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燕 龐 麗 代不英 林柳云 姚巧燕 曾梓芳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研究及對策——基于W鎮的調查
葉小燕龐麗代不英林柳云姚巧燕曾梓芳
(梧州學院廣西梧州543002)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勞動力人才化培養不僅有利于農村勞動力資源的開發利用,促進農村人才振興,而且有利于帶動農村產業發展,助力農村建設與發展。結合國家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文章分析了農村勞動力人才化培養存在的問題,從教育、經濟、觀念等方面分析原因,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鄉村振興;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對策
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鄉村振興實施戰略,并指出:“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1]。”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不僅需要從人力資源開發剩余勞動力的現狀考慮,還需要通過政府職能推動農村人才開發、建立健全農村人才培養保障機制,以及通過資源整合完善農民培訓教育體系,全面加強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培養,促使鄉村振興健康有序開展。如何合理利用農村剩余勞動力,把農村產業帶動起來,把農村經濟發展起來,以最少的資源對農村發展起到最大的作用,是值得我們不斷地去探索和創新的課題。
“人才是實施鄉村振興的臺柱子”[2],正確協調、合理利用和分配農村人才資源,是當前中國農村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重要課題。實施鄉村振興,既需要吸引更多的精英人才參與到農村建設中,還需要發展本土農村勞動力資源。從舒爾茨人力資本理論來看,鄉村振興的有效推進離不開人才做支撐,農村內部的最大優勢是有一定的勞動力資源基礎,通過對這些人力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將其投入到鄉村振興產業的挖掘和發展中,進而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讓農民們作為主體參與鄉村建設,既有利于加快鄉村振興的進程,又能促進農民的經濟收入提升和拓寬收入渠道,最終實現提高人民幸福感、滿足感的目標。農村勞動力的人才化培養,就是對農村勞動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不僅可以促進農村人才振興,還可以帶動農村產業發展,推動農村的建設發展。
推動農村人才振興,人力資本開發是關鍵,激發農村人才活力、促進人才返鄉創業是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的重要著力點[3]。農村人才振興應通過機制體制改革提高農村人口素質,培養適應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勞動力。農村勞動力通過各種社會專業技術技能培訓,可以為農村建設發展提供管理型、經營型、生產技術型和社會服務型勞動力資源。要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于人才。農村勞動力的人才培訓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證,也是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因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發展迅速,農民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但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造成了城鄉“剪刀差”,即城鄉發展的不均衡[4]。城鄉地區間發展的不平衡日益凸顯,農村農業產業普遍存在科技含量低的問題,因此提高我國農村勞動力的個人素質和專業技能水平,是農村產業發展的關鍵之一。通過對農村勞動力的人才化培養,可以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素質和專業技術技能掌握水平,使其成為能夠掌握現代高新技術的農村農業生產性實用人才。這些實用性人才,可以帶動農村產業多元化發展,開發更多的新興產業,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的收入。
農村建設是我國農村發展的重要基礎項目,農村的建設與發展既是我國發展的重點之一,又是實現國家現代化的關鍵。農村的建設可以為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及發展提供崗位和場地等支持,保障農村勞動力就業有所居,并滿足其就近就業的需求。農村勞動力資源得到進一步的開發和提高,又可以為當地的建設發展提供各類技術技能支持和服務管理人員,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農村建設人才短缺的問題。此外,農村勞動力資源的合理利用,對農村產業具有推動作用,經濟收入水平的提高,能夠改善農村生活條件,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并推動鄉村綠色經濟的建設發展。
為了深入了解和分析W鎮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狀況及面臨的問題,以便進一步提出有效的應對措施,特進行此次問卷調查。本次調查的對象為W鎮的農村勞動力,共發放12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05份,有效問卷率為87.5%,其中被調查女性59人,男性46人。采用SPSS軟件對問卷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2.1 受教育水平偏低,剩余勞動力素質和技能不高
鄉村振興的重點是產業興旺,無論是農業還是其他產業振興和發展都需要充裕的勞動力作為支撐[5],因此,提高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勞動素質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但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W鎮農村地區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員占人口總數的78.35%,高中文化程度人員占人口總數的6.11%,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員占人口總數的3.38%,整體文化素質偏低。勞動力受教育水平的高低對其個人在學習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和提升勞動技能方面有很大程度的影響,也影響著其就業方面的問題,會造成擇業范圍較窄。通過問卷調查發現,由于缺乏專業技能、學歷低、家庭等原因,選擇留在居住地周邊或城鎮工作的人占大部分。
2.2.2 培訓機制不健全,就業穩定性得不到保障
調查W鎮居民對家鄉技能培訓機構的了解,其中27.62%表示對家鄉技能培訓機構完全不了解,有35.24%表示對家鄉技能培訓機構有較少了解,表明相關部門對當地技能培訓機構的宣傳以及落到實處的培訓還有待加強。通過對參加過家鄉職業技能培訓的人員進行調查,發現43.81%的人員表示培訓對自己的幫助效果一般,究其原因,農村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普遍存在目標模糊、內容游離、方式單一、師資匱乏、課程僵化、實踐不足等問題。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企業對員工的要求更高,就需要求職者善于利用周邊的資源不斷進行自我完善和發展,而缺乏完善培訓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就難以達到企業技術崗位的要求,不利于解決就業問題。
2.2.3 政策激勵和宣傳不足,自主創業空間較小
通過調查發現,被調查的村民中82%以上的人表示不太清楚甚至完全不知道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村自主創業政策的了解程度進行調查,只有7.62%表示非常了解,而有35.24%表示有大概的了解,完全不了解農村自主創業政策的占到了27.62%。針對是否愿意在家鄉創業這一問題進行問卷調查,僅有2.86%表示在創業,而不想創業的占了35.24%,想創業但缺乏資金和項目支持的也占了35.24%。在就業途徑方面,大部分選擇自己盲目去找,占64.76%,而通過親戚朋友介紹的占了47.62%。由此可見,相關部門對農村人才創業的政策激勵存在不足,對相關扶持政策的解讀和宣傳力度不夠,因而未能營造出良好開放的人才化培養環境和提供穩定的政策扶持。農村剩余勞動力獲取就業信息的渠道較狹窄,農民對于信息網絡掌握程度低,信息擴散十分有限[6],信息壁壘使農村剩余勞動力難以更好地做出判斷,學以致用,發揮主觀能動性,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村基礎教育薄弱,勞動力素質不高,就業觀念相對滯后,思想較為保守,長遠意識淡薄,喜歡周期短見效快的事物,對人才開發、人才培訓認識不足,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較少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參與人才培訓。成人職業教育不完善,勞動力素質提高緩慢,成人職業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的規模比較小與農村剩余勞動力數量不斷增大的現狀不匹配;教學設備較老化、師資力量較薄弱、先進的培訓深廣度不夠與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的需求不匹配。教育培訓資源不足,資金投入少,培訓內容單一,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體系不健全,難以滿足新型勞動力人才化多樣化培養需求。此外,農村勞動力對自身發展的重視程度較低,沒有把人才化發展放在未來的發展規劃中。
農村居民家庭觀念、鄉土觀念較重,對先進的文化、科技沖擊傳統的鄉土文化比較排斥。大量的研究和實踐表明,農村實用人才開發效果并不理想,農民缺乏參與農村人才開發的熱情[7]。部分存在小農思想,小富即安、樹大招風的思想以及缺乏敢闖敢試的勇氣的人也影響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和就業。再加上政策觀念較弱,對政策的關注、解讀少,不會合理地利用政策給予的優勢加強對自身的投資以及靈活就業或創業,阻礙了鄉村的人才振興。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發展,農村居民對生活的追求也越來越多樣化,農民在追求溫飽生活的同時也更加注重對醫療、教育、娛樂等公共設施的需求。但是農村的整體經濟發展緩慢,農村剩余勞動力數量龐大。農村人口基數大,勞動力數量多,近年來經濟發展追求健康、平穩,農村的務工崗位對農村勞動力的接收、吸納能力有限,無法滿足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需求。同時,培訓與自主創業的政策支持需要大量資金,基層政府很難滿足這一條件,需要來自上級及其他組織的支持。
農村地區勞動力老齡化嚴重,以中年婦女和老年人為主,勞動力主體受教育水平低、年齡偏大,思想觀念較為落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弱,其能力素質和求職技能難以適應當今社會市場對勞動力資源的要求。面對這種情況,可以采用“線上+線下”的技能培訓課程來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地區政府負責培訓課程資金的提供,邀請社會培訓機構開辦提升農村勞動力技能和素質的特色培訓課程,各地區村委會動員農民積極參與技能培訓課程的學習;也可以聯合當地的農業高等院校定期開辦線上特色培訓課程,提高農民對信息資源的獲取能力,從而提高農民的就業競爭力。
現有的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課程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針對培訓課程中的課前培訓準備、課上學習效率、課后反饋追蹤這三個方面解決相應的問題。培訓課程開始前,各村委會干部需要宣傳到位,讓村民理解培訓課程的意義,端正村民們的學習態度,激發村民持續學習的熱情,同時也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做好培訓的后勤組織工作,了解村民的培訓需求意向。課上培訓先向學員宣傳一些培訓成功的例子,提高村民的學習信心,促使村民們認真學習。課后及時進行追蹤反饋,建立培訓成果信息庫及時準確地追蹤村民們通過培訓之后的工作效率,針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整和解決,促使村民能夠有效地運用培訓所學知識和技能,同時也可以及時應對市場的勞動力素質需求變化,針對不同的需求進行新的培訓課程的建設和實施。此外,還要豐富教學情境,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使村民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勞動技能[8]。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與農民群眾緊密相連的橋梁和紐帶,在鄉村振興中起著主心骨的作用[9]。加強農村地區勞動力人才化培養,除了要充分提高對外來高素質人才的吸納力和鼓舞動員本土人才返家鄉創業就業之外,還可以調動鄉村基層黨組織黨員,發揮他們的才干和優勢,使其加入推進鄉村振興建設中。在對農村剩余勞動力進行人才化培養時,政府也要在工資、住房、醫療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為其家人在醫療、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另一方面,政府加大財政資金的投入或者在信貸方面給予一定的減免利息政策等[10]。
重視鄉村振興,加強對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的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強化農村勞動力人才化培養,有利于推進農村人才振興,進而有利于農村產業的開發與發展,帶動農村產業振興,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推動農村建設,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利用,需要提高農民的整體文化素養,提高其發展意識,還需要從多方面探索農村產品發展,尋找發展機遇,也可借助社會組織團體的資源,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有效培養,助力其高質量充分就業,從而提高農民收入,增加農民幸福感。
[1]簡新華,張建偉.從“民工潮”到“民工荒”:農村剩余勞動力有效轉移的制度分析[J].人口研究,2005(2):49-55.
[2]徐姍姍.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的鄉村人才振興研究[J].農業經濟,2021(6):109-110.
[3]本刊編輯部.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J].中國人才,2019(3):6.
[4]袁銀傳,康蘭心.論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產業發展及人才支撐[J].西安財經大學學報,2022,35(1):98-107.
[5]趙楓,雍飛.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研究[J].農業經濟,2022(7):64-66.
[6]高鵬彥,姜晶,李銀正,劉會會.秦安縣花椒產業發展中勞動力短缺的成因及對策分析[J].廣東蠶業,2022,56(3):133-135.
[7]徐東升,徐寧,趙衛紅,等.農村實用人才開發進程中農民參與行為的制約因素分析:基于河北省的實證研究[J].農村經濟,2013(4):107-110.
[8]盧家鋒,唐靜.地方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完善策略[J].梧州學院學報,2021,31(3):91-95.
[9]王向志,王科科.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角色定位[J].梧州學院學報,2021,31(1):50-55.
[10]莫炳巧.農民專業合作社對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作用與分析——以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群富桑蠶專業合作社為例[J].廣東蠶業,2017,51(11):14,19.
10.3969/j.issn.2095-1205.2023.01.44
F323.6;F249.2
A
2095-1205(2023)01-144-04
廣西自治區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勞動力狀況調查——以廣西蒼梧縣旺甫鎮為例”(S202111354147)
葉小燕(1992— ),女,漢族,廣西合浦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地方政府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