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可
(北京廣播電視臺,北京 100000)
目前,我國的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為新聞和網絡媒體的發展創造了新的空間,同時也對傳統媒體帶來了一定的沖擊。當前階段,信息是以數字形式進行存儲和傳播的,由于新聞內容缺乏針對性,娛樂化傾向嚴重,導致網絡傳播平臺的發展受到了嚴重限制,長此以往會失去其自身的嚴肅性,降低其影響力,也會失去其在信息領域傳播的重要價值,進而會給社會發展帶來不良影響。
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作為新聞文體的主要構成要素之一,新聞標題也顯露出了新的特征。實際上標題擬定的效果如何,對整篇報道的傳播會產生直接影響。在傳統的新聞媒體傳播過程中,新聞工作者應以新聞事實為依據,綜合新聞事件的整個過程,擬定最為恰當的標題,通常講究題目對仗工整且朗朗上口,使標題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
就當前的網絡傳播整體情況而言,信息流通速度過快,新聞傳播呈現出淺閱讀的特點,大部分用戶通常將碎片化的時間用于新聞瀏覽,因此標題擬定得如何會直接影響到用戶是否會停留。為了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在網絡傳播的過程中,標題的詞匯要更具有趣味性與夸張的效果,并且需要跟隨社會的發展及時跟進關鍵詞變更[1]。
基于互聯網思維,句子型長標題在新聞與網絡傳播中變得十分普遍,在網絡傳播的過程中發現,單一固定的命題形式很難高效提升新聞傳播效率,而句子型長標題,不再遵循高度概況的標準,能夠在多樣化的報道中脫穎而出。相較于傳統的新聞標題擬定形式,長句子的表述更加新鮮,同時在標題擬定過程中,對標點符號合理進行運用,也能夠有效提升對用戶的吸引力。
信息化時代加劇了互聯網的競爭,傳統媒體經過多年的發展,知名度和影響力是現代網絡媒體所不可比擬的,但是在新形勢下,網絡媒體高速的傳播特征帶來了更加可觀的流量,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沖擊。因此,為了更好地吸引用戶,新聞導語的寫作方法也要及時變更,基于互聯網思維,新聞導語更加傾向于故事化,這種創作形式是對用戶的需求進行分析后形成的。故事化的導語通過巧設懸念,對事件內容進行留白,削減了新聞報道本身的嚴肅性,可增強新聞報道的感染力,進而獲得更多用戶的認可。
傳統媒體傳播的方式和速度與新興媒體具有較大的差距,對于以往的新聞報道形式而言,用戶接收到的信息全部都是一致的,具有一定的限制性,與用戶多樣化的需求難以精準匹配。在新聞與網絡傳播融合的過程中,新聞內容的投放更加精準化,多個平臺對同一新聞內容的報道具有不同的見解,可以引發用戶進行更加深刻的思考,受眾群體可以根據內容對比,選擇自己喜歡的平臺進行新聞瀏覽,其自主性增強,個性化的需求也更加容易被滿足。
網絡傳播不斷發展為新聞行業帶來了巨大動力,但是由于市場競爭逐漸加劇,出現的平臺更加多樣,其內容質量不能得到確保。因此,應增強新聞的嚴肅性,不斷完善相關規定,使得新聞與網絡傳播的融合日趨規范化。縱觀當前新聞市場,新聞報道內容中網絡用詞的比例大幅度降低,新聞寫作語言更加強調用詞精準,報道更加貼近事實本身,文章的可讀性更強。全媒體平臺下的新聞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信息傳播的效率也得到的明顯提高,客觀上促進了行業的穩定持續發展,共同促進新聞媒體行業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在信息化時代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運用新媒體可以使信息流通的速度加快傳播范圍迅速擴大,傳統媒體無法與之相比。站在用戶的角度進行分析,對大部分新聞報道的背景均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新聞背景描述的過程中,無須大篇幅進行贅述,否則會嚴重影響用戶的閱讀效果。將新聞背景穿插到正文中,并對背景介紹的占比進行合理把握,力求做到精簡化,使得行文結構清晰,可以使整個新聞報道更加具有立體性,其邏輯性也能夠得到增強。面對時下不同用戶的多樣化需求,在新聞背景描述的過程中還要做好用戶反饋數據分析[2]。
在互聯網的視域下,新聞的生產和創作因為對網絡技術手段的高效利用而變得十分便捷,一方面給新聞工作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也為受眾帶來了很大便利。根據事件的類型和大小可以將新聞內容規整到不同范圍,報道內容的長短也具有明確的要求,對于一些引發社會強烈關注的重大新聞事件,網絡媒體需深入了解事件發生的背景,并根據事件的進展對其背景內容進行一定的滲透,這樣持續跟進的形式,有利于用戶對事件更加了解。
在互聯網思維下,新聞與網絡傳播融合發展使得其與受眾的交互性增強,這種特征集中體現在新聞結語方面,用設置疑問或反問的形式代替以往冗雜的論述,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強新聞的正向傳播效果。與傳統的新聞傳播形式相比,網絡傳播反饋的速度更為迅速,實時性更強,與用戶的互動率也達到了新的高度。用戶基于新聞結語的內容進行評論,媒體對用戶的評論進行反饋這種雙向交互的方式,能夠拉近用戶與媒體之間的距離,可獲得大范圍受眾的支持。
通過對近幾年的新聞與網絡傳媒平臺的新聞數據進行整合分析可以發現,新聞結語位置的語句描述日益精簡化,這也就意味著用戶可直接找準新聞反饋的核心內容。網絡環境中的新聞報道不再像傳統的新聞報道形式那樣具有較強的連貫性和嚴肅性,新聞內容結構的變化,能夠對其中心要點進行精準刻畫和升華,使得用戶在瀏覽期間能夠獲得更加新鮮的體驗感,通過提升新聞行業的服務水平,進一步滿足新時代市場對新聞資訊的需求。
在互聯網思維下,為增強新聞報道的影響力,需要從豐富新聞傳播的渠道入手。當前多樣化的信息技術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入市場,人們可獲取信息的渠道越發多樣化,為了促使不同平臺能夠協同發展,新聞行業應積極向數字化方向轉型,打破固有思維的限制,進一步對現有資源進行整合,并找準自身的定位,通過使用不同網絡傳播客戶端,借助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對受眾進行新聞內容的精準推送,從根本上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在增強用戶的黏性、提高新聞影響力的同時,能夠直接促進行業經濟效益增長,為行業持續長期穩定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在網絡傳播平臺日漸高度發展的趨勢下,越來越多的新聞工作者提升了對信息化技術應用的重視程度,為全面增強新聞報道內容的影響力,在媒體平臺開拓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其覆蓋范圍的廣度與深度。新聞行業需要在多個平臺建立自己的官方賬號,對國家政策和社會事件要提高重視程度,通過加強宣傳提升平臺本身的傳播動力,同時通過優化文章內容獲得更多受眾的認可。在新聞制作方面需要大量運用剪輯和制圖等技術手段,對新聞事件中的圖片和視頻進行加工,進而滿足受眾群體的感官體驗。除此之外,新聞從業者還要做好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對傳統媒體積淀的資源進行利用,以進一步促進業務發展。
當前,新興媒體的涌現受到了社會受眾的廣泛支持,這是基于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下所產生的結果。傳統新聞媒體雖然具有多年的發展積淀,但是仍然需要改善傳播的思維,與網絡傳媒融合才能促進其平穩健康發展,不會因為新興媒體沖擊的影響而被市場淘汰。通過創新新聞發展機制,完善新聞傳播形式,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多個方面的新聞內容,能夠有效提高傳播的效果,同時在二者融合的過程中,還要做好宣傳工作,注重樹立符合自身發展方向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受眾群體對本行業加強關注[3]。
在新聞與網絡傳播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傳統的媒體平臺需要對新媒體平臺采取開放包容與借鑒的態度,不過最重要的依舊是契合時代發展主題,符合市場不同用戶的需求。借助信息化、現代化的技術提高新聞行業的服務水平,在多個不同的平臺進行信息發布與傳播,其影響范圍會進一步擴大。基于不同平臺的不同特征,在新聞內容上要做好把關。以新浪微博為例,其娛樂性傾向較強,新聞報道的范疇可以以社會趣事、綜藝娛樂等為主,如果在該平臺對國家大事、國家政策進行報道,產生的效果可能會有偏差。
新聞與網絡傳媒傳播技術對新聞傳播的效率具有極大的影響。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要不斷引進新技術,積極地進行行業升級與轉型,一方面要增強新聞自身的承載能力,優化新聞傳播方式;另一方面要提升新聞內容的交互性,把新聞傳播的速度提升到新的高度,以契合互聯網傳播平臺發展的趨勢,進一步推動行業整體影響力不斷擴大。當前,新聞與網絡傳播的融合還不夠深入,對各種現實性因素考慮得不全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為了增強新聞的影響力,要積極改良傳統的單一報道形式,可借助網絡直播或者是短視頻進行新聞內容的傳播,使得用戶能夠更加快速、直觀地了解新聞事件的詳情,以自身經驗和直覺為基礎進而觸發獨特的見解。同時,還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的手段進行新聞傳播,將VR技術應用其中,以增強新聞傳播的科技感與時代感,用戶在獲取信息的過程中能夠獲得更加新鮮的體驗。當新聞創作內容與傳播形式的改良符合當前大部分受眾的喜好與品位時,才能更加有效地打破傳統固有模式的限制。
新聞與網絡媒體能夠深度融合的基礎是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網絡媒體的高速度以及交互性與新時代發展的趨勢相符合,雖然給各行各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沖擊,但同時也為傳統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機遇。緊跟互聯網發展的趨勢,進行新聞與網絡傳播的革新,能有效增強新聞傳播的時效性、廣泛性與互動性,在保證新聞真實性的基礎上以用戶需求為導向,調整新聞五大要素的結構,能夠快速推動新聞媒體成功轉型。
基于互聯網思維,新聞媒體在進行新聞傳播時,如果沒有進行內容和形式的創新會直接影響其傳播效果。在信息爆炸的當前,新聞內容發布之前,相關從業者必須要深入進行市場調研,了解時下受眾群體多樣化的需求,并以此為基礎對業務發展的方向進行調整,以增強內容與市場的契合性。在此背景下,通過新聞內容的優化與傳播機制的轉變,所創作出的新聞節目質量會進一步得到提升,對用戶的吸引力會增強,能夠有效提升用戶的忠誠度。在新聞報道立意方面,網絡傳播平臺需要找準不同新聞內容的切入點,以獨到的描述方式,為用戶帶來不同的感悟,這樣才能有效提升新聞報道的傳播效果[4]。
新時期網絡傳播平臺對現代化信息技術的依賴性逐漸增強,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也越發多樣化,如何能夠在多元化的平臺下提升受眾群體的認可度,是新聞行業需要持續思考的關鍵問題。在傳統新聞報道與網絡傳播融合的過程中,要站在用戶的角度對內容進行刻畫,堅持用戶體驗感至上的原則,通過借助大數據的分析成果,對不同用戶推送其所喜歡的內容。這樣有針對性的推動形式不但能夠給用戶帶來更大的滿足感,而且還能夠有效促進新聞與網絡媒體的融合,精準推送對應內容,使得互聯網技術的優勢更加凸顯,進而可使得行業發展煥發新的生機。
新聞工作者的綜合素養對新聞質量會產生直接影響,專業性的人才可以為傳統新聞媒體的轉型提供建設性意見,進而助力新聞媒體有效發展。在互聯網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新聞與網絡傳播融合的趨勢已經日趨深化。因此,在從業人員的招聘與培養上要加大重視力度,使其具備正面的思維導向,能夠基于新聞實際情況進行報道,同時還需要提升其新聞敏感度,能夠時刻關注社會事件,以便于增強新聞的時效性。
在人才選拔方面,要求新聞工作者需要專業對口,亦或是具有一定的從業經驗,經過考核確定其專業水準沒有問題后,才能夠進入本行業工作。在新聞內容素材選擇、內容策劃、報道核心與受眾互動等方面均需要有話可講,保證其所報道的新聞能夠滿足不同用戶多樣化的需求,以穩固網絡傳播平臺在行業競爭中的地位。在創作期間,必須要深入實地對新聞內容的真實性進行考察,要保證報道的客觀性,同時需具有獨特的見解,以個性化的方式對內容進行深度解讀,獲得受眾群體的認可[5]。
在人才培養方面,要求新聞工作者需要有不斷學習進取的態度。一方面能夠主動積極地參與培訓,另一方面能夠通過利用互聯網等形式進行自我提升。新聞這一領域要求從業者具備較高的敏感度,要求相關的工作人員需時刻關注國家政策變化,需要具有良好的政治見解,能夠與時俱進,堅持正確的輿論引導。在互聯網思維下,多種網絡媒體興起,為保證新聞的基本特性得以發揮,從業者需要熟悉各種智能平臺的運用方式,對新聞內容進一步進行完善,從而增強新聞傳播方式的質感。
在互聯網不斷發展的視域下,將傳統的新聞與網絡傳播有效融合是提升新聞傳播效果最佳的途徑之一。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增強了新聞傳播的時效性、互動性,充分地利用移動互聯網的優勢,能夠提升新聞質量,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加強互動,還能調動其參與的積極性,為網絡傳播平臺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同時多種社會資源得到了全面匯總,可實現全媒體平臺的互利共贏,有利于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