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杰 蘇衛兵
以鄉村振興為背景,聚焦產學融合,并培養教師人才隊伍是當前“三農”工作中的延伸部分,也是當前推動鄉村教育發展的重要部分。尤其是我國鄉村地區存在基礎環境差、育才能力薄弱、人才流失嚴重、人才引進困難這些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更應該重視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推動產學融合,并在產學融合的助力下,培養一支鄉村教師人才隊伍。通過人才隊伍的建設,讓鄉村教師人才隊伍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同時為鄉村教育的發展做出貢獻。
鄉村振興一般指的是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 年提出的一項發展戰略,要求始終解決好“三農”問題,將其作為黨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這一戰略要求落實好農村的工作,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農民的主體地位,在新時代背景下全面實現鄉村的振興,全面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產學融合則指的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將生產和教學融合在一起。產學融合的基礎是要求以生產為前提,產學融合則是從生產得到保證之后再進行教學。這一項說的是在產學融合比較成熟的情況下推動學生在其中學習,讓教師在教育中提高教育水平。鄉村振興下的產學融合,指的是在落實鄉村振興任務的過程中要重視農業農村的發展,重視農村生產的發展,在農村生產有所發展、農村振興的情況下推動教學,從具體的生產過程中落實教學任務,并讓教師結合農村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制定教學策略、教學任務等,讓教師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和教學水平。
在鄉村地區,教師數量不足是當前鄉村教師人才培養的困境之一。許多鄉村比較落后,鄉村的年輕人流失是十分嚴重的,并且外出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不愿意再回到本地建設,這就導致鄉村地區的中青年數量急劇減少,留守老人和兒童數量較多。而許多應屆畢業的大學生也不愿意回到鄉村教書育人,這就導致鄉村學校教師的數量嚴重不足。在鄉村地區的學校教育中,一個教師要教的班級眾多,導致教師沒有精力管理眾多的學生,這也會導致鄉村教育質量極差。由此可見,當前鄉村教師的數量是極其不足的,嚴重阻礙著鄉村地區教師人才培養的順利發展。
教師技能薄弱也是當前鄉村教師人才培養的問題之一。許多鄉村教師的年齡較大,他們的教學方法仍然是多年前的教學方法,他們也不能夠順利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會用現代教育技術講課。如這些教師不會流利地使用希沃白板、智慧課堂等現代化的教育軟件。在鄉村一些兼任眾多科目的教師,他們本就不是專業方面的教師,如一些體育教師還要兼上數學課,這就說明農村教師的技能是十分薄弱的。并且農村地區,學校無法招聘到年輕教師,導致農村地區學校的教師老齡化嚴重,這些年紀較大的教師身體素質也逐年下降,他們已經沒有更多的精力來學習新的教學形式,不會運用新的教學手段。由此可見,農村地區教師的教學技能是十分薄弱的。
教師能力提升欠缺也是鄉村地區教師人才培養的問題。許多鄉村教師年齡較大,他們自身已經不愿意再提升自己,當學校有各種培訓時,這類教師不愿意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培訓之中,教師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教學,并沒有意識提高自己的能力。再有就是農村地區資源有限,無法讓所有的教師都按時參與到培訓之中。許多學校的領導為了檢驗教師的學習成果,讓教師寫一些心得體會、思想匯報等,教師也是敷衍了事,并沒有真正去提升自己的技能,也沒有去學習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由此可見,鄉村地區的教師自身的提升意識也是十分欠缺的,而學校的監管又不到位,這就從上到下導致了鄉村地區教師人才培養存在極大的困境。
培訓資源匱乏也是當前鄉村教師人才培養的問題之一。許多鄉村學校的設備、資源等都是十分有限的,無法給每個教師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例如,隨著希沃白板的推廣,許多城市學校已經廣泛地使用希沃白板,但是在鄉村地區,一個學校可能只安裝了一兩臺希沃白板,鄉村教師想要學習白板技術,還需要層層申請,通過反復的審批才能夠借到學校的希沃白板。而教師運用的時間也十分有限,往往只有一兩節課的時間,根本無法完全掌握希沃白板的功能。由此可見,在鄉村地區,教師培訓的資源也是十分匱乏的,導致不能夠保證每個教師的教學需求,這也會影響教師人才隊伍的提升,影響他們對最新技術的掌握。
在鄉村振興下,用產學融合助力教師人才培養,對于鄉村地區師資力量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當鄉村地區產學融合發展之后,能夠吸引人才來到鄉村,一些接受過高等教育甚至是出國留學的學生也愿意回到鄉村,用自己綿薄的力量為鄉村教育的發展做出貢獻。當鄉村振興不斷深入發展之后,在產學融合的助力下越來越多鄉村走出去的大學生也愿意回到自己的家鄉,為家鄉教育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當鄉村地區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之后,鄉村教師的數量自然而然也就提升了,這就促進了鄉村師資力量的發展,能夠為鄉村的教育注入年輕的新的活力,而不再像以往一樣只有年老的教師留在鄉村。通過鄉村振興下的產學融合,鄉村教師的年齡能夠很大程度地降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愿意為鄉村的發展出力。
在鄉村振興下,利用產學融合培養教師人才也能夠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和教學技能,這對于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也是十分重要的。在鄉村振興下,引入一些現代化的教學設備,能夠改變傳統落后的教學手段,能夠讓鄉村教師也在現代技術,如在希沃白板、國家中小學教育平臺等技術手段的幫助下改變教學模式。通過鄉村振興,學生也能夠從線上就學到更多的知識,這就能夠補齊鄉村地區教育和城市教育之間的短板,當對教師隊伍進行培訓之后,教師也能夠更加熟練地使用現代技術進行教學,在鄉村學校的課堂上具有生機和活力,學生也能夠在課堂上借助現代技術的輔助學好知識,使整個鄉村的教育質量得到提升。
鄉村的資源是十分豐富的。在鄉村振興下,利用產學融合培養教師人才,能夠充分使用鄉村的資源,真正將鄉村的資源與教育結合在一起,發揮鄉村資源作用的同時,也能夠推動鄉村教育的發展。例如,在講到一些科學實踐科目時,教師有意識地帶領學生去鄉村觀察發現,能夠借助鄉村的自然資源培養學生觀察發現的能力。講到一些古詩詞時,帶領學生走進鄉村,能夠讓學生從鄉村資源中了解古詩詞的意境,幫助學生理解其中的含義,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在繪畫教學中,帶領學生去觀察鄉村,利用鄉村的自然資源,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讓他們在大自然的影響下畫出美麗的作品。由此可見,鄉村的資源是十分豐富的,在鄉村振興視野下,用產學融合助力教師人才培養,能夠使當前的鄉村資源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和作用,給教學提供參考和素材。
在鄉村振興視野下,用產學融合助力教師人才培養,也能夠對鄉村的發展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能夠使鄉村的發展更上一個臺階。產學融合強調的是“產”和“學”結合在一起,其中第一位就是生產,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借助產學融合也能夠讓教師參與到鄉村的生產中,從而推動鄉村的發展。例如,在實踐課中,為了提高糧食作物的收割速度,教師會帶領學生一起鉆研,制作出簡單便捷的收割器械,并將這些器械用到糧食的收割中。這樣不僅提高了教師實踐課的教學水平,也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推動了鄉村經濟的發展。
在鄉村振興下,用產學融合培養教師人才隊伍,應該加強學校和鄉村的合作,這樣才能夠讓教師深入鄉村,了解鄉村的具體情況,也能夠讓教師在調查過程中真正提高自己的技能。比如,學校可以和鄉村一起合作建立鄉村實驗基地,當教師要讓學生參與到一些糧食種植的實踐課中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到鄉村的試驗田中親自勞作,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校和鄉村的合作中,教師也能夠有意識地去發掘鄉村的教學資源,教師會用鄉村的資源豐富教學內容,這樣可以真正在鄉村振興的落實中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
基于鄉村振興戰略培養教師人才,應該在各種實踐中落實教師人才培養。學校領導可以讓教師帶領學生參與到鄉村的各種實踐中,例如在科研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鄉村的資源讓學生觀察,也可以帶領學生觀看種植過程,從農民的種植活動中,教師將這樣的資源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更能夠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利用鄉村的資源進行廢物改造,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鄉村資源的豐富性,也可以彌補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讓自己的課堂更加生動有趣。
每個鄉村的情況都是不同的,因此,基于鄉村振興戰略培養教師人才,應該讓教師了解鄉村的具體情況,尤其要多進行走訪,通過具體走訪了解情況。比如,農村有很多留守兒童,這些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較差,那么就應該到鄉村的每家每戶進行走訪,了解每個學生的學情和家庭情況,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制定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如果是長期缺乏父母關愛的學生,在了解情況之后,教師就應該在學校多給這些學生關愛,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從而愿意敞開心扉,愿意與教師成為朋友。如果是因為家庭情況較差,教師在了解情況之后就應該積極為學生申請補助,保障他們的學習。
創新教學模式也是鄉村振興下產學融合助力教師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教師應該不斷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多接觸現代教學的技術和手段,有意識地參與各種培訓,既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手段,又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如此才能夠推動鄉村教育的發展,才能夠讓教師人才隊伍質量更高。比如,希沃白板技術是最新的教學技術,一些鄉村引入之后,教師要積極參與到希沃白板的教學練習過程中,提高自己的使用能力,并能夠在課堂上真正用希沃白板開展教學,提高課堂的質量。教師也應該充分使用騰訊會議、釘釘等線上教學軟件,通過練習能夠熟練地用這些軟件開展教學活動,從而提高鄉村的教育質量,也讓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教學水平不斷發展。
在鄉村振興視野下,產學融合助力教師人才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要努力實現生產和教學的結合,并讓教師融入農村中,從農村的具體情況出發探索教學策略。當前,鄉村地區教師人才培養也存在教師數量不足、教師技能薄弱、教師提升欠缺、培訓資源匱乏的問題。在鄉村振興下,產學融合助力教師人才培養能夠有效地提高師資力量、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更能夠利用好鄉村已有的資源并促進鄉村的發展。因此,要重視鄉村振興下的產學融合,用產學融合助力教師人才的培養。在培養過程中要加強學校和鄉村的合作,落實教師的各種實踐任務,并帶領教師深入鄉村了解鄉情,同時結合農村的具體情況創新教學形式。如此才能夠真正培養一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讓教師為鄉村的教育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