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深圳市國電科技通信有限公司,北京 102200)
高新技術企業不僅可以獲得稅收優待,而且可以獲得風險投資機構和金融機構的資金流,因此高新技術企業應當充分利用自身的綜合優勢,更好地在市場中立足。而高新技術企業加強戰略成本管理,不僅可以減少企業各環節的資金投入,而且可以使企業運用自有資金應對各種市場風險,提高風險應對能力。高新技術企業在開展成本管理時,應當根據自身的實際經營特點選擇合適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成本管理體系,規范各環節的成本管理行為,有效降低成本,推動自身穩定發展。
戰略成本管理,實質上指的是企業將一系列成本管理活動與自身的發展戰略有機結合,其基本思想理念就是將成本管理工作上升到戰略層面,并積極探索和尋求持續降低企業成本費用的最佳路徑[1]72。戰略成本管理具有以下特點。
企業成立之初,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經濟效益,維持長久經營,實現可持續發展,而開展成本管理則是企業實現預期目標的一種方式。企業不僅應當對全過程成本要素進行管控,還應當正確認識成本管理在企業戰略實施過程中的重要意義,將其作為企業長久的管理策略。同時,企業還要將成本管理納入整體戰略管理體系,建立成本管理長效機制,嚴格約束內部各部門的行為,進而使自身在行業競爭中取得一定的優勢[1]72。
戰略成本管理具有全局性特征,在開展具體的成本管理工作時,企業要處理好自身與內外部環境之間的關系,樹立全局觀。需要制定適合企業長期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成本管理目標,在具體的執行和實施過程中,不僅要高效管控企業內部價值鏈,而且還要關注企業的外部經營環境,分析競爭對手和行業整體發展前景,始終從全局出發,分析和解決成本管理中的各種問題。
戰略成本管理的最終目的是幫助企業更好地適應市場環境,在行業競爭中取勝,并且以成本優勢搶占更多的市場資源,因此企業應當重點關注自身的競爭優勢,將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作為長期發展目標。將增強自身競爭優勢作為重要目標,可以使企業明確成本管理對自身經營發展的具體影響,樹立競爭意識,摒棄只重視眼前利益而進行短期成本控制的做法。
企業不僅要在事后管控成本費用,更應當重視前期的成本控制。企業應當在戰略制定階段及研發階段明確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高新技術企業應當重點培育特色產品,關注核心業務,重視增強核心競爭力,追求內部資產利用率最大化。企業還可以分析產品價值鏈,在了解產品和競爭對手價值鏈的基礎上,調整經營方向,進一步明確戰略發展方向。
高新技術企業可以重點關注高新產品整個橫向的價值鏈流程,分析產品全生命周期內產生的各種成本,不僅要著眼于企業為了維持日常經營付出的勞動和人力資源成本等,還需要關注產品價值鏈中的各種資源損耗,如相關流程中耗費的人力、物力等。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高新技術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重點都是有效控制成本支出,使企業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成本競爭優勢。
高新技術企業產品更新換代較快,企業應當做好市場調研工作,洞悉市場變化規律,將成本管理上升到企業戰略層面,風控部門在前期要注重風險識別和評估,在戰略執行落地時應當對風險進行全過程管控,以降低經濟損失[2]。而且高新技術企業相較于傳統企業,經營活動存在較強的不確定性。高新技術企業應當基于自身整體戰略,總結和分析企業各項經營活動及縱向發展路線,從而制定科學的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成本管理措施,最終獲得投資者及客戶的信任和支持,降低風險,實現可持續發展。
1.以客戶需求為導向
企業只有在產品質量、服務質量、使用效果上下功夫,才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高新技術企業應當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時刻關注客戶需求的變化,將客戶滿意作為開展工作的準繩和目標,最終獲得客戶的認可,實現良性發展。這種成本管理模式的關鍵在于滿足客戶需求,高新技術企業只有滿足客戶需求,奠定堅實的客戶基礎,才可以持續盈利。
2.質量成本管理模式
質量成本管理模式內涵豐富,既適用于有形的產品,又適用于無形的勞務,如服務質量,其必須隨著企業的發展不斷更新和豐富自身內容。質量成本直接服務于企業資本增值盈利,可以及時反映企業的成本支出情況,權衡市場競爭、客戶需求和企業獲利之間的關系,科學決策[3]。
高新技術產品的質量是企業的第一追求,無論采取何種管理措施都應當將維護產品質量作為首要的工作。若產品質量難以滿足客戶需求,將造成客戶退貨等嚴重的后果,從而損害企業的綜合信譽。高新技術企業應堅持質量成本管理模式,要將產品質量作為重中之重,不用殘次品代替合格產品,避免企業蒙受經濟損失。
3.作業成本管理模式
高新技術企業應當按照各個作業要求大致劃分作業費用,然后找出與其相對應的成本對象并準確核算,以獲得更加準確的成本數據,為企業戰略管理提供數據支持,從而調整和改進企業成本管理方法。但是該模式摻雜的主觀因素較多,對部分作業的識別和劃分也缺乏合理性。另外,這種管理模式的操作較為復雜,需要科學制定作業成本管理制度和實施措施,確保戰略成本管理有效執行。
高新技術企業的日常經營具有高投入性的特點,在研發、產品商品化階段的試驗和推廣、專用設備、售后服務等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技術難度越大,需要投入的資金越多。由此可見,高新技術企業應當嚴格管控產品全生命周期內的成本。研究表明,高新技術企業應當選擇作業成本模式,定期給企業推送各維度的數據信息,這對企業科學定價、流程改進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應用該模式,可以對企業所有環節的成本支出進行監管,從而合理控制開支。
高新技術企業基于戰略管理目標實施成本管理,應將戰略導向作為基本理念,并將其貫穿企業成本管理的全過程,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提供思路。
第一,高新技術企業應當以市場為導向,專注研究市場需求,對獨立制造過程的產品成本進行戰略性管理。在此環節,企業可以選擇某一個先進的成本作為目標成本,如國內同種產品的先進成本、企業內部歷史經營過程中最高的成本控制水平,或根據歷史成本信息與管理方案和對策進行全面測算。
第二,企業應制訂并分解目標成本計劃,明確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將目標管理任務具體落實到個人,使各部門了解自身在成本管理中需要承擔的工作職責,高效執行目標成本計劃,增強成本管理意識。高新技術企業在執行目標成本計劃的同時,還應當明確各項作業所占的成本份額,如高新產品的研發成本、原材料采購及銷售成本等,并加強與上游企業零部件供應商的聯系,找出降低產品總成本的途徑,降低整個產品供應鏈的成本,從而實現共同發展的目標。
高新技術企業應當選擇合適的成本管理模式,以作業成本法為例,高新技術企業應當合理劃分作業中心,并且將目標成本計劃科學分配到各個作業中心,使各作業中心高效完成工作任務。高新技術企業還應當不斷完善成本核算與分析體系,合理確定成本核算對象,按照規范的費用標準劃分所有的成本費用。高新技術企業還應在開展成本管理時選擇科學的成本管理方法,重點關注高新產品的需求、研發成本及銷售成本等,通過精細化管理細化成本核算,并分析各環節的成本要素,全面掌握各環節、各作業中心的具體數據,為落實企業定價系統提供依據,科學指導企業的降本管理活動[4]。
高新技術企業應當不斷健全成本管理體系,規范成本管理流程,監督和約束員工行為,實現戰略成本管理目標。
第一,企業應制定科學的成本核算標準,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明確各項成本費用的標準和界限,如完工產品成本與在產品成本的界限,并做好各項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記錄憑證,制定合理的憑證流程、必要的消耗定額,加強定額管理,建立材料物資的驗收、入庫等制度,執行內部核算價格和內部核算制度[5]。
第二,高新技術企業應當制定和完善成本績效考核體系,加強對企業在建項目動態成本考評機制的監督和管理,通過填寫表格等方式,實時掌握產品全生命周期內的成本及其變動因素,評估成本波動較大的項目和內容,并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尋找成本最低與效益最高的最佳控制節點,從而形成成本控制體系,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的目標。同時,企業還應當制定并督促員工簽訂目標責任書,明確各個部門的工作職責,督促各部門負責人對相關項目實施進度及具體情況嚴加管理并負責,這也有利于企業追責。
此外,高新技術企業還可以采用可視化項目管理辦法,考核并嚴格管控各部門成本管理目標的執行進度和情況,合理規避成本管理中的各種風險。
高新技術企業研發和生產活動中的成本支出較多,企業不僅應當關注重點環節的成本管控工作,而且應當注重價值鏈全過程的成本管理,以提升企業成本管理的整體成效。
第一,研發是高新技術企業產品制造生產全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成本投資較多的一個環節,企業不僅要注重研發成本管控,而且要強調售后環節的成本管理,加強預算管理,明確企業成本管理的總體規劃目標,有效降低全生命周期內的成本。
第二,高新技術企業應當對企業外部的價值鏈進行分析。企業應當全面調查市場環境,根據市場環境分析自身的盈利能力,從而分析和評估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過程,了解產品從生產到投入市場對企業的具體影響。企業應當結合上下游企業的整體情況,將成本效益原則貫穿成本管理的各個環節,整合上下游價值鏈條,作出對企業最有利的決策。企業應當以市場為導向選擇供應商和合作商,選擇最優質的客戶,與其建立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全面降低企業產品價值鏈的成本。
第三,高新技術企業應當通過細化成本核算與分析,核算企業內外價值鏈各個環節的成本費用。例如,企業可以對內部高新產品全生命周期各個環節的成本支出進行全面核算,了解某一高新產品全生命周期內所有成本的構成要素,從而為企業開展產品成本控制工作奠定基礎[6]。
高新技術企業需要將成本管理納入戰略目標,將其作為長期工作,從而形成良好的價格優勢。企業需要充分了解自身的行業經營特點,并且結合實際管理需求,明確適合自身的成本管理模式,并根據整體的發展方向與目標確定企業成本管理的總體目標和具體實施步驟,積極、有序開展實際的成本管理與控制工作。
應當明確企業整體的成本戰略規劃目標,在此基礎上開展精細化成本核算與分析,合理歸集成本費用,并將其與企業內部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價值鏈相結合,尤其要注重研發和售后環節,并建立科學的成本管理績效考核機制,使各部門人員致力于目標成本管理,完成成本管理的任務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