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赟 | 上外-黃浦外國語小學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指出,綜合實踐活動是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發展需要出發,從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轉化為活動主題,通過探究、服務、制作、體驗等方式,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跨學科實踐性課程。受學校植樹節活動啟發,筆者以班級中設計擺放盆栽的種類和數量為任務驅動,結合小學數學課程內容,設計出“葉子的秘密”綜合實踐活動。
“葉子的秘密”綜合實踐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開展,需要學生為班級植物角提供種植計劃,并在班級中進行交流,以設計合理、美觀為評判標準,最后選出種植的植物并由師生共同完成班級植物角的布置。活動共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共同研討,由教師引導小組成員討論該項目所需的關鍵性問題。學生有了必要的知識儲備后,進入第二階段——合作實踐階段,由學生選出組長,組長與組員進行頭腦風暴,根據討論結果與項目所需素材為組員分工,組員各司其職,協作完成任務主體。第三階段呈現方案,在填寫方案時,小組成員可以再次提出意見、收集意見,并共同研究、修正、優化方案。第四階段為評價階段,教師需觀察和跟蹤各個小組的進度和每個學生的參與程度,結合過程性評價與成果評價方法,最終形成小組評價和個體學生評價。這四個階段可以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數學應用、語言表達等能力。
能力支撐策略。活動實施前,學生需要熟練掌握多種基礎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教師可以在了解學生掌握情況的基礎上,適當增設復習課程,確保學生擁有實施活動的理論基礎。此外,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提前制定項目計劃,自行落實不規則圖形面積的計算等。
異質分組策略。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應成為組織者、參與者和促進者。項目實施初期,教師應思考如何保證項目全程順利進行。這需要教師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其他各項能力,根據學生特長互補、男女比例均衡等原則進行分組,使每組成員的綜合實力相當,盡量不出現明顯的短板,便于各小組盡可能從更多角度思考問題。
資源支撐策略。項目實施初期,教師應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及時捕捉活動中學生動態生成的問題,促進學生的深度參與,培養他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頭腦風暴環節,教師可以參與其中,利用啟發、追問等方式為學生參與活動提供支撐,但教師也要注意自身“輔助者”的身份,在討論中點到為止,避免包攬包辦。
多元評價策略。活動評價主要分為個人評價和小組評價。除根據學生的參與狀況、交互質量、學習效果等指標進行評價外,教師還要依據學生的計劃表設計情況、小組成員合作質量、活動結果匯報水平等多元衡量標準補充評價。同時,為了保證全體學生完成活動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使用個人與小組提高分的評價策略,進一步保障評價的公平,具體可通過計算組內評價、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分數之和除以9,設置分割線后分別賦予學生有間隔區間的個人提高分,再計算小組成員的個人提高分之和,除以小組成員人數,得出學生的小組提高分。活動評價策略始終要以引導學生積極開展項目學習活動為目標,在活動開始前,教師就應讓學生了解該項評價方式,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葉子的秘密”綜合實踐活動雖以數學學科為主,但在實施中離不開學生自然學科的知識儲備與布置成果的審美觀念,將數學、自然和美學知識相融合,達到了打破學科界限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目標。教師應積極捕捉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每個契機,為學生創造更多的綜合實踐活動機會,讓他們能在學習時感受生活中的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