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遵義市第四初級中學 付 靜
近年來,古詩詞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占比逐年提高,充分表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在初中教育中的重要意義。毋庸置疑,古詩詞對初中學生語言素質的提高、人生觀的建立和文化審美的培養都具有難以取代的意義,所以關于古詩詞課堂教學現狀及課堂教學改革的新路徑探討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詳細分析了目前我國初中語文課古詩詞教學現狀,以幫助各教育工作者找出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模式的弊端,并探尋出創新的教學路徑,查漏補缺,從而推動國內初中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水平進一步提升。
古詩詞指的是具有特定寫作格式和押韻的文體,是中華民族獨特的一項燦爛文明,其體裁豐富、風格多樣,給人以美的享受。數千年以來,古詩詞堪稱我國傳統文化中一顆顆熠熠生輝的珍珠。學好古詩詞不僅可以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而且可以提升審美能力,陶冶情操。所以,古詩詞教學在語文教育中一直是非常關鍵的組成部分,特別是在初中階段,教師也會展開對古詩詞的深入學習,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古詩詞。
中國古詩詞有自己的節奏和風格,這使我們能夠在古詩中欣賞到中國語言的美。古詩詞所蘊含的意義不僅包括詞語本身,還包括雋永深刻的內涵,可以引導學生了解詞語中的文化和歷史背景。無論是山水詩、敘事詩還是告別詩,都能引導學生擺脫時代的桎梏,重新認識當時的文化歷史背景。因此,學習古詩詞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的內涵,鍛煉其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其更好地成長。古詩詞是中國古老的文化體裁,具有重大的歷史文化意義。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所學習的古詩詞大多是文壇名人的代表作,有利于增加學生知識素材的積累。在初中語文課程中,古詩詞占據了較大比例,一直是初中語文課程教學的重點所在。但是,目前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如課堂教學程序化或應試化。
古詩詞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積累相應的文字材料,進而提高寫作水平。就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古詩詞逐漸被遺忘。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國,古詩詞作為經典的文學內容,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需要傳承。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開展古詩詞教學,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夠對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傳承,促進學生道德水平的提升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品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目前,部分教師仍然比較傾向于應試化教學,古詩詞教學的應試化現象也在所難免。在初中語文傳統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更關注引導學生怎樣處理試卷上涉及的經典古詩詞的一些問題,將教育重心放到如何提高學生的成績上。有的教師直接將經典古詩詞課堂教學改為古詩詞答題套路教學,甚至將經典古詩詞簡化成翻譯教學,完全忽視了古詩詞的內涵意義與文化功能,這些方式無異于本末倒置、買櫝還珠,不僅忽略了對學生的人文熏陶,而且沒有對古詩詞的內涵底蘊加以拓展,長此以往,背離了對中學生開展古詩詞教育的本意,使其喪失了學習古詩詞的濃厚興趣。
目前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大體可以用朗讀、解釋問題、閱讀文章、介紹知識、朗誦全文五大環節概括,這種教學模式是通過大量的前人經驗總結而成,自有其意義,但是單純采用此種課堂教學方式會使初中語文教學逐漸固化,使古詩詞閱讀教學流于形式。課堂套路化與程序化的結果就是使課堂教學單調乏味,不僅使學生喪失了對古詩詞的濃厚興趣,而且導致其思維受到限制。古詩詞獨特的古典美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美學意識,激發其了解我國古代文化的興趣,在語文教學中有著不可忽略的意義。
現如今,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習慣將古詩詞分成多類,再分門別類地告訴學生每類古詩詞會有哪些常見意象,分別代表什么,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刻畫了詩人怎樣的形象。大應試教育背景下,這種格式化的教學固然有用,也可以稱得上是捷徑,但是有多少學生真正從中得到了啟發?又有多少學生覺得古詩詞是如此枯燥,而對其避之不及?現在的古詩詞教學在把學生格式化,而且在思維層面是不可逆的,學生背誦古詩詞更多的是為了不辜負師長的期望和提高分數。文學素養是很重要的,需要自己的熱愛,也需要很好的引路人。學生真正需要的不是一時的成績,而是一顆天真的“文心”。
我國初中語文教科書中的古詩詞大多都是流傳千古的名句,是我國古代文壇上赫赫有名的詩人之作,可以說是中國古詩詞歷史文化的頂流之作,膾炙人口,而且具有極大的歷史文化意義和文學內涵。如果單純地要求學生看懂古詩詞意思就草草了事,無異于丟了西瓜撿了芝麻。教師必須著重介紹古詩詞的寫作歷史背景,將作家當時的生活境遇引入古詩詞本體內容中,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古詩詞本體所要傳達的情感主題。教師也可以從作家經歷、時代背景和創作特點出發,讓學生尋找切入口,進而正確把握古詩詞所要傳達的情感內容。結合古詩詞當時的創作語境,學生可以更好地把握古詩詞總體的情感基礎,正確鑒賞古詩詞的主體情感。
在新課標背景下,學校應該為古詩詞閱讀分配更多的課時,讓學生更加熟悉古詩詞的誦讀方式,將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教師也應該在講授知識的同時,讓學生自己去讀、去感受、去體會。有了自主感悟的過程,相信學生對古詩詞的感受會更深入,更能感受詩詞作者的情懷。
在開展初中古詩詞教學時,教師應該摒棄傳統相對死板的教學模式,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將學生引入古詩詞閱讀教學活動中,而不是單純地讓學生死記硬背。比如,教師可以舉辦經典古詩詞誦讀等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積極主動地投入古詩詞閱讀教學活動中的同時,利用寓教于樂的方法鞏固學生對古詩詞閱讀的印象,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此外,教師需要注意營造古詩詞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進一步掌握古詩詞,產生更強烈的讀書興趣。近年來,中央電視臺播放了許多關于古詩詞教學的綜藝節目,足以見我國對古詩詞教學的重視。而此類綜藝節目,如《中華好詩歌》《中國詩詞大會》等都可以成為初中語文教師極好的課堂素材。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節目,使學生感受古詩詞的妙處所在,還可以利用“飛花令”等欄目中的小游戲,促使學生更主動地投入古詩詞的課堂教學中。
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有限,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方式,營造一種仿古的文學情境,并引導學生沉浸其中,在情境中學習古詩詞所傳達的情意主題。情境教學法既可以將古詩詞中所描寫的情景活靈活現地展示在學生眼前,也可以借助歌聲和畫面表現,使學生以最直觀的方式體會古詩詞內容。以《夜雨寄北》這首古詩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將每個詩句中所描述的情景以圖畫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然后教師聲情并茂地朗讀,聲畫結合,在迷蒙陰冷的秋夜,巴山瀝瀝細雨,將詩人追思故人的場景畫面栩栩如生地展現。學生沉浸在如此情境中,當然就能發自內心地體會古詩詞本身蘊涵的情意。當學生與古詩詞之間有了情感上的共鳴后,也就能體會到古詩詞的魅力,從而大大提高古詩詞的學習質量。
興趣才是學習的最大動力,沒有興趣何談學習,又如何去了解和發掘中國古詩詞中的美感?如果教師只是將教學大綱里的內容傳遞給學生,學生不會對古詩詞產生感覺,甚至會產生排斥心理。只有引導學生走進詩人敘述的氛圍中,讓其領略到古詩詞的與眾不同,學生才能進行有效的學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有關知識點,讓學生在學習本篇詩詞的同時,復習已經學過的知識,了解自己掌握不牢的內容,從而在課后更積極地尋找相關資料。比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中有這么一段話:“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這里“開軒”二字似乎是很不經意地寫成詩句的,描寫詩人在屋內喝酒或談話,軒窗打開,外景映進戶內,給人以心曠神怡之感。關于這兩句詩,我們特別重視“話桑麻”,所謂“相見無雜言”,不禁讓人聯想到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勾起學生對鄉村味道及勞作生產方式的追憶,仿佛能嗅到場圃上的泥巴味,看見莊稼的生長和收割?!按街仃柸眨賮砭忘S花”,孟浩然也被農莊的生活景象深深吸引,于是在臨走時,向朋友表明要在秋高氣爽的重陽節,再來欣賞黃花。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享受的同時獲得了情感體驗,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教師在課堂中要合理利用幽默詼諧的風格,使學生帶著愉快的心情去接觸課堂,可以利用多媒體或其他的一些游戲項目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介紹《觀滄?!窌r,教師可以從網絡查找一些有關曹操的照片或電視劇視頻,讓學生對曹操有一個簡單了解,然后對文章進行系統解析,其間教師可以通過合理地使用語言以及肢體動作來表現古詩詞所要傳達的情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更好地理解古詩詞蘊藏的含義。
在講授《江雪》這首古詩時,可以從這首詩的作者入手,介紹作者創作這首詩的背景。教師可以先講解自己對作者內心情感的理解,然后讓學生體會并表達自己所理解的古詩詞所表達的“孤獨”情感。在教授《如夢令》時,教師可以通過對比作者前后兩個階段詞作風格的變化,讓學生了解李清照的寫作風格因人生經歷的不同而發生的改變,將情感和色彩的變化更具體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體會作者情感變化對創作中人物情感基調的影響。這種教學方式使古詩詞教學不再晦澀乏味,在培養學生對古詩詞濃厚興趣的同時,提高初中古詩詞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在《咸陽城東樓》情境教學案例中,首先,教師播放一段關于咸陽城東樓風貌的視頻,學生觀看視頻后,教師安排學生討論三分鐘:你從中看到了什么?學生根據討論閱讀后的理解與感受,總結出詩人所表達的情感。其次,教師為學生播放咸陽城東樓的錄像片段,要求學生在六分鐘內用比喻等修辭手法寫一段抒情句式,表達自己的新感受。最后,選擇幾名學生發言,教師并未做過多點評,對新感受與原有感受也未多加辨析。這樣的教學方式以美入境、以境引情、以情啟思、以思促學。
中國古詩詞文體優美,是中華民族古老傳統藝術文化的積淀。作為中國語言教育研究的重要領域,只有積極探索創新的教育途徑才能在初中語文教育上取得長足進步。教師要了解古詩詞教育的重要性和意義,及時發現古詩詞教學中的問題,破而后立,在提高自身素養的同時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