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媛
(山西廣播電視臺,山西 太原 030000)
隨著科技的發展與互聯網技術的進步,人們可以通過網絡等各種媒介手段快速了解到各種大量的信息,新興的媒體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大幅提升,人們可以接收到越來越多的信息,新聞的媒介也更加豐富,比如微信、QQ、微博、抖音等各種信息傳播路徑接踵而至。新聞的媒體形式也更加多元化,比如網絡媒體、自媒體、融媒體、傳統媒體等。新聞的傳播范圍更廣,人們不僅可以接收新聞信息,還可以傳播新聞信息,提升了新媒體的傳播力。而傳統的電視新聞由于其信息傳播的短板,在新媒體時代遭到了不小的打擊。由于新媒體與傳統的電視新聞的傳播方式不同,電視新聞想要在新媒體時代下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同新興的媒體進行融合,才能實現影響力的提升。
隨著新媒體的興起,人們不再僅僅通過電視新聞獲取信息,可以通過更加多元化的方式,迅速地獲取更多更新的信息,并且不用花費過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專門收看電視新聞,極大提高了時間利用率。例如,小紅書、微博等平臺,每分每秒就會更新資訊,人們可以在上面了解世界的大小事,大到世界局勢動態,小到每天的飲食菜單的分享,并且可以關注到不同人群的生活趣事。這種便捷的新聞傳播媒介讓單一傳播形式的電視新聞傳播的受眾變得更少,使得電視新聞傳播影響力下降。電視新聞如果要走出困境,必須要適當地與新媒體整合,更新節目形式,借鑒新媒體的新聞形式,積極運用網絡技術來更新電視新聞的播放渠道、播放形式。
在微博、網站、自媒體等各種社交工具的競爭中,電視新聞很難在其中謀得一席之地,加上新媒體平臺的時事性、機動性,電視新聞需要對新聞節目主持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央視新聞的主持人有著很高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口語表達能力和文學素養功底都很強,其優秀的專業素質也贏得了很多受眾的喜愛。但是很多新聞電視的節目主持人缺少信息化素質方面的培養,對于現代多媒體技術和工具缺乏應用,文學素養無法滿足其作為主持人的要求,這也導致了新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沒做到深入人心,讓受眾產生了“老套、死板”的感覺。如果要提升新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傳播影響力,電視新聞的主持人需要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在口語表達能力和肢體語言表達上追求藝術化,把正能量的觀點輸出給受眾,并且最好要吸收新媒體平臺的活潑性,符合新時代下年輕人的文化,滿足各個年齡層的需求,使得廣大受眾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其中的新聞內容觀點。因此,新媒體時代下提升電視新聞傳播力需要走很長的道路,不斷進行探索和努力。
傳統媒體中新聞信息的生產者基本都是專業新聞工作者,通過科學的選題、實踐調研、寫稿以及審核等一系列流程之后,相應的新聞內容才能在電視媒體中傳播。但是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受眾也能參與到新聞信息的生產與傳播環節,不過由于大部分受眾并不具備新聞專業素質,導致其實際生產與傳播的新聞信息存在很強的個人主觀意識,人們只需要利用手機就能夠撰寫信息上傳到網絡平臺中,這導致新媒體傳播的新聞內容量非常大但相應的新聞內容真實可靠性卻有待商榷。一般情況下,新媒體關注的是瀏覽量與視覺效應,相對符合人們緊湊的生活形式,可以滿足受眾淺閱讀與快速了解時事新聞的需求。
由于新媒體背景下的新聞信息生產與傳播的門檻比較低,使得新媒體新聞內容在快速擴張的過程中,嚴重壓縮了傳統媒體的新聞市場與內容范圍,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導致電視新聞媒體在市場競爭環節不占據優勢。而電視節目、影視劇與綜藝等都必須利用新媒體才能達到創新發展的目標,才能獲得更多的市場。
在新媒體時代下,一個良好的品牌形象在社會上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借鑒國內外打造品牌形象的優秀經驗,我國可以對電視新聞的品牌進行探索,對主持人、欄目制作、策劃、策劃內容、欄目內容、主持人的挑選等各方面進行權衡,利用主持人的人物效應,制定特色的新聞內容,通過各種平臺的線上線下的宣傳,同其他品牌進行合作宣傳,打造一個優秀的品牌形象。同時,新媒體的出現也可以幫助電視新聞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構建新聞信息網絡傳播平臺,網絡是電視新聞節目傳播的一個新渠道。新媒體的傳播性強,平臺多,受眾的參與度和積極性比電視新聞的互動性更高,電視新聞可以借用新媒體的平臺和技術,增強電視新聞的引流性,提升受眾對電視新聞的關注度和人氣,一方面拉近了受眾與電視新聞的距離,在電視新聞的權威性的基礎上加深了親民性的印象;另一方面,通過新媒體平臺,受眾也可以發表對電視新聞的看法、觀點,提出建議,最后電視新聞可以針對這些反饋完善新聞內容,這讓受眾體驗到了被尊重的感覺,可以激發受眾參與電視新聞建設的熱情,有效提高受眾對新媒體下的電視新聞的忠誠度,同時有利于今后電視新聞品牌形象的延續。因此,新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要充分利用新媒體資源,發揮自身的優勢,吸收新媒體的優勢,提高電視新聞的品質,從而不斷增強電視新聞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各個媒體有著互聯網技術的加持,拓展了它們展現自我的平臺。而社會受眾接受新聞的渠道也更為多元,他們已經從傳統的電視端獲得信息轉變為以網絡移動端獲得為主。由此可見,新媒體為各種媒介新聞的傳播提供了更為便捷的路徑。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電視新聞媒體應該在堅守傳統陣地的基礎上,緊扣這一時代的特色,更新傳播的理念,整體拓展新聞傳播平臺,改變傳統的以電視傳播新聞為主的模式。盡可能地優化電視新聞節目的工作方案與工作流程,積極引入互聯網思維,讓整個電視新聞節目的傳播能夠與互聯網媒體相融合,整體提升自身節目的吸引力。比如,電視新聞媒體在傳播新聞內容的時候,就不能僅僅只是以電視新聞傳播為主,而是可以與各大新媒體平臺合作,開設視頻號等,將新聞節目的開播與這些新媒體平臺同步進行,讓各個人群都能夠以自己的方式來觀看新聞節目,這樣便能夠整體提升自身的新聞傳播力。除此之外,電視新聞媒體還應該積極地應用新媒體傳播技術,布局全媒介傳播梯隊。比如,除了要做一些新聞節目之外,還應該借助這些媒體平臺,發布一些與新聞節目相關的視頻或者圖片花絮。甚至可以讓社會受眾參與到這些新聞內容的討論與采編中,讓整個新聞內容的傳播與表達更加契合社會受眾的選擇標準,整體擴大電視節目的受眾人群,彰顯自身的影響力,從而大幅度地提升自身的傳播效度。
在新媒體時代下,人們更容易被獨特的故事吸引,也更容易對具有本土特色文化的故事持親近的態度,同時也更喜歡獵奇性的內容。所以在新媒體時代下,抓住人們的眼球對于電視新聞的轉型是至關重要的,不能讓受眾感覺到內容的乏味和無趣,否則受眾產生審美疲勞后會降低對電視新聞節目的關注度。電視新聞可以選取當地的美食、風景文化作為制作內容,比如《舌尖上的中國》這個欄目就錄制了各地的傳統經典美食,將當地的歷史文化與美食的制作工藝結合在一起,呈現出中國各地獨有的美食觀和生活文化,這種獨特的欄目內容吸引了許多人的眼球,滿足了人們對不同地方美食的好奇心,傳播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還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的旅游經濟發展。同樣的,電視新聞可以借助自己權威性的優勢,制作具有特殊內涵的專題內容,不局限于文化、美食,還可以在軍事、政治題材方面進行創作,創造出一系列受眾們易于理解的科普內容欄目,打造出一系列系統性、權威性的節目,這有助于開闊受眾的視野,提高電視新聞傳播的影響力。不僅在內容上做到個性化,電視新聞的技術方面也可以個性化,利用新媒體時代下飛速發展起來的科技手段,應用新媒體技術,比如建立虛擬演播室、虛擬現場、虛擬現實仿真等手段,用無人機拍攝人物的行動軌跡,模擬出真實的場景,營造出真實現場的氛圍感,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這樣的電視新聞更加生動有趣,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受眾前來觀看,同時也可以鞏固以前的忠實受眾人群。通過對個性化內容、技術等進行研究探索,新媒體時代下的電視新聞傳播影響力可以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傳統的電視新聞媒體在傳播新聞的時候,以單向傳播的方式為主,并沒有考慮到社會受眾的需求。所以社會受眾只能被動地接受并觀看新聞內容,所涉及到的互動方式也是以信件或者電話聯系為主,整個溝通的效果均不明顯。在新時代背景下,網絡傳播的渠道更為多元、豐富,也能讓新聞傳播媒體與新聞受眾群體之間的聯系愈加緊密,互動方式也更為多樣。 因此,在這種背景下,電視新聞媒體應該充分借助互聯網,積極地開辟互聯網渠道,讓社會受眾收看電視新聞的積極性與熱情度更為高漲。比如,不同的電視新聞媒體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地域特色,有針對性地選取不同的溝通方式,開辟不同的互聯網傳播渠道,如一些地方性的電視新聞節目可以邀請當地有名的或者貢獻比較突出的人物參與訪談,也可以通過“現場連線”的方式,與社會受眾共同探討一些社會性的事件。這種方式有利于開展多元化的互動與溝通,讓電視新聞媒體與社會受眾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甚至能夠讓各個新聞受眾群體積極地參與到新聞節目的討論與分析中。而電視新聞媒體也可以通過與新聞受眾群體之間的互動,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關注點,以此有針對性地制定并策劃電視新聞節目,保證整個節目的播出能夠契合社會群體的心理預期,提升自身的新聞傳播效率。
電視媒體在傳統媒體中擁有著絕對的優勢地位,受新聞屬性的影響,它們有著客觀權威性。所表達的內容更為精準,表達的方式更為客觀、中立。所以它們在新聞真實性、客觀性的傳播及表述中有著獨特的特長及優勢。因此,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新聞媒體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社會公信力,彰顯自身的社會影響力。即使在新媒體時代下,各種新型媒體平臺層出不窮,但是電視新聞媒體作為傳統媒體中的中流砥柱,依舊有著無可替代的權威性作用。
電視新聞媒體通過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結合新時代的特色,不斷培養并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甚至可以引進更為優質的人才,讓他們成為電視新聞媒體連接新型媒體的重要橋梁。在維持自身官方屬性、權威性、公信力的同時,引入新媒體的相關元素,讓自己展現新媒體的基本屬性。保證電視新聞的傳播能夠契合新媒體時代,整體提升其社會影響力。在此基礎上,電視新聞媒體還應該堅持“內容為王”的原則,堅持做好內容,發揮自身的專業性。比如,面對各種社會新聞事件,一些新型的媒體平臺會比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平臺更快發出事件內容,而社會受眾群體也會在第一時間在這些媒體平臺上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電視新聞與新型媒體平臺搶占時間是處于劣勢地位的,因此可以針對這一事件,采訪社會各界人士,綜合他們的觀點,形成獨具特色且契合受眾的新聞資料。而后也可以以較為客觀、專業的視角去評價這一社會事件,為受眾講解整個背景、造成的社會影響、所涉及的專業知識等。這樣就會讓自己的新聞內容更加別具一格,更能提升收視率,借此提升傳播的影響力。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時代,雖然傳統的電視新聞媒體技術單一、傳統,受到了新興媒體的沖擊,但是電視新聞有著新興媒體沒有的獨特優勢。相比新興媒體,電視新聞更具有權威性、公眾性,電視新聞應該把握住這個優勢,在此基礎上,探索電視新聞和新興媒體可以互通互容的方式,構建新媒體時代的電視新聞傳播新模式。總之,如果電視新聞要實現傳播影響力的提升,就必須緊跟時代的潮流,加強新興科技的運用,豐富電視新聞的傳播媒介和信息內容,不斷地做好創新與發展工作,增強對受眾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