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勇
(會寧縣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甘肅 會寧 730700)
灘羊主產于我國寧夏,甘肅會寧、景泰、靖遠、環縣等地也是灘羊的主要分布區。灘羊是在當地獨特的生態環境下,經過長期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而形成的優良品種,其二毛裘皮和羔羊肉在國內外久負盛名,以灘羊二毛羔羊為主開發的“靖遠羊羔肉”更是風靡大西北,俏銷北京、上海、廣東,在我國畜牧業肉產品的市場競爭中光彩奪目,獨占鰲頭[1]。灘羊長期在荒漠、半荒漠地區繁衍馴化,形成了耐干旱、耐鹽堿、耐粗飼及耐受各種嚴酷條件的生物學特性,是干旱荒漠草原地區飼養的最佳畜種。
會寧早期肉羊養殖主要以灘羊為主,因毗鄰寧夏,農戶多從寧夏購進優質灘羊進行散養繁育,20世紀八九十年代,灘羊的數量達到頂峰,灘羊產區遍布每個鄉(鎮),呈現出凡見羊必有灘羊的現狀。據調查,1980年前后,會寧縣養羊262 300只,其中山羊67 100只,綿羊195 200只,灘羊養殖166 618只,占綿羊養殖的85.36%。這一時期,農戶養殖技術普遍落后,主要以放牧為主。會寧灘羊產區少雨干燥,年降雨量遠遠低于年蒸發量,是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草地類型為溫帶干旱草原和荒漠草原,其特點為植被稀疏,牧草礦物質含量高,草場平坦,土質堅硬,飲水中富含碳酸鹽和硫酸鹽類,這種自然條件恰恰符合灘羊耐干旱、耐鹽堿、耐粗飼及耐受各種嚴酷條件的生物學特性。
進入21世紀,由于農業種養方式的轉變,多年來傳統的放牧導致草場進一步沙化、退化和荒漠化,嚴重影響了畜牧業的發展。隨著草原禁牧、休牧等政策的落實推進,灘羊養殖方式由傳統的放牧向圈養轉變,增加了養殖成本,加之御寒服裝如滑雪服、羽絨服、呢料大衣的流行,沖擊了二毛皮的銷售市場[2],灘羊這一品種出現“名而不貴”的尷尬現狀。農戶在養殖經濟效益不高的情況下大量宰殺自食和出售,尤其是近十年,隨著畜牧業的快速發展,規模化、集約化、科學化、舍飼化養殖程度的提高,農戶為了單純追求多胎羊生產數量,往往引進繁殖力強的小尾寒羊與灘羊雜交改良,造成純種灘羊越來越少。近交退化及無序雜交導致灘羊蘊含的品質特性下降,與20世紀八九十年代相比,現存的灘羊體尺、胸圍變小,裘皮毛色雜亂、一二級灘羊的比例下降,繁殖和產羔率下降,極大地影響了灘羊的原有品種,因此老百姓多稱現有灘羊為“二轉子”??傮w來說,制約灘羊發展的主要原因在于灘羊本身的低繁殖力和低經濟效益。據統計,2021年底,會寧縣肉羊飼養總量為180.6萬只,其中小尾寒羊110.8萬只,占總飼養量的61.35%;湖羊18.35萬只,占總飼養量的10.16%;灘羊3.42萬只,占總飼養量的1.89%;杜泊、無角陶賽特等其他品種48.03萬只,占總飼養量的26.59%。從養殖比例可以看出,會寧縣肉羊主要以小尾寒羊和湖羊養殖為主,其他品種羊為補充,純種灘羊這一優質的地方品種資源基因庫面臨丟失的風險。
近年來,會寧縣認識到灘羊寶貴品種資源基因庫面臨被丟失的風險,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灘羊品種資源的保護。如在灘羊傳統的放牧飼養方式上大力發展舍飼化養殖,以青干草、青貯飼料和黃貯飼料為主進行飼喂,按照科學養殖技術進行精細化養殖管理,成年羊按飼養標準合理配制全混合日糧(TMR),以滿足營養需要。羊群分群管理,統一防疫、統一飼喂、統一管理,及時淘汰生產性能弱、品質低的灘羊,保種工作初見成效。2019年甘肅省農業農村廳高度重視,委派專家協同白銀市畜牧專業技術人員對會寧縣灘羊種質資源進行了全面調查,并且正式提出了灘羊保種計劃,為會寧縣灘羊的提純復壯、保種和開發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礎。2020年,會寧縣確定建立會寧縣泰隆羱良種羊繁育場和會寧縣祥塬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兩家灘羊保種場,技術人員從關鍵環節入手,開展了一系列灘羊保種工作。
為了保證灘羊保種工作順利實施,成立了甘肅省會寧灘羊保種技術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會寧縣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的專家、鄉(鎮)畜牧獸醫站專業技術人員和種羊場技術人員組成,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灘羊保種方案》,按照保種技術要求和規程有序開展保種工作。建立工作組織及運行機制,并擬定保種發展規劃、生產標準,協調解決相關問題,監督保種工作實施。同時聘請甘肅省內專家負責保種工作的技術指導,開展灘羊人工授精,推進科技創新和品牌打造,提高灘羊生產性能。在保種過程中,技術人員翻閱大量保種資料,進行了雙坡式不對稱單斜面暖棚飼養研究、全混合日糧(TMR)與精粗飼糧分離飼喂技術對比試驗、灘羊繁殖性能研究,對出生羔羊到二毛羔羊、育成羊進行了各項指標的測定,深入挖掘灘羊的產業潛力。目前,試驗在灘羊提純復壯、保種場建設、不同階段飼喂管理、活體保種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是建立核心基礎群。按照選配原則和國家關于保種的要求,在會寧縣泰隆羱良種羊繁育場和會寧縣祥塬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兩家灘羊保種場各建立了1個保種核心群。這兩家灘羊保種場共有灘羊1 240只,其中種公羊82只,從種群規模中篩選及引進符合GB/T 2033—2008《灘羊》標準的特級種公羊40只,一級種公羊60只,二級以上種母羊680只,三代之內沒有血緣關系的家系共有8個。建立系譜檔案,完善檔案記錄,包括生產記錄、投入品使用記錄、用藥記錄、消毒記錄、免疫記錄等。重點工作以活體保種為主,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選育留種,實行閉鎖繁育制度,擴大種群數量。二是確定保種目標。依照“灘羊純種繁育的主線,以選種選配為手段,提高個體生產繁殖性能為目的”的技術路線,確定保種目標。選育目標:第一,符合品種標準所描述和確定的基本特征與特性。第二,增加裘皮型羊比例,將被毛品質群體中裘皮型羊占比提高到85%以上,鑒定標準按照GB/T 2033—2008《灘羊》執行。第三,年提供優質種羊80只以上。三是建立繁育體系。灘羊配種期以春秋兩季為多,春季在4—5月份,秋季在9—11月份,此時間段灘羊進入發情旺季,公羊和母羊采用人工輔助自然交配法,禁止無序自然交配,將公母分群管理,實行閉鎖繁育制度,配種后詳細登記公母羊耳標號、配種日期,預測分娩期。零世代要避開全同胞和半同胞的隨機交配,后世代母羊以家系為單元,公羊逐代輪換,實行避開全同胞和半同胞的交配方式。
在已經建成的核心群周邊鄉(鎮)建立純種繁育保護區,淘汰毛色花雜的種公羊和體格弱小、生產性能不高的母灘羊,統一留選優良的灘羊,形成閉鎖繁育,建立多血統的繁育體系,控制近交系數,凸顯遺傳基因,開展灘羊純種繁育。
通過兩年多的努力,會寧灘羊的保種、選育取得了顯著效果。一是裘皮型羊比例提高。年生產裘皮型灘羊438只,增加了裘皮型羊比例,被毛品質群體裘皮型占比達85.21%,達到了預期目標。二是種群數量不斷擴大。自2020年實施灘羊保種工作以來,經過兩年多的組群和選育,不斷優化營養、衛生、管理、肥育等措施,加強技術支撐,以保種核心群為中心,實現種羊質量、環境資源和經濟效益的協調發展。2個保種場群體規模達到740只,年可生產500只以上灘羊,向社會提供優質種羊80只以上。預計到2025年,種群規模達到1 200只以上,可選育出優質灘羊800只以上,改良灘羊1萬只以上,短期育肥出欄淘汰灘羊1 000只以上。三是灘羊品質有所提高。在持續保種和選育中,灘羊的初生重、初生毛長和毛股彎數得到改進和提高,灘羊高等級比例逐漸提升,個體單產提高,生產周期縮短,出欄周轉速度加快,促進了灘羊養殖業的集約化發展。
灘羊保種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任務,受市場沖擊很大,由于其品種資源的保護受到資金、條件、效益和草場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保種任務面臨的長期性和艱巨性不言而喻。一是養殖戶未引起高度重視。在會寧灘羊產區,廣大灘羊養殖戶雖然看到灘羊品種退化,甚至瀕臨滅絕的現象,但未引起足夠重視,依然盲目引種,追求多胎羊的現象還普遍存在,給地方品種的保護工作帶來很大沖擊。二是良種繁育體系滯后。灘羊基礎母羊存欄量雖然逐年略有上升,但后備母羊選留量仍然不大,主要原因是長期禁牧政策的實施,舍飼母羊生產成本高[3],造成母羊易流失。現有規?;N羊場缺乏統一、規范、協調、嚴格的育種計劃,人工授精覆蓋率低,優秀種羊得不到充分利用,制約了保種。三是灘羊保種場項目投入有限。由于繁育體系不夠健全,管理難度大,未形成集約化養殖,灘羊保種場保種和擴繁工作受到顯著影響,所面臨的保種工作難度、財力投入等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四是保種手段落后?,F有的保種技術主要依靠活體保種,利用建立的核心保種群有計劃地本交和留種,保種技術單一,個體利用年限和利用率低。五是品種資源開發和利用不足。未真正發揮灘羊的品牌效益,長期以往的養殖使得灘羊品種質量參差不齊,個體差異大,導致形成了低質量的產品、低水平的消費、低價位的銷售,難以形成規模效益。此外,屠宰加工主要以初加工為主,精深加工滯后,灘羊產品未全面開發利用,其價值和經濟效益低,致使保種面臨窘迫境地。
首先,從制約灘羊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著手,一方面探索提高灘羊的繁殖力,按母羊群分類管理,采取同期發情技術,可注射激素促進多排卵,多產羔,加以科學的飼養方式,提高灘羊發情率、受孕率、產羔成活率,精細化的飼養至少達到兩年三產,實現量的突破;另一方面樹立品牌效應,支持中天羊業屠宰精深加工,逐步提高屠宰加工、分割包裝、檢驗檢測、冷藏冷凍、冷鏈運輸等能力,促進肉羊產品升級,著力培育會寧縣肉羊全產業鏈條。其次,擴大“灘羊羊肉”品牌效應,積極創建具有會寧地方特色的羊肉品牌,努力打造“靖遠羊羔肉”“甘草羊肉”“翠柳羊肉”等羊肉品牌,強化推廣力度,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擴大養殖效益。第三,建立行之有效的保種機制。一是以灘羊種質資源保護場為中心,加大選育和保護力度,全面提升灘羊的生產性能。同時,充分發揮種質資源保護場的中心作用,大力推廣灘羊,盡力扶持養殖實體和養殖戶,逐步建立養羊業新局面,為消費者提供優質地方畜產品。二是建立灘羊保護區。以政府扶持為引導,在2家保種場周邊土高、河畔、白塬、頭寨、劉寨、新塬、漢岔等鄉(鎮)劃定灘羊保護區,建設擴繁場,爭取國家項目支持,擴大基礎母羊群組建,帶動會寧灘羊的規?;彤a業化養殖,提高會寧灘羊的養殖效益和知名度。保護區要依法保種,建立種羊系譜檔案資料,畜牧獸醫部門對灘羊保護區加大監督管理力度,嚴禁灘羊核心群或保種選育區開展經濟雜交。三是注重灘羊的品質。在實現量的突破上,一定要注重灘羊品質。選留的基礎母羊和種公羊必須按照國家標準等級鑒定,不能以次充好。配種要特別注意血緣關系,必要時可在其他灘羊產區引進種公羊,建立多個家系。羔羊出生后,及時建立檔案,定期進行各項數據如出生羔羊重、肩部毛長、彎曲數等的測定,綜合評估等級,按等級分群,后續鑒定灘羊二毛羔羊、育成羊等級,鑒定的數據作為留種和保種效果對比依據。四是健全良種繁育體系。依托肉羊人工授精站(點)提高人工授精覆蓋率,聯合科研院校全面挖掘和發揮灘羊的產業優勢,攻關關鍵核心技術,以活體保種為主,凍精生產、胚胎工程、基因工程等生物科學技術保種為輔,開展胚胎移植等保種技術,實現灘羊品種質量代代提高,加快推進灘羊保種進程。