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榮宴 寧邵娟 李文杰
廣西城市職業大學 廣西崇左市 532200
《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是一門實踐性與理論性都很強的課程,作為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汽車底盤中包含了制動系、轉向系、行駛系、傳動系等一些汽車的重要系統,隨著近年來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各項汽車技術都快速更新,電控技術在汽車行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關于汽車故障診斷不管是在難度上還是復雜性上都有了明顯的提升,這導致傳統的汽車底盤故障檢修技術已經難以滿足實際的工作需求[1]。而高校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除了基本的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之外,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程思政”的概念應運而生,要求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挖掘與積累課程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將各類課程與思政理論教育資源相融合,實現協同教學。而放在《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的教學中,融合思政元素,要求教學時不僅要開展汽車底盤各個零部件制造安裝于檢測、故障診斷、工作原理、各個系統組成及功用等專業技術的講授,還要強調學生綜合素養、職業習慣、職業道德、職業標準等的培養,這就對該門課程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中包含了大量的與汽車底盤有關的理論知識,其中詳細講述了汽車底盤中所包含的各個零部件的名稱、運行原理及功能,要求學生能夠在掌握汽車底盤結果及運行原理之后能夠準確的判斷出各種不同故障的類型及原因,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維修方案。通過開展專業課程學習,該專業學生能夠對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有一個系統性是認識,并要結合專業實訓來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以便于促進學生理論知識水平與專業技能。但今年類汽車行業快速發展,不斷融合各類新技術,導致汽車底盤的構造及運行原理在不斷發生變化,而教材的更新速度滯后于實際市場的更新速度,導致該專業的教學內容有滯后于市場發展的趨勢,汽車維修的難度也在不斷增大,汽修人員需不斷的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才能夠滿足實際的市場需求[2]。
當前,老師在課堂上講授是汽車底盤結構與維修課程的主要教學方法,由于授課內容和課堂授課時間非常有限,因此課堂內的短短幾十分鐘授課時間里,學生們很難有充分的時間同老師進行有效的學術交流和溝通,對每一位同學的學習效果更不可能做到全面顧及。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差是目前高職學生普遍存在問題,再加之學生們課堂聽課無方,課前預習無門,且課后不愿意主動同授課老師進行學術上的交流,雖然有一小部分學生能夠主動向授課老師請教一些課程專業疑問,但大多數提出的疑問不夠深入,且停留在表層[3]。長此以往師生之間的這種無效交流或者無交流,讓授課老師對學生們的課程學習情況不能全面了解,對學生們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知識難點很難摸清楚,使得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夠有效解決。由于汽車底盤結構復雜且零部件比較多,所以在同學們的學習過程中課程知識點沒有明顯的層次感,這就使得那些缺乏實踐經驗,基礎知識不牢的學生容易感覺到枯燥乏味,若教師沒有及時與學生溝通,發現學生的問題所在,并及時予以積極引導,很容易導致學生對這門課程失去興趣,影響到整體的學習效果。
實際開展教學過程中,要想高效的完成某一學科的教學,除了課堂教學與課后復習之外,課前預習也顯得非常必要,但是在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教學中,往往課前預習做的并不好,這主要是因為課前預習能夠利用的資源比較少,主要局限于教材,而教材中的內容本就比較枯燥,若是不能豐富教材內容,學生的預習往往缺乏積極性,而沒有充分的預習,直接進入到課堂教學,在面臨汽車底盤各個系統比較復雜的構造與深奧的工作原理時往往難以透徹的理解,一些學生在教師多次講解之后仍然難以透徹理解相關知識點,這極大了影響了教學效率與教學成果。
大多數高校的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考核還沿用的傳統考核方式,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估依賴于習題作業的完成情況,不管是期中還是期末的測評都傾向于對理論知識的閉卷考核,在這種考核體系之下,學生為了能夠取得好成績,日常學習中就會花大量的時間去完成習題作業,一些學生甚至一味的為了完成作業去抄襲別人的答案,在考前復習時也是花大量時間去死記硬背,很難對所學內容進行深入的鞏固、分析,更難以建立起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知識體系,再加上該考核體系當中沒有重視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考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沒有重視自身動手實踐能力的訓練,導致一些即便是理論知識成績很好的學生在進入到工作崗位之后也難以很好的適應實際的崗位需求。
在傳統的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教學中,最為常用的教學模式就是教師先進行理論知識的講授,后輔以一定的實訓內容,而理論知識講授所占據的課時更多,且在理論教學過程中采取的是教師主動講授,學生被動聽課、做筆記的方式,這種缺乏創新性的教學模式當中,學生的課堂參與性比較低,師生在課堂上也很少互動,汽車底盤構造又比較復雜,所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多,這種被動的教學模式很難確保學習效果,再加上雖然教學過程中會有一定的實訓課時,但是作為初學者,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
我校對教學內容以及教材給予了高度重視,每個學期開學之前都對教材進行了有效征訂,教材的出版要求必須訂購三年以內的,即便如此當前很多教材內容同社會各大企業要求的技術水平、知識能力還存在較大差距。因此根據當下社會各大企業人才培養要求,現有的教材教學內容已不符合當下的時代需求,同時教學內容的千篇一律對同學們知識水平層次高度也有了較大限制。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新理念、新技術在汽車行業的發展中應運而生,汽車市場不再僅僅以單一的燃油車為主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份額也越來越大。因此新能源汽車的維修也成為了汽車維修的新需求,然而在當前的課程教學中卻很少涉及到新能源汽車底盤結構及維修,從而導致教學內容與社會需求出現空缺。
當前,在汽車底盤結構與維修的課程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的課程配置比例幾乎接近一比一,開展一體式教學是該門課程的主要教學方式,對該門課程的教學僅僅只安排一名老師授課,再加上有限的實訓工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從而輪流實訓,所以授課老師既要對正在實訓學生的實訓任務進行有效安排,同時也要對在等待的學生進行有效的任務安排,授課老師就不得不兩組來回跑,從而無形中加大了授課老師的工作量,因此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的教學相對于其他學科的教學而言其師資力量需求要大,進而出現師資缺乏現象。
汽車專業是一個十分注重學生操作實踐能力的專業課程,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較高的實踐和動手能力,然而在學生們的實訓課中,所需的實訓車輛都是以過時和老舊車倆為主,絕大多數實訓設備都比較破敗老舊,并且這些實訓車輛和實訓設備經過之前多屆學生的反復拆裝和使用,不少實訓車倆和實訓設備存在一定程度損壞,久而久之這些車輛和設備已不能得到有效維修。因此當前的實訓車倆和實訓設備不能對綜合性較強的實訓內容進行有效滿足,只能滿足一些基礎性的實訓課程,從而導致學生們的實際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不能夠得到有效鍛煉。
為了將思政元素能夠有效融入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的教學課中,授課老師需將課程特點作為有效出發點,將價值引領與教授專業知識進行有效結合,挖掘專業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內容,從而對學生的德育進行有效教育,引導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有效踐行[4]。授課老師在對學生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需將思政教育有效貫穿其中,無論理論課程還是實踐課程,授課老師都得將學生的德育教育進行有效滲透,從而對學生的思想形成起到潛移默化影響,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社會核心價值觀,在將來的工作中不僅要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還得有工匠和愛國精神,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升。
為了能夠取得較好的課程思政教學效果,需對教學制度進行有效加強。為了能夠對學校各方面資源有效調配和統籌,確保課程思政的順利實施,需完善課程思政領導體制,并成立課程思政領導委員會。將師資隊伍建設、教材編寫以及教學改革等形成制度化,教學考評、教學大綱設計、人才培養等各個環節中必須將課程思政理念有效貫穿其中,每個環節的負責人都必須嚴格把關其運行質量[5]。將育人和教書作為選拔授課老師的雙重考核標準。
教材不僅是學生的重要學習資料,也是授課老師教學的載體,所以有效挖掘和提煉思政教育資源,并將其納入教材中,從而起到優化教材的效果,為學生的學習和老師的教學提供良好引導。授課老師在對學生的授課過程中要學會將社會熱點有效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從而有效提升課程思政教育效果。
授課老師在對學生的教學過程中,需將隱含在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內容進行有效挖掘,并融合到專業知識中。例如在汽車故障檢測與維修模塊知識的教授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汽車故障檢測儀器使用方法以及常規的維修方法,還需要對學生的職業道德培養予以足夠的重視,以便于學生在未來工作中能夠樹立起良好的職業道德,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發生隱瞞欺騙客戶、向客戶過度推薦、偷工減料、過度維修、夸大故障等問題,從而為客戶提供良好的服務,這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也是十分重要的,這也提示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應重視向學生滲透這種思政理念,注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6]。
鑒于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新的改革背景下,應重視教學設計的改革,尤其是要改進傳統課堂理論知識與實踐融合度不夠的問題,重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實際教學活動中,可以采用啟發探索的教學方式,改以往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點的方式為學生主動探索知識,根據本節課程所要教授的內容設置相應的學習情境,如:汽車底盤在何種情況下發生率何種故障,讓學生自行探討故障類型及原因,并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還有利于學生自主能力及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
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想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做出客觀的評價,除了理論知識的考核之外,還應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考核,這就要求實際教學活動中應不斷完善課程考核體系,加大實踐動手能力所占比例,以便于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注重自身動手能力的訓練,從而提升其實踐操作技能水平[7]。此外,從課程思政的角度出發,所制定的考核體系中還應包含與學生職業素養、團隊寫作能力等有關的考核,以便于能對學生綜合能力水平給出客觀評價。
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旨在培養高素質的一線技能型人才,那么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就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始終將培養學生實際應用汽車專業知識的能力放在首位,那么可以應用工學結合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能夠做到學以致用[8]。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積極開展校企合作,與當地4S 店、汽車企業開展合作,融入課程思政理念,將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崗位密切結合,以便于所培養出的學生能夠很好的適應實際的崗位需求。
要想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能夠得到切實提升,就應該積極提升相關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使其認識到新時期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性,以便于其能夠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思路,從而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積極調整傳統的教學方法,提升自身課程思政教學的能力水平與理論素養,從而更好的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總的來說,為了很好的順應當下時代發展需求,在《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非常必要。本文就結合當下《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種落實課程思政教學的舉措,對于實際的《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思政教學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