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貴林
江西江鈴汽車集團改裝車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省南昌市 330000
汽車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汽車制造業的發展帶動國民經濟快速、全面的發展,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隨著汽車產業智能化、數據化、綠色化轉型進程加深,我國汽車品牌參與國際競爭的競爭力得到有力提升,截止2021 年2 月,全球車企市值20 強中,中國6 家企業上榜,是上榜數量最多的國家,可見國際資本市場對我國汽車制造行業持有較高的信心。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理念,重點突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等內容[1],傳統汽車制造業需要持續不斷堅持升級轉型。隨著互聯網產業的不斷發展,汽車制造業與互聯網產業融合逐漸成為汽車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汽車制造業要立足智能化、數據化、協同化、服務化、綠色化的發展趨勢,應用物聯網技術將信息技術與汽車制造業進行設計、生產、應用的整個流程深度融合,優化汽車智能管理系統,打造開放、個性、智能以及信息共享的創新型綠色汽車,更好更快地實現產業升級轉型,用數據驅動的信息服務業推動汽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產業融合將處于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領域層次的多個產業深度聯系,使產業間的產業鏈、產業網相并聯,通過整合再配置資源,發揮產業間的不同優勢,形成產業間融合發展的新態勢,不斷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產業間的生產效益,使產業在聯動中相互帶動、相互促進,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以跟進或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
新形勢背景下,生態與環保的理念深入人心,互聯網、數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深入各行各業,新能源發展成為必然趨勢,由此,傳統汽車制造業必將進行轉型升級。國家發改委在《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這一文件中以2020 年、2025 年,以及2035 年劃分了智能汽車的三個發展階段,提出最終建成智能汽車強國的發展目標[2]。而在建設低碳、節能經濟的宏觀背景下,發展新能源汽車在政策上有政府做依靠,在觀念上有消費者做支撐,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勢必會拉動中國汽車產業技術的革新,帶動社會經濟增長。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理念,重點突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等內容,同時,國際汽車自動駕駛水平由2.5級駕駛向3 級駕駛轉變,由傳統的依靠司機駕駛汽車的常態正在向部分情況可交由AI 自動駕駛的趨勢發展,資本市場對自動駕駛技術抱有極高期待。信息時代下,汽車發動機在汽車生產技術中的核心地位將逐步由編程技術取代,在未來,智能車的核心競爭點必然是汽車智能化水平,而汽車智能化的核心則是無人駕駛以及語音識別等人車互動技術,在這一發展趨勢中,無法適應自動駕駛技術需要的汽車制造企業必然會被時代與市場淘汰。總之,我國汽車制造業轉型發展方興未艾,具有遠大發展前景,汽車制造業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汽車制造的各個環節中來,已是大勢所趨。
信息時代下,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促進了互聯網產業變革發展,進一步推動了經濟模式創新,并發展出新的經濟熱點。汽車制造業與互聯網產業融合的大格局由此展開。多年來,汽車制造業將互聯網技術應用于生產全環節,不斷向著智能化、數據化、經濟化的方向發展,利用數據信息優化產業結構,創新生產技術,提升服務水平,互聯網與汽車制造業間的產業融合發展改變了產業間的關聯形式,并為汽車制造業注入新生機、新動力,促使整個汽車制造行業得到蓬勃發展。
在與互聯網產業融合的過程中,汽車制造業不斷完善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發展智能數字技術,圍繞數字化進行技術升級、服務升級、產品升級與產業升級,打造研發、生產以及銷售全環節一體化流程,利用大數據提高企業資源配置水平,降低企業生產研發成本。在產業融合的聯動中,我國汽車制造業不斷探索由傳統制造向新型智能服務制造發展的路徑,持續不斷填補產業鏈短板,發展產業融合新優勢,集成化產業布局,逐漸形成集聚發展的新勢頭。
江西省自2010 起便將汽車制造與“互聯網+”產業深度融合,立足汽車制造業轉型發展和持續優化產業生產,通過出臺扶持政策,激發汽車制造行業創新活力、發展潛力和轉型動力,將汽車制造與“互聯網+”深度結合,實行產業融合、進行創新發展,推動其汽車制造業轉型升級。截至2019 年,江西省的省級智能制造基地數量為12 個,智能制造試點項目為123 個,與汽車制造業相關的項目數量為47 個,范圍覆蓋全省各市,其汽車制造業與互聯網產業的融合發展取得喜人成效,但值得注意的是,江西省汽車制造業與互聯網產業的融合發展前期雖由汽車制造業占主導地位,但如今互聯網產業發展水平已經超過汽車制造業[3]。
陜西省著眼新能源汽車,制定了新能源汽車的2021-2023 的三年行動計劃,為陜西省新能源汽車發展提供可靠的營商環境。在陜西,陜汽、西安吉利。比亞迪等新能源車企和三星環新、眾迪鋰電池等一批重點企業,已逐步形成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發展的強勁勢頭,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比亞迪的新能源車企正在陜西執行涉及整車、電池、電機、電控等全產業鏈的新能源汽車重點項目。陜西省圍繞新能源車企例出的關鍵技術清單,聚集眾智,立足眾需,打造了包含了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等互聯網研發平臺,將互聯網產業與新能源汽車全流程緊密相連,在與互聯網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陜西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生產環節被連貫打通,形成配套發展趨勢,在研發設計、整車制造、關鍵零部件與市場服務等環節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4]。
汽車制造行業可利用互聯網加強與高校的產教合作,培養符合產業人才,基于互聯網平臺,搭建產教服務系統,讓企業走入高校參與教育工作的規劃與制定,讓教師走入企業生產實踐中來,加強對人才進行互聯網理論與技術的培育工作,為人才樹立互聯網與汽車制造業的融合發展意識,共同培養高水平的,契合汽車制造產業與互聯網產業融合發展趨勢的高素質人才。
汽車制造業構建互聯網數據服務平臺,創建汽車制造業的網絡創新數據中心,依托大數據技術廣泛調研、匯總、分析用戶數據,立足用戶實際,將用戶與私域運營加強聯系,使汽車制造業向具有互聯網生態特征的區域產業集群趨勢發展,發揮好不同產業間優勢,利用好發展機遇,推進汽車制造業與互聯網產業融合,創新型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形成良性循環的合作鏈。利用互聯網的大數據優勢,在行業集群區域實行經營模式創新,創新人力資源管理方式方法與管理理念,科學全面地評價員工工作業績與能力水平,做到人與崗相配,勞與得相符,用公平的競爭環境和科學合理的物質獎勵,激發員工工作熱情,發揮大數據技術在企業人力資源中的管理優勢,提高企業核心優秀人才占比,強化互聯網技術的服務功能,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
從2022 年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得知,截至今年6 月底,我國自動駕駛出租車、無人巴士、自主代客泊車、干線物流以及無人配送等多場景示范應用有序開展。17 個測試示范區、16 個“雙智”試點城市完成3500 多公里道路智能化升級改造,裝配路側網聯設備4000 余臺[5]。近年來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取得喜人成果,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強勁,汽車制造業應立足行業發展實際,重視汽車制造核心技術的研發力度,加快推進核心區塊鏈技術的自主創新,構建統一的行業技術準則與標準,推動行業制造信息向集成化、標準化的方向發展。
汽車制造業通過規劃建設高新技術園區,促進技術創新,為區塊鏈技術和行業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通過汽車制造業與互聯網產業鏈深度耦合,搭建電子電氣架構,研發高算力芯片,創新車用智能操作系統,推動互聯網數據信息處理系統整合和優化汽車制造業資源配置,加快建成具人才、信息、科技等資源為一體的高新技術園區。
隨著汽車行業競爭逐漸白熱化,傳統車企對汽車芯片愈發重視,2021 年初,福特、菲亞特、豐田等汽車公司都因芯片產能不足,將削減汽車產量。汽車制造業對車載芯片需求的激增,很可能成為未來車載芯片行業洗牌的前兆。2015 年AI 技術應用規模得到大幅增長,2020 年5G 技術進一步深化AI 應用的深度與廣度,自此,新的下游應用為上游提供了變革的新機會[6]。信息時代下,汽車發動機在汽車生產技術中的核心地位將逐步被編程技術所取代,在未來,智能車的核心競爭點必然是汽車智能化水平,車載芯片面對海量的數據處理要求,不僅要在毫秒級時間內正確處理完畢,更要保證不多于百萬分之一的錯誤率,車載芯片必須向高度專業化的水平發展,車載系統程序設計的創新優化刻不容緩。
我國汽車制造業與互聯網產業的融合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在互聯網時代的主導下,汽車制造業應把握時代發展機遇,重視并開展相關研究,發展物聯網、5G 等網絡技術,推進汽車制造企業內網技術升級,促進汽車制造業轉型升級。汽車制造行業深化與互聯網產業的融合發展,可以依托互聯網大數據更好把握產業發展的信息優勢,利用全面、精準、集成化的數據技術,智能優化資源配置,幫助汽車制造行業科學合理地分配投資比例、規劃智能制造項目的建設,最大化利用汽車制造業的生產成本,提高汽車制造業的生產效率與質量。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國內新能源汽車與智能汽車產品質量仍受到消費者質疑,以新能源汽車為例,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自燃等安全隱患備受關注,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逐漸失去信心[7]。汽車制造行業要擴大產業融合優勢,就必須正視消費者對新型汽車的信任危機問題,深化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升級新型汽車的各零件、設備智能監測、管控系統,做好產業轉型的品控問題,利用好互聯網平臺的信息傳遞優勢,加大汽車轉型與互聯網產業融合發展的概念宣傳,深化消費者對汽車產品的認知,重新樹立消費者對新型汽車產品的信任感,為產品夯實消費群體基礎,進一步擴大產業融合優勢。
我國汽車職業與轉型發展雖有政府扶持,但車企在轉型過程中同樣投入巨大,然而我國汽車制造業,尤其是以新能源為代表的的新型汽車,雖然在國際上逐漸打響了品牌知名度,并發展出一定的國際市場份額,但整體的盈利水平還不是特別理想,同時,由于我國汽車制造業的轉型正處于由政府拉動向市場拉動的轉變進程中,產業市場化進程緩慢,需要政府持續性給予激勵,出臺專項的扶持政策,用堅實可靠的政策支撐,穩定行業轉型發展的信心,為汽車制造業轉型發展保駕護航。
多年來,汽車制造業與互聯網產業融合發展歷經諸多坎坷,經歷一系列技術攻堅、技術創新后,我國汽車制造業取得長足發展,并在國際汽車制造業中闖出一片天地,在世界汽車品牌中打響了中國智造的名頭,在新形勢景下將汽車制造業與互聯網產業融合發展對汽車制造業和國家發展而言有重大意義。汽車制造業深化與互聯網產業的融合發展,可以依托信息平臺培養符合行業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加快構建互聯網數據服務平臺,創建汽車制造業的網絡創新數據中心,規劃建設高新技術園區,促進技術創新,為區塊鏈技術和行業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加強對高度專業化車載芯片的重視,加大車載智能系統的技術研究投入,強化汽車制造智能化研發力度,立足智能化、數據化、協同化、服務化、綠色化的發展趨勢,應用物聯網技術將信息技術與汽車制造業進行設計、生產、應用的整個流程深度融合,優化汽車智能管理系統,打造開放、個性、智能以及信息共享的創新型綠色汽車,更好更快地實現產業升級轉型,用數據驅動的信息服務業推動汽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同時,汽車制造業轉型發展的過程中需要面對諸多的風險與挑戰,這不光需要汽車制造業加強風險預案管理,更需要政府給予正面的激勵政策,穩定行業轉型發展的信心,圍繞車企轉型需要,聚集眾智,立足眾需,打造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等互聯網研發平臺,激發汽車制造行業創新活力、發展潛力和轉型動力,將汽車制造與互聯網產業深度結合,為汽車制造業轉型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