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健
(河南省鹿邑縣第二高級中學,河南鹿邑 477200)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 年版)明確指出,授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將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融入教學內(nèi)容中,《論語》作為中華文化中的經(jīng)典之作,不僅能夠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更是能夠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充分運用《論語》的素材及論證方式等,最終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實際上,《論語》能夠包含儒家思想的核心內(nèi)容,它能夠全面反映孔子的教育理念以及價值內(nèi)涵。因此,學生在閱讀《論語》的過程中,能夠?qū)⑵渑c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進行結合,并最終得到啟示。
花香蝶自來,題好一半文。作文能不能先聲奪人,標題是關鍵的一面。亮麗奪目的標題猶如懸于文章開頭的一盞明燈,它既可以統(tǒng)照全篇,為作者行文提供一個明確的中心點,使文章眉眼傳神,又能激發(fā)讀者的興趣,讓其一見鐘情。如何打扮標題讓讀者一見傾心,仿寫《論語》名言警句會使標題傾國傾城美貌來。
如2020 年河南卷高考作文材料立意之一是“寬容”。借用“里仁為美”“和為貴”“君子義以為上”“剛毅木訥近仁”“德不孤”“誨人不倦”“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等名句,可擬題為“寬容為美”“寬容為貴”“君子寬容以為上”“寬容不倦”“寬容不孤”“心有寬容,然后君子”。如此擬題,既傳承了傳統(tǒng)文化,又照亮了作文題目,一舉兩得,妙不可言。
在作文寫作的過程中,立意的好壞占據(jù)著至關重要的地位。然而很多高中生在進行寫作的過程中,缺乏新穎的立意,這就需要在作文訓練的過程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立意。這一點并不容易,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涵養(yǎng)以及寫作素養(yǎng),才能夠?qū)⒆陨淼牧⒁獍胃摺!墩撜Z》作為中華思想之瑰寶,若能夠在日常教學中將《論語》中傳達的思想精華融入寫作課堂中,那么將能夠取得較大的成效。
在《論語》中傳遞最多的思想即為“仁”。通過將“仁”的思想傳遞給高中生,那么將能夠大大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什么才是“仁”的真正含義呢?孔子在《論語》中給出了這樣的解釋:“克己復禮為仁。”即一個人只有不斷克制自己的欲望,努力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使其符合禮的要求,才能夠稱之為仁。不僅如此,為了能夠使人們了解仁的深層含義,孔子還對“仁”進行了強調(diào),即“愛他人”,這是“仁”之思想的核心內(nèi)容。另外,孔子還對“仁”的本質(zhì)進行了說明,即“孝悌”。孝悌的意思是鼓勵人們將血親之間的愛升華為共性之愛。那么要想成仁需要做些什么呢?孔子對此給出了答案“忠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上述這些就是孔子的處世原則,也是他要求弟子尊崇的品格。因此,授課教師在開展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的過程中,若將《論語》中仁的思想植入學生的腦海中,那么學生在寫作中就會獲得更高的思想境界,寫作立意自然也就拔高一度。
在《論語》的思想精華中,“知”也占據(jù)著至關重要的地位。這里的“知”指的是“智慧”。意思是一個人即使擁有淵博的知識,也并不能代表他具有大智慧。知識并不等于智慧,真正的智慧指的是如何面對人心,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夠在這紛繁復雜的社會中做到游刃有余。如今社會節(jié)奏十分快速,很多人只是為了追求結果,忽視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因此,在當前社會中真正的大智慧就是:努力在浮躁的社會中沉下心來,真誠地與他人進行溝通,了解每個人的內(nèi)心。即使遇到的人中不全是君子,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從每一個人看到他的閃光點、他的善意。那么怎樣才能夠做到“知人”呢?孔子給出了這樣的答案:“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因此,當大家在與一個人相處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孔子說的方法進行觀察,從而走進這個人的內(nèi)心。綜上所述,通過將“知”的思想植入學生的腦中,能夠使學生在浮躁的社會中找到根本,從而更容易發(fā)現(xiàn)事實的真相,最終在寫作立意中抓住要點。
儒家思想離不開“信”。因此,在利用《論語》開展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授課教師還需要將“信”植入學生的思想中。孔子認為做人的根本原則就是誠信。縱觀上下五千年文化,誠信一直都是我國傳統(tǒng)美德。一個人只有做到真誠待人、言之有信,那么才能夠稱之為君子,受到其他人的尊重。在儒家思想中,誠信始終是核心理念之一,《論語》中多處強調(diào)了誠信的重要性。如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即如果一個人在社會中沒有什么信用可言的話,那么就無法在社會中有所成就。孔子始終認為,只有具備誠信這一優(yōu)良品格,才能夠在社會中安身立命。這一處世原則即使經(jīng)歷幾千年的文化沉淀依然沒有改變,在現(xiàn)代社會中,誠信這一品格同樣重要,只有懷著一種積極向上、誠信友善的態(tài)度面對他人,才能夠擁有更廣闊的未來。因此,學生在寫作立意的過程中,若能將“信”的思想精華融入至寫作中,就會大大提升文章的檔次。
除了將《論語》思想精華植入學生腦海中,還可以將《論語》中的格言警句及人物故事在作文中發(fā)揚光大,這會大大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從而使學生在舉例論證、引用觀點的過程中下筆如有神。經(jīng)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雖然當前很多高中生能夠在寫作中清晰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整個文章讀起來平平無奇,只有充分利用素材進行佐證,才能夠不斷提升文章的可信度,進而突出作者的思想。因此,筆者認為授課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為學生建立格言警句素材庫及人物故事素材庫,這將使學生的作文質(zhì)量大大提升。
寫作中使用適當?shù)拿跃洌粌H能夠增加文采,提升文章的感染力,還可體現(xiàn)文章的文化底蘊,更能將文中的觀點理念論證透辟。由于《論語》中的每一句話都能夠單摘出來作為名言警句使用,因此,筆者建議學生將《論語》中的內(nèi)容進行全文背誦。
《論語》中的文本內(nèi)容均較為簡潔,雖然字數(shù)較少,但是卻能夠引人深思。學生在充分了解摘抄內(nèi)容的前提下,對其進行運用,將大大提升作文的思想價值。例如,筆者在訓練“友誼”作文話題時,首先鼓勵班級中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論語》中的內(nèi)容進行篩選,其次對篩選出的格言警句進行鑒別。學生經(jīng)過小組討論后,得出了以下結果:(1)子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3)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通過上述的分析能夠看出,在寫作友誼相關的話題時,學生就能夠?qū)ⅰ墩撜Z》中有關友誼的名言警句進行積累,最終在必要的時候進行使用。因此,高中生在進行語文寫作的過程中,有時需要根據(jù)表達需要來論證自己的觀點,那么就需要使用格言警句來進行強化。
《論語》中除了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還有一些鮮活生動的小故事。因此,高中生在寫作中可以根據(jù)需要,將這些人物故事素材加以利用,從而大大提升文章的感染力。還是以“談友誼”為例,首先學生在拿到題目后可以看出這篇文章的核心主題為友誼,因此,在閱讀《論語》內(nèi)容的過程中就可以將文本中描寫友誼的小故事進行積累,并通過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如,筆者的一位學生就引用了《論語》中這樣一段話: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
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在這段對話中,子貢向老師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即自己不愿意做別人強制加給他的事情,同樣,自己也不會為了一己私利而強迫別人做自己不愿的事情。雖然子貢的觀點十分積極正向,但是孔子卻認為子貢做不到。實際上,大多數(shù)人都經(jīng)歷過這樣的歷程,雖然子貢的話語十分輕松,但是要實際操作起來卻十分困難。但是只要我們在日常交流中做到換位思考、理解寬容,那么還是能夠避免上述事情的發(fā)生。因此,在與朋友相處的過程中,需要多一份理解,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夠使友誼天長地久。
通讀《論語》發(fā)現(xiàn),其每一篇文章都十分簡短,雖字數(shù)不多,但卻發(fā)人深思,文中對很多現(xiàn)實問題進行了探討,一來一回之間使得自身的觀點更加清晰明了。因此,教師在開展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論語》豐富論證方式。經(jīng)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論語》主要使用了三種論證方式:正反對比論證、并列遞進論證、駁論式論證。
在《論語》中有許多關于小人與君子之間的對比論證,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以上每一個句子均包含了兩個相反的觀點,通過一正一反的對比更加能夠論證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因此,高中生在寫作議論文的過程中,可以將正反對比論證進行運用,從而使文章的思路清晰地展示出來。
《論語》中并列遞進論證也十分常見。如孔子在回答一個問題的過程中,往往會對不同的弟子展開不同的論述,且同一答案中包含豐富的層次感,或形成并列關系,或形成遞進關系,從而達到強化觀點的目的。
如《論語》中有這樣一段話: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這是孔子對春秋時期政治家子產(chǎn)的評價,他通過并列式表達方式,條理清晰地為大家展示了孔子的觀點。不僅簡潔大方,而且能深刻地反映自己的思想。
再比如,《論語》中還有這樣一段話: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說一個人要對三個方面懷有敬畏之心,首先要敬畏天命,順應自然規(guī)律;其次要敬畏王公大人,這些人有高的德行與地位,維持著社會秩序;最后要敬畏圣人,圣人所講的話語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與哲學思想。由此可以看出,孔子通過遞進的論證方式向大家闡述了敬畏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孔子的論證方式來展開議論文的寫作,這樣不僅能使文章的層次更加清晰,而且能使文章的思想得到升華。
在《論語》里關于駁論式論證的例子也很多,如: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在這一段話中,孔子就使用了典型的駁論式論證方式,孔子首先在第一句話中列舉了兩個錯誤觀點,并對其進行駁斥,并在第二句話中給出自己的觀點,即正確結論。
在利用《論語》開展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利用文本中涉及的眾多人物引導學生進行人物小傳的寫作訓練。雖然《論語》中的內(nèi)容十分簡短,但是它還是能夠反映出眾多人物的鮮明特點。如孔子心懷天下,有親和力,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顏回大智若愚,聰明好學。子路粗獷豪放,為人俠義。這些人物形象十分飽滿且具有各自的特色,但文中很多人物的言行較為分散,因此,在開展人物小傳訓練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將這些人物的言行進行總結與整理,并引導學生將這些人物的事跡進行積累,最終匯總成為人物小傳的寫作素材。以子貢為例,當教師引導學生對子貢這一人物進行寫作時,首先需要搜集《論語》中包含子貢的語句,經(jīng)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文中有關子貢的語錄共有三十八章。通過對這些語錄進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子貢是一個能言善辯、做事腳踏實地的人,其不僅得到孔子的器重,而且在同門師兄弟間也十分有威信。因此,學生在對此人物撰寫小傳時,就可以將這些人物特征進行匯總整理。
總而言之,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善于利用《論語》中豐富的教學資源,對學生的文化內(nèi)涵、寫作素材、論證方式進行訓練,并引導學生學會寫作人物小傳的方式方法。通過這樣的訓練方式,不僅能夠大大激發(fā)高中生的寫作積極性,更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效率,從而使學生掌握寫作的真正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