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軍 山東黃河順通集團有限公司 張舒譯 濟南黃河河務局槐蔭黃河河務局 曹福亮 山東黃河順通集團有限公司
水利經濟運用先進的工藝以及設備,在信息化的促進下,優化水資源配置,更使得水環境的承載力得以提升,使得水利經濟能夠與生態環境以及人類社會實現協同發展,更使得水利經濟能夠帶動社會整體發展。與傳統水利經濟相比,新時期的水利經濟更集中體現出可持續發展理念以及科學發展觀,并提倡利用水利工程來對水環境進行治理,改善生態環境,提升水利經濟發展水平。
水利工程作為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對于農業發展以及工業發展均可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更為人們正常生產和生活提供了保障。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建設對于水資源的依賴性不斷提升。但從我國水資源的分布現狀來看,我國盡管在水資源的儲量上較為豐富,但在淡水資源上分布存在不均衡之處,且不同地區在水資源的分布上差異性極為明顯,部分地區淡水資源無法滿足人們生產生活所需[1]。與此同時,相較于發達國家來說,我國的水利經濟發展起步時間較晚,發展模式較為粗放,在水利工程建設以及調配水資源中均存在較大的問題,也使得水資源的利用率較低,給經濟建設造成一定的阻礙。而積極發展水利經濟,可在立足于協調發展的角度進行,針對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及建設水利工程等做好統籌規劃,提升水利經濟發展的精細化,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水利經濟對于經濟建設的促進作用。
從古至今,我國對于水利事業的重視程度均較高,也在不斷加大對于水利事業的投入力度,并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但由于受到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傳統觀念的影響,我國部分地區存在明顯的水問題,而傳統水利經濟發展模式無法對其進行解決,如農村的清潔飲水問題較為嚴重,治理技術不完善,部分水利工程建設質量較低,水資源污染較為嚴重等,均限制了水資源利用率的提升[2]。而這些水問題不僅給人們的正常用水造成影響,也對經濟建設產生較大的阻礙。而積極發展水利經濟,創新其發展模式,可使得水污染在治理中更為規范,治理效果更高。同時,創新水利經濟發展模式更可促使相關部門針對存在的水問題完善法律法規,在提升水資源利用率的同時,也使得水利經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得以顯著提升。
水利經濟作為經濟體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對其重視程度始終在不斷提高,并不斷出臺相關政策并加大對其資金投入力度,保障水利經濟正常運行。但在部分地區,由于其整體經濟發展較為落后,更需要對水利經濟的發展比較重視且思想認知程度較高的人員來從事水利經濟建設工作,而已有的人員缺乏培訓,導致其在建設水利經濟的過程中理念較為滯后,且模式較為落伍,無法將人類生產生活以及水環境治理與水利經濟發展進行有機結合,也給水利經濟的建設造成影響。同時,還有部分水利經濟的管理人員僅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水平較高,在實踐操作上存在較大的問題,我國當下在水利經濟發展的專業人才培養上也存在一定的缺失,也制約了水利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3]。
從我國水利經濟的發展現狀來看,我國部分地區由于發展水利經濟的時間較早,在進行管理和經營的過程中也利用條塊分割的模式進行,即由省市縣等區域主管部門針對本區域內的水利經濟內容進行規劃,如調配水資源、建設水利工程、供水以及制定水價等。這種方式盡管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區域內的水利經濟在管理上力度更強,但從整體來看,由于水資源自身有著極大的特殊性,其并不單獨存在,而是與水文地質以及流域等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各項因素互相影響且互相制約,如上游的水資源能夠對下游的水資源產生影響,或者供水與灌溉之間能夠互相影響等。而這種條塊管理的模式使得各地在發展水利經濟的過程中存在較大的片面性,如供水、水污染治理以及防洪減災等,僅能在區域內部進行,使得各項工作無法進行銜接,給工作質量的提升造成較大的影響。從具體表現來看,由于各地在發展水利經濟中的協同力度不足,可出現部分地區對于水資源存在過度開發,而部分地區水資源出現匱乏的情況,不僅給區域經濟的發展造成影響,也增加自然災害的出現幾率[4]。還有部分地區在發展水利經濟的過程中僅重視其經濟效益的提升,不斷加大對于水資源的利用和開發,沒有將生態效益作為水利經濟發展的重心,并且缺乏對于水環境的評估,尤其是在水利工程建設的決策上,一旦缺乏整體規劃,將導致水利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水環境污染以及水土流失情況,不僅使得生態環境受到影響,也使得水利經濟無法實現良性循環發展。
與此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化在各個領域中普及率均有著明顯的提升,極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而在水利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需積極引入信息化來提升發展水平。但在部分地區發展水利經濟的過程中,其在信息化建設上存在力度不足的情況,沒有結合實際情況構建出健全的系統平臺,平臺的信息共享力度不足,系統性不強,無法使得水利經濟的相關信息得以實現更好的交流。對于建設完善的水利經濟管理體系造成較大的影響。部分地區盡管建設了水利經濟管理系統平臺,但在平臺功能上并不完善,在經濟建設中沒有發揮其積極作用,無法及時對于洪災等進行預警,也缺失了平臺建設的意義。
由于水資源自身的特殊性,這也使得水利企業與其他企業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作為水利經濟發展的主體,水利企業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水利經濟建設水平。從我國的水利企業發展現狀來看,盡管其發展水平相較于從前來說有著明顯的提高,但仍舊存在一定的問題。由于水利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對于資金的需求量較大,如項目承接、拓展業務以及科技創新等,一些規模較大的水利企業由于其綜合實力較強,在發展的過程中有著較高的資金保障。但部分規模較小的水利企業在資金上體量較小,給其發展造成較大的影響,需利用融資的方式來為發展做好資金上的保障[5]。但在我國部分地區,對于水利企業在融資保障政策上還存在不足之處,導致這些規模較小的水利企業融資門檻較高,融資難度較大,不利于其實現創新發展。同時,還有部分企業在信息獲取上的時效性不強,也給其在制定經營發展戰略上造成負面影響。從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來進行分析,由于水利經濟自身的特殊性,其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較大,如經濟環境以及宏觀政策等,一旦沒有及時獲取信息,再加上政府在制定政策上的引導力不足,沒有針對水利經濟的發展在宏觀角度上做出政策保障,也將使得水利企業在發展方向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增加水利企業運營成本以及科技創新成本,使得水利企業的發展受阻[6]。
人才作為水利經濟發展的主體,高素質的人才可顯著提升水利經濟發展水平。針對部分地區在建設水利經濟的過程中存在的缺乏專業人才的情況,需提升重視程度,積極打造專業工作人員隊伍,為水利經濟的發展做好人才上的準備。而在具體實施中,需強化對于專業人才的培養,由于水利經濟直接關乎國計民生,是各個階段經濟建設的關鍵內容,這也使得其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量較大。在人才培養上,可以高校作為主陣地,當地政府需與高校加大合作力度,圍繞水利經濟的發展在高校中成立相關專業。由于水利經濟涉及的內容較多,如經濟管理、科技研發以及相關設備等,需打造專業集群,發揮高校在技術、資源以及人才上的優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發展水利經濟做好人才上的準備。同時,需做好專業人才的引入,可提升水利經濟管理人員的薪資待遇,拓寬招聘渠道,更好的吸引人才。針對水利企業已有的人員,也需做好培訓,在培訓內容中需加入先進的水利經濟發展理念,并強化工作人員在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技能上的培訓,全面提升其專業水平,提升其工作質量以及工作效率,實現水利經濟在新時期的創新發展。
在傳統水利經濟發展模式中,由于發展理念較為落伍,導致各地在發展中出現各自為政的情況,影響了水利經濟的協調發展。針對于此,需對傳統發展模式進行創新,增加各地在建設水利經濟中的溝通交流頻次,促使其立足于宏觀的角度來發展水利經濟。可做好信息化建設,搭建水利經濟管理平臺,并在其中做好功能的完善,加大信息的共享力度,促使各地更好的制定水利經濟的發展計劃。而在平臺的建設中,需積極引入先進科學技術,如大數據技術以及物聯網技術等,構建系統化極強的管理平臺,將流域內的水利企業、相關機構以及水利部門等信息均在平臺中進行整合,并利用平臺開展技術推廣以及經驗分享等,實現各地的成果共享。由于信息技術具有明顯的優勢,需在水利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做好充分利用,例如可借助信息技術完善災害預警機制,借助無人機以及傳感器等來對流域內的降水情況以及河流情況等做好信息的收集,并與歷史數據進行對比,借助大數據技術以及云計算技術等及時發現災害隱患,并有針對性的完善應急措施。除此之外,信息技術還可被運用在建設水利工程的過程中,如利用計算機來開展管理以及規劃設計等,極大地提升了水利經濟的發展質量。
水利經濟的系統性較強,在創新管理模式的過程中還需重視協同發展。針對傳統水利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僅重視經濟效益,忽視生態效益的局限性,也需創新發展理念以及發展模式[7]。在實施中,需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水利經濟發展重心,構建健全的水質量監測體系,將水環境的污染、治理、防控以及修復等均納入監測體系中。可引入信息技術對水環境的污染過程進行模擬,并對水環境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并在這一模擬和預測基礎之上有針對性的制定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水利經濟發展規劃以及細則內容[8]。同時,還需重視水利工程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做好水利資源保護以及污染環境的修復,圍繞區域發展實際情況,如農業發展情況以及居民用水等,做好水利工程的建設與維護,保證農業生產灌溉以及居民正常生活用水需求,降低水問題的出現幾率。
針對部分水利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政策保障力度不足,導致其在發展的過程中缺乏資金,影響其科技創新的問題。政府需重視自身在水利經濟建設中的主導地位,做好政策上的保障,加大對于水利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更要加大對于水利經濟市場主體的培育,激發水利經濟發展活力。可由政府出面作保,與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合作,結合水利企業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融資產品,將供應鏈金融的理念融入產品的制定中,使得水利企業的融資渠道得以不斷拓寬,降低其融資難度,保證其拓展業務以及技術研發的順利進行[9]。同時,還需發揮政策的導向作用,加大對于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打造龍頭企業為核心的產業集群,引領中小型水利經濟企業實現協同發展,提升政策的時效性,促使水利企業在制定發展規劃時更為合理,提升其科研成果的轉化率。
積極發展水利經濟能夠助推經濟發展,也能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率,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但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部分地區在發展水利經濟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如缺乏專業管理人員,協同發展力度不足,政策保障不完善以及發展模式存在滯后性等,也限制了水利經濟的長遠發展。針對于此,需提升對于水利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將水利經濟發展與水環境治理進行有機結合,更要在政策上做好保障,對發展模式進行不斷創新,提升水利經濟發展水平,帶動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