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薔薇
(朝陽廣播電視臺,遼寧 朝陽 122000)
隨著我國逐漸進入信息化和數字化時代,受眾獲取新聞資訊的方式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電視新聞行業也因此受到了較大的沖擊。為了加快電視新聞行業走出困境的步伐,必須與新媒體進行整合,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等相關技術手段提高電視新聞的質量,為我國普通受眾提供優質的新聞服務。
傳統的電視新聞報道都是在每天的固定時間段播出,這種模式的弊端就是無法滿足更多人的觀看需求,如果錯過了當天的新聞報道,就無法了解當天發生的事情,長此以往會使受眾失去對電視新聞的興趣,這也是阻礙電視新聞媒體行業發展的因素之一。
要想打破新聞報道的時間限制,就必須將電視新聞報道與新媒體進行結合。利用新媒體能使新聞播報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使人們能隨時隨地在手機上利用互聯網了解新鮮的新聞資訊,滿足人們對于新聞的需求,提高生活幸福感。不僅如此,加強電視新聞報道與新媒體的結合,還能為電視新聞報道的發展開辟出新的思路,幫助其迅速走出困境,加快電視新聞媒體行業向信息化、技術化轉型的步伐。
電視新聞媒體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已經在受眾心中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但傳統的電視新聞報道的受眾大多是對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不了解的中老年群體。盡管中老年群體的生活作息與生活模式較為固定,是電視新聞媒體的忠實觀眾,但電視新聞行業要想持續發展下去,就不可能只依靠中老年群體的關注,還應將自己的受眾面不斷擴大。
而在電視新聞報道中結合新媒體的作用,就能使電視新聞報道的受眾面擴大至青少年群體中。這樣一來,電視新聞報道的受眾從大部分為中老年群體調整為全年齡段群體,不僅擴大了受眾面,而且還能在此基礎上為各個年齡段的用戶進行精準新聞推送服務,增強自身的公信力,不斷滿足不同用戶的多樣化與個性化需求,從而提高自身的新聞質量,促進電視新聞報道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1.采用多種傳播方式
在新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報道要想實現長久穩定的發展,就必須打破電視新聞報道的原有局限性。新聞報道不再拘泥于電視平臺,可以利用新媒體來拓展新聞傳播的渠道,推動電視新聞報道的發展。
在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的迅速發展下,短視頻平臺逐漸成為了眾多年輕人獲取信息資源的主要方式之一。而電視新聞報道目前的受眾面還只停留在中老年群體,這顯然已經阻礙了電視新聞報道的發展。因此,可以利用短視頻平臺的共享性和便捷性,在多個短視頻平臺建立官方賬號,并將所要報道的新聞進行簡要概述,制作出一條符合短視頻平臺調性的新聞視頻,供受眾瀏覽和觀看。
電視新聞報道已有許多年的發展歷史,受眾對其信任度和滿意度都較高,因此在短視頻平臺發布相關新聞報道時必須嚴格按照新聞報道的有關要求,發布真實可靠的新聞內容,避免為了博眼球、吸引流量而過分夸大事實或發布謠言等問題的出現[1]。除此之外,電視新聞報道還可以利用自己在受眾心中的良好口碑在新聞視頻的評論區與用戶進行良好的互動,使新聞媒體深入受眾的生活,為受眾推送更好更優質的新聞,緊跟時代熱點,確保新聞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同時,繼續推進電視新聞報道的發展,為中老年群體定時播報新聞,此時的新聞側重點可以放在國家大事等方面,使中老年群體時刻掌握國家政策,緊跟時代潮流。
2.利用大數據平臺實施精準推送
大數據平臺為我國社會提供了眾多良好的服務,它可以根據用戶平時觀看的視頻、圖片等相關資料,推算出該用戶的喜好,并根據推算結果為該用戶推送其感興趣的內容,持續為受眾提供優質內容,滿足受眾的多樣化需求。
電視新聞報道也可以利用大數據來對受眾提供精準推送服務,針對每位用戶在移動終端各個軟件上的信息和瀏覽內容,對其推送相關的新聞資訊。比如,對喜歡看民生報道類的用戶,各短視頻平臺可為其推薦“1818黃金眼”“小莉幫忙”等視頻賬號;針對喜歡看游戲新聞的用戶,可為其推薦“逍遙散人”等發布優質游戲資訊的賬號;針對喜歡看國際關系、國家局勢變化的用戶,可為其推薦“觀察者網”“人民日報”等新聞媒體。除此之外,還可以根據每位用戶所在的地理位置,為其推送當地的相關新聞報道,以此來拉近用戶與新聞報道之間的距離,增強用戶黏性,提高受眾的認知。
3.開辟新欄目,推送時事新聞
為了促進電視新聞報道的發展,還可以在原有節目的基礎上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開發新欄目,增強與用戶的互動性。
電視新聞可以利用互聯網的實時性和共享性,設立新聞報道的實時彈幕。不僅如此,我國的電視新聞報道還可借鑒國外新聞媒體的相關經驗,推出節目主持人與報道現場的記者直播連線等環節,現場記者可以在直播時開啟實時彈幕,在現場隨機采訪當地的人,并引導正在觀看的用戶利用彈幕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針對實時彈幕中的相關問題進行解答。這種方式下的新聞報道實現了演播室內的主持人、現場報道記者、現場普通受眾與平臺觀看用戶的跨地域、跨時空交流,充分利用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實現異地交流。這種形式的新聞報道肯定會受到許多喜歡新事物和創新的年輕人的喜愛,也能為現代年輕人提供一個表達自己觀點的渠道和平臺,提升年輕人對國家大事的關心程度,真正做到為我國社會的發展出謀劃策,不斷促進電視新聞報道行業的發展。
1.多種直播方式并重
傳統的電視新聞報道一共有三種直播方式,每種方式都有一套屬于自己的理論、方法和特點,在進行相關電視新聞報道時,要根據新聞的具體內容進行相關判斷,找出最合適該新聞的報道方式進行直播報道,用最合理的方式將新聞報道給受眾。
第一種是最為常見的演播室內直播。這種直播方式對新聞報道者的各方面素養都有超高的要求,不僅要保證新聞報道時的語速和吐字發音,而且還要確保報道內容準確無誤。利用這種方式的新聞報道以新聞聯播等官方平臺為主,受眾群體多為中老年人;第二種是現場直播,現場直播就是相關新聞記者要走出演播室,到特定環境中進行新聞報道[2]。現場報道較為靈活,主體基調可根據報道內容與現場狀況的不同隨意變換,比如在對抗震救災的現場進行跟蹤報道時,主題基調就較為沉重,而且新聞記者需要走入一線,這也增強了新聞報道者的危險性。在對少數民族的相關節日進行報道時,為了突出我國少數民族人民安居樂業、闔家歡樂的氛圍,現場記者會更多地參與其中,與少數民族人民共同慶祝,此時的直播氣氛較為活躍。這也體現了現場直播的一大優勢,就是能將現場的情緒全部為受眾展現出來,給予受眾身臨其境之感;第三種直播方式是復合式直播,就是將演播廳直播與現場直播結合起來,也就是將演播室搬到了現場。
這三種不同的新聞直播報道都具有較強的實時性和日常性,只有合理利用這三種直播方式才能使聲音、畫面和文字更好地結合起來,增強觀眾的互動感,促進我國電視新聞報道的進一步發展。
2.敘事方式多元化
新聞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敘事文,區別于普通的文學敘事,它闡述的是客觀事實,不允許任何虛假成分存在。因此,新聞報道的基調也多為刻板和枯燥,這也就導致許多受眾對其提不起興趣,從而產生對新聞的漠視乃至厭煩心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對新聞報道的敘事手法進行調整和創新,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利用新聞報道的語言優勢,充分發揮語言魅力。針對故事性和敘事性較強的新聞來說,可以在不影響其報道的真實性與正確性的情況下,在新聞中多使用一些詞語或句子對其進行修飾,必要時還可添加與該新聞相關或相似的事例,增強新聞報道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激發受眾的觀看興趣。第二,新聞報道要杜絕“假大空”的出現,必須貼近生活實際,可以根據大數據為不同受眾推送其感興趣的新聞內容。不僅如此,在報道國家出臺相關政策等相關新聞時,還可以對其進行深層次解讀,在新聞報道中分析政策調整對給普通百姓帶來怎樣的積極影響,這樣一來普通受眾為了自身利益也會對這類新聞進行持續關注,這樣不僅能為受眾提供對其自身有利的新聞報道,還能進一步對新聞報道的敘事手法進行創新和升級,使新聞報道真正走入受眾視野。第三,除了上述的兩種方法之外,還必須對新聞敘事手段進行深層次創新。眾所周知,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任何行業只要不積極進行創新與升級就會被時代淘汰,對于電視新聞報道來說也是一樣。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電視新聞報道行業必須盡快適應新的融媒體環境,掌握和把控每一則新聞的深層次內涵,同時還應加強與受眾的感情交流,促進新聞媒體的多元化發展[3]。
在對敘事手段進行創新時,還必須以正確的價值觀為向導,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對新聞內容進行嚴格篩選與檢查,確保新聞媒體的可靠性。
3.加強對新聞的篩選,提高新聞質量
短視頻平臺的興起與發展為普通受眾提供了發表意見和建議的平臺,受眾不僅是視頻的觀看者,也可以是創作者。這也就導致了短視頻平臺中的視頻質量參差不齊,為了保證短視頻平臺中的新聞質量,除了平臺要加強管理與審核外,電視新聞報道也必須對自己的新聞視頻進行嚴格的要求與把控,做新聞報道的標桿。
為了進一步提高新聞質量,新聞工作者必須遵循“內容為王,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對各類新聞的內容進行嚴格的篩選和審核,對那些故意夸大事實、與事實不符的虛假傳言進行刪減,情節過于嚴重的可以不予播出。除此之外,相關部門和平臺必須對已發布的新聞進行再次審核,若發現該新聞報道中出現問題,必須馬上對其進行下架處理,同時還應及時將正確新聞進行重新報道。若發現有冒名頂替的虛假賬號進行新聞發布,官方必須及時在各大平臺上進行辟謠。不僅如此,還應在此基礎上保留相關證據,對該賬號進行查封處理,如果該賬號發布的虛假信息已經擾亂了受眾生產生活的正常秩序,則必須對該賬號的持有者進行起訴,運用法律武器來捍衛電視新聞報道在我國的重要地位。
1.提高對新媒體的重視程度
新媒體工作者必須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提高對新媒體的重視程度,加強電視新聞報道與新媒體的結合,堅守自己的新聞理念,用先進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新聞報道工作。
新媒體下的新聞報道更多地追求新奇與獨特,電視新聞媒體要想在眾多媒體中脫穎而出,就必須轉變自己原有的思維,學習新媒體新聞的創作方式,了解新媒體新聞的相關特點,增強電視新聞報道的新奇性和趣味性,吸引更多的人來觀看。不僅如此,新媒體下的新聞在保證真實性的基礎上還要追求高速度。因此,電視新聞報道要想不被淘汰,必須緊跟新媒體的發展步伐,拓展信息獲取渠道,確保新聞的時效性[4]。與新媒體相比,電視新聞報道的可靠性較高,公信力優勢也更加明顯,因此電視新聞媒體在進行新聞報道時要堅守自己的職業操守,堅持報道具有正能量的新聞,牢記初心和使命,在新聞報道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2.打造優質新聞隊伍
由于新聞報道工作的特殊性,新媒體下的行業發展需要更多高素質、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5]。為了推動電視新聞報道的進一步發展,相關部門可以對現有的新聞工作者進行定期培訓,邀請有資歷、能力較強的新聞工作者對其進行培訓,提高新聞工作者的新聞播報能力。還可以對外聘請一批新媒體新聞行業的領頭人物加入電視新聞媒體中,提高工作團隊的整體水平,促進人員流動,在對優秀的新聞工作者進行資源合理配置的同時,加強團隊建設,這樣才能保證新聞報道維持在高質量狀態。還可以根據每個新聞工作者的個性與特點,為其安排最適合的工作任務,這樣能充分尊重新聞工作者的個性化需求,增強新聞工作的人性化,必要時還可調整相關薪資待遇,為新聞工作者提供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提高新聞工作者的工作滿意度和幸福感,這樣也有利于新聞工作者端正自己的工作態度,不斷提升新聞播報水平,進而提高新聞工作團隊的整體水平。
除此之外,相關部門可以對新聞工作者的新聞報道工作進行管理和監督,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定期考核制度,對于一些平常工作完成度高、考核成績好的工作者給予適當的表揚和獎勵,并派遣這些優秀的新聞工作者去幫助那些尚未找到自己方法的新聞工作者,促進整個新聞隊伍的共同進步與發展。
綜上所述,電視新聞報道行業要想加快發展速度、提高發展質量,就必須與新媒體進行整合。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目前電視新聞媒體行業發展中出現的諸多問題,打造出優質的新聞內容,加快電視新聞報道的轉型與升級,促進我國新聞行業、新媒體行業和整個社會的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