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麗
(甘肅省莊浪縣教育局教研所,甘肅莊浪 744600)
師友互助并不是指教師與學生合作,而是讓兩名學生為一組,互相幫助,共同學習。兩名學生中學習能力較強的為“學師”,學習能力較弱的為“學友”,共同努力,實現最終的學習目標,提高整體學習效率。另外,教師在利用師友互助模式開展教學時,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鍛煉能力的機會,促使他們的英語素養得到完善。
對于學生來說,“師友互助”是一種學習模式,由兩人組成學習共同體,一人為師,一人為友,在互幫互助過程中,共同進步。教師在利用此種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時,會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劃分小組,保證每個小組的兩名成員都能對對方產生積極影響。這也是“師友互助”最突出的一個特點,讓同組學生都可以在互助期間提升自身英語水平,發展綜合能力。
在傳統初中英語課堂中,教師占有絕對主導地位,學生只能被動地學習英語知識。這導致學生在課堂中缺少自主權,限制他們的能力發展[1]。師友互助模式下,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會被凸顯出來,“學師”“學友”互相幫助,教師則主要發揮引導作用。這一變化不僅能推動學生能力發展,還可以充分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實現教學改革。
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還要調整教學方法,從學科內容出發,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如果教師直接從課堂教學角度出發培養學生英語素養,會導致整個課堂氛圍較為枯燥,難以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而借助師友互助模式引導學生,就可以充分改變此種情況。學生在互助期間學習態度會發生變化,整體課堂氛圍會較為放松,讓學生感受到英語課堂魅力的同時,促使學生能力得到發展。
一般情況下,英語教師都是從教材角度出發開展教育工作,教學內容單一,無法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推動學生發展。但是,當教師改變教學模式后,課堂教學過程會發生較大變化。借助師友互助開展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讓他們在互助過程中鍛煉語言能力、思維品質。除此之外,教師還會利用網絡搜集與之相關的課外資料,以此達到豐富教學內容的目的。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喜歡追求刺激、有趣的事物,枯燥的英語知識并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教師也很難推動學生能力發展。但是,在結合師友互助模式培育學生的英語素養期間,整體教學格局會發生變化,學生會擁有更多自主權,他們會更愿意積極投入到課堂中,在“學師”“學友”互動期間,改變對英語學科的態度,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
教師在借助師友互助模式開展教育工作時,第一步就應該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劃分,以便后續幫助他們確定“學師”以及“學友”的身份。單純通過成績測試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劃分具有偶然性,不僅結果不準確,還會打擊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為此,教師要合理選擇分層方式,從學生平時的表現出發進行綜合測試,以此保證測試結果的公平性。另外,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人學習能力、在課堂中的表現以及人際交往能力等。最終,將學生分為優等生和學困生兩部分,之后為學生分配小組,并與學生溝通,了解每組學生的交流溝通情況,詢問他們是否滿意,如遇到問題,可以適當對小組成員進行調整,保證后續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
師友互助模式與普通的小組合作學習不同,此種方式下擔任“學師”這一角色的學生要為“學友”講解知識,是小組學習期間的引導者,“學友”在此期間也發揮著自己獨特的監督作用,要接受同伴的指導,同時也要與“學師”互相監督,保證教學高效開展。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讓所有學生了解自己應該做什么,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培訓。在課堂中,教師要為學生示范,并引導“學師”模仿,提高他們的問題講解能力,充分發揮“學師”在小組學習中的引導作用。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培訓期間,還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培育英語素養的重要性,實現英語素養在英語課堂中的滲透。
教師利用“師友互助”模式教學,不僅是為了活躍課堂氛圍,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更多的是希望可以在學生互助學習時養成良好的英語素養,提升自身綜合能力。為此,教師要以此為目標為學生設計學習任務。以往在英語課堂中,教師的主要任務便是進行單詞、短語教學,過程枯燥乏味。對此,教師可以調整教學流程,讓學生兩人一組通過聽錄音、查資料等方式進行預習,上課時教師檢查預習結果。在預習期間,“學師”會和“學友”朗讀單詞和短語,并找出課文中的重點句子等。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會得到充分鍛煉。之后,教師在開展教育工作時,要結合英語素養相關內容設計任務,讓學生有機會自主探究,加強他們對英語素養相關內容的了解。
語言能力是英語素養中格外重要的一部分內容,教師在培育學生英語素養期間,應該將其重視起來,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設計教學內容。英語是一門語言類課程,教材中涉及的大部分內容都與此有著密切聯系。為此,教師可以單純從閱讀角度出發,為師友互助小組的學生布置閱讀任務,讓他們在互相幫助、互相監督的過程中提高語言能力[3]。教師在布置任務時,不能單純讓學生閱讀課文,還要引導“學師”發揮他的引領作用,嘗試結合課文內容與“學友”對話,增加學習趣味性的同時,使他們的口語能力得到鍛煉。
首先,教師要注重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當前的英語水平以及口語能力,引導學生嘗試進行簡單對話,讓每個小組的“學師”以及“學友”都對自己搭檔的語言能力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其次,教師為學生布置閱讀任務,讓“學師”帶領“學友”共同閱讀整篇文章,并以文章內容為基礎,整理設計簡單的對話內容,在課堂中進行展示。面對此種任務,學生不僅要積極閱讀文章,了解其中的內容,還要利用以往所學的語法、積累的單詞完善對話內容。“學師”與“學友”對待閱讀的態度會發生變化,為了在課堂中更好地展示對話結果,他們會積極參與到閱讀活動當中來,通過大量練習提高自身語言能力。在整個過程中,“學師”會盡力發揮自己的作用,自主學習的同時,還能帶領“學友”共同學習。閱讀預習結束后,小組中兩位學生的語言能力都會得到明顯鍛煉,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最后,教師要注重與學生溝通,了解“學師”“學友”在預習期間的收獲,同時還要發現他們無法自主解決的問題,將其融入課堂教學中,提高整體教學效率。
英語教師在課堂中的重要任務之一便是引導學生翻譯課文內容,豐富他們的單詞儲備,同時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教師在進行翻譯教學時,會為學生提供自主翻譯的機會,提高學生英語知識運用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充分鍛煉。在師友互助模式下組織學生翻譯課文內容,對“學師”“學友”來說都是極具挑戰性的任務。在翻譯過程中,“學師”與“學友”之間要合理分工、互相幫助。由于“學友”英語知識儲備較少,學習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所以需要“學師”在能力范圍內幫助學生講解重點、難點,在交流互動中對英語知識進行深入探究,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鍛煉。
教師要重視翻譯內容的選擇,初中英語教學涉及的內容大多與school、family、friends、life 等內容有關。教師要從中選擇一些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加課堂教學趣味性的內容。如“I’m watching TV”“It’s raining!”等,這些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密切聯系,“學師”和“學友”在互助討論期間,可以結合自己的真實經歷翻譯內容,提高翻譯效率。另外,在遇到較難的句子或者短語時,他們也可以盡快明確探究方向,以合理、快速的方式解決問題,完成翻譯工作。
翻譯結束后,教師可以為“學師”“學友”留出足夠的時間討論,讓他們總結翻譯過程中的收獲以及互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等,找到解決方法,提高互助效率。通過討論學生會認識到發展思維品質的重要性,并開始重視自身思維能力的發展。
初中英語教師在借助師友互助培育學生英語素養期間,要格外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意識,加強學生對英語的了解。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英語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教師開始重視英語教學的開展,希望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但是,單純豐富學生英語單詞儲備,讓他們背誦大量英語知識點,并不能真正使學生的英語能力得到發展[4]。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結合英語知識了解西方文化內容,使學生更全面地掌握英文。為此,教師要在英語教學時對內容進行拓展,讓學生從語言中感受到西方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間的差異。這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需要學生從平時的學習和積累中了解西方文化,逐漸了解英語的特點。
教師在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時,要引導師友互助,讓“學師”引領“學友”對英語知識進行深入探究,在討論中發現西方文化與英語間的關系,找到合適的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對于初中生來說,學習能力是他們在校期間最基本的能力,只有學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他們才能真正有所收獲,提高英語水平的同時,為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另外,學習能力也是英語素養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更應該在引導學生利用師友互助模式學習時,鍛煉自身學習能力。普通課堂教學氛圍下,學生只會根據教師所講的內容按部就班地學習,缺少探究精神,不利于形成具有自身風格的學習模式,學習能力難以得到提高。但教師在利用師友互助模式教學時,可以為學生布置自學任務,讓“學師”和“學友”自己摸索,尋找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習能力。
首先,教師要結合英語教學實際,為學生布置自學任務。在對某一課進行教學時,流程大致相似,內容相對陌生,能夠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但無法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發展。為此,教師需要改變自己的想法,從綜合角度出發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語態、語法、句型等內容是學生接觸時間較長的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八種語態進行總結分析,“學師”帶領“學友”在討論探究中加深對英語知識的了解,并在互相幫助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習能力。
其次,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引導和幫助,在“學師”“學友”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教師要及時出現,為他們提供新的思路,讓他們學會隨機應變。以此促使學生的英語素養得到發展,實現英語教學改革。
教師借力師友互助開展教育工作培育學生的英語素養期間,也應該重視教學評價工作的開展,了解學生在此種模式下的發展情況以及課堂教學質量的變化。但是,傳統評價方式難以凸顯“學師”“學友”間的關系,無法客觀了解學生的學習變化情況。為此,教師可以調整評價方法,讓每個小組的師友互相監督、互相記錄平時的表現,最終教師結合記錄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同時還能清楚看到每一名學生英語水平的變化情況,從中得到有效的反饋信心,找到教學改革的正確方向,從而推動英語教育發展。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教師想要借助師友互助培養學生的英語素養,就需要先了解師友互助模式的特點以及它對初中英語教學所造成的影響、在培養學生英語素養期間所發揮的價值,等等。之后再從英語教學現狀出發,探究合適的教學策略,改變英語課堂的氛圍,讓“學師”與“學友”可以在課堂中自主學習、互相幫助,從而促使學生最終養成良好的英語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