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魁
(遼陽廣播電視臺,遼寧 遼陽 111000)
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傳播站臺想要在行業市場中站穩腳跟,可持續性發展,需要充分發揮播音主持優勢,與時俱進地發展。受傳統觀念影響,電視以及其他站臺播音主持對信息的播放呈現單一、格式化形式,難以滿足目標受眾多元化的需求,無法順應時代的發展,更無法提升同行業地位。播音主持作為新聞傳播的重要一環,想要在眾多同行中穩步發展,新聞內容的質量是重中之重,同時要加強對播音主持專業團隊能力的培養,鼓勵播音主持團隊擁有個性化的傳播形式,豐富新聞傳播方式,給目標受眾帶去不同的體驗,同時充分挖掘信息技術優勢,不斷地改革、創新,從而推動播音主持更好地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全媒體時代的到來令傳統的新聞傳播受到了不小的沖擊,尤其是在新媒體平臺上誕生的創新新聞傳播行業,火速擠占新聞傳播市場,于極短時間內引起社會公眾的注意,當前新媒體新聞傳播成為了主流,傳統的新聞傳播的受眾不斷減少,極大地影響了傳統節目的發展。在全媒體背景下,只有積極地學習先進的新聞傳播發展理念,推動節目進行轉型,才能夠在新的環境下繼續生存和發展。全媒體平臺給新聞傳播提供了便捷的信息傳播平臺,進一步降低了新聞傳播的成本以及預算,有助于推動新聞傳播節目更好地發展。在信息技術背景下,人們對于信息的需求不斷增多、需求類型各不相同,目標受眾變得復雜化,人們接收以及傳播信息的途徑變得多元。在全媒體背景下,依托于大數據平臺,信息的搜集以及二次加工更加便捷,并逐漸形成完善的處理體系,能夠針對社會受眾的不同需求針對性推廣相關的信息,為新聞傳播節目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機遇,能夠為新聞傳播節目提供更加精準的信息,有助于很好地了解目標受眾的需求,從而更好地優化節目內容以及播音主持形式。
當前市場播音題材豐富,播音工作者需要根據不同題材的播音內容適當調整播音的風格以及方式。以新聞傳播以及美食類的播音節目為例:對比能夠很明顯地發現兩檔節目的不同播音主持風格。新聞播音類工作需要保障內容的真實性及準確性,為此社會公眾對新聞傳播類節目普遍只有單一的印象,新聞傳播的特殊性促使其播音風格的嚴肅。而不管是新聞類、美食類或者其他類節目在進行播音過程中主持者需要根據臺本內容適當地調整語速以及語言風格,從而更加凸顯主題。對于美食類節目,在現實播音環節中,播音者需要根據不同的事物、場景進行描述,這是觀眾獲取信息最為直接的方式,有助于觀眾更好地學習地方文化以及美食制作方法。而對于美食節目來說,熱熱鬧鬧的畫面更能體現美食的美味。這時播音者應當用嚴肅的口吻進行描述,相對靈活巧妙的語言能夠帶領觀眾深入了解,為此對主持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聞內容的獲取來自社會生活,新聞傳播的目標受眾是全社會廣大媒體,為了讓社會公眾更好地了解新聞傳播內容,播音主持者應當根據播音內容靈活地變動播音風格,展現自我播音魅力,增強播音主持與社會公眾的親和感,拉近新聞媒體與社會公眾的距離,有效提升社會公眾對播音主持的印象,從而有效提升播音主持節目的收視率,增強在節目在同行業市場的競爭力。同時,在全媒體背景下,信息技術拉近了人們與新聞的距離,大數據為信息的傳播建立了網絡及橋梁,增強播音主持者的語言藝術魅力能夠打造節目特色,有效抓住目標受眾的眼球。
在全媒體背景下新聞的傳播更加迅速,信息的分布更加廣泛,為此新聞內容需要保障真實性,減少新聞傳播的弊端,為社會公眾帶來準確、真實的信息,凈化新聞傳播市場。同時,作為播音主持者在進行播音的過程中應當注重播音語言的精練,減少用語口頭化,充分發揮播音主持專業優勢,使社會公眾能夠更好地理解新聞內容。播音內容并非單一、固定化,為此播音主持者在進行新聞傳播過程中應當融入情感,運用語言藝術,增強社會受眾的體驗感,增強新聞傳播的情感價值。值得注意的是,新聞傳播者并非單一地進行新聞報道,而應當站在客觀的角度,有感情地融合自己的理解,將新聞文字聲情并茂地表達出來,拉進社會受眾與新聞的距離。
得力于信息技術的優勢,現階段人們信息獲取的渠道更加豐富,且信息傳播的形式不斷創新,其中以短視頻最受社會受眾的喜愛,簡短完整的內容以及信息,能夠使社會受眾利用碎片時間進行觀看,社會受眾也可以根據自我的尋求進行信息的檢索,方便了人們獲取信息。同時,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下,對傳統新聞傳播節目來說,社會受眾的快速轉移,并沒有給傳統的節目一些準備時間,傳統節目的收視率不斷下降。在新的環境背景下,與時俱進地發展是前提,而想要有效提升節目的收視率創新新聞傳播形式僅是其中的一環,更為重要的是提升播音主持者的語言藝術魅力,增強播音主持的質量,有效抓住社會受眾的眼球,從而提升節目的收視率。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及網絡的建設,當前播音主持節目內容相較于傳統節目產生了不少的落差。現階段節目中不僅需要播音主持者擁有較好的控場能力,而且要求播音主持者能夠根據節目的變動做出及時的適當的反應,從而滿足觀眾的需求。在全媒體背景下,播音主持節目也要與時俱進,這就要求節目的推廣背后要有一支專業的播音團隊,需要播音人員不斷地自我提升。
現階段,新聞傳播同行業競爭越發激烈,科學與技術為新聞傳播提供了先進的設備作為支持,尤其是在全媒體背景下出現的微博、小紅書、抖音等平臺成為當前新聞傳播的主流,意味著新聞傳播的門檻不斷降低。當前新聞的接收者也可以是新聞的發布者,這對傳統的節目來說造成了不小的壓力。新聞傳播節目豐富,像電視新聞播音內容相對權威。面對新的市場,對傳統的新聞傳播提出了挑戰,播音主持者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勢,將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作為當前的首要任務。同時,作為播音主持者需要自覺吸收新的播音理念,不斷學習知識,提升節目的質量,提高節目的收視率。
在新聞傳播階段,大多受眾信息的獲取處于被動接收的狀態,新聞傳播者與社會公眾很少出現互動。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當前新聞傳播已從受眾時代向用戶時代跨越,互聯網為用戶提供了自我發展的平臺,對于信息的接受以及選擇更加的靈活,用戶不僅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更可以轉換身份成為信息的發布者,新聞傳播的主體更加多元化。相較于傳統新聞傳播行業來說,用戶新聞傳播限制相對較小,這也就在用戶新聞傳播中形成了更具個性化的播音主持節目。
在全媒體背景下,依托于互聯網平臺新聞媒體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同時信息市場對新聞媒體提出了新的挑戰,新聞傳播主體的變化,促使新聞傳播內容更加豐富,為此傳統的播音主持節目想要在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就需要提升新聞傳播內容的質量,增強播音主持的情感。通過對信息市場進行調查,如讀物類播音主持節目中,播音主持的聲音相對機械化,沒有情感的朗讀形成了無形的墻壁,疏遠了聽眾,側面拉開了社會公眾與播音主持的距離,難以將聽眾帶入節目,無法達到更好的新聞傳播效果。
信息技術為新聞采集者提供了相對便捷獲取信息的途徑,信息技術自身的優勢能夠使信息實現實時交互,這為新聞傳播節目提供了優勢。作為新聞報道類節目需要保障信息的時效性,第一時間掌握新聞的動態,為社會公眾展示,有效增強新聞傳播類節目的收視率。而現階段,大多新聞傳播類節目對于信息的獲取并不及時,信息傳播的途徑相對單一,導致信息時效性變差,在同行業新聞傳播類節目中信息傳播的時效性會間接影響用戶對節目的選擇,大多數用戶會選擇信息傳播相對迅速的節目。
在各類節目中播音主持在節目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直接決定用戶的體驗感以及節目的收視率,在面對新的復雜的挑戰中,播音主持工作者需要積極地吸收先進的播音理念,先優秀的播音主持前輩學習,并在實際工作中定期進行工作反思,不斷提升自身播音主持專業能力,為節目的播出提供力量。在播音主持工作中,工作人員應當正確利用播音語言藝術優勢,根據不同的播音節目選擇合適的播音風格,帶來用戶不同的體驗感,從而給用戶留下良好的印象。同時,播音主持者在進行新聞報道的過程中需要作為選詞正確恰當,保證語句的通順及連貫性,避免發生播音錯誤,保障新聞傳播檔節目的形象。
在全媒體時代,想要有效提升新聞傳播節目的質量,需要強化播音主持團隊力量,同時應當建立健全播音主持管理機制,進一步規范約束播音主持工作,促使播音主持工作者更好地發展。播音主持管理機制的建立需要從多方面出發,貼合節目播放類型,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良好的播音主持管理基礎,才能夠保障播音主持長期穩定的發展,為進一步推動播音主持朝著新高度發展提供驅動力。為此,在播音支持管理機制的實施過程中,需要相關管理監督部門進行實際的監督及管理,加快各項管理機制的落地及實施,全面貫徹落實新聞傳播工作中,推動播音主持節目更好地發展。另外,為有效調動播音主持者工作的積極性,傳播節目組可以制定獎懲措施,明確劃分獎懲標準,使播音主持者明確自身的職責,激發播音工作者的積極性。
現階段,節目種類豐富,用戶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節目,而不同類型的節目對播音支持者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以體育類的節目為例,往往需要播音主持者能夠根據比賽場地的實時狀況進行播音,十分考驗播音主持者的隨機應變能力。同時,當比賽場地中出現比賽結果或者其他關鍵信息,需要主持者以飽滿情感進行播音,有效調動賽場的觀眾,并對賽場的狀況進行解說。為此,在進行播音主持的過程中,需要播音主持者根據不同的節目特色,調節自身播音語言藝術,并不斷在節目中探索適合自己的播音風格,充分發揮播音藝術魅力,有效吸引觀眾。另外,播音主持者對于播音形式可以適當進行創新,堅持學科創新的原則,打造獨具特色的播音藝術,為有效提升節目的質量以及收視率貢獻自身的力量。
傳統模式下的新聞傳播節目中,大多播音主持者擁有專業的播音能力以及職業素養,對于新聞的報道以及傳播相對嚴肅化,眾多播音主持節目如出一家,皆是單一、莊重的播音風格,相對于新聞的傳播來說能夠有效體現新聞類廣播的權威性,而對于社會公眾來說,新聞信息相對嚴肅,新聞色彩單一,難以長期引起用戶的關注以及興趣。在全媒體背景下,想要推動新聞傳播節目更好地發展,并在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長期健康地發展,需要積極地轉變傳統的播音主持模式,優化播音主持內容,改革創新播音主持風格,進行市場調研,根據實際信息豐富節目的內容,為社會公眾提供多元化地選擇,有效滿足社會公眾的需求。同時依托于互聯網,播音主持人員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勢,打破傳統新聞傳播的壁壘,與社會公眾進行互動,增強社會公眾的體驗感,打造節目良好形象。
在全媒體背景下,新聞傳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及挑戰,想要在新的環境中生存下去,需要重新定位節目,結合自身優勢制定科學的方案迎接挑戰。文字是新聞傳播者進行信息整合的主要途徑,在進行播音過程中,播音主持者能夠令枯燥、單一的文字擁有靈魂,播音主持者通過閱讀文字結合適合的情感進行播音,一方面能夠充分發揮播音主持者專業優勢,一方面富有情感的播音能夠令觀眾身臨其境,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有效抓住觀眾的目光,為后期將觀眾培養成忠誠觀眾提供基礎。想要增強新聞傳播內容的感情,需要播音主持者充分熱愛崗位,能夠以飽滿的精神狀態面對聽眾,擁有較高的服務意識。同時,播音主持者需要積極地了解當前社會公眾所喜愛的播音方向以及信息的需求,不斷在播音主持中探索適合自己的播音方式。另外,播音主持者需要不斷提升自身語言藝術能力水平,增強練習,能夠根據新聞傳播內容表達出合適的情感,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及穿透力。
綜上所述,在全媒體背景下為傳統播音主持帶來了新的機遇,創造了新的發展平臺。面對新的環境,播音主持者需要吸收先進的播音理念,積極地向優秀前輩學習,不斷探索適合自身及節目的播音風格,增強播音主持的情感,促進播音主持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