行指引。在監測方面,AI能實時跟蹤碳足跡,從采購、生產、銷售、運維、物流等全環節收集數據,提升監測的準確性。在減少碳排放方面,AI收集各環節數據后,能夠以全局視角對工作流程做出優化調整。
AI助力碳減排,目前在全球多個領域已有應用。在新能源領域,突出問題在于其具有波動性、隨機性、間歇性等特點。通過AI技術結合仿真計算,可對風、光、電的不穩定情況做場景預測。例如,結合風速、風向、光照強度等自然特征,對未來的發電量進行合理的預測,給電網設定更精準的發電計劃,將新能源的不確定性屏蔽在技術層面之下。又例如,水務公司的業務范圍包括取水、制水、供水、排水、污水處理、節水等。對于居民供水來說,水壓過大,所需的能耗較大,管網漏損率較高,可能會引發爆管事故;水壓過小,可能造成居民用水不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水務企業在地下部署硬件傳感器監測水壓,形成“水務大腦”,在保證安全、穩定供水的前提下,通過AI技術實現智能化調壓控制、能耗優化。
AI降碳技術也應用在電廠、工業園區等能源消耗量較大的業務場景中,對其用電需求進行精確預測和控制,進行耗電設備、碳足跡的優化。
AI技術的進步給人類帶來了諸多便利,但必須在發展中關注環境問題。未來AI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以及如何更好地支撐“雙碳”領域的變革,是亟待相關行業共同解決的問題。

谷歌公司數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