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鶴,王妍,張景怡
(沈陽城市建設學院,遼寧沈陽 110000)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要制訂具有針對性的培養方案,并把地區特色和學校特點都融入培養方案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把專業基礎課程作為根本,充分發揮工程應用課程的主導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才能讓本專業的學生擁有創新思維,才能為社會培養符合市場發展需求、專業基礎知識牢固、實踐能力強的人才。
據調查,沈陽城市建筑學院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的一九級畢業生有47人,有20人是地下方向,另外27人則是地上方向。學校要求學生要在實習的四個月里完成所有的教學計劃。由于實習教學的時間比較集中,且學生數量比較多,所以很難集中開展實習,整體的操作難度較大,只有小部分企業有這樣的接待能力,能夠容納大規模的學生。如果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采取分班輪流制,但這種實習方式會阻礙教學計劃的開展,延長實習時間。這種分班輪流的方法更會阻礙企業的正常生產活動,所以大部分企業都不會接受這種方式。
即使是小型的路橋項目也需要以年為單位才能完工,但學校的實習時間只有四個月,所以學生在實習時只能參與到企業施工的某個環節中,學生只能了解分項工程的開展情況,不可能從工程開始一直參與到工程結束。由于學生無法參與施工的全過程,所以不了解工程全貌,這種實習方式類似于走馬觀花,學生無法學習到完整的實踐內容,能夠了解到的知識也比較少。因此,部分學生認為這種方式學習到的內容比較淺顯,可參與度較低,學生也就失去了參與實習的積極性。
實習考評體系是否科學也會影響到實習的效果。從當前已經應用的實習考評體系來看,實習考評體系存在評定標準不科學、不客觀的問題。大部分實習考評體系只能夠根據學生的實習報告或出勤表來評定學生的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實習過程,所以在方式方法上不夠公平。
目前,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的實習僅限于現場的專業實習,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掌握不深,對于整體的工程形態也沒有一個整體的認識。一個完整的項目工程是由多個分項工程共同組合在一起的,學生很難看到施工的全過程,也不能參與到施工的全過程中,這就會影響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如果在校內借助三維仿真實訓平臺并引入行業的高新技術,就能給學生再現真實的施工環境,這樣能夠營造濃厚的職業氛圍,讓學生在濃厚的職業氛圍中完成實習。因此,筆者建議學校可以建立屬于本專業的三維仿真實訓平臺[1]。
三維仿真實訓平臺能夠打造線上實習的模式,學生的實習就不會受到成本、場地等多方面的限制。三維仿真實訓平臺可以把學生無法參與的施工環節或是觀看不全面的施工過程以現場直播的方式呈現出來,也可以整理相關的資料、圖片、視頻等內容為學生制作在線視頻。利用三維仿真實訓平臺能夠推動學生的線下學習,輔助學生現場實習,也能幫助教師重現經典的工程現場,幫助學校解決實習經費高、成本高等問題。學生在線上學習的過程中,也能間接地提升動手能力,這也為專業實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借助三維仿真實訓平臺還能解決學生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當前,有很多企業都研發了這種實訓平臺,解決了實習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取得了理想的實習效果。本學院也可以積極建設這種仿真平臺,并在此基礎上推出安全體驗館、實體比例模型等不同的教學實訓場景,把整個施工現場的實習活動劃分為不同的版塊,如:道路工程、橋涵工程等。教師只需要分版塊講解、演示實習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線上交互式操作、對學生開展實訓考核即可。學生通過操作三維仿真實訓平臺,能夠身臨其境地學習工程的各種工序。三維仿真實訓平臺的三個模塊有很多優勢。
1.道橋工程識圖。該模塊包含了非常多的構件模型,能夠構成完整的T型橋梁。學生可以以任務單的形式選擇知識點,每一張圖紙都有相對應的模型,方便學生360度查看。道橋工程識圖包含了立面圖、側面圖、平面圖識讀、橋臺構造、空心板構造以及承臺構造圖識讀等。
2.橋涵工程。該模塊包含了以拱橋為代表的六種橋型構造,涉及了44個與梁橋相關的知識點、具體的工藝講解等內容。演示梁橋施工會使用到四個模塊,如構造識圖、場景漫游以及試驗檢測等。
3.道路工程。該模塊涉及了33個具體的工藝講解,如一般路基工程、排水工程以及特殊路基工程等。為了滿足實際的實習需求,該系統還建立了四個模塊,如資源庫、工藝庫等。
在設置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的專業課程時,學校要科學地選定選修課以及專業必修課,突出教學的寬口徑特點,這樣才能培養出既統一又有多樣性的人才。這種新的課程結構體系是指:學校要在已有必修課的基礎上,引入一些特色課程,并以模塊式的方式呈現。這樣能使學生開闊視野,提升專業能力,也能夠培養出復合型人才[2]。學生能在學習必修課程以及一些特色課程時,接觸到更加豐富的專業知識,提升專業能力,能夠成為復合型人才。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的基本專業課程包括橋梁工程、結構、力學等課程。學生通過學習這些課程能掌握與力學、工程技術、數學相關的基礎理論,還能夠接觸到與經濟管理、人文社會科學相關的知識。
但如果學生只學習專業課程,學生將無法游刃有余地從事交通規劃、城市施工等工作,因為專業課程依然無法滿足這些崗位的需求,所以學校還要開發一些特色課程,這樣才能夠建立寬口徑的培養模式。特色課程又分為實踐課程和理論課程。在選擇理論課程時,學校要考慮到學生的就業方向和學校的區域特點,如:本校區位于遼寧沈陽,這里冬季較為寒冷,所以學校可以朝著寒冷地區結構設計和施工這些方面進行課程開發,為學生講解寒冷地區的混凝土工程的開展、設計特點,讓學生了解凍土相關的知識。沈陽城市建設學院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在畢業后大都選擇留在東北地區工作,所以讓他們學習寒冷地區的結構設計知識有利于他們的就業選擇。學校設置了與寒冷地區的橋梁、道路病害預防相關的課程。到了冬季,學校可以直接組織學生調查成橋病害,學生根據實際的病害情況劃分類型,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治理方案。這種方式能讓學生親自看到寒冷地區的道路以及橋梁病害,并通過自己的行動開展治理工作,總結實踐經驗,提升實踐能力。
傳統教學觀念中,由于理論課程進度的需要,教師會占用大量的時間來講解理論知識,為了控制整體的教學時間,實驗課程的時間必然會被縮短。對于一些偏向實踐型的課程來說,他們擁有的實踐時間是遠遠不夠的。課時被壓縮,實驗教師的授課內容也就會被壓縮,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動手的機會也就非常少。筆者認為,學校應有側重點地對實踐性強的課程加設實驗課課時。
如Midas、橋梁博士、ANSYS有限元計算軟件等,這些都是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比較常用或者常見到的軟件。但就現實情況來看,很多學校的學生只有在做畢業設計時才會使用到這些軟件,甚至是才開始接觸這些軟件。應用軟件在實踐應用中的機會比較少,學生對這些軟件的應用能力比較低。近年來,很多學校的畢業設計越來越流于形式,畢業設計的質量越來越低,僅通過畢業設計未能提高學生的軟件應用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因此,我校應提前做好準備,將軟件的學習列入平時的教學環節中。
1.實習環節
在實習環節,教師要先利用視頻、軟件讓學生接觸工程,把相關的工程引進課堂,之后再帶領學生到實際的工程現場參觀。學生在擁有了最基本的工程常識后,在工程現場參觀也會變得更加順利。教師也可以利用暑假及大四上學期的時間讓學生直接參與各個施工環節的實踐操作[3]。
2.設計環節
無論是課程設計還是畢業設計都非常重要。畢業設計要求真題真做,學生必須使用真實的工程參數,遵循工程的要求完成設計。在畢業設計開始前,教師要根據工程師的基本要求組織學生開展訓練。教師在課程設計時可以使用一些假定參數,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設計內容時熟悉步驟、掌握設計方法。
3.創新實踐
創新實踐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即大學生創新訓練、路線三維可視化設計以及創新課程實訓。近幾年,本校積極組織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的學生參與全國結構設計大賽,為學生提供了技術創新的實踐機會,讓學生通過團隊協作共同完成比賽。這個過程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口頭表達、團隊協作以及動手能力。
4.技術應用實踐
沈陽城市建設學院的實訓有多重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實訓課的核心,實訓課會給學生提供提前訓練的機會,讓學生提前成為一名合格的工程師。在開展工程實踐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把已學到的專業知識綜合利用起來,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提升自身的知識應用能力。學校在設置實訓課程時,不能只針對大四的學生,還要把實訓課開到大一、大二的課程中去,讓學生從做中學、從學中做。
我校近一年已經與上海五建集團東北公司簽訂了長期的校企合作協議,落實了學生實習和就業等多方面問題,而且還與北京城建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遼寧北方建筑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大連常瑞集團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確定了實習崗位的落實,并在這些企業建立了人力資源培養基地。學生能夠在這些公司實習、積累豐富的實習經驗、開闊視野、更能夠把自己的一些創新性想法落在實際上。
沈陽城市建筑學院的實習時間主要安排在大四學年,整個實習時間不超過四個月,存在著實習時間短、監督工作不到位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可以根據學生每學期的課程安排增加實習時間,盡量避開學生的考研期以及找工作期,這樣才不會影響學生正常畢業。與此同時,學校也應當完善當前的考核制度,不能只把實習證明、總結以及日記當作主要的考核內容,還要把考核落實到實習的全過程中。學校要提升對實習答辯的重視力度,嚴格禁止實習證明造假的行為,還要設置一定的懲罰措施來懲罰成績不合格的學生,這樣才能讓更多的學生開始重視學習。
專業教師要為學生指定實習道路,確定道路的起始,引導學生分小組使用GNSS-RTK+全站儀完成測繪并生成比例為1:2000的帶狀地形圖。在測量的過程中,GNSS-RTK 負責測量主要部分,全站儀負責補測。樹木較多的地方衛星信號比較差,所以GNSS-RTK+在使用時會出現測繪不全面的情況,這就需要發揮全站儀的作用。在得到所有的測量數據后,就可以利用CASS7.0軟件繪圖。在計算逐樁坐標表時,教師要鼓勵學生使用道路曲線、程序以及CAD軟件,并把坐標導入到相關的儀器中,完成數據采集。
在測繪工程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出統一的坐標系,學生則需要把道路中邊線坐標計算出來,并在這個過程中編制出EXCEL程序表格。在驗證取件成果時,教師要利用CAD系統、道路曲線計算程序進行驗證,之后再引導學生使用無線傳輸技術。這種方式能讓學生掌握將計算機技術和現代測繪放樣技術結合在一起的方法。曲線計算坐標生成后就可以發送給全站儀,這樣就能實現直接無線傳輸放樣數據,不會出現傳輸上的誤差。
在實習效果評價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成績,客觀地評定學生的情況,還要發現學生的特長,引導學生找到興趣點,讓學生客觀地認識自我。效果評價實際上就是一種發展性的教學評價,要想落實效果評價,還需要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在具體評價時,教師要考慮學生各個階段的實習內容、各個階段的評價標準和實習目標,這樣才能選擇最合適的評價方法。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把表現性評價理念全方位地滲透進評價中,重點評價學生是否能夠利用已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也就是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近幾年,本校越來越重視實踐教學,本系的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也進行了實踐教學的改革,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該如何做好專業定位”“如何確定人才培養模式”等。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在調整實踐教學體系的過程中,要把工程教育的專業認證當作主要的發展方向,創新實習以及設計等多個方面的內容,注重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并面向國際培養創新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