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云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河北 承德 067000)
隨著我國公路、鐵路、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速,以及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技術在物流體系中的廣泛應用,物流體系的核心節點逐漸下沉至區縣一級,這與電子商務背景下縣域物流體系建設的需求不謀而合[1]。河北省是我國物流運輸網絡的樞紐,電子商務經濟發展規模持續增長下的縣域物流問題普遍存在,且具有明顯的區域特點,加快完善縣域電商物流體系成為新時期城鎮化建設的又一項重要任務。
區別于傳統電子商務體系,基于電子商務需求導向的物流體系建設融入了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等現代科學技術,并依托電子商務平臺的數據打造了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物流解決方案。從供應鏈角度來說,電子商務背景下的物流體系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端到端”管理模式,并通過大數據分析進行消費行為預測和風險預警,為參與電子商務物流體系建設的所有主體提供及時、準確的參考。
電子商務物流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在縣域各類型供應鏈建設方面起著關健作用,河北省作為我國華北地區物流樞紐,在加快電商物流體系建設的同時,以區縣為主要節點,將縣域電商物流體系作為全省電商物流體系的組成部分,發揮電商物流高效協同優勢,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目標。
河北省是我國北方重要的農業、工業大省,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里,河北省通過深化產業結構改革,完成了包括電商物流在內的多元產業升級,2016—2020 年,河北省電商零售規模從最初的972.4 億元增長至2 735.8 億元,年均增長約45.42%,且這一規模在2021 年達到了2 877.2 億元,同比增長141.4 億元,增幅達5.17%。“十三五”期間,河北省年均物流包裹數量超過25 億件,其中,超過82.3%來自于電商平臺,電商物流年均收入超過160 億元,為全省提供了超過10 萬個就業崗位,在規模上呈現出持續增長的趨勢。
電商物流在區縣級市場下沉,進一步拓展了其服務范圍,這得益于城鎮一體化建設過程中道路、移動互聯網等基礎設施的完善,在此過程中,河北省縣域電商物流發展呈現出以下兩個特點。
第一,地域優勢明顯,電商物流配套需求穩定。河北省緊鄰北京、天津,在核心功能方面起到電商物流中轉站的作用,同時,由于其地處東北、華北、華中、華東的中心位置,往來電商物流服務成為河北省縣域物流經濟的又一增長點[2]。
第二,服務水平較高,電商物流體系逐步建成。目前,河北省已經完成全域電商物流供應鏈體系建設,并在積極打造包括電商物流平臺、物流倉儲中心、人才培養、金融在內的多元服務體系,服務范圍覆蓋超過100%的區縣和95%的行政村。在此基礎上,河北省通過引入阿里巴巴、京東等頭部企業的方式,將縣域電商物流體系滲透至鄉村,進一步提升電商物流服務水平。
通過以上內容可以看出,河北省縣域電商物流發展是新時期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然,是落實我國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要求的成功經驗,這對于其他省份縣域電商物流體系建設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電商物流體系改變了傳統縣域物流運輸、配送和管理模式,但是受技術、成本、管理理念等多方面的影響,河北省縣域電商物流發展依然存在一定困難,具體表現為電商物流體系建設和縣域經濟發展之間存在的適應性問題。
電商物流對數據的依賴性較強,電子商務平臺與物流供應鏈之間通過及時、準確的數據共享,能夠實現以電商平臺需求為導向的縣域物流資源統一調度。然而,河北省在加快縣域電商物流體系建設的過程中,卻忽略了建立縣域電商物流賴以生存的數據共享機制,造成縣域物流資源無法高效協同,縣域電商物流成本明顯偏高[3]。以固安縣為例,基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承擔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物流集散功能,電商物流雖推動了固安縣的發展,但各電商平臺與物流供應鏈的數據共享問題卻影響了兩者之間的協同效率,區位優勢得不到體現,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京津冀高質量發展。
縣域電商物流體系建設除強調數據共享下的資源協同外,還需要根據縣域電商物流配送需求進行物流資源在空間分布上的優化和動態管理。在對大城縣、淶水縣、淶源縣等河北省典型縣域電商物流資源的空間分布進行調查后發現,受早期電子商務經濟發展影響,除阿里巴巴、京東、亞馬遜等電商自營外,其他的個體電商多集中在縣城,雖然城鎮化建設過程中農村電商經濟發展迅速,但并未從根本上改變縣域物流資源空間分布失衡狀況。在此情況下,超過37%的農村電商物流需求得不到滿足,電商物流成本過高,降低了農產品的線上競爭力,也打擊了農民參與縣域電子商務經濟的積極性。
縣域電商物流的發展可圍繞電子商務平臺需求適時調配多種資源,在此過程中,縣城與鄉村之間的物流配送體系構建極其重要,但現行管理機制在打通電商物流多元流通路徑方面存在不足,影響了縣域電子商務經濟和物流供應鏈的發展。河北省縣域電商物流管理依然采取“縣城為主,鄉村為輔”的單向流通模式,包括井陘縣、正定縣、欒城縣、高邑縣等縣域電商物流管理中的流通問題表現最為突出。縣域電商物流體系雙向流通不暢是電子商務背景下傳統物流轉型發展的必然結果,通過優化管理機制,該問題能夠得到有效解決。
基于地理位置、產業結構體系等方面的特殊性,河北省縣域電商物流發展面臨的問題與其他地區之間存在著明顯差異。近年來,隨著河北省電子商務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現代物流產業信息化轉型目標的實現,縣域電商物流體系構建的迫切性可見一斑。
電商物流體系的完善是一項復雜工程,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根據區域電商物流發展情況進行深入分析[4]。在此情況下,以河北省縣域電商物流體系構建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綜合考慮包括電商物流信息共享、電商物流資源空間分布管理、電商物流資源協同3 個方面,進一步完善河北省縣域電商物流體系。
在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中,電商物流體系建設中的信息共享機制起到了極其關鍵的作用,河北省已于2019 年底基本完成了包括有線、無線在內的全域網絡覆蓋。據統計,截至2019 年底,河北省累計投入近30 億元用于基礎通信設施建設,并有超過99%的行政村實現了光纖、移動通信網絡信號全覆蓋,這為河北省縣域電商物流信息共享提供了硬件基礎。
在現有基礎上,河北省縣域電商物流體系的信息共享機制建設應采取“一點、兩面、三體”的方式進行完善。“一點”是打造縣域電商物流信息綜合調度中心,通過與縣域范圍內電商平臺所簽約的物流公司協商,開放電商平臺和物流企業的信息端口,由調度中心根據電商平臺所提供的數據分析商家、消費者對物流資源的需求變化,從而為縣域物流資源的空間分布提供參考;“兩面”是指通過區分城市與鄉村電商物流特點,實施以數據為導向的差異化電商物流管理機制,保證電商物流資源利用率的最大化,降低縣域電商物流成本;“三體”是以電商物流供應鏈的主體構成為出發點,依托有效的數據共享,深入分析電子商務平臺、物流企業和消費者的關注點,利用物流企業在電子商務平臺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梁”作用,打造平衡、穩定的電商物流體系。
構建電商物流信息共享機制是新時期縣域電子商務和物流融合發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基于網絡的開放性等特點,信息安全問題成為影響電商物流體系建設的關鍵。
在過去幾年時間里,河北省為推動農業經濟發展,在落實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已經完成了現代物流體系的整體布局,能夠滿足電商物流發展初期的基本要求。近年來,線上購物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們對電商物流的要求也隨之增加,其中主要包括配送成本和配送時效兩個方面。在此背景下,可以通過推動縣域電商物流資源的多元節點建設,以及優化縣域電商物流資源的空間分布來構建完善的電商物流體系。
河北省縣域電商物流資源的空間分布優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參考雙向拓撲結構,將電商物流需求區分為供、需兩個維度,重新布局縣域電商物流資源[5]。以固安縣為例,固安縣依托其地理位置優勢,正積極打造京南·固安高新區大清河園京津冀(固安)國際商貿城物流區,從而打造電商物流資源空間分布的“極點”,在此基礎上,固安縣應加強國際物流區的帶動作用,實現電商物流體系供應端建設過程中對需求端的正向牽引,調整大宗物流與縣域精準物流配送資源的空間分布節點,實現整體物流資源在關鍵節點的全覆蓋以及供需關系。從現階段河北省各縣域電商物流發展情況來看,固安縣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意義,其多元節點的靈活性、科學性能夠結合不同縣域電商物流特點進行資源空間分布調整。
在河北省“物流+”發展思路的影響下,縣域電商物流應形成以京東、阿里巴巴等龍頭電商平臺為核心的產業布局,通過優化多元節點下的電商物流體系,落實城鄉一體化背景下的數字經濟發展戰略。除此之外,縣域電商物流體系建設應融入省域電商物流體系中,最大限度調動電商物流資源,優化縣域之間的電商物流資源空間分布。
基于完善縣域電商物流體系的資源協同是廣義上的資源統籌,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里,縣域電商物流體系缺乏科學的管理模式,導致相關資源的價值得不到有效發揮,這也是縣域電商物流發展受限的重要因素之一。從河北省縣域電商物流體系建設現狀來看,其對傳統電商平臺的支撐較為明顯,但未能與多種電商物流資源深度融合,高效協同機制的構建相對滯后。以資源協同為核心的縣域電商物流體系管理模式的創新將改變傳統電商物流體系,在繼承傳統電商物流資源優勢的同時,通過信息共享機制,能夠與新型電商物流平臺之間建立更加廣泛的業務關系,如美團跑腿、宅急送、同城跑腿、出租車等,從而形成全員參與的縣域電商物流資源協同機制。資源協同目標的達成需要與之相適應的電商物流管理體系,為激發全員參與縣域電商物流的積極性,需要改變現有管理模式,具體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
第一,細化縣域范圍內電商物流資源。縣域電商物流需求存在明顯的差異化特點,在綜合考慮時效性、成本等多重影響因素的情況下,可以選擇最佳電商物流解決方案。為實現電商物流資源的高效協同管理,需要進一步豐富電商物流資源構成,并根據不同電商物流資源的特點對其進行標注,為電商物流資源協同管理提供參考,如美團跑腿、宅急送、同城跑腿、出租車等。
第二,建立縣域電商物流資源數字化管理平臺。為實現對縣域電商物流資源的協同管理,需要將所有電商物流相關主體信息納入數字化管理平臺,通過實時分析電商物流需求的實際情況,繼而選擇最佳解決方案,并將解決方案發送至對應主體。相比傳統電商物流體系的資源管理,融合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相關技術的電商物流體系將更加完善,這也是解決縣域物流資源配置失衡的重要路徑之一。
第三,健全電商物流行為監管機制。電商物流資源體量的增加將導致監管問題日益突出,針對不同主體的行為監管將作為縣域電商物流發展的重要保障。河北省完善縣域電商物流體系將圍繞信息安全、服務質量、成本控制等多個方面加強行為監管,在此過程中,除行政主管部門外,還需要通過相互監管等形式對多主體行為進行約束,避免其因行為失范為縣域電商物流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第四,打造縣域電商物流全向流通機制。新時期電商物流體系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城市與鄉村之間的物資交流,而是城市與鄉村、城市與城市、鄉村與鄉村之間的資源流動,構建電商物流體系,將加速這一流通速率。現階段,河北省縣域電商物流體系的完善還應圍繞城市展開,單向流通機制存在的局限性較為明顯,在全向流通機制的推動下,鄉村電子商務經濟將得到快速發展,多元經營模式下的縣域電商物流體系建設也將更加完善,通過電商物流建立的城市、鄉村資源流通網絡逐步成為地方經濟協同發展的基礎。
河北省完善縣域電商物流及物流體系是新時期河北省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是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必然要求,在傳統電商物流體系基礎上,通過進一步完善電商物流信息共享、電商物流資源空間分布管理、電商物流資源協同機制,河北省縣域電商物流經濟將得到更好的發展。隨著城鄉經濟差距的不斷縮小,河北省縣域電商物流體系將趨于穩定,為河北省電商物流高質量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