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素英
組織學生參與新聞類文本單元學習活動,符合新課程的要求。新聞內容具有時代性,文體特點十分明顯,學生可以參與到新聞播報、創作等情境性、實踐性強的活動中。故此,教師可以基于單元整合視角設計新聞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探究項目主題的過程中,全面了解新聞的特點。
設計議題和項目探究的具體內容,這是單元整體教學的重點,教師要結合新聞的文體要素設計教學內容,讓學生了解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等要素。學生可以先在閱讀中挖掘了解文體要素,然后在群文閱讀中對比總結,最后再通過自主創作的方式全面掌握新聞要素。
《消息兩則》《首屆諾貝爾獎頒發》《“飛天”凌空》等作品都屬于新聞,教師可以將它們整合在一起,圍繞新聞的文體要素,設計自主探究的項目。項目一要求學生分別閱讀本單元的新聞,說出每篇新聞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分別是什么,可以用列表格、畫思維導圖等方式將其呈現出來,并在分析文體要素的基礎上總結新聞的語言特點是什么。項目二要求學生拓展閱讀其他的新聞,看看其他新聞是否也具有六要素,在語言、結構等方面具有哪些異同點,試著分析新聞可以分成哪些小類。他們要總結歸納這些知識。在活動中,學生認識到新聞的內容雖然各不相同,但是一般都有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等部分,能清晰而準確地展現事情發生的來龍去脈,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項目三中,學生要開展“新聞發布會”活動,挖掘班級、學校、社會中的各種有趣的事件,編寫成新聞,并演繹出來。這樣設計項目能全面體現新聞的文體特點,而且也能讓學生在讀寫結合的綜合性活動中,感受閱讀新聞的樂趣。
在設計項目學習的時候教師要按照由淺入深、從讀到寫的方式設計探究活動,這樣學生的探究視角會越來越深入,他們對新聞的接觸和理解也會逐步深刻。這樣的活動有助于提升他們的思辨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設計了項目學習活動的基礎上,教師還要細化各個項目,組織與之相關的各種實踐活動,如果能讓學生在深度研磨的過程中,充分地了解新聞的語言特點,則能提升他們的閱讀分析能力,讓他們認識到新聞和其他體裁的不同之處是什么。學生的單元探究能力也會隨之得到提升。
以項目一為例子。教師將其分解成若干個小任務,讓學生在全面了解新聞六要素的同時也深入分析新聞的語言特點,提升解讀水平。問題一要求學生在閱讀《消息兩則》的過程中提煉出六要素,然后看看除了六要素以外,文章還剩下多少文字,它們寫的是什么。這會讓學生領悟新聞的語言特點之一,就是具有簡練性。問題二要求學生對比閱讀《首屆諾貝爾獎頒發》和以科學家為主題的小說,看看新聞和小說在內容的選擇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學生發現小說雖然也可以從真實人物的身上挖掘題材,但是內容大多是虛構的。新聞則大多客觀地陳述現實。雖然趣味性、離奇性可能不如小說,但是卻能讓人了解事物的真實狀態。由此,學生認識到了新聞語言的“客觀性”。問題三要求學生閱讀《“飛天”凌空》等課文,圍繞“同時伴隨著旋風般地空中轉體三周”“1.7 秒的時間對她似乎特別慷慨”“她的這個動作‘5136’,讓幾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等詞句,說說作者為何要列出如此精準的數字。這讓學生了解了新聞語言的“準確性”。
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新聞作品,組織學生分析探究,以便學生能快速把握新聞的語言特點,認識到新聞語言是客觀、確切、簡練、樸實和通俗的。在自主創作新聞的時候,他們也會關注這一點,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對比分析是單元閱讀中的重點,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比閱讀課內的作品,并拓展閱讀課外的其他作品,對比分析它們的異同點,幫助學生了解新聞文體下的各種小類。
圍繞項目二,教師要設計若干小任務,組織學生合理進行課外拓展閱讀,在對比分析中自主建構,了解各種不同新聞的行文特點。在問題一中,學生圍繞課文分析它們屬于哪個小類。《消息兩則》屬于“消息”,《首屆諾貝爾獎頒發》屬于“通訊”,《“飛天”凌空》則屬于“新聞特寫”,學生可以對比分析它們的異同點。如有學生認為消息給人短小精悍的感覺,能快速地讓人了解事情的全過程;通訊則更生動一些,常常加入了記敘、描寫等手法,能具體、形象地展現新聞事件;新聞特寫一般會抓住某個特定的時空,圍繞某個場景、鏡頭、人物,用形象化的報道展現出生動活潑的情境。在問題二中,教師安排學生拓展閱讀,看看還有哪些不同的新聞種類。如有學生發現新聞評論的特點是以議論為主,不僅要講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更要表達一定的觀點,它一般以傳播意見性信息為主要目的。報告文學則將散文、小說等文學創作的手法融入到了新聞創作中,既能展現多姿多彩的生活,也能揭露社會的丑惡面目,在藝術加工后,呈現出了形象性、抒情性的特點。
在對比建構中,學生體會到了新聞的豐富性,在自主創作的時候也會多了一些可以選擇的寫作模板。
單元教學活動的關鍵是讓學生學以致用,在閱讀的基礎上總結新聞的結構特點,了解其分類,最后,聯動生活,參與到讀寫結合的活動中。
項目三能構筑特定的情境,讓學生進入到新聞創作的情境中。該項目可以分成兩個主要問題。問題一是自主探索搜索信息的方法,學生要參與到小組活動中,討論新聞記者該如何觀察社會生活,找到值得寫的話題,通過哪些方法可以獲取寫作材料。如有學生認為可以從“特殊性”入手尋找材料,如果生活中發生了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可以納入寫作。如有同學學習一直很差,但是突然考入了前十名,則值得了解原因。還有學生認為可以通過采訪的方式獲取更多的信息,如可以采訪同學,讓他說說有哪些好的學習經驗。問題二是關于如何創作新聞,學生要結合收集到的信息,以及在項目一、項目二中總結的知識,創作新聞。如有學生選擇采用新聞特寫的方式,展現同學通過刻苦學習,從差生變成優秀學生的過程。問題三則是要求學生探討如何播報新聞,制作新聞短篇。學生可以拓展觀看新聞聯播、網絡新聞等,選擇用文字、圖文還是視頻的方式呈現新聞,和同伴合作,完成新聞的制作和播報。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學生學會了收集素材、創作新聞和制作新聞,整體能力有所提升。
教師通過打通課堂內外,組織學生參與到新聞播報會活動,還可以讓他們上傳自己錄制的新聞短篇,設計自編的新聞報刊。這樣就能讓活動的形式更多元化,學生也能激發興趣,投入其中,更積極地參與到讀寫活動中。
新聞是一種時效性比較強的文體,閱讀的關鍵是從新聞中獲取信息,提升辨別事物的能力,設計單元教學活動可以將新聞解讀、文體探究、實踐活動等結合在一起,有助于學生全面了解新聞,掌握其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